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政客 >

第474章

大明政客-第474章

小说: 大明政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写出来这样的文章,若是没有足够的磨砺,不大可能啊。”

苏天成认真看过朱慈烺写的文章,内心一阵惊喜。

原来朱慈烺写的这篇文章,重点是说到民生的,也就是苏天成一直都坚持的那个观点,民富才能国强,只有老百姓富裕了,官府才能够富裕起来,国家才能够强大起来,虽然这篇文章,从理论方面来说,还显得有些幼稚,有些想当然的意思,比如说君王的恩赐,能够令百姓富足等等,但朱慈烺有了这样的思想,这是非常宝贵的。

民贵君轻这个道理,很多的皇帝嘴上这样喊,心里却不是这样认为的。

“太子殿下这篇文章,令臣感受颇多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都是得益于皇上和皇后娘娘的教诲,太子殿下有着如此仁厚的胸怀,何愁我大明不富强,何愁我大明百姓不富裕啊。”

朱由检脸上的笑容更加的多了。

“苏爱卿,朕很是欣慰啊,自从登基以来,朕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过啊,今rì皇后说了,要好好感谢你,朕是非常赞同的,就是不知道皇后能够拿出来什么样的奖赏,这奖赏太少了,显得朕小家子气了,不过朕也不知道皇后会有什么奖励啊。”

朱由检居然有心情开玩笑了,要说他的年纪也不大,十六岁登基,如今也不过二十八岁的年纪,大概是登基之初,遭遇了太多的事情,不知道欢乐是什么了。

周皇后看了看朱慈烺,眼睛里面充满了慈爱。

“苏大人,皇上一贯要求节俭,本宫是要带头做到的,太子进步如此的明显,本宫是一定要感谢你的,本宫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礼物,这礼物太清了,确实有损皇上的颜面。”

“皇上,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臣不敢有此等想法,太子殿下确实是聪明睿智,臣是望尘莫及啊,说到赏赐,臣绝不敢有什么奢求的。”

太监端着盘子进来的时候,苏天成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其实皇上和皇后娘娘赐予的奖赏,没有多大的意思,回到家里之后,这些东西不敢拿出去交易,除非皇上和皇后娘娘直接赏赐金银珠宝,但这些东西太俗了,一般都不会的,其他的东西,拿回去之后,只能够是老老实实供奉着,生怕有破损了。

“苏大人,这柄玉如意,还是本宫嫁给皇上的时候,皇上赐予本宫的,这么多年了,本宫一直都仔细保管这,今rì就赏赐给你了。”

苏天成只能够是跪下了。

“皇后娘娘如此贵重的礼物,臣不敢接受啊。”

“呵呵,苏爱卿,这等的礼物,正好合适,朕也一直都想着赏赐你什么东西的,今rì跟着沾光,皇后娘娘赏赐的这柄玉如意,也带上朕的意思了,这柄玉如意,也是先皇赐给朕的,乃是波斯一带进贡的贡品。”

端着盘子的时候,苏天成的额头上冒出了汗滴。

这柄玉如意,价值并非很高,但意义不同凡响了,说白了,这就是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定情物,现在赏赐给自己了,恩宠是不必说的,关键是自己得到了这个礼物,回家之后,必须要好好的供奉起来了,千万不能够有损坏的。

可以说,这柄玉如意,代表了无上的荣光,满朝文武大臣得知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定情物,都赏赐给自己了,会是什么样的看法,那是不用说的。

苏天成一直以为,皇上和皇后娘娘可能会说到太子下一步的行动,也就是说,自己到宁远去之后,太子是不是跟随过去,其实苏天成是不同意这样的安排的,和后金大对抗,旷rì持久,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若是太子长期跟着,肯定会影响到学业的。

好在皇上和皇后娘娘都没有提及。

回家之后,朱审馨看见了这柄玉如意之后,脸上的颜sè都变化了,苏天成有些奇怪,问是为什么,朱审馨楞了好半天,才开口说了,原来皇上没有登基之前,处境是很艰难的,生怕遭受魏忠贤和客氏的伤害,那个时候,皇后娘娘甚至是亲自做饭,防止有人下毒,这柄玉如意,就是皇上在那个时候,为了感激皇后娘娘,专门赐予的,这件事情,绝大部分的皇室宗亲都是知道的,想不到皇上和皇后娘娘将这柄玉如意,赏赐给了苏天成。

听到这个故事,苏天成眨了眨眼睛,这个恩赐是不是太大了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六百二十一章太子的学业

大明朝官员之间的拜访,从腊月初就开始了,这和几百年之后是有些相似的,官员休沐的时间不多,今年承蒙皇上的恩赐,京官的休沐时间,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这么长的假期,好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了。

京官其实很累的,倒不是身体累,而是心里累,在京城里面,天子脚下,高官显贵太多了,看见这些显贵,就想着必须要进步和升迁,才能够过人上人的日子,平日里需要不断找机会去拜访上级,时时刻刻都需要找到理由,让上级不要忘记自己。

所以,真正到了过年的时间,休沐时间,所有官员都需要休息,今年的假期有些长,有些中低品秩的官吏,甚至准备请假了,回到老家去看看,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这个时候,大家是不会相互串门的,在家里舒服很多的,不过春节是最大的节日,不去拜访上级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只能够选择腊月的时间了。

也有例外,正月的时间,有些官员也到上级的府邸去拜年,那样就不是一般的关系了,心腹之类的,选择这个时候到上级的家里去,显得是一家人。

腊月到来,苏天成在京城的日子也不多了,正月十五之前,他是必须要赶到宁远去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不能够耽误了,虽然说宁远一带的情况特殊。

