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雄 >

第97章

汉雄-第97章

小说: 汉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胶西王很得陛下的宠爱,每次休沐回来陛下都会亲自考校三位王爷的课业。”

春驼一脸愁苦的对栗妃说着。

“哼,说十岁以上的孩童灵智已开无法教授。还不是想趁机排挤荣儿,胶西王今年都十一了,他不一样教的欢畅。本宫就不信离了张屠户,还真就吃了带毛的猪。魏其侯那边联系的如何?”

“回娘娘,大鸿胪经过多次劝说魏其侯已经答应了。不过魏其侯想跟您见一面。”

“哦,答应他选一个合适的地方这件事情你来办。”

“诺”

紫宸殿

栗妃跪坐在矮几的后面,精致的面容经过了仔细的妆点,显得更加的艳丽。梳洗完毕,栗妃看着铜镜中的自己真的好像是从画上下来的一般。如果不是侍女在侧,她真想对着铜镜给自己磕一个。

紫宸殿的大门吱吱哑哑的打开,两个人逆着光走了进来。不是说只有魏其侯么?怎么会多出来一个人,这个人是谁?

走到近处,借助烛火栗妃这才看清楚。与魏其侯窦婴一同进来的原来是大鸿胪刘辉。心思电转间便明白了许多,**嫔妃与朝臣私下见面是非常忌讳的事情。如今带着大鸿胪就不一样了,这是栗妃为大皇子选老师,而不是**嫔妃与朝臣的私下面议。

也是一只老狐狸,且看他说什么。

“见过魏其侯,大鸿胪。”

栗妃对着二人问候,说话间头上的紫金凤凰鎏金钗居然纹丝不动。一双秀眉下漆黑的眸子一眨不眨的看着二人。就这份仪容也可以称冠**,当然除了刘小猪他妈。

“多谢娘娘。”两个老狐狸回了一礼,分左右坐在了两侧。

“本宫听闻魏其侯答应做荣儿的老师,本宫很是高兴。希望魏其侯好好教导荣儿,不负陛下所托。”

“窦婴自当好好教导殿下,不过臣今次请见娘娘是为了殿下册封太子的事情。殿下已经接近成年,但陛下一直没有给殿下封属藩地。看来陛下已经有了立殿下为太子的意思,昨日大鸿胪传讯陛下已经答应立殿下为太子。不过……”

“魏其侯但说无妨,如今你是荣儿的老师。你说什么本宫听着就是了。”

“殿下入主东宫,这宫里面自然要仰仗娘娘维持。不过这朝廷上的事情,窦婴斗胆,还是请娘娘不要插手为是。”

“魏其侯这是何意?”

栗妃的语气中吐露出了不满,老娘要儿子当太子就是为了重振栗家,还有宰了那个该死的云啸为兄弟报仇。你居然敢不让老娘插手朝政,如果不是有求于窦婴,恐怕栗妃现在已经翻脸。

窦婴听出了栗妃的不满,不禁叹了一口气。自己和这个肚子里存不住二两香油的女人结盟是否明智?是不是该重新考虑一下。

刘辉看出了二人的尴尬,轻咳了一声道。

“栗妃娘娘误会了。魏其侯从来没有想过阻止你振兴栗家的想法,还有……呃。只是目前的环境不允许,外有梁王虎视眈眈内有太后洞察秋毫。娘娘如果急功冒进,恐怕会祸及殿下,最终得不偿失。”

刘辉在提及云啸的时候骤然打住,没有再说下去。虽然他也恨云啸,他的小孙子就因为与一名奴仆打架,居然被搞到开除这么严重。刘辉认为,云啸是看不起他这个大鸿胪。既然你不给我面子,我自然不会给你里子,早晚要见个真章儿。

栗妃虽然草包了一些,但终究是在宫中混迹多年,看也看过了许多的腥风血雨。刘辉说的如此直白,她如何能不明白。

“本宫知道了,若荣儿被册封为太子。本宫自当恪守本分,不过现在那个临潼侯巧言媚上。在他的封地里搞了一个什么清华大学,朝中官员的子弟尽皆争相求学。胶东王、胶西王、中山王,这些日子越来越得陛下宠爱。长此以往,恐怕难保陛下不会生出废长立幼的心思。”

