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雄 >

第142章

汉雄-第142章

小说: 汉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被撞开,幻天冲了进来。脸色胀的通红,嘴里犹自不住的喘气。

“蛇出洞了。”

云啸拉了把椅子。按着幻天坐下,给他倒了杯水让他喘匀了说话。

“后日午时,窦渊与项三秋要到大西庄会面。敲定最后的条件。如果双方都同意,窦渊就会拜本朝廷正式请求招抚项三秋。葛洪与窦家的管事在窦家的别院里面商议。我在房梁上听得一清二楚。现在葛洪怕是还没有出城。”

云啸急忙拉过地图,开始查找这个叫做大西庄的地方。去高邮的路上。已经把地形地名摸了个遍,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便找到了这个地方。

凝视了地图好久,云啸重重的一拳砸了桌子上。项三秋真他娘的是老狐狸,选的这个地方简直就是无懈可击。

首先这个叫做大西庄的地方有码头,其次这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半岛。三面环水,唯一的高地就在庄子的旁边。只要在上面设一处哨卡,方圆十里飞起一只鸟都逃不过岗哨的眼睛。

若是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项三秋会在第一时间遁入河中,然后逆流而上只要进入了高邮湖,那便是他的天下。再想抓他那是千难万难。

手指不断的在案几上敲打,眼睛盯着地图扫视,脑子里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然后再被一一的否定。

绝对不能出动太多的人,否则一定会被怀疑。自己被盯的这么紧,想出去是千难万难。

幻天与刘成都在一旁静悄悄的,他们知道云啸在思考着怎样作战的问题。过了许久,只见云啸忽然跳起来,手舞足蹈的在地上晃。一边晃还一边说,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没想到。真是头猪。

二人对视了一眼,一致认为云啸是在拐着弯儿骂人。你精的跟个猴似的愣谦虚的说自己是猪,那俺们哥俩可不是连猪都不如。

云啸指着地图对二人说道:“我居然忽略了宽度,你们看高邮湖下面到大西庄这段长达二十里的河道只有不足二百步宽。咱们若是架上三弓床弩,对着河里的船猛射你们想结果会是怎样。现在这个天儿,即便是落水恐怕也难以活命吧。

也就是说这二十几里的河道上我们可以任意选择地点动手。幻天你立即去这一段地方给我选一处有密林的河岸出来,明天我们会出城你在船坞等我们。”

“诺”

“明日,咱们集合部属。出南门说是要去训练,他们在北面会面。咱们偏偏往南。不过我想肯定也会有大批的探子跟着咱们。明日夜里,咱们的骑兵突然折返,先到船坞中取出藏匿在那里的三弓床弩。再顺着河逆流而上,我想若是午时会面。那么已时项三秋必然会从这里经过,那么就是咱们动手的时机。”

“兄弟,这恐怕不妥吧。他若是寻水路而来,难保不会派大批的骑兵在岸上保护。在骑兵是搜索下,咱们如何的藏身。”

“我就没打算藏身,这一次免不了要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既然是会面,项三秋必然不会带太多的人。他有三千骑兵,估计精选出来也只有四五百左右,与咱们的数量大致相当。这次就是把家底拼了也要干掉这个老家伙。”

“干了,只要干掉这老家伙。娘的就是拼光了也值得。”

刘成的眼睛里放出了兴奋的光芒,在商贾的外衣下他还有一颗军人热血的心。

商量之后,戴宇便带着十几马车的鸡鸭鱼肉去了船坞。由头便是耿师傅造船辛苦,侯爷赏赐一些犒劳一下大家。

夜里,戴宇却将耿师傅打造的十二架三弓床弩运上了马车随时候命。

窦渊今天非常兴奋,清早洗漱过后便悠闲的把玩着手中的玉雕兔子。窦渊属兔,他也喜欢把玩这只玉兔子,他认为这会给他带来好运。看着晴好的天,期望明天的天气跟今天一样的好。

内史忽然跑了进来,不顾门口护卫的阻拦,没有通报就闯了进来。

“相国不好了。”

“什么事情这样慌慌张张的,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还有一点……”

“相国,临潼侯集结乡勇加上他的部属两千多人正在打点行装,似乎是整要出城。”

“什么……”

窦渊像是屁股上中了一箭,立刻从椅子上窜了起来。向着门口的方向奔了出去。

云啸的队伍走出驻地大门的时候,“偶遇”了匆匆赶来的窦渊。看着这老家伙衣袋都跑歪了,就能想象他的匆忙程度。

“相国大人这是要去哪里?”

