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代魏成蜀 >

第142章

三国之代魏成蜀-第142章

小说: 三国之代魏成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忠允之,使二人招降麾下兵士。

然不多时,周仓带着四营的骑兵掩杀过来,见敌军士兵皆弃器投诚,遂止住掩杀,统兵赶到黄忠近前。他勒住马缰,双手抱拳:“仓拜见老将军。甲胄在身,不便下马请安。请老将军见谅。”

“战场相见休要多礼。杨奉已诛,其部下李乐、胡才率队投诚。不知安西将军今何在?”黄忠问道。

“将军与军师随后便到。”周仓一指后面,说道。

黄忠遂使部下打扫战场,整顿降兵;一面与周仓在城下等待刘备等人。高沛见周仓赶来,自城内出来施礼相见。二人老战友相见,详述离别之事。

不多说刘备、诸葛亮等人引大军赶来。

黄忠遂引众人入城。来到府衙大厅,刘备带众人落座。黄忠使高沛引董承入内,与众人介绍:“此乃国舅董承是也!昔日董卓之乱,随杨奉居于扶风。”

董承遂与众人见礼。

刘备言道:“今日我军攻克扶风,又得徐公明、李乐、胡才、韩暹四位投诚,可喜可贺。我当陈表呈于兄长之处,为四位谋个出身。然国舅之事,尚需奏明兄长,方知公的去向。还望国舅见谅。”

是夜,刘备大摆宴席,庆功众将,镐赏三军。

第200章守扶风刘骞遣将,做先锋徐晃驱兵

第200章守扶风刘骞遣将,做先锋徐晃驱兵

上文书讲到诸葛亮请出黄忠兵出秦州,趁着杨奉大军与自己对峙之机,扶风空虚,占取了扶风。又借杨奉回兵之际,前后夹击,灭了杨奉,得了徐晃、李乐、胡才、韩暹四将,更有国舅董承。刘玄德当即陈书递表,使人呈报给兄长刘骞。

不日,刘骞来书:“玄德吾弟:汝首战告捷,兄心甚慰。吾知此役孔明之功不可没也!待贤弟功成之日,一并赏赐便是。徐晃世之名将也,与文远、宣高同名,不可慢待。为兄使其随贤弟左右,趁此战之机,谋取战功,再做封赏;李乐、胡才、韩暹三人暂归徐晃所辖便是。提高沛之兵将纳一半入你所辖,将扶风之俘虏一分为二,一半随你军队同征同练,一半由黄忠、高沛带回秦州融于我军之中。贤弟辛劳之余,切记休息。为兄在成都静候佳音!然,国舅于此,须贤弟转告之,天子于许都守难与否,无人得知。若国舅心系国家,望其赶入许昌以寻天子为由,投靠曹贼以为应。兄刘骞执笔。”

刘骞让刘备取高沛兵一半,并未言明归属谁的名下。刘备虽揣度出来,是为了给徐晃积蓄班底所用。看了看徐晃,他知道还要等到时机,遂言道:“公明,主公闻之汝投诚,甚是高兴。主公言:徐晃世之名将也!汝之名早传主公之耳也!汝便随吾等讨伐张济,李乐、胡才、韩暹你三人依旧随公明左右。谋得战功,一并封赏!”

四人谢恩。

刘备对黄忠言道:“汉升大哥,此番汝出兵神速,首见其功,如今以报给兄长,相信不日兄长便将赏赐下至秦州。如今功成,我等尚需兵进长安。此处尚需公陈兵驻守。”

黄忠言道:“即日便调邓贤率其麾下师部前来镇守。”

见黄忠接下防守重任,刘备又对董承言道:“国舅大人,你我都是皇亲国戚。然天下纷乱,天子连移宫闱,使君臣不得相见,逆贼多有把持朝政。吾兄让吾转告国舅,天子是否受难,吾等皆不知晓。若国舅心系国家,望其赶入许昌以寻天子为由,投靠曹贼以为应。不知国舅以为何?”

董承其实早想到皇帝身边,看看皇帝现在过得如何?另一方面他也想成为何进那样的有权势之人。听到刘骞欲使他作为内应,他低头沉思片刻,说道:“我有消息如何传出?”