刘辉立刻接过了话头。

“娘娘说的是。若照此情形发展下去,异日殿下即便登基恐怕这云啸也羽翼丰满,到那个时候可就难办了。”

“咳……”

窦婴看了一下周围,发现只有栗妃的贴身内侍春驼在。

“大鸿胪慎言,你可知只是这异日二字,便可将你罢官夺爵。你若不是刘氏宗亲,恐怕这身家性命满门老小也是堪忧。”

刘辉徒然一惊,惊觉自己已经失言。皇帝身强体健,自己居然敢说他的身后事,的确的活的腻歪。

“魏其侯提醒的是,老朽受教了。”

窦婴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道:“不过任由临潼侯如此发展下去也不是办法。好像过了下个月他才满十六岁,如此年轻便有如此势力恐怕此子野心不小。必须适当的打压一下。年轻人还是要让他栽栽跟头才好。”

各位看官九月一号汉雄便上架了,希望各位看官支持一下正版。您的支持是我写下去的动力,千字二分少发一条短信,支持一下汉雄谢谢谢谢。

第八十六章大佬间的博弈

“计将安出。”

刘辉瞪大了眼睛问道。

“江都王前日奏报,有原吴王手下大将项三秋者经常窜犯江都。侵扰江都军民,请求朝廷派兵清剿。这项三秋乃是吴王手下大将,上一次将临潼侯与栾布围在淮南。结果栾布兵败被杀,这小子却依仗一座军寨愣是坚持了月余。若是这次派他去剿灭项三秋,不知攻守易形临潼侯是否还能获胜。”

“妙啊,他若胜之。年轻之人必定狂傲,若是抓住他的一点错处便弹劾于他,趁他羽翼未丰及早除去。若是他败之,我们就更有理由弹劾于他。魏其侯,明日早朝我们便联名保举云啸出任安南将军。负责平定项三秋,解决江都之乱。”

刘辉大喜,一边缕着胡子一边手舞足蹈的说着。

窦婴神色一黯,忽然有些觉得为了一个太子太傅的职衔。得罪云啸有些不值,不过木已成舟现在也只好走下去了。

第二天早朝,未央宫宣室。

施礼完毕,诸位臣公各归位置。

“七王之乱虽平,但是残渣余孽尚未平复。今有刘濞余孽项三秋者侵扰江都,诸位臣公有何良策?”

臣公们互相的观望,朝廷的大军已经撤回长安。紧急调出的北军又回到了长城防线,匈奴人还是要防守的。刚刚受了封赏鬼才愿意出去拼命。

谁现在让这帮丘八重拾刀枪出去玩命,估计他们会跟你玩命。

唾液系统异常发达的言官们不说话,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们更不可能表态。朝堂上出现了一片死寂,刘启这就怒了。平常屁大点事就吵闹不休,今天这样的军国大事居然无一发言,自己养的是一群什么样的废物。

正在刘启即将爆发之际,刘辉抱着朝笏走了出来。

“陛下,臣保举一人。”

“大鸿胪请说。”

刘启大喜,终于有个管事儿的了,看来关键时刻还是自家人贴心。

“臣保举临潼侯云啸率部出征,临潼侯曾经在洛阳城外已百骑破五千吴军。若能任用临潼侯为安南将军,必可一举荡平贼寇,还我江都百姓安宁。”

“呃……临潼侯刚刚成亲,又创办学堂教书育人,辅导胶东、胶西、中山、三王学业已经初有成效。此时将临潼侯调去平寇恐怕不大妥当吧。”

刘启是厚道的,他也不忍心云啸刚刚出征归来,便又要出征。毕竟云啸刚刚才满十六岁,让这样一个孩子出征好像朝廷没有人了似的。

窦婴走了出来,所有朝臣都望向这位大将军,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启奏陛下,臣也认为临潼侯适合领军平定贼寇。

这项三秋乃是吴王手下第一智勇双全之将,并不好对付。当初臣与周太尉与其交手之时也是互有胜负,后来不知为何这厮去了淮南与临潼侯纠缠。臣这才与周太尉联手,击败吴楚联军。

