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梦里浮生之倾国作者:梦里浮生 >

第94章

梦里浮生之倾国作者:梦里浮生-第94章

小说: 梦里浮生之倾国作者:梦里浮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光景,情 事不能教自己快活,竟是痛苦!
  
  林凤致鄙夷的是殷螭除了色 欲,其他的便什么都不会想,说那一大篇软话,也无非是想哄自己乖乖上床,柔顺合作,从而检验一下分离之后对方清白与否?这对于林凤致来说,实在是最不堪的侮辱,而对于殷螭来说,却也实在是最不好意思承认,却又确实如此的下作念头。可是殷螭说不出口的,除了这样的下作无耻之外,还有另一种深切的欲求——出于极度恐惧和无助的欲求。
  
  因为心总是背道而驰,所以如果不占有身的话,便不知道怎样才能宣示自己对他的拥有,甚至不相信他是自己的。
  
  尤其是在目睹死亡的恐惧之后,在将要失去的无助面前,仿佛只有用自己最热烈的情爱覆盖对方全身,使两人都彻底沉溺于欲海,才能平定自己惊惶不安的心情。
  
  林凤致只揭穿了殷螭最龌龊的念头,对这样的心情却未置一词,但殷螭觉得,他一定是了解的——了解,却拒绝理解,就象殷螭也了解他的主张他的抉择,却同样拒绝理解一样。这般非因误会、但成裂隙的情形,实在太苦楚,太绝望!
  
  可是抱着这样苦楚绝望的意绪,殷螭还是在一面鄙视着自己,一面继续着欢 爱——知道欢 爱的背后便是决裂,却也不愿意停止,而且与痛苦的心情相反的是,动作却加倍的温存缠绵,细细挑 逗,款款索求,使得林凤致在寒透了心的情况下,也被他播弄得肌肤间每分每寸都似燃着了火,不自禁喘息厮缠,呻吟迎合。这样的反应是殷螭最熟悉不过的,也是最安心不过的:原来他的身体还是全然烙着自己的印痕,并没有一丝一毫外来的嫌迹。
  
  ——其实,殷螭一直没好意思向林凤致说破的事是,并不是因为自己风月手段太过高明,能在床上测试出对方有没有别人,而是林凤致在情 事上委实太嫩,一直以来只能由人摆布。殷螭几乎从最初开始,就一面摸熟了他的身体本能,一面将自己的习惯在他的反应中烙下印迹,这些小动作虽细微却顽固,林凤致又是于此道始终学不会掩饰装假的人,所以有无扰乱,一试便知。
  
  这其中的区分自是微妙,甚至常令殷螭耿耿的是,连林凤致最早受俞汝成强 暴后的留下的反应痕迹,自己也能察觉出来——这一点连林凤致自己都不明白,但殷螭从第一次开始,就发现了他被强 暴时即使不反抗,那种异常的绝望悖乱感也刻在骨子里,这也是殷螭后来再怎么勉强他交 欢,却也不想直接暴力侵 犯的缘故:因为不喜欢他承受自己的时候却想到以前的遭遇,也不喜欢感觉到他身上始终很难抹去的前一个人的痕迹。
  
  殷螭一向觉得除了第一次之外,自己再也不曾强 暴过林凤致,可是在眼下这一场令自己心底隐约痛苦的交 合之中,却忽然想到了——其实,此刻何尝不是又一次在强 暴他!
  
  哪怕他的身体背叛了本愿,在自己的爱抚下同样动情的投入了欢 爱;哪怕他在激 情中无力自持,控制不住的辗转呻吟,面上浮现着情 欲的红潮——但殷螭明白,他那一颗心始终是冰凉而又抗拒着的,再温存,再热烈,也是违心叛志!而违背了他的心意迫他欢 好的自己,这等行为不是强 暴,又是什么?
  
  殷螭从来贪图享乐,从来不肯反省,也从来不会在床笫征服之后感到愧恨内疚。可是这一次却是平生未曾有过的、最痛苦的一场情 事,在征服的同时自觉实在下作无耻之极,以至于完事之后,都没有脸面继续温存抚慰,也没有勇气面对林凤致,于是头一遭在情 事过后自己起身先走,丢弃下被自己折腾过的他。其实就可以叫做——落荒而逃。
  
  林凤致始终不曾睁开眼睛看他,从头到尾都是闭目承受,殷螭几乎怀疑他是不是一直在忍泪,但又是明白的,林凤致一直紧阖着的眼皮下,纵使本有苦泪,也被自己的行为逼成了冰,再也不会融化。
  
  可是,他还是不得不遵守着自己的诺言,不得不付出一生不变的心意来爱着殷螭,心死了还要被束缚着爱,被强迫着爱——这样的爱比恨还痛,比死更苦!
  
  所以殷螭在怀着复杂的心情落荒而逃之前,到底还是说了几句话,不是抚慰道歉,却是绝情断爱:“小林,我们闹到这个样子,是再也没有乐子了,我也索性不再要你了!我这辈子什么坏事都做得,惟有不快活的事绝对不干,到了如今,恨你没意思,爱你又太苦恼,大家干脆撇开!八年前我逼你许诺不再相见,最后是我自己来找,破了你的誓;这回我什么都不要你许,我也不给自己下约束,可是我也不会再找你,若要再见,你自己来找我——想来作对挡路,就免了!”
  