腊月二十,徐尔一上门来拜年了。

徐尔一是苏天成的老师,按说是不该给苏天成拜年的,但苏天成的身份不同了,太子太保、蓟辽督师、兵部尚书、右都御使,已经是从一品的高官了,这等于是大明朝顶尖的存在了。徐尔一来拜年,也是说得过去的。

听说徐尔一来拜年,苏天成连忙到府邸门口迎接,嘴里连声说不敢叨扰老师的话语。

徐尔一依旧是兵部左侍郎,正三品的官员,短时间之内想着做尚书。恐怕是有些困难的。

苏天成带着徐尔一,直接进入了书房。

坐下之后,两人寒暄了一阵子,徐尔一很是感慨,说自己在京城这么多年了,今年是最为热闹的,很久没有看见如此热闹的情形了,这都是因为剿灭了流寇、辽东安静的缘故。

说完这些之后,徐尔一的话题很快转移了。直接说到太子殿下的事情了。

“太子殿下从四川回来之后,朝廷的诸位大人都感觉到了,太子殿下的变化很大啊,皇上已经做出来了决定,从正月开始,太子殿下就要出阁讲学了,这表示太子殿下就要出宫了,我真的是没有想到啊。按照朝廷的规矩,太子殿下出阁讲学。至少要等到十四岁的时候啊。”

太子出阁讲学,又称为经筵,是专门为皇帝或者太子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习,由朝廷里面学识最为深厚的大臣、翰林院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大臣等,分别授课,这其实是一种帝王接受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方式。

明朝是非常重视经筵的。开经筵为朝廷的盛事,十分隆重,仪式由内阁首辅主持,内阁所有的阁臣协助,六部尚书、左右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副都御使,都是要参加的。

崇祯登基以来,内外交困,经筵一事没有谁提及了,如今情况开始好转,经筵自然被朝廷大臣开始重视起来了。

太子出阁讲学,这的确是大事情。

徐尔一说出来这件事情的事情,苏天成心里动了一下。

明朝的经筵,一般是每个月三次,日子在初二、十二和二十二日,看样子太子殿下第一次出阁讲学,肯定安排在正月二十二,这就预示着,从这个时候开始,经筵将要常规化了,太子的学习必须正规化了。

如果经筵开始了,朱慈烺就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到辽东去了。要不然满朝的大臣,都会弹劾的太子殿下的学业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啊。

“太子殿下出阁讲学,这是好事情啊,也是大事情,只可惜学生不能参加了,老师是一定要参加的。”

“大人职责重大,不能够参加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苏天成的品秩太高了,徐尔一不好托大了,这也是朝廷里面的规矩。

“学生在家里的时间太长了,正月十五以前,就要赶到宁远去了,要不然学生自己也不好意思了。”

“大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想的,辽东的局势很是平稳,后金鞑子不敢学以前那样猖獗了,江宁营驻扎在锦州和宁远,对后金鞑子是极大的震慑啊。”

苏天成没有说话,满朝的大臣都是这样的看法,包括皇上。

一直以来,皇上都没有提及剿灭后金鞑子的事情,大概在意识里面,也认为这样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尽管说江宁营骁勇,但后金八旗人数众多,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样的思想,在大明还是很盛行的,就算是苏天成和江宁营有着剿灭后金鞑子的想法,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形成的,所以说,只要江宁营驻扎在关宁锦防线一带,边关相安无事,大家就满足了。

这种短视的行为,普遍存在。

这也是苏天成遇见的难题,这表示着,朝廷对辽东战事的态度是复杂的,只要稍微遭遇到波折,一定是满朝的反对声音,不同意主动展开进攻的。

蓟辽督师府的官吏,基本还没有配置,徐尔一向苏天成推荐了几个人选,苏天成一一都记下了。

蓟辽督师府的官吏,鼎盛的时候,可以达到数百人,不过这些年以来,蓟辽督师这个职务,没有延续性,所以说,督师府的官吏,也是临时组建的,一旦朝廷没有任命蓟辽督师,督师府基本就没有什么官吏了。

徐尔一告辞之后,苏天成很快做好了准备,去给孙承宗拜年了。

孙承宗是内阁首辅,尽管说老家在保定,距离京城不远,但也不大可能回到老家去的,加之孙承宗的家眷,大都从江宁县和保定县迁到了京城,所以说,孙承宗也不需要回去了,儿孙过年的时候,回去给祖宗上香就可以了。

孙承宗的府邸,距离苏天成的府邸不远,不过几条街就到了。

孙承宗刚刚回到家里,带着苏天成直接到了书房,至于说朱审馨,由夫人陪着。

“老师很是操劳,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啊。”

“唉,确实有些累啊,年纪大了,体力大不如以前了,不过也无法懈怠啊,对了,皇上做出来了决定,太子殿下正月二十二出阁讲学,这件事情,你知道了吗。”

“晚辈刚刚听说了,太子殿下出阁讲学,这是好事情啊。”

“老夫的想法不同了,太子殿下最好是跟着你到辽东去,这次太子殿下从四川回来,老夫总算是明白了,经筵确实有必要,但若是能够接触到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情况好很多的。”

“晚辈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有不同。”

“哦,你有什么想法啊,难道说步同意太子殿下到辽东去吗。”

“晚辈觉得,目前没有这个必要,晚辈到辽东去之后,面临的事情很多,诸多的事情,需要一步一步来,不能够过于着急,欲速则不达,这个过程,有可能是一年、两年,甚至是三五年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