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地师 >

第157章

大明地师-第157章

小说: 大明地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昊的判断一点都没有错,坐在他面前的这位年轻人,正是大明皇帝万历,大号叫朱翊钧。万历生于1563年,此时年仅27岁,不过已经是当了18年皇帝的人了。

万历这18岁皇帝,当得也算是够窝囊的。在最初的10年,他年龄尚幼,朝廷的一切事务都由首辅张居正独揽,他只是一个签字、点头的工具罢了。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权力也就罢了,最难受的是,张居正还打着老师的旗号,对他的一举一动说三道四。万历做事稍有差池,张居正就要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有时候还要逼着他写检讨,深挖思想里的不健康因素。别人都说当皇帝威风八面,万历这10年皇帝当得比后世应试教育下的中学生还要凄惨。

好不容易熬到张居正死掉了,万历下旨抄了张居正的家,把他挫骨扬灰,未必就没有报复他的意思。整完张居正之后,万历决定好好享受一下当皇帝的乐趣,谁知一代又一代的首辅以及朝臣并不比张居正更好对付,他们串通起来,处处与万历为难,甚至万历上朝时多打一个哈欠,都有人上折子说他一定是纵欲无度,导致身体虚弱。尼玛,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尊心和隐私权好不好!

为了册封太子的事情,万历与朝臣们彻底闹翻了。他一气之下,拒绝上朝,用罢工来表示自己的愤怒。朝臣们对此毫不示弱,一个接一个地上折子“乞骸骨”,比万历罢工还要彻底。

万历对自己的臣子们失望至极,他最初不上朝只是为了向朝臣们示威,到后来则是不愿意看这些人的嘴脸。他呆在深宫之中,时常仰天长叹,感慨为什么朝堂之上就没有几个脑子正常一点的大臣,难道大家除了对他万历指手划脚之外,就没有别的兴趣爱好了吗?

今年年初,江西太监李龙禀报,说自己找到了一个大金矿,一年能够赚到几万两银子,这是万历向外派出的矿监中成绩最为显赫的。皇帝的各种消费也是需要用钱的,而户部以各种借口,严格地约束他的支出,所以他不得不派矿监到各地去弄钱来补贴宫中的花费。李龙能够找到一个大金矿,功劳卓著,再加上宠妃郑氏不断地吹枕边风,万历一高兴,便把李龙召来,封了他一个内官监少监的职务,让他一步登天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万历听说了苏昊这个人的神奇事迹。虽然已经是奔三的人了,万历还是有一些少年心性,喜欢一些带有玄幻色彩的故事。苏昊足不出户,就能够预见到大金矿的位置,这门本事,是万历从未听说过的,所以他也起了要见一见苏昊的念头。

在下旨召苏昊进京的时候,万历与朝臣们的矛盾升级了,一时间,万历也没了接见苏昊的兴致,便将苏昊撇在唐家胡同里不管了。

前几天,李龙又来向万历汇报,说苏昊找到了一个大煤矿和一个大铁矿,已经安排人去开采了,矿山的收入一半交进宫里来,可以作为宫里的用度。其实,苏昊与李龙商定的,只是把矿上的收益拿出15%作为李龙和万历共同的分成,而李龙打的主意,是在这15%中间,只拿出5%交给万历。算法虽是如此,但李龙完全可以说这就是一半的矿山收入,反正万历也不懂采矿,更不可能亲自去查矿山的账本。

李龙说这些话的时候,还给万历送上了一张2000两的银票,这是董天章和杨来祯孝敬李龙的那5000两银子里的一部分。万历虽然没有亲自用过银子,但对于银票还是有着天然的好感。李龙见万历龙颜大悦,便借机提出了希望万历能够抽时间接见一下苏昊的要求,万历欣然答应了。

依着李龙的想法,万历要见苏昊,自然是传旨让苏昊进宫面圣。但万历玩心骤起,吩咐李龙不要声张此事,自己要乔装改扮接见苏昊,这才有了今天这德福楼里的一幕。

万历不知道自己的演技太差,只是一两句话之间就已经被苏昊识破了真相,他还在按着自己的角色,兴致勃勃地往下演着。

“苏贤弟,听李龙说,你有望气勘矿之法,这法子是真的吗?”万历问道。

苏昊道:“回黄兄,所谓望气勘矿,不过是骗骗市井愚笨之徒的托辞而已。其实,在下勘矿,用的是地质学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世间万物皆有原理,只要搞清楚了这些原理,勘矿之类的事情,就易如反掌了。”

“地质学?”万历好奇地说道,“这是哪里的学问?”

“这是佛郎机人的学问,小弟偶然遇过一个佛郎机传教士,这是他教给小弟的。”苏昊答道。能够在皇帝面前自称小弟,那也是无尚的荣耀了,反正万历要装,自己就陪他装个够好了。

万历对于佛郎机人的学说颇有兴趣,他对苏昊追问下去,苏昊便把物理、化学的入门知识向万历介绍了一番,听得万历眼睛里直冒金星,如果不是碍于身份,只怕也要成为苏昊的粉丝了。

“苏昊所学,才是真正的学问,哪像朝堂上那帮腐儒,只会背什么圣贤文章。这圣贤之道,真能经天纬地吗?”万历愤愤不平地评论道。

这种话如果出在一个平常人嘴里,绝对就算是大逆不道了,因为此人居然敢诋毁圣贤之道。但说话的人换成皇帝,味道就大不相同了,这说明万历对于朝堂政治已经腻烦透了,希望换一种治理国家的方法。

苏昊道:“这圣贤文章,倒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治理一个国家,既需要管理理念上的知识,也需要实际做事的知识。我觉得,咱们大明的取仕之道,未免有些偏颇了,只重文章,不重实际。那些朝廷重臣们一个个写得满纸的锦绣文章,但连一亩地产多少粮食都不知道,这如何能够治国呢?”

