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乱世小民 >

第322章

乱世小民-第322章

小说: 乱世小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八路军面临缺衣少食的困境。



但冀中八路军主力转至冀南,合兵一处后实力较强,而rì伪军的损失又比较沉重,想马上就对冀南搞这样一次大的扫荡,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冈村宁次需要重新布署部队,需要作侦察、后勤等一系列的准备。



连锁反应一旦形成,谁也不能预料之后的变化。冀中的反铁壁合围大扫荡,无疑给八路军敲响了jǐng钟,增加了经验,也给了他们吸取教训的时间。冀中平原基本上成为了敌占区或游击区,冀南平原很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完全失去富庶平原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即便部队不被rì军消灭,吃穿问题也足以将退至山区的八路军击垮。



“……在敌人重兵压境,大部队活动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保存主力,暂时离开冀中,转移到毗邻地区,作大踏步地有秩序的退守,这是完全必要的,许可的。但是,拉起部队走了,要不要及时返回去呢?冀中部队可暂时在冀南活动,冀南地区周围都有依靠,活动余地很大,待敌情变得对我们有利的时候,待兜个圈子返回来,再打回冀中去,有什么不可以呢?”



“……冀中部队撤离了根据地,敌人的大部分兵力会长时间驻留根据地吗?据我们判断,这是不太可能的。我们走了,敌人也走了,问题是,如果我们没有及时返回去,任由留守之敌坐稳屁股,就将失去恢复根据地的有利时机。当然,要考虑到开始恢复根据地时的敌我斗争的严峻xìng。从敌情和冀中的实际情况看,主力部队要回去的话,有两种可能:一种,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也站不住脚,只好又退回来;另一种,指挥巧妙,打几个大胜仗,付出代价后能站住脚……”



“……冀南根据地应紧急做好反扫荡的准备,先平原后山区一直是rì军的基本策略,冀南极可能是rì寇的下一个目标。要深刻分析研究冀中rì军所用之新战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别指出今后发挥我军机动特长的几种战法:其一,跳出圈外机动;其二,圈内突围与圈外接护协同一致进行;其三,善于在两敌接合部机动;其四,选良机、看火候,转到外翼歼敌……”



“……各抗rì根据地要有迎接最困难时期之准备,做大量的工作:一、分若干jīng干小部队深入敌之“扫荡”基地,接敌侦察;二、派得力干部带小部队深入下层,领导县、区、村指挥部;三、若干团加强便衣活动乘机进行机动;四、各领导机关力求短小jīng干,派干部帮助下层。干部们要经常查明敌情,注意隐蔽自己,平时要多走多看,对地形务必熟悉,这样才能在敌大扫荡中及时转到合击圈外机动……”



可以看出,八路军总部下发的指示已经与历史上大为不同,放弃冀中、任敌长期蹂躏的历史可能不会出现了。尽管总体形势依然是敌强我弱,但自信犹存,斗争犹在,并且在逐渐形成一套针对rì军新战法的措施和策略,以便在严峻的形势下能够保存自己,打击敌人。



第一百七十五章大扫荡来了



冈村宁次被rì本人吹捧为名将,被八路军将领们认为是“历来华北驻屯军六个司令官里最厉害的一个”,自然不是泛泛之辈。



先平原后山区,当然是基本的策略,但却不是不变的策略。冀中大扫荡虽然达到了目的,但继续禀持原来的策略,扫荡兵力得到加强、已经有所准备的冀南根据地,显然不是冈村宁次这个老狐狸能够采取的积极战术。



shè人先shè马,擒贼先擒王。这句古话可不只是中国人的专利,冈村宁次也深悉此道。而且,这个老狐狸还擅长声东击西的战略战术,继续造谣和佯动,好象要进攻冀南。就在八路军总部将目光投注到冀南根据地时,rì军于十一月初突然发动了对太行、太岳根据地的大扫荡,将打击的目标直接对准了八路军的首脑人物和首脑机关。



由于rì军这番“扫荡”是直奔根据地腹心而来,不为沿途的小利所吸引,并且消息封锁得很厉害,以至于八路军总部没有能够提前得到消息。而且,rì军还特地成立了专门搞暗杀、破坏行动的特别行动队——挺进队。挺进队的任务便是“深入敌后捕捉敌首脑,如不得手时也应搅乱敌指挥中枢、报告敌主力退却方向以及在敌人隐藏军需品之前发现其所在。”



rì军在整个作战中采取严格保密措施。自带数rì粮袜,不许举火做饭;自带雨衣行囊,不许宿村住店。正如电影中所说:鬼子要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此次突然的大扫荡使八路军总部遭到了惨重的损失,在最困难的rì子里。有几天时间,上至zhōngyāng军委,下至担负八路军总部护卫任务的一二九师,都得不到八路军总部的消息。直到几天后,失踪的总部才终于又有了消息,伤亡惨重的消息。



狠辣,八路军再一次领教到了冈村宁次的厉害,除了铁壁合围。这个老狐狸还有更多的手段,更毒的招法。



虽然八路军的高级领导人对rì军的军事进攻以及华北的困难局面有所预见,但其来势之猛、程度之烈仍然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冈村宁次一边瞄着冀南,瞄着八路军的首脑机关,寻找有利的进攻时机,一边加强了对于山岳基本根据地的残酷摧毁与屠杀。



变幻无常,令对手难以判断其动向。冈村宁次确实有许多地方是值得学习的。他的一套极其残酷复杂的形式、方法,是八路军所不熟悉的,给敌后抗rì军民造成的痛苦也是极大的。



……………



已经十二月份了,却只下了一场小雪,地上只薄薄的一层,风一吹。就把雪花从路边吹进沟渠,从小丘吹进山谷。



天气是干冷干冷的,灰sè的天空呈着一种混沌的气象,人们嘴里的呼吸一遇到严寒好象冒着烟似的。但此时人们似乎已经感觉不到寒冷,跑得满头是汗。即便是脚上的鞋跑掉了,光着脚踩在石头、蒺藜、树枝上。也不知道疼。



