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代魏成蜀 >

第148章

三国之代魏成蜀-第148章

小说: 三国之代魏成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瑜谓之曰:“贤兄可知此二人不至之故?”

孙策看着周瑜,笑着说道:“公瑾莫不是要告诉为兄,贤士高人当亲往而求之?”

周瑜点头应是:“不错,如今天下纷乱,明主难遇。大才皆隐于市井、山野,不予出仕,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兄亲往而聘之,其知兄长之大义,明兄长之宏志。焉有不出之理?”

孙策遂与周瑜再备礼品,亲至其家。

果然,听闻孙策亲至,二张皆出郭相迎。四人相谈甚欢,孙策遂极力聘之,周瑜更是尽力周璇。二张最后许允相随。孙策遂拜张昭为长史,兼领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商议攻击刘繇。

若直接攻击刘繇,恐刘繇伤害家中老幼。周瑜在侧言道:“仲谋自幼聪颖,此番吴太守遣书信于兄长。其定得知,应早有准备。”

其话音未落,竟有军士来报:“禀报将军,营外有位公子领近百名兵士护送一些家小欲见将军。”

“二弟仲谋?”刚刚周瑜所言,今番尽然有人前来,孙策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孙权。孙策、周瑜众人遂出帐相迎。

只见营门外,一员蝎,碧眼虬须,身穿黄缎长袍,腰悬三尺长剑,身后七八辆家眷车马,四下里百十余名军士随从。此人不是孙权又是何人?

“二弟,你端的好时机!”孙策出来,一看果然是自己的亲弟弟孙权,一把抱住孙权说道。

“弟得知舅父受辱,延书于兄长,遂自作主张引兵士随从遣家而出,在侧等候兄长大军归来。”孙权说道。

“好!”孙策遂到车前向两位母亲请安,又至车后见过自己叔父孙静。

一众家眷已然脱离刘繇势力,孙策自然可以用强兵讨伐刘繇,遂向周瑜、二张问计:“疽眷尽出,只苦了舅父尚在敌军营中。敢问如今我军以何计策破敌?”

“兄长讨贼之名,去掉报仇两字。只以袁公路之名义,讨伐刘繇。如此一来,刘繇只知袁公路欲绝其后,而以吴太守之懦弱不以为然也!如此内应已成,只需我军兵临庐江,此城便入囊中。”周瑜献计说道。

“尚需先行安置主公家眷,方可行此事!”张昭进言道。

孙策遂使孙权与叔父孙静领家眷暂住历阳城外山林中隐蔽起来;使士兵传散谣言倍说“袁术欲除刘繇而后快,更使孙策讨伐庐江。”;又使人送战书,明告刘繇:自己统兵讨伐之。

当下听闻孙策引兵来攻,刘繇急忙召集众将商议。

张英早听说孙策此子比其父孙坚之勇猛更有过之,一直不为服气,听闻孙策引兵攻来,遂请战曰:“区区孙策小儿,何足挂齿?某引兵屯于横江,纵有百万之兵,亦不能近也!”其言未毕,帐下又有一人高声喊道:“某愿为前部先锋。”

此声音极为清晰,明朗。众人举目视之,乃东莱黄县人太史慈太史子义是也。原来太史慈解了北海之围,又随孔融前往救援徐州。待徐州之围解困之后,他便投奔扬州,找刘繇。哪知刘繇早已离去,改牧豫州。正要投豫州,刘繇又被曹操所败,正值路上相遇,便收于帐下听差。

当下听闻孙策兵来,太史子义争功显圣心切,遂自请愿为前部先锋。刘繇知太史慈武艺高强,非手下众将可以比拟,但其年纪尚轻,遂言道:“汝年岁尚轻,未可为大将,便在吾左右听命就是。”

刘繇遂使张英领兵屯于横江,拦截孙策兵马;又屯粮响十万斛于邸阁。

不日,孙策引大军赶到。张英列队相迎,两军会于横江外沙滩之上。孙策提枪策马欲出,黄盖从旁拦住:“少主休急!待老夫先打头阵。”

孙策允之。

张英却于阵前大声骂道:“孙策小儿,汝父堪称江东猛虎。汝区区小儿因何伏于袁术匹夫之麾下焉?”