“说得好!”万历拍掌喝彩,道,“苏贤弟能否给我讲讲,有哪怕实际做事的知识,能够治理好这个国家的呢?”

第204章纵论朝政

身为皇帝,万历身边的名士数不胜数,什么样的学问他都接触过,不管是否精通,至少可以说是见惯不怪了。然而,苏昊现在向他讲述的这些东西,却是他闻所未闻的,这些知识一环扣一环,逻辑上严格自恰,让人一听就知道不是寻常的江湖骗术,而是成体系的一套学说。

根据野史记载,万历也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苏昊说的东西,他虽然没有全部听懂,但却知道一点,那就是这些学问有着极高的价值,如果能够把这些学问用于国家的治理,必定能够收到令人惊喜的成绩。

“苏昊,你有这样的才学,为何不想着报效朝廷,却甘愿去做一个商人呢?”万历带着几分不满的情绪问道。他此次来见苏昊之前,已经听李龙说起过苏昊与董天章、杨来祯等人合伙做生意的事情。从他这个位置来看,做商人当然是一件非常没出息的事情了。

苏昊呵呵一笑,道:“黄兄有所不知,苏昊因为与宫里的人略有走动,所以犯了众怒,已经成为朝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据说当今圣上原本是想重用在下的,现在也碍于形势,对在下不闻不问了。”

“呃,这个……”万历的脸有点红了,他就是苏昊说的当今圣上,苏昊说的事情,他是知道的,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身为皇帝,被一群大臣逼得不敢去提拔一个自己看中的人,实在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苏昊。你是知道的,这朝中的大臣都是国家的栋梁。若是离开了他们,天下之事就无人能管。当今圣上虽和他们有些意见相左之处,但出于大局考虑,也不便太过苛责他们。所以,重用你一事,就只能暂时搁置了。”万历悻悻然地向苏昊解释着。

苏昊道:“无妨,一人的荣辱,如何能够与国家大事相比。苏昊虽然学识浅薄。这点道理还是懂的。苏昊只是觉得,圣上和朝臣之间,为了一些微末之事就争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有些太过儿戏了。”

万历脸色有些不悦,他斥道:“苏昊,你这话大胆了。圣上与朝臣争的事情,乃是我大明之国本。如何能说是微末之事呢?”

苏昊正色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立储之事,毕竟只是涉及到君王的事情,如何能够与社稷及黎民百姓的福祉相提并论?为储君之事而闹得朝廷不能正常运转,这是置天下百姓于何地?黄兄说朝臣都是国家的栋梁。怎么这些栋梁成天不去琢磨如何改善百姓的生活,眼睛只盯着皇帝的那点家事呢?”

“苏昊此言……倒也有几分道理。”万历无语了。

其实,苏昊的这些观点,与万历自己的想法是颇有几分相似的。在万历看来,册立太子的事情。只是他自己的家事,根本不劳众臣操心。更不用说以如此咄咄逼人的方式来强迫他做决定。如果在万历面前坐着的是首辅申时行等人,估计苏昊的这番话,万历自己就能够说出来,而且会说得比苏昊还要尖锐。

但换个角度,当苏昊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万历却只能部分地表示赞同。谁当太子,关系的是由谁来继承他的皇位,也关系到哪位妃子未来会成为后宫里最尊贵的太后,这个问题,对于万历来说,也还是非常重要的。想想也是,如果这事真的不重要,万历又何苦与朝臣们这样苦斗呢?

“苏昊,你觉得当今圣上是个圣明君主吗?”万历换了一个话题,对苏昊问道。

如果苏昊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万历,那么他如何回答都是可以的。但在知道了眼前就是万历之后,苏昊就不敢胡说八道了。他沉吟了片刻,然后说道:“黄兄此问,恕苏昊无法回答。千秋功罪,向来都是只有后人才可以评说的,当今圣上正当年少,未来还有大展宏图之时,苏昊此时如何能够枉加评议?”

“大展宏图?”万历微微叹了口气。这个想法在几年前他是曾经有过的,那时候张居正刚死不久,初掌大权的万历心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理想,想成为一位千古明君。然而,这几年与朝臣们的争斗,让万历感觉到一种无奈。没有大臣们的合作,他的政令甚至出不了紫禁城,再美好的理想,又有何用呢?

“苏昊太过天真了。”万历说道,“治国之事,不是光靠皇帝一人就能够做到的,需要的是朝臣们齐心协力。以我之见,当今朝中重臣,成天苟苟营营的,不外乎都是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哪有人愿意做事的。有这样的一群朝臣,圣上就算是想大展宏图,只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

苏昊道:“事在人为,什么事情不去试试,怎么会知道呢?据苏昊所知,我大明并不缺乏想做事的官吏,只是没有人给他们创造一个做事的环境罢了。如果能够把这些想做事的官吏提拔起来,替换掉那些只会说三道四的腐儒,我大明中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你说的想做事的官吏,可包括你苏改之吗?”万历饶有兴趣地问道。

苏昊点点头道:“当然包括我。虽然苏昊本领有限,只能做一些小事,但成千上万愿意做点小事的人汇集在一起,就能够做成一些大事了。”

万历问道:“那好,苏昊,若是圣上重用于你,你觉得你自己能做一些什么事情呢?还是做你的老本行,探矿吗?”

苏昊摇摇头,说道:“苏昊可不只是懂探矿。在家乡的时候,苏昊曾受知县韩文所聘,担任了县衙里的工房师爷。韩知县是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官员,从善如流,支持苏昊做各种事情。苏昊不才,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在全县推广省柴灶、改良红壤、兴修水利,也颇做了一些事情。虽然有些事情一时间还看不到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