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日战争 >

第84章

中日战争-第84章

小说: 中日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吉已经得到了关于西藏境内的中国军队的大范围调动情报,显然中国人似乎要在近阶段有次大的行动。为此参谋联席会议已经数次开会讨论此事,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从中国海军开始参战以来,中国人显然就在构思一个大的动作,可最让人恼火的是,印度却对此一无所知。

中国人到底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现在看来,从海面上增援已经成为不可能,自从唯一的航母“维拉特”号被击沉后,海军就成了去势的太监一般,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和能力,而陆地上的支援却被神奇出现的中国军队紧紧的堵在西里古里一线,动弹不得,刚刚得到消息显示,四天内,部队竟然在西里古里没有前进一公里。

中国人显然已经不仅仅是在乎他们的所谓藏南地区了,显然中国人在乎的是更大的利益,而目前,整个印度东部已经彻底被隔绝,而这一切都是中国人有意的举措,除非中国人是想将整个印度东部……,想到这里维吉不由的冒了一身冷汗。

庞大的印度地图摆在眼前,维吉不敢相信的将自己置身在地图前。

地图上,印度的东部爆发战火的地方已经被一一标注出来,涉及的地点已经遍及整个东北地区,尤其是在西里古里走廊的那支中国军队彻底的断绝了这片地区与印度本土的联系,而将这一切联系在一起的话,不难发现一点,那么就是,这次中国显然已经决定将整个印度东部彻底的分裂出去,就如同前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将东巴基斯坦(注:现在的孟加拉国)分裂出去一样。

战争之初,由于对中国态度的错误估计,印巴一线集结了印度近60%的军事力量,而在中印边界上的30%军事力量将印度的军事是。实力彻底占个干净。目前对于中国在东线的入侵,印度已经无法抽调出太多的兵力进行增援,更何况,面对西里古里走廊的阻击,增援显然已经远水解不了近渴。

此时胡什布的那个荒谬提议再次出现在维吉心头,或许,非常时刻真的要采取非常手段吧?

第六卷 第六章,大战役4(下)

“对已经进入我国境内的中国军队进行有限的核打击,可以阻断敌人目前的优势进攻,并且在战略上对已经进入境内的敌人进行有限的威慑,从而达到解除印度东部威胁的目的。”此刻胡什布正得意的站在讲台上,指着身旁的幻灯片向台下的众多高级军官解释着自己的理论,“我的构想是,首先对阻挡在西里古里一线的中国一个重装集团军所构筑的几道防线在一个时间段内,分批次的进行三次小规模的战术核打击,而在这中规模的打击下,中国的一个集团军将会被彻底歼灭,也使我们能够打通战线对东部进行支援。”看着下面的高级军官并没有露什么不耐烦的表情,胡什布立刻大胆的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或许你的计划很完美,但是我想提醒你的是,这样的核打击,首先会我们的国土造成无法弥补的污染,并且核辐射地区显然无法让我们的士兵毫无损伤的通过。更何况生活在四周的平民怎么办?”在胡什布介绍的间歇,一名印度高级军官站起来大声提问道。

“是的,或许以上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完美的解决,但是我想提醒阁下的是,与这些损失比起来,东部地区的分裂显然是更加巨大的,无法估量的损失,通过刚才的资料显示,无论是阻击部队以及迂回部队,还有正在东部境内进行清剿行动那支数万人的装甲集团军(未完成预定任务的44军,被误解),都显示中国人似乎准备将整个印度东部一口吞进嘴里。与这样巨大的损失比起来,我们是否还有必要为那些‘微弱’的损失所执著?”胡什布礼貌的对对方点了点头,然后严肃的解释道。

“嗡~~~~!”一阵低沉的议论声仿佛厕所里被轰起的苍蝇一般,忽然响起,众人显然被胡什布‘危言耸听’的论据所震惊。

“目前并没有迹象显示中国人会吞并整个印度东部,阁下的话是否危言耸听了呢?”另外一名军官不服气是站起来问道。

“很有可能,中国人或许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许他们仅仅是将我们的军队缴械,然后再把他们擦拭的干干净净,并且在我们成功消灭到西里古里一线的那一个军后,原封不动的还给我们~~!”对于对方白痴的观点,胡什布甚至根本没心思反驳,索性阴阳怪气的回答道。

“哈哈哈哈~~!”众人忽然爆发出一阵轰笑声,所有人都对这个有点白痴的军官感到可笑。而在嘲笑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多少都接受了胡什布的观点。

“可是,我们已经做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了。”再一次的提问终于涉及到胡什布所想的问题,看了对方一眼后,他微笑了一下解释道:“首先,我想向大家宣布的是,我们并没有违反我们的承诺,因为并非我们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首先使用核武器并用于实战的是二战时期的美国,第二,我们并没有将核武器用于战争,我们仅仅是将他们用于核试验,只是地点恰好和中国入侵的地点重合罢了。”

嗡嗡声再起,不过这次大家所讨论的显然刚刚的犹豫……

嗖~~~~~~~~~!WS…2型火箭弹的带着刺耳的尖啸声从发射筒中射出,超过弹体的长长尾焰让火箭弹看起来如同一只巨大的焰火,可是谁周知道,这样的焰火却是致命的。

越过高高的雪山,越过崎岖的丘陵,越过等待总攻信号的中国士兵头顶,WS…2优美的弧线末段直指邦勾。

“轰~!”冲天的爆炸让方圆一平方公里内的所有建筑都出现了巨大裂纹,当爆炸产生的震动终于停止下来后,大家疑惑的探出头向外看去,而映入他们眼帘的,是更多的WS…2……