“此事到不用国舅担心,到时候自然有人会找到国舅的。”刘备神秘的说道。

董承见其不肯说,知道问也白问,遂应承前去。

次日,董承在刘备、诸葛亮的安排下,带着百十余名扶风投诚士兵假扮的侍卫离开了扶风,朝着许昌而去。

黄忠、高沛带着自己的部队返回了秦州;刘备使成廉、宋宪、周仓带着老兵与徐晃一起对高沛留下的那一部分士兵与扶风投诚士兵尽行融合训练。

休整了两天之后,邓贤带着自己的师部来到扶风,与刘备进行了交接工作。交接完成后,刘备引领十万大军往长安进发。

再说张绣留下杨定镇守虎牢关,遂引军七八万径往长安奔来。这一日,忽闻信报:“扶风失守,大将杨奉丧命。杨奉部将徐晃、李乐、胡才、韩暹皆率兵投降。”

张绣闻言大惊,遂传令三军加快行军速度,派人前往长安通知张济,径直朝着咸阳城而去。正值刘备在扶风等候邓贤师部之时,张绣引大军进驻咸阳。咸阳太守崔泰出城相迎,倍说扶风之战况。

崔泰这些日子可是吓得够呛,本想出兵救援,然其城内守军不过两万,全城武将只有一人乃是其弟大将崔勇。人都有私心。尤其是士族大家中的公子,崔家在咸阳是个大族,崔泰父亲正是当代族长,其下有子:崔泰、崔勇二人。你说崔泰派出崔勇去增援扶风,能够说服他的老父亲和母亲吗?

是故,在张绣面前,崔泰倍说黄忠突袭扶风之神速,又说杨奉之武断,兵败之颓委。张绣不明就里,自然相信了他的言语,并未怪罪其未救之罪。遂在城内安顿好一众将士,张绣与许邵一同在崔泰兄弟引领之下入住太守府衙。

次日,守城士兵来报:“禀报少将军,城外诱敌讨阵。”

原来,刘备遣徐晃为先锋,引新成师部两万多人为前部,抵达咸阳城外。此安排乃是诸葛亮揣度刘骞书信意思,向刘备建议的。其说道:“主公之意,应该是使徐晃统领新成之兵为先锋,可见主公对此人之信任。如此这般,此人日后对主公与将军之忠心,日月可鉴也!”随后,刘备独唤徐晃入帐,言道:“主公信书所使,欲使汝为先锋引兵讨伐长安。不知公之意若何?”果然,徐晃撩衣跪倒,口中直呼:“晃甚感主公知遇之恩,定为将军逢山开道遇水搭桥。”

诸葛亮在侧看的清楚,对刘备之终于刘骞、徐晃之真性情感慨颇深,自此对刘骞的魅力更加充满了好奇之意。

张绣心道:我军昨日刚到,敌军今日便来讨城。其军真是神速。遂传令道:“胡车儿,崔勇,你二人随我引精兵五千,出城迎敌。”胡车儿乃是一异人,双手可举五百斤,日行七百里,速度奇快,力气非凡。乃是张绣手下首号战将。

胡车儿、崔勇二人跟随张绣下去点起五千精兵,出城来到两军阵前,摆好阵势。胡车儿倒提镔铁大棍,步行出阵。

徐晃在阵中看到敌阵之中一个黑大个步行而出,倒提着一条碗口粗细的镔铁大棍,迈着不丁不正的步子,在两军阵前那么一站,犹如一座黑塔一般。心中暗自叫道:好一个大汉!之前怎么没有听说张绣麾下还有如此一号人物?看来还是低估了他们的实力!本以为一个张绣,自己便可与之对敌。没想到,除了如此变数。

想罢,他策马提斧来到两军阵前,点指胡车儿说道:“汝是何人?因何为张绣出头?”是么,你是哪里来的野小子?竟然替张绣出头,还不快滚回去?

胡车儿可不管这一套,说道:“我叫胡车儿。胡赤儿的弟弟。因为我是张绣将军的家将,所以你不认识罢了!徐公明,你这个背主求荣的家伙,竟敢问我因何为我家将军出头!那我问你,你因何来攻占我咸阳地境?”

“背主求荣?”徐晃知道自己这个心结早晚要打开,随即说道。“不错,杨奉确实是我主,但杨奉依附于你家主公,并不代表我认你家主公为主。今杨奉遇难殉落,我徐晃乃是清白之身,怎叫背主求荣?”