黄盖提铁鞭纵马上前,指着张英的鼻子叱骂道:“张英匹夫,自家境界不保!竟然来夺他人地境。吃我一鞭。”

张英晃兵刃相迎,二人战在一起。话说张英张士雄果然不愧刘繇麾下第一猛将,与黄盖杀的是难解难分。

然而好戏不长,二人正在厮杀之时,张英后军忽然大乱。张英抽冷子一看,心中徒然大惊,但见邸阁方向火光大起。张英急忙舍了黄盖,急速回军救援。

孙策见张英急退,一挥长枪,驱大军乘势掩杀上来。

张英只得弃了横江,往深山而逃。正碰上守粮兵丁前来回报:粮寨之中有人放火。原来那粮寨中放火之人,更是两员将:其一人乃是九江寿春人,姓蒋,名钦,字公奕。此人遭逢乱世,聚百人在扬子江畔,以劫掠为生,因久闻孙策乃是江东豪杰,更能招贤纳士;另一人乃是孙坚旧部,九江下蔡人,姓周,名泰,字幼平,孙坚殉落之后,孙策又投了袁术,他便遇到了蒋钦,随后入伙。得知孙策在此与刘繇交战。故此特引其党三百余人,前来相投。遂以张英粮寨为见礼。

孙策复得周泰,又得蒋钦,当下大喜;遂使二人为军前校尉,又收的邸阁粮草数万,军械众多,又兼降卒近五千余人。

周瑜向孙策进言,镐赏三军,使降卒与老兵同样相待,再使降卒传信与刘繇军中同乡在此之待遇。

孙策从其言,遂镐赏三军;又授意自己军中老兵不得与降卒相隙,言论中使其放出自己军中优待俘虏的消息。

随后,孙策、周瑜等引兵渡过巢湖,兵进羡溪。羡溪之外有地名曰神兵亭,此地居于鸡笼山之上。

却说张英大败而回,进府来见刘繇。刘繇大怒,欲斩之以正军威。陈横、陈武、樊能竭力劝免,又建议须领兵于神兵亭拒敌。

刘繇遂免张英之罪;又亲领大军于鸡笼山神兵亭南下营。

第208章太史慈力搏霸王,俊周瑜巧夺庐江

第208章太史慈力搏霸王,俊周瑜巧夺庐江

上文书讲到孙策大败张英得了横江,兵过巢湖,向着庐江进发。刘繇大怒,欲取罪于张英。其麾下大将陈横、陈武、樊能纷纷劝阻:“主公,阵前斩将恐失了军中士气!”其实刘繇本就是形色于表,给众将做样子而已。张英乃是他部下亲信,焉能斩首示众?

刘繇接纳了陈横的建议,留陈武引兵镇守庐江;亲自带着张英、陈横、樊能、太史慈,统领大军赶至鸡笼山,陈兵于神兵亭南。

孙策领兵赶到鸡笼山,早有信报告之刘繇陈大军守于神兵亭南麓,遂于岭北安营下寨。待一切安顿停当,孙策使人找来当地土人询问:“此山之中可有光武大帝庙宇所在否?”

土人遂告之:“岭上有亭曰神兵亭,乃光武大帝昔日陈兵之所在。后于亭后建庙。”

孙策大喜,向麾下主将言道:“吾夜梦光武大帝召我相见。今光武大帝庙宇建于山上,某当往祈之。”

长史张昭闻言大惊,上前进谏:“主公不可也!岭南乃是刘繇军寨,倘有伏兵,我等奈何?”

孙策不以为然,笑着说道:“神人保佑于我,吾有何惧焉?”

言毕,遂整装披挂绰枪上马,带着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共十三骑,出寨上岭,直奔汉光武大帝刘秀的庙宇。

来到庙宇,孙策众人下马焚香,一同参拜。孙策向前跪地磕头,口中祈祷:“若孙策能于江东立业,复兴故父之基业,即当重修庙宇,四时祭祀。”祭拜完毕,引众人上马出庙,他抬眼望见远处飘摆的旌旗,突来想法,回顾众将言道:“吾欲翻过此岭,探查刘繇营寨虚实。”

众将皆以为不可,程普遂劝解:“主公不可,我等出来乃是为了祭拜。今祭拜完毕,自当返回。不然周将军于营寨着急。”

孙策不以为然,笑着对程普说道:“程将军怕是担忧小侄之安危吧!请叔父放心,刘繇军中能伤我之人,怕还未出生矣!”言毕,哈哈大笑不已,亦是策马上岭而去。

程普等人怕他有失,遂策马直追,一同上岭,南望村林。

早有刘繇军伏路探马看见,飞奔回营,往报刘繇得知。刘繇闻听孙策仅仅十余人于高高的山岗之上瞭望自己营寨,颇为不信,随口说道:“此必是孙策诱敌之计,断不可追也!”