总攻正式开始。

千篇一律的开场白带来的是千篇一律的效果,密密麻麻的如同古代箭矢一般的火箭弹争先恐后的越过雪山,将整个邦勾圈在一个狭小的圆圈内。

爆炸,接连不断的爆炸,让所有人都以为末日来临一般,地面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晃动,仿佛有个巨人将整个地面倾斜起来一般,无论动植物,还是建筑,都脱离了原来的位置,四散着寻找依靠。

中国防御阵地上,已经连续忙了很长时间的中国士兵,显然在这一时间终于放弃的一直以来的伪装,枯败的草丛中,密集生长的树林中,小山后,丘陵下,几乎所有想不到的地方,都露出黑洞洞的炮口。

数量庞大的榴弹炮,迫击炮群在接到命令的同一时刻,纷纷如同阵前英勇的武将一般,发出震天的嘶吼。

天空中,飞行的炮弹为所有人上演了一出让人永久难忘的人工流星雨——即使在晴朗的白天,因与空气摩擦而发出光芒的炮弹也清晰可见。对于中国军队,他是骄傲,而对于对面的印度军队,则代表着完全相反的意义。

末日真的到了,中国人在一瞬间的弹药投掷量显然已经超过了第四山地旅的承受能力,甚至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极限。已经没人去数到底每秒钟有多少落弹,因为在耳边的爆炸连贯的成为一巨大的轰鸣声。工事,士兵,建筑,地面上所有有生命无生命的物体都在这让人恐惧的爆炸声中化为乌有。

短短的炮火准备,在印度士兵看来,却如同永恒一般漫长,当炮火终于开始延伸的时候,所有人都有一种仿佛从梦中醒来的感觉一般。

“接,接敌……”前线指挥官的最后一句话,让幸存者终于重新思考起自己的责任,而指挥官却因此被狙击手轻易的打穿了脑袋。

当印度士兵终于鼓起勇气拿起武器探出战壕的时候,所有人都颓然的发现,显然抵抗已经晚了。

对面,不足70米的地方(注:据传,中国士兵火线埋伏已经达到距炮火准备点只有70米的距离,当然或许更近),一片片绿色的身影,敏捷的匍匐靠近着,而在他们身后,十数辆坦克,正轻松的扯开身上的防御,开足马力向这边冲来……

第六卷 第七章,大战役5(上)

崇山峻岭之间,一支支团级规模的部队正迅速的向集结地前进着,连绵的山脉与丛林让部队行进间少了些许顾及,在这支部队的身后,一辆辆沉重的坦克此刻却在伪装的掩盖下停在丛林的深处,虽然丛林提供了足够的掩护,但是对于日本的缜密的侦察手段的忌讳仍然让他们打消了白天行军的念头。

行进中士兵们,时不时的会因为踩中了隐蔽的兔子洞而发声小小的混乱,但是都很自觉的迅速赶上,良好的纪律显示对方是一支严明的军队。

统领这支部队的李赞卜将军此时做在吉普车上,满意的看着行进中的军队,不由的对即将到来的战役多了一份胜利的把握。这次对被日本占领的朝鲜重要港口清津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朝韩之间守次大规模的军事合作,当然最让金正日主席寄予厚望的是,这次的战役无论从最初的战役计划构想,到实际参战,都是由朝鲜军队独立完成的,这其中没有中国人一丝一毫的参与。如果这次战役能取得哪怕是阶段性的胜利的话,那么对于指挥的将领来说,都是莫大的光荣。

李赞卜知道,凭借目前所集结的部队,在敌人未察觉的情况下,自己完全有能力取得一定的成就,至于战役后期的结果,虽然他仍然不抱什么希望,但是至少先期的胜利消息能为自己增加一些政治资本,更可以为常败的朝鲜军队提高消沉的士气。

这次的战役的作战计划是由被称之为朝鲜最神秘的将军,著名的朝鲜鹰派人物——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作战局长李明洙大将负责草拟的,先期的战役目的主要是扫平清津周遍的日本工事,以及修筑在清津郊区的日本临时军用机场,最终的目的则是要完全收复这座日本海军依赖的港口。

虽然李赞卜知道,所谓的最终目的无论是从那个角度来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部队总指挥这个位置的争取,战役能否胜利与是否参加根本不是一回事。中国人的态度才是决定这场战争最后结果的关键因素,此前无论朝鲜与韩国如何努力,恐怕仍然无法左右战局,而自己能在中国人未介入之前参加这样的战斗,无疑会在战争结束后为自己争到一个极有分量的政治砝码。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李赞卜才会毫不犹豫的主动请求成为此次战役的总指挥,至于战役的结果嘛,他倒不是十分在意的。

朝鲜,清津,此刻驻扎在这里的是先崎一从本部那里力争过来的精锐的第一师团(东京师团)以及作为战略预备队的号称精锐中的精锐的陆上自卫队第1空降旅。虽然此前获得的一些蛛丝马迹上显示,南北韩联军似乎有意对清津发动一次突袭战,但是先崎一却对这样的传言毫不在意,陆地上有卫戍东京的第一师团和空降一旅的护卫,海面上日本海军三分之一的海军力量游弋在朝鲜海岸,更何况刚从本土飞来的第2航空团,第3航空团以及第6航空团所具备的绝对的空中优势,让清津成为无论是在陆地上还是海洋上都牢不可破的坚固堡垒。

对于朝鲜军队的战斗力,先崎一从这段时间发生的战斗中了解的非常清楚,金正日显然更善于洗脑,而非培育将领,在强大的政治气氛下,军队的将领似乎都失去了应有的灵活,变的唯命是从,无论从遭遇战还是攻坚战中都可以很明显的体现出,朝鲜将领僵化的指挥作风,既不懂变通,又不了解自己的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