听闻,临潼侯以数百军卒抗击项三秋万余人的攻击一月有余。以臣之能亦有所不及,想必周太尉也不敢做如此冒险之举。现在项三秋再度骚扰江都,这江都本是吴国旧地。项三秋手下又多是原吴军士卒,对地形民情都极为的熟悉,又有逃到东瓯的吴王支持,其实非常的难以剿灭。放眼如今的军中,能腾出手来又有把握剿灭项三秋的恐怕也只有临潼侯一人。”

窦婴说完便躬身施礼然后退回了自己的位置。意思很明显,别人搞不定,派不派云啸陛下您看着办。

刘启为难了,如果是刘辉说出来。毕竟他是一届文官,对军事并不熟悉,但窦婴出来说话那就不一样了。窦婴是领兵放马做大将军的人,自然知道军情。而且他的分析也入情入理,朝廷能打的将军大都在长城沿线布防。调去打项三秋,一是去了之后人生地不熟能否打胜。二是匈奴谁来防守?

京城的将领更不能动,如此储君未立的微妙时刻,怎能削弱自己手中的力量。看来窦婴说的对,也只有临潼侯是最适合的人选。

“诸卿还有何异议。”

朝臣们见有了出头的椽子,便纷纷附和刘辉与窦婴的主张。一时间请求拜云啸为安南将军的呼声喧嚣尘上,颇有些众口一词的味道。

挥了挥手,安抚下鼓噪的群臣。刘启思索了一下道:“朕曾经给过临潼侯三千石的车骑将军职衔,若是现在封了两千石的安南将军怕伤了他的心。再者,临潼侯剿灭贼寇还是要回长安治学的。让他镇守南方也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即刻拟旨,朕封临潼侯为三千石征南将军。率部曲前往江都剿灭叛贼,江南各封国士卒统归其调配。赐虎符,有行事专断之权。江南诸王有违抗临潼侯将令者,重惩不赦。”

“诺”

在朝臣们山呼一般的应诺声中,云啸悲剧的被再次推向了战场。

传旨的仍然的苍景空,这老小子现在有事没事儿都爱往云家跑。不过云啸几次想将苍澜派到长安侯府,反对最激烈的却是这个老家伙。云啸也闹不明白这老家伙是怎么想的,难道是当年罢官夺爵的心理阴影太大的原因?

拿着圣旨云啸的手都哆嗦了,不是激动而是气的。他娘的就不能让老子消停一阵,项三秋那老小子在江南闹腾关我屁事。那本来就是人家老巢,现在你给占了,人家不找你拼命就奇怪了。朝廷那么多将领,凭什么拿老子顶缸。

“老奴为侯爷贺喜。”

“靠,喜个鸟。”

云啸满心的不乐意,嘴里哪会有什么好话。

“侯爷有所不知,虽然你有车骑将军的职衔。但这职衔战争过了之后朝廷是要收回的。这征南将军可不同,是朝廷的四征将军之一。即便是征战归来朝廷也不会收回,有了这个职衔侯爷你便可以开衙建府,甚至可以招募一千侍卫,而不需要兵部核准。兵部每年还要支应您养兵的钱粮,权势怎是那虚职的车骑将军可以比的。”

苍景空说话有些激动,下巴上的胡子都一抖一抖的。

云啸一听差点都窜起来。

“老子要过太平日子,又不想造反养那么多兵干什么。养了那么多的兵,哪天老子真想造反了。先让你儿子领兵去攻打长安。”

“侯爷慎言。”

苍景空看着左右,差点没吓昏过去。张口造反,闭口攻打长安。这传出去还活不活了,一家老小可都指着您呢。

无论怎么不愿意刘启的旨意还是要执行的,无奈的云啸只得再次备战。皇家从来都不喜欢具有反抗精神的家伙。

弩箭这玩意还是需要的,四轮马车也需要多造一些。一大清早两百辆牛车浩浩荡荡的开进了长安少府监,掌管军械的尚方令拿到物资清单差点没昏过去。这不是来要军械的,这是来要自己老命的。弩箭张口就要百万支,项三秋一共就一万来人,一百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