“呃……闲来无事,来看看临潼侯。”

窦渊只得随手抓过一个由头,看着云啸身后长长的的队伍道。

“临潼侯这是为了哪般,你不是说……那个事情你不管了么?为何今日又忽然出兵。”

“我才不管你们的事情,这些乡勇在营中训练的差不多。我带他们出去走走。行军到九江王那里,然后再回来。历练一下这帮新兵,以后跟着我可不能光享福。相国大人若是不放心,那便跟着云啸一同前往如何?”

“哦,去九江王那里。可曾准备了船只。”

窦渊的的心稍稍放了下来,与项三秋会面在北,九江王的封地在南。这一南一北怕是有一百多里,想必任你云啸有三头六臂也坏不了老夫的好事。

“这次是要历练士卒们行军,所以我们走陆路。不乘船,相国大人若无其他的事情。云啸便告辞了,云啸今天已经传下将令,今日行军六十里扎营。”

“哦,那不打搅临潼侯练兵。我吩咐主簿,尽快筹集一些军需供给侯爷。老夫先去了。”

窦渊告辞了云啸,回到马车上对着内史吩咐道。

“让你的人盯紧了,一旦他们像被开进,立刻快马来报。”

“诺,相国请放心。属下已经安排好了,从主簿那里借了两车粮秣。一路上跟着临潼侯,就说是照顾军需。”

内史讪笑着答道。

“好,老夫记得你的功劳。他日必定重重有赏。”

第四十八章袭杀

“兄弟,后边跟着个尾巴说是给咱们提供军需的。娘的,还真下本儿。十几牛车的猪和家禽蔬菜。看样子这真是要把咱们送到九江王那里去。”

“由得他,扬手不打笑脸人。何况人家还带着东西,行军五十里扎营。他们带的东西各营都分了,别糟蹋了东西。”

云啸看了看跟着队伍的内史,牛车的速度比较慢。跟不上行军的队伍,只能远远的跟着。估计扎好了营盘,这些家伙也就跟上来了,正好杀猪宰羊饱餐战饭。

行了五十里,堪堪行到了江边。云啸命令扎营,明天会有一场生死鏖战。今天必须歇人歇马,能省一分的力气便省上一分。

没有出乎云啸的预料,营盘刚刚扎好。内史便押着给养赶到,乡勇们热情的和这个家伙打着招呼,上车便将鸡鸭鱼肉和大肥猪搬了下来。内史瞪眼看着却没有办法,栾勇走到内史身边的骑士马前,看看了那几匹战马,说了声好马便掏出了一个口袋,给这些战马喂豆子吃。

“喂,你给我的马吃的什么。”

一名骑士赶忙过来询问。

“马是好马可是养的不好,看你的马瘦帮你喂喂,吵吵什么。俺们侯爷说了,养好马得喂精料。俺们的战马吃的都是豆子,你看你们的马吃的都是啥。连粗糙的黍米都不给一口,看了马饿的,都可惜了这好马。”

栾勇一边数落着骑士,一边挨个给那些马喂了一些豆子。

“我可跟你说,这马刚吃完豆子不能让喝水。听见没有,若是喝了水涨死了可别来埋怨我。”

“你刚才拉我做什么”

“拉你是怕你惹祸。刚才那人是临潼侯的小舅子。你惹恼了他,哪里还有你的好果子吃。”

“哦。多谢多谢。回江都,醉仙居兄弟请。”

