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58章

大明政客-第58章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少爷考中了举人,家里就是有着几千的护卫,关系也不是很大。

大户人家的护院,官府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特别是最近几年时间,流寇到处sāo扰,诸多的士绅富户,惶恐不安,生怕自己遭遇劫掠了,不断加强护院的力量,有些大户人家,家里有好几千的护卫了,这是变相的给官府减轻压力。

少爷给的任务是两项,一是购买战马、武器装备,这一点好理解,苏平阳也知道,这是护院需要的,只是购买的量有些大。

另外一点,苏平阳就难以理解了,在新近购买的耕地边上,圈一块土地出来,修建一圈的院墙,这块土地的面积,达到了百顷以上,而且这件事情,需要马上完成。

好好的耕地,圈起来干什么啊,不过理解也要做,不理解也要做。

好在是农闲季节,有着足够的劳动力。

高八尺,宽九寸的城墙,也就是如今的两米高,三十公分厚。

工钱便宜,平阳府城里面,有不少的匠户,这些匠户,生活困难,饭都难以吃饱,听闻苏府要招募匠人做院墙,都是踊跃前来。

苏俊做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将苏家佃户存放的多余的粮食,悉数都用银子收购到府里,包括小麦、玉蜀黍和甘薯。

佃户虽然不知道少爷的意思,但都是无条件的执行,他们自觉的将玉蜀黍和甘薯,包括小麦,送到苏府。

所有的佃户,都凑了一部分的银子,专门送到苏府,少爷高中举人了,他们也是要去庆贺的。如今他们的生活好过了,房屋基本都完工了,看着一连串修建在一起的房屋,确实是有些气势的,而且有什么事情,大家凑在一起,也是很方便的。

苏天成有自己的打算,这些安排,都是针对可能到来的流寇,以及那三千将士的。

苏府招募护院,本没有多大的问题,可苏天成的眼光是不一样的,这些护院的职责,绝非是守着苏府就可以了,他们是需要驰骋沙场的,能够在战场上杀敌的,他们是专业的军士。

大明的军制,发展到如今,几乎走入了死胡同。

大明的军队建制,设为六级,分别是都、卫、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小旗。

都护府是最高统领机关,京城的五军都护府,相当于如今的解放军三总部,而兵部相当于国防部,严格说,这不能够算作是军队的建制了。

自卫所开始,才算是真正的军队建制。

一卫辖五个千户所,兵员5600人,一个千户下辖十个百户所,兵员1120人,一个百户所下辖两个总旗,兵员112人,一个总旗下设五个小旗,兵员56人,小旗是最为基础的作战单位,每个小旗10名军士。

这是明初就确定下来的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军士的待遇,出现了大的麻烦了。

明朝实行的是职业兵役制度,就是所谓的一朝当兵,终身为伍,父亲去世了,儿子接着上,军人的家庭叫做军户,户籍归口兵部管理,每个军户,若是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从军,一个儿子替补,一个儿子持家,若是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从军,一个儿子持家,若是只有一个儿子,不从军,改为民籍。

这都还说得过去的,要命的是军官也实行了世袭制度,也就是说,军官的儿子,世袭军官职位,比如说百户的嫡长子,在老头子去世以后,也是百户了,不管这个儿子是饭桶还是草包。明初的时候,那些将领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子英雄儿好汉,世袭的军官,也都说的过去,可越是往后面发展,就越是不济事了。

这样的制度,发展到现在,严重的影响了军士的积极xìng,出身好就能够当军官,出身不好就是卖苦力当炮灰的命。

再说军中的待遇。

明朝的军队分为四种,戍军、屯军、班军和运军。戍军主要是戍守城池、巡逻和海防的,屯军主要从事军屯的耕作,运军主要负责运输通讯,班军轮流在京城执行勤务,或者轮流在边境执行勤务的。

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吝啬的不得了,官员的俸禄少得可怜,几乎不能够养家糊口,更不要说关心军士的待遇问题,皇上要求军队自己养活自己,划拨大量的官田,卫所依靠种田维持大部分的开支。

卫所军队,边关的三分守城,七分耕种,内地的两分守城,八分耕种,官田的赋税,远远高于民田,军户难以承受,待遇比农民都不如。

结果就是军户因为生活过不下去了,大量逃亡。

有些卫所,兵员编制是5600人,可只有两百到三百人,卫所养不起那么多的军士,吃空饷的情况,比比皆是。

军官克扣军饷已经成为了普遍的事情,少的可怜的银子,被层层克扣,落到军士的手里,所剩无几,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量的逃亡,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极点了。

明朝末年的朝廷军队,军纪败坏,烧杀抢掠,比流寇的军队做的还要过分,为了谎报军功,杀老百姓上缴人头,骗取朝廷的银子,落入个人的腰包,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