黑夜,是那么无情而寒冷!行路是那么艰难!迎面的寒风,呼呼地吹着,撕扯着人们的衣服,扫打着冻紫的脸面。古老的落叶树,树枝冻得酥脆,被风吹打得克吱克吱响,时而有枝干折落下地。



在远方,黑暗中有一点点的火光,那火光一窜一跳地闪着,象凶狠的眼睛。孟有田举着望远镜瞭望片刻,长长地叹了口气,那是鬼子的封锁线,设在山梁上,象一张大网封死了出山的道路。



大圈套小圈,土门村、十里村、良岗村、小娄庄等地,几乎包括了整个区,正处于敌人的一个合击圈里。而从外围逃进来的人们只是从一个圈里又跳进了另一个圈里,依然没有摆脱危险的境地。



由于提前得到了消息,虽然只有小半天的时间,但已经足够让土门村的村民先撤进山里。现在这些人都是从外围邻县逃进来的,有四百多人,其中有被打散的士兵,有文工团的演员,有邻县县机关的干部,有伤员,有妇女,还有小孩……



孟有田一直在心中抱怨邻县的工作搞得不好,不能起到屏障土门村的作用,现在,终于一言成真,不得不背上了这个沉重的包袱。借助于山崖下的土电梯和绳梯,这些人在危急的关头算是暂时得救了,而还有落在后面的,被随后的敌人追上,则全完了。



天愈黑,道路愈难走,孟有田让本村的民兵点着了火把。可没想到,这个举动却遭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反对。



“快把火把熄掉,要给鬼子指示目标吗?”一个干部模样的家伙虎着脸喝斥道。



孟有田翻了翻眼睛,看着这个衣服破烂,脸上脏兮兮的家伙,如此狼狈,且不经大脑,看来是被鬼子吓破了胆。嘿嘿,这干部那干部,平时说的可好,一碰上拉网也吓草鸡了。



“别答理他,前面是一尺崖,不点火把掉下去摔死啊?”孟有田没好气地反驳道。



“你,你——”这个干部被气得够呛,指着孟有田,“你是rì本鬼子的jiān细,故意暴露目标。”



“放屁。”孟有田的唾沫星子喷到了这家伙的脸上,骂道:“知道谁救了你不,知道这是谁的地盘不,为了活命,上山崖的时候把妇女小孩都挤出去的是不是你,我看得真真儿的。本来不稀得说你,你还蹦出来胡说八道。四秃子,看好这家伙,我看他被吓破了胆,没准要叛变。”



四秃子倒听话,哗啦一声拉上枪栓,用枪口一捅这家伙的后背,说道:“老实点,再不听话,要你的命。”



“小同志,火气别这么大。”一个人突然走了过来,和声劝道:“他不了解情况,不知道前面的山路危险。看来你们是本地人,土门村的吧,你们熟悉这里,我们就听你们的指挥,你看好不好?”



孟有田摆了摆手,不想和他多说别的,冷冷地说道:“加快速度,过了一尺崖就暂时安全了。大家可以歇息半宿,走得慢,那些女人孩子非冻死不可。”



第一百七十六章我的地盘我作主



篝火!窜跳着火苗,飞迸着火星,缭绕着火烟,互相交织,互相照映,连成一片,象一条巨大的火龙,蜿蜒地围住山岭。在火网后面,是数不尽的黑影,伸长那凶恶的枪筒,对准了暮sè的山岗。



篝火!同样在一个避风的山洼里点了起来,给历经艰险逃出来的人们带来了温暖,两口大锅里的棒子面粥滚开了,一口锅里加了辣椒,一口锅里撒了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一个碗轮流用,热粥下肚,驱散了身上的寒冷,疲惫不堪的人们这才算恢复了些生气。



孟有田没料到会是这样的情况,但这一路走来,他也有了大概的主意。人少未必就好,人多也未必就是累赘,就看你怎么运用。这里只是他为土门村村民布置的避难所之一,还是比较浅,不是特别安全的一个。在路上,他便让民兵提前跑来报信儿,让土门村的百姓离开这里,继续向山里转移。



从鬼子这次扫荡的架势来看,不经过战斗,光是躲避,恐怕难以保证安全。而这些逃出来的人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参与战斗的,组织起来也是一股力量。



看着这些人喝了热粥,又稍微休息了片刻,孟有田爬上了一块大石头,使劲拍了拍巴掌,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后,朗声说道:“大家听好了,我叫孟有田,是土门村的村长,我有几句话要跟大家伙说一说。”



停顿了一下,孟有田扫视了一圈后继续说道:“在这危急的时候。要渡过难关,就要团结一心。统一指挥。这片山林,这里的地形地势,我和我们村的民兵是最熟悉不过。这里,便是我们设置的一个临时避难所,看到了吧,有锅,有粮食,那边还有山洞。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是有充分准备的,你们要听从我们的安排。”



“一个村长?知道这里谁的职位最高吗?不知天高……”有人不和谐的声音在人群中响了起来。



“孟村长,你说得在理儿。”那个在路上劝架的男人突然从火堆旁站了起来,大声打断了那个逆耳之言,说道:“你们熟悉这里的情况,知道如何躲避鬼子的搜剿,我们则是两眼一抹黑。当然要听从安排。大家说,是不是啊?”



“是啊,这里是人家的地盘,人家熟悉这里,当然要听人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