骑士对刚刚拉扯自己的人忙不迭的道谢。

匈奴汉子们没有吃馒头,他们的锅里全部是牛羊肉。咕嘟咕嘟的大锅上面漂的油花有一寸厚,巴图用解手刀切了一大块羊肉,吃得满嘴流油。

“告诉大家伙,今天晚上多吃些。明天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上饭,那些不顶饿的馒头什么的就别吃了。多吃些肉,半夜出发的时候每人用油纸包一块带走”

说的是匈奴话,不怕那些探子听了去。

内史和他的骑士们被好心的张十三拖去喝酒。正宗的云府蒸酒。行军一天正好解乏,张十三找来陪酒的都是一顿能喝二斤之辈。一圈酒令下来,军帐里面的人已经喝的东倒西歪。

内史强忍着不去闻那诱人的酒香,只是那味道却不停点的往鼻子里钻。一再说自己不能饮酒,不过最终还是忍不住喝了一小口。有第一口,就有第二口。其实内史还是能喝二两的,结果他喝了三两。

玄月高高的挂在天空,寂静的营地里面忽然响起了马蹄声。醉得一塌糊涂的内史正和自己的手下在军帐中打着呼噜,丝毫没有觉察大地的颤抖。

一人双马。匈奴汉子们很快赶到了江边的船坞。戴宇已经将三弓床弩装上了四轮马车,为了保险起见还带了二十名最好的弓箭手。他们分乘三辆马车跟在了后面。

“侯爷,我找了一处地方。那里两岸都是芦苇,很适合隐藏人。”

幻天骑着一匹马驰到了云啸的面前。

“好。你带头,全军跟着你。”

四百余骑,带着十五辆马车奔驰着冲向高邮。

天气非常的好。冬日里初升的太阳非常的耀眼。脚下的土地被染成了红色,项三秋今天起了一个大早。心情非常的激动。若是今天商谈得宜。便不用再过这风餐露宿,漂泊不定的日子。江都国太尉。这是项三秋想要的官职。这样他就可以已江都为基地,经营自己的势力。

今天特地穿了一身轻甲,只有二十几斤。不知是兴奋的原因还是轻甲的原因,他觉得身子轻了许多。外面套上了一件蜀锦外袍,精心修剪过了胡须。

对着铜镜反复的照了照,对自己的穿着和精神状态都很满意。带上了一顶通天冠,项三秋觉得自己已经是江都国的太尉。

想起刘非那个货,项三秋心里就在发笑。这个货也能镇得住自己?笑话,老虎怎能让一只豺狗吓唬住。

葛洪瘸着腿给项三秋整理蜀锦的外袍。

“刚才在后面看,还以为将军是二十几岁的模样。真快啊,一晃都三十年了。将军的头发还是黑的,我老葛的两鬓已经白了。不服老是不行了。”

“过了今天咱们就能重新回江都过好日子了,你以前的房子就不要了。跟着我一起住太尉府好了,几十年生生死死风风雨雨,也该是享福的日子了。你家儿媳妇该生了吧。”

“回江都的时候看了一眼,生了。是个带把的,我老葛一生杀人无数居然混了个子孙满堂。呵呵,老天待我不薄啊。”

“老哥,我欠了你啊。若是你家大小子活着,你说不定重孙都有了。若不是当初帮我挡了那一箭……”

“别说了,这是命。能帮将军挡箭死了,也算是值了。算了,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咱是骑马去,还是坐船去。”

“坐船吧,你的腿伤刚好。颠不得,若是伤口开了裂怕是再难愈合。”

“那就坐船,穿了身好衣裳骑马糟蹋了。”

三艘百人战舰停在了码头上,一千骑兵分作两队在两岸护卫着大船的行进。天上的朝阳渐渐的升高,些许的温度驱赶着冬日的寒冷。项三秋站在船头,看着隆隆驰过的骑兵心里踏实了许多。多少年了,就是有了这群看家的骑兵,自己才多少次的死里逃生。多年的奋斗今天终于有了盼头,能做上两千石的高官掌握一国的兵马,也算是为项家光宗耀祖。

前边是一片芦苇荡,再过没有多远就是大西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