发展到如今,朝廷没有银子,军士领不到饷银,哗变此起彼伏,哗变的军士,已经成为了农民起义军的主力。

苏天成岂会允许自己的军队,出现这样的情况,他要求的,同样是职业军人制度,但和朝廷的是大不一样的。

这个不一样,主要的表现,就是在于饷银的供应上面,必须要充足,必须充分保证军士的待遇,不仅仅是军士个人,还有军士的家属。

这是最为基本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谈到其他的事情。

至于说种田的事情,那是扯淡,军人就是军人,种田干什么,那是农民做的事情。

第八十二章苏天成的军事主张

九月十八rì,孙元坤带着第一批的军士,到达了平阳府城。

这一批军士,一共六百人。

苏天成高兴的差点不能够自持了,孙元坤带来的,是一支标准的骑兵,而且坐骑,一律都是河曲马。

河曲马出产于四川、青海一代,比蒙古马更加的高大。

只有朝廷的jīng锐骑兵,才能够配备河曲马的。

这些军士,全部都安排在苏家新购买的府邸里面,硕大的后花园,改为了马场。

九月二十rì,刘实亮带着第二批的军士赶到了,一共是一千四百人。

九月二十一rì,罗昌带着第三批的军士赶到了,一共是一千人。

苏天成有些奇怪,按说这三千军士,年纪都应该不小了,已经过去九年时间,就是当初的小伙子,也应该成为中年人了,但军队里面,有不少年轻的军士,看不见年纪大的军士,中年人占据大部分。

孙元坤做出了解释,原来,好一些年轻人,都是之后加入进来的,虽然他们在峨眉山深处,但同样是军事化管理,依旧实行军户制度,父亲年纪大了,儿子接着顶替。

这些年以来,孙元坤丝毫没有放松训练,只不过因为生活困难,骏马少了很多,要知道,当初的三千亲兵,人人都是骑着战马的,这么多年下来,卖掉了好多的战马,也通过交换的手段,得到了一批河曲马。

三千军士集聚在新买来的府邸里面,稍微有些拥挤,但问题不是太大。

几天时间下来,苏天成听孙元坤说了不少的情况,他给予的那些黄金,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四川也遭遇了灾害,他们的粮食,明显不足了,这些黄金,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峨眉山里面的家眷,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没有任何问题了。

孙元坤邀请苏天成,检阅军队,当然,他们现在的身份,是苏府的护院。

苏天成带着熊子健、孙元坤、刘实亮和罗昌等人,到郊外去看了,见到了修建起来的院墙,众人很是吃惊,苏天成解释,这里就是军士临时训练的地方。

孙元坤等人,大为吃惊,他们没有预料到,苏天成居然有这样的安排。

依照他们的想法,苏天成不过是读书人,没有在战场搏杀,不可能清楚军人的作风,也不知道军队的要求,众人既然跟随在苏天成的身边了,也只能够是慢慢熟悉,一些不习惯的地方,慢慢的克服。

九月二十五rì。

三千军士,加上苏府的两百护院,全部都在郊外集中了。

这一天,苏天成要检阅,要讲话。

院子里的空地上面,临时搭建了一个木台。

三千两百名护院,整齐的站在空地上,六百匹河曲马,也显得很是文静。

看着三千二百名护院,苏天成心cháo澎湃,有了这三千二百多护院,他已经有了充足的信心,这是发展的第一步,而且是可喜的第一步,改变历史、展现抱负,希望寄托在这关键的第一步了。

战场上,刀剑无情,不管怎么小心,都避免不了伤亡,要打造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依靠的是军魂,所以,他要提出来明确的要求了。

看着站的异常整齐的军士,苏天成双手抱拳,弯腰鞠躬,给cāo场上的所有军士行礼。

“我要感谢兄弟们,让我看见了自信,看见了荣誉,我们是苏府护院,更是一支军队,军队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是军魂,是战无不胜的信念,我们都害怕挫折,害怕死亡,可当我们的家园遭遇侵扰,当我们的亲人遭遇屠戮,当我们的家人遭遇凌辱,我们需要做什么,就是拿起我们手里的大刀长矛,毫不客气的砍向对方的头颅。”

“我们的军魂,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打造我们自己,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让我们的对手发抖、颤栗,让他们跪在我们的面前求饶,我们如今有了三千多弟兄,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展壮大的。”

“诸位兄弟,我们情同手足,俱为一体,战场上,刀剑无情,我们会受伤,会残废,甚至会失去一些兄弟,但我要大家记住六个字,不抛弃、不放弃,我们一同保卫家园,更会一同出去征战,就要一同回来,我们不抛弃任何的一个兄弟,不管是遇见如何困难的情况,我们不放弃每一个兄弟,不管是他活着或者是捐躯了,这是我们的誓言,也是我们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的誓言。”

“我们所有的兄弟,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每一次的血与火的洗礼,我特别强调,兄弟之间的信任,是最为主要的,任何的芥蒂,都会导致最为致命的后果,所以说,不管你们在平rì有着什么样的恩怨情仇,但在战场上,你们就是兄弟,是亲兄弟,相互的协助和关照,是最为重要的。”

“古人说得好啊,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可见用兵之重要,一支军队,究竟需要一些什么东西,我认为,军人以气为先,在战场上,体现出来舍我其谁的气势,战无不胜的气质,让我们的对手害怕颤抖的气质,有了这样的气势,我们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兄弟之间的合作,关乎生死,我等要做到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若是我们做到了这样,我们必将是一支战无不胜的胜利之师。”

“战场上,刀剑无情,总是会有死伤的,若是有兄弟不幸阵亡了,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替他们养老送终,你的家人遭遇困难了,我当倾尽全力帮助,今rì,我们明确一条规矩,任何一次的厮杀和征战之前,所有将士,都写下一份字据,明确说出来,有哪些未了的心愿,需要兄弟们帮助你做些什么事情,这份字据,好好保管,阵亡将士的心愿,我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