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那些年 >

第184章

重生那些年-第184章

小说: 重生那些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来了几位不是很友好的老一辈,尔明功就跟随其后。
    想到尔明功,王恒潇动了动肩膀,此时能面前动弹了,不过还不能太用力。自己和尔家,似乎是结下了不小的仇恨了,说是死仇也不为过。
    疆的尔明泰或许不会那么老实了。
    见到王恒潇沉默不语,陈晓玲也不说话,抓着王恒潇的手,小脑袋靠王恒潇的肩膀上。
    
    成都军区下飞机,随后直接坐上军区专门派的车送两个小家伙回老家,经过一天的车程,到了外公外婆家所是山区。
    专门开车护送两人的还是上次开车的上校。
    翻过两座山,王恒潇拉着陈晓玲山路上低声的说着话,小丫头时不时咯咯直笑,离开家半个多月,小丫头不想家是不可能的,已经山路上能碰到一些熟人了,显得很亲切。
    来到外公家。
    时间是晌午,外公刚刚砍了竹子回来准备编背篼,外婆做午饭,几只老母鸡屋前自己寻找食物,时不时咯咯叫两声。
    王恒潇和陈晓玲的突然出现,让外公一下愣住了,随即就是巨大的惊喜,急忙上前来接住两人手里的几个包袱,不住地说道:“来了也不说一声,你们两个娃儿家,路上多不好走,我好去接你们,撇娃儿,你师傅怎么不来一起吃饭?”
    王恒潇此时身心疲惫,这里虽然不是自己的家,可是却也差不多,听着外公的絮絮叨叨,道:“师傅去北京,说不回来咯。”
    外公楞了一下,随即没有意外的表情,道:“老李也该去大城市享福了,老早就听人家说他屋里娃儿有出息。”
    陈晓玲跑去厨房帮外婆做饭。
    王恒潇去陈家湾喊陈妈妈过来一起吃饭,算是一家人的团圆饭了。
    因为,明后天,王恒潇就要回疆了。
    丈母娘见女婿,自然开心,摸着王恒潇的脑袋,问了不少的问题,关于疆那边家里的事情,还有他的学习的事情,然后说起自己的女儿陈晓玲。
    看到两个小家伙很合得来,甚至可以说是腻的很,不论是陈妈妈,还是外公外婆两位老人家都是很开心的。仿佛了却了一生中的大事情。
    王恒潇就这里住了三天时间,分别外婆家住了一天,陈晓玲家里住了两天,算是两边都了孝道。
    随后就独自一人离开!
    那位开车的上校就公社等着他。
    陈晓玲一路将他送出两座山头,才独自一个人舍不得的回去,约定等几年再回来看她。
    王恒潇来到公社,那位上校已经有些不耐烦了,比开始说的时间多了一天。
    再次车马劳顿的来到成都,然后坐上飞机去疆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见到了林德双。
    林德双穿着黑衣,胸前戴着一朵白花,他没能去北京参加父亲的葬礼,是人生中大的遗憾,可是他不能离开。
    疆此时也处于一个过渡时期,随时可能都会发生事情,他作为西局的局长,必须量的不离开这里。
    林德双三兄弟,只有他没有成家,这也是林老爷子临走之际的一个遗憾。
    人说,人生三大事,结婚,生子,娶儿媳!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儿子不娶媳妇,就等于是无后。
    乌鲁木齐,林德双拉着王恒潇说了很多。
    “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练功不好就不能吃饭。”
    “他老说,我是他的儿子,没出息就是丢脸。”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去唱歌,去文工团。”
    
    唠唠叨叨,林德双喝着酒。
    王恒潇当一个称职的听众,一边听,一边吃,不时的给林德双倒酒。
    “林师兄,师叔只是希望你能继承他的路。”
    王恒潇低声的安慰着。
    林德双却是趴桌子上呼呼的睡去了。
    
    乌鲁木齐,王恒潇没呆几天就回了家。
    离家一个多月,除了林德双时不时的给家里带个信,自己几乎是音信全无,父母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不过,还好的是父母对林德双很信任,说是王恒潇去参加一个竞赛,就快回来了,父母也都信了。
    经过前一阵子的事情。
    王恒潇父母对其加的看重,也加的担心,因为缺乏了一些安全感,担心儿子会出什么意外。
    王大国此时是队长,赵大伯是村支书,算起来都是干部了。
    可是实际上,农村里的这样的干部就是平时管一些琐事的。没有多少的实权,谁家里有困难,记下来上报上去,那里有什么公共设施上的需要,也上报上去。而能不能得到回信,都很难说。
    王恒潇的回归,让家里人都很开心,妹妹围着王恒潇蹦跳着,喊着要糖吃。
    唐鹏和庞东两兄弟也跑过来看热闹,约好等几天一起出去玩儿,三个小子都晒的黑黑的。疆农村孩子的暑假可不好过,八成都是炎炎烈日下度过的,一个暑假晒的漆黑是很正常的。
    疆的孩子们喜欢的是寒假,因为寒假光玩儿,没事情做。
    不过,小孩子,就是好动,你让他们停下来,那才是难为他们了。
    唐鹏和庞东,庞兵两兄弟就是,几乎整天没闲下来的时候,不是一起打拳,就是四处疯跑。大多数时间是帮家里干农活。
    王恒潇家里的一大片棉花长势也算凑活,这个年代的农作物还没有十几年后那样的高产,一亩地棉花产个两百公斤就是惊喜了,一般都是一百五十左右。
    房子也做后的修葺了,多再过一星期左右就可以搬家进去住了。
    王恒潇回家的第三天,从县里来了一辆警车,是于文成来了,带着一些烟酒和一只鸡。上次的事情,于文成直接从乡派出所的所长一跃成为县公安局的副局长,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于文成本身才从警校毕业不到两年,今年还不到二十岁,这样的公安局长全县都是很有名的。
    不过,那次是事件似乎加的有名。
    几个名字都传遍了整个硕兴县的几个乡镇。
    王恒潇,王大国,老赵,老庞,巴哈提,于文成,黑里木,麦可提等等!
    而七岁的王恒潇为父亲报仇,一个人单枪匹马单挑几十个维族人的传说流传出去,许多版本四处流传。
    诸如王恒潇乃是天神下凡。
    王恒潇是妖精附身等等的。
    于文成是个实人,没有因为升官而忘本,经常回和惠乡,看看王大国,巴哈提等熟人。
    周围的许多人和事情,都发生着变化。
    王恒潇看的清清楚楚。
    谢丽莎,廖沙科等几个老老实实地地里干活,晓云和李子给王恒潇的汇报,这几个人很老实。
    而马上,林德双从乌鲁木齐派人来,通知一个消息:第一批接受培训的人到了,马上就会送过来交给王恒潇。
    王恒潇顿时记起了上海的时候张毅城老爷子说过,会派些人来,乘着假期让王恒潇帮忙培训。
    心中无奈,这个假期,王恒潇似乎就没有消停过。
    *