太史慈在侧闻听孙策竟然立于眼前,如此大功岂肯放过?连连说道:“此时不捉孙策,更待何时!”遂不候刘繇将令,竟自整装披挂上马,绰枪出营,大叫着喊道:“有胆气者,都跟我来。”

众将皆不以为然,无人行动。只有一蝎言道:“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当助之!”遂拍马同行,更是惹来众将讥笑。

却说孙策看了半晌,回马而走。行至岭下,但听见那岭上有人高声喊喝:“孙策休走!”孙策回头观看,只见自打对面冲出两匹快马,前面一人与自己年龄相仿,穿青挂皂,身披烂铜甲,手执丈长钢枪;身后那位年纪更小,稚气未脱,一身行伍装备,手中拿着一柄长矛。此二人正是太史慈和那员蝎。此蝎姓高,名义。

孙策遂将身后一十三骑一齐摆开;横枪立马于岭下静待之。太史慈来到近前,立马停住,高声叫道:“哪个是孙策?”

孙策问道:“汝是何人?”

太史慈答道:“吾乃是东莱太史慈也。特来捉拿孙策!”

孙策闻言大笑,说道:“某便是孙策。你两个一齐来并我,吾不惧你!吾若惧怕于你,非孙伯符也!”

太史慈亦不甘示弱,长枪一点,说道:“你便众人都来,吾亦不怕!”言毕,纵马提枪,直取孙策哽嗓。

孙策举枪相迎,两马相交,战在一处。二人枪快,马亦快。转眼五十回合过去,不分上下,难见胜负。但见战团之中青影一团搅拌着白光一片,又见两条长枪似怪蟒打架,相互纠缠;又似二龙出水,正欲夺珠。

一旁里,孙策麾下众将和那个小牙将高义可得是两眼发直,忘记了是战场上的厮拼,只记得眼前精彩的对决;一个个看的是目瞪口呆,心中暗暗称奇。

再说太史慈一心要捉拿了孙策回去请功,却不成想孙策如此厉害,战了半天竟然无法竟功。打在当中,太史慈心中合计:相较数十合,未见这个孙策枪法有半点儿渗漏,不如卖个破绽,佯装不敌,诈败之下引弓射之。

想罢多时,太史慈假装一枪使老,买了一个破绽于孙策,佯输诈败,往岭上撤逃,引孙策来追赶。

孙策不以为是计,驱马直追,口中喊着:“走的不算好汉!”

太史慈却不由旧路上岭,竟转过山背后。见孙策追来,他心中暗自寻思:“这厮有从人十三四个,我只得一人,即便是在此活捉了去,也定然被此众人夺了去。再引一程,叫这厮没处寻找,方好下手。”

打定主意,他回身便与孙策且战且走。

孙策哪里肯放,在后面紧追不舍,一直追赶到了平整之地。二人再次战在一起。又过了五十多个回合。太史慈一枪搠去,孙策闪过,探膀臂挟住枪;孙策也一枪搠去,太史慈亦闪过,挟住枪。两个人全都用力只一拖,双双都滚下马来。马不知走的那里去了。两个人完全没了大将仪表,犹如街市之上的混混打架,弃了枪,揪住厮打,战袍扯得粉碎。

孙策眼快手快,擎住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亦是不慢,探掌抓住了孙策头上的兜鍪。孙策擎戟便刺,太史慈把住兜鍪遮挡拦架;太史慈以孙策的兜鍪顶上缨枪返击孙策,孙策以短戟格挡。

忽闻身后喊杀声大起,原来刘繇见太史慈真的只引一人而出,本恼其不听将令,后因太史慈以本郡同乡所投,放不下同乡情,遂使张英引兵来接应。孙策见状,大慌,遂弃了太史慈。正好遇到程普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