胡车儿不由咧嘴一笑,说道:“徐公明,你莫要狡辩!吃我一棍!”说完,举大棍搂头盖顶就是一棍。

徐晃拨马躲在一旁,返身举斧砍之。二人一个马上一个步下就战在一处。因为海拔不一样,二人战斗的非常辛苦。胡车儿一个劲的蹦高蹦低,就是跳着脚打;要不就是**棍横扫。不过**棍横扫没有用,人家徐晃也不含糊,那柄大斧也不比他的大棍轻多少;每每他横扫马腿,都被徐晃以大斧挡之。是故,他要打徐晃就得跳着往下砸。

即便是如此,也把徐晃郁闷坏了。这一个劲的抵挡招架,搁谁不郁闷?他是想还击,可是也得够得着才行呀z车儿给他一棍子,就躲一边去了。他要打胡车儿一斧子,还得猫腰!这不是纯粹的找虐吗?

最后,徐晃真得急了,挡开胡车儿的一棍,顺势下了马。他心说,妈的!在马上打不住你,老子下来了,看不打得你满地找牙?

二人就开始正式对战。胡车儿这下就意识到自己的武艺不如人家了。力气虽然比人家大一点,估计也就是一点点!刚才徐晃在马上,只是自己一面打击人家,到不显什么。如今,人家一下了,这柄斧子施展的这叫快!要不是自己速度快,估计早就没命了。

不过,胡车儿这小子可是精明的很,见事不好,虚晃一招,末身便跑。徐晃若是在马上估计还能追上,可惜他在步下,只好瞪着眼睛看着胡车儿讨回本阵。

徐晃摇摇头,寻回马匹,翻身上马,亦回归本阵。

张绣见胡车败回,遂拍马出阵,来到两军阵前,一举长枪,对徐晃言道:“公明兄,别来无恙乎?”

“锦丛,今天下纷乱,汝叔虽独霸一方,然终归兵微将寡,何不放下刀兵,归属镇国将军,共讨曹贼,以侍天子乎?”徐晃劝解道。

“公明,此番刘镇国出兵讨我郡县,乃是服圣旨之意。然圣旨乃是曹操所杜撰。他尚为曹贼所驱,莫说我,就是我家叔父岂肯投他?”张绣言道。

张绣所说不无道理。徐晃寻思自己不可能说服他,便说道:“你我毕竟曾经一起共事,今番某不想刀兵相见!不如暂且退兵。来日再战不迟。”

张绣允之。二人遂各引军兵返回大营。

第201章张绣石岭首遭擒,刘备咸阳故纵敌

第201章张绣石岭首遭擒,刘备咸阳故纵敌

上文书讲到徐晃御兵来到咸阳城前,讨阵骂敌。张绣引胡车儿、崔勇二将出城相迎。胡车儿战败。张绣、徐晃二人各为其主,但碍于前情,暂时收兵各自回营。

不多时刘备引大军赶来。一入中军大帐,徐晃将阵前交战之事向刘备、诸葛亮等人逐一诉说。之后说道:“张绣此人本来一直在张济身后。直到李郭之乱,张济统合了长安、冯翊、弘农、扶风等郡,成为雍州之主。他才逐渐站到了前面来。某在交战之后曾说其归顺,然其言曰:主公使将军从圣旨来讨伐其叔,实则为曹贼所驱。故心存介蒂。”

刘备闻言,脸上波澜不动,说道:“公明此番打败胡车儿,首战之功,先记录在册。不知敌军可有智谋之士相佐?”

“张绣军中有军师许邵,颇有智谋!其城防颇严,攻城不易!”徐晃说道。

“许邵?识人辨相许子将?”诸葛亮闻听许邵在此,随口言道。

“不错!正是此人。曾看相于曹操,放言之‘曹操此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徐晃说道。

“若是只此人在此,此番破敌便指日可待!然,主公曾言张济之侄张绣文武双全,颇有爱才之心。亮以为此番若是能够收服此人,主公得知定然大悦!”诸葛亮一整衣袍,回首对刘备说道。

遂使人拿来地图,诸葛亮指着地图上咸阳以北的位置说道:“此山名叫石岭,岭上沟壑纵横,可藏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