第两百六十六章 过去的那些年
    第两百六十六章  过去的那些年
    小时候学习论语之中有一句话:子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乍一看有些莫名,随后老师解释之后,才知道,这是形容时间流逝如流水一般,日夜不停的意思。
    转眼间,五年时间过去了。
    王恒潇也即将上初中,从儿童成长为一位少年。再也不能过六一儿童节了,也不能参加六一汇演了。
    几年来,变化是非常的大的。
    王恒潇的父亲已经从大队的队长成为了和惠乡的副乡长,分管农业生产的乡长,赵家大伯也从村支书成为了和惠乡的另一个分管水利的乡长。
    王家,和惠乡,乃至整个硕兴县都是一个传奇般的存,为所有人所津津乐道。
    流传着许多传说,五年前,没人想到种棉花能赚钱,王大国却冒着风险承包下来了上千亩地,以极低的价格,一包就是十年。当年种植下来,还是从乡政fu借贷的生产资料,可是年底棉花是真的涨价了,远远高于以前的价格。
    那一年,王家赚了十五万以上。
    九十年代的十五万是无法想象的多。
    一举成为十里八乡的富裕户,也成为许多农村家的风向标。第二年,所有的农民都跟着种起了棉花。
    不过,因为头年棉花价格大涨,第二年各种投入也高了许多,肥料,种子,薄膜等等的价格也都上涨了许多。不过,还是有许多的赚头,所以农民情绪很高。
    王大国承包的那上千亩地的主人家却是不愿意了,当时以极低的价格将地承包了出去,以现的棉花价格来看,等于是白送。可是当年年底,王大国就将承包资金全部给了他们,他们私下里找过几次,想要提价,或者是把土地收回去,都被拒绝了。
    哪里有这样的好事?
    开始那些土地你们都嫌弃,不想种,有人给你们钱,你们就白拿了,反正都是不种的土地,巴不得多包几年出去,可以多收些钱。现种地赚钱了,你们又想收回去,有便宜你们都想占?
    所以,王大国很果断的拒绝了。王大国不喜欢惹事,可是不会怕事,随后那几家山东人和安徽人纠结一起,上百人来到王大国家里闹事,就是为了要把土地收回去,并且扬言说,你不给,我们明年也自己种。
    当时还动手砸了王大国家里的几把椅子!
    这可把当时家的王恒潇给惹恼火了,直接当场把十几个人撂倒地上,其他人一时间都退却了,随后将派出所的巴哈叫过来处理。
    那些山东人才就此罢手。
    可是,几年来,这些家伙也没消停过,每年都会来闹腾一下,就是想多那些钱。因为大家计算过,这几年来,王大国从那上千亩地上赚了至少上百万。而那些土地的主人却只能去给别人打工赚些零花钱,或者是自己出高价再去承包别人的土地来种。
    王恒潇的父亲,王大国终究也是老实厚道人,第三年的时候,还是给那几户人家多给了五万块钱,后面两年那些人才没有来闹腾。
    而王大国和赵家大伯赵全胜,以及砖厂的其他几户人家也寻找了自己的出路,从乡政fu那里批下来了一大块荒地准备自己开出来。有王大国和赵全胜乡政fu的关系,很轻易的批下了东边和南边,以前的河坝边的两块荒地,虽然是荒地,可是土质很不错,种面积有两千多亩。
    王大国一家独资占一千亩,剩下一千多亩给其他八户人家分摊,根据各自的出资,你能开多少地,你就种多少。赵家大伯王恒潇家里借了五万块,才开了三百亩地,剩下的其他人,也都或多或少的王恒潇家里借了一两万左右,各自开了一百多亩地。
    疆开荒是个技术活,前期两三年几乎都是投入。
    好现刚刚步入世纪,开销没有五六年之后那么大,王恒潇家里还能支撑的住。王大国和赵全胜,以及其他几户人家,都是四川过来的,都是比较传统的农民思想,即使是耗费巨资,也要弄一些自己的土地,这就是自己的家产,可以世代传下去的。
    这几户得到王恒潇家里帮助的人家里,就有庞叔一家子,以及砖厂唐鹏一家子,以及其他的和王恒潇家里非常要好的朋友。
    
    前年,王恒潇家里又开的土地旁边修了一栋房子,和其他几家人一起修一排,准备搬过来住,原先承包的土地旁边修建的房屋则全部交给工人住了。
    王恒潇今年十二岁了,很正常的小学毕业的年岁。
    身高一米六五,同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