  入夜的军营并不宁静,外面的刁斗传柝、巡逻号令之声,时时有闻,然而这营帐里却又是多么安静,连林凤致情 爱过后渐渐平稳下来的气息,都低低可辨——可是他只是闭着眼睛微微喘息,非但不回答,连目光都不愿给予。
  
  殷螭知道说出这样的话之后便是再一次的长诀,甚至是永远的决绝,林凤致纵然可以不再和自己作对,也绝对不会同自己并肩携手——而殷螭,要的也不是和他并肩携手人生同行,因为在殷螭心里,利用林凤致什么都可以,惟独不屑于利用他最擅长的理政才能来帮助自己,就如林凤致怎样算计自己都可以,却惟独不会拿情来算计一样。
  
  林凤致是太执著珍视这以心相许的情,所以不能算计;而殷螭却是将林凤致看得太特殊:一面不肯承认他有与自己平等的身份权利,一面又不愿意将他本人放在权势场与自己同进退——所以不能利用。
  
  因此殷螭在丢弃林凤致而逃的时候,最后还是拿情来挟制了对方一回:“我们之间,从来没什么误会,就是没法同路。可是不同路也明明可以各走各路,为什么非得死缠不放,自寻烦恼?小林,你要是真的爱我,不能再给我快活,至少也不要再让我难受,成不成?你的爱若是只能教我苦也教你自己苦,太没意思,不如都不要算了!”
  
  一直以来,死缠不放的是自己,并不是林凤致,然而殷螭这样说话的时候,却是十分理直气壮的,这是他一贯的做人方式——不能快活,便是无用,不如永弃!
  
  虽然弃绝之后,也未必能得到快活;就在弃绝的同时,也已经心痛如死。
  
  然而殷螭还是咬牙弃绝了,将林凤致一个人丢在帐营里自行离去,甚至在转身离去的时候,都没有再多看林凤致几眼,将这次诀别的最后形相深深印在心底;而林凤致,也同样的不肯睁眼看他,始终保持着一片沉默,却又一片决绝。
  
  当夜子时左右,袁百胜得报,新俘获的天朝挂名平倭经理使林凤致,出其不意的窃取了一枚兵符,矫令释出俘虏营中一百多名不肯投降的朝鲜兵士,趁夜离营,带队兔脱。
  
  消息报来的时候殷螭便借宿在袁百胜的大帐之中,听了此报,两人对视一眼。殷螭脸上竟是反常的平静,一副随他去罢的样子,袁百胜便对这枝逃逸的俘虏不言处置,只道:“各军准备,明日拔营北上!”
  
  林凤致从俘虏营中放出的大多是伤兵,走得实在艰难,明日殷螭与袁百胜大军拔营起寨的时候,尚看见那一枝残兵旗帜明灭,盘路而下,若隐若现于南面山沟之中。别说派兵追击,就是自山腰滚下几道擂木大石,也足以使他们全部覆灭。但袁军营中都目睹过林凤致带领神机营死守大炮的狠决,虽是敌对也佩服这等义烈,何况他这队残兵力量微薄,去向相反,完全不成为己方之患,主帅既不说话,大家也就默然置之不理。
  
  大军起营,从另一头山道盘旋而去,旗帜鲜明,人马雄壮,密匝匝半日尚未去尽,殷螭处于军中殿后,良久回顾,千里眼中搜寻到那几面零落破碎的旗帜还在山间微微闪现,然而大军向北,残兵向南,同一个起 点赴行,却是背道而驰,距离到底是越拉越长了。
  
  终于不再敌对,而是分道扬镳。
  
                  三之19
作者有话要说:会HE的意思就是,两人必须平等互重的相爱,才叫做HE……  清和八年的秋天,于国朝来说委实是多事之秋,先是援朝大军平壤大败,又接着从朝鲜传来林太傅的急报,言称北寇与倭人有联手进犯之心。这个消息还真是出奇的准确,朝廷加派兵力去抗击倭军的同时,便已听闻北面鞑靼沙漠中将有大动作,据说铁儿努到底不服前两次进攻北京无功而返,养精蓄锐之后,便要趁秋冬草原乏食时大举南下,意图吞灭中原。国朝这几年派向大漠的侦候人也有不少,一旦证实无误,京中虽不至于乱了阵脚,也不免立即一手准备抵御,一手准备送出小皇帝南下避难。
  
  常规的避难南下之路乃是海路,自天津港口出发可以抵达长江入海口,溯江而上到南京,水上行舟虽慢,却可以防范万一京师迅速失陷、敌兵铁骑自背后追赶的凶险。但这次林太傅示警称倭人可能劫夺海路,于是太后垂询群臣,安全起见,安排小皇帝陆路南下。陆路必定要惊动沿途官府兴师动众的招待,这等扰民可能又让御史台的几名谏议大夫狠狠谏告了一番,与兵部给事中打了一回嘴皮仗之后,小皇帝终于获得半数以上大臣许可,御驾南幸。
  
  而以太后为首的后宫眷属尽数留在北京,却是以此告示天下:皇帝虽然南幸,朝廷却决不放弃北京。母留而子逸,这等做法不怎么合乎圣人以孝治天下的道理,所以也难免招致议论,小皇帝殷踔烈擦骼峥仪蠊笸撸蛘咚餍宰约阂擦粼诒本┦鼗ど琊ⅰ5鹾蟀四晡日坪蠊洳幻髅娓烧匆惨恢北澈笮实壑喂影菜橙嵬衲チ范筛找慵岫ǎ党龌袄雌氖侵赖赜猩蟓'等闲违拗不得,只有拜别母后,登辇而去。
  
  不料这回备战与往年大有不同:往年铁儿努来攻都是其势迅猛,今年居然雷声大雨点小起来。林凤致传警在七月初,侦候人证实这个恶消息是八月中,可是直到九月底,小皇帝都到了南京,大漠还是迟迟全无动静,以至各路蕴势待发的勤王军都松懈下来,觉得这又象去年一样是虚消息唬人而已。北京兵部的注意力,于是也大部分转向了朝鲜战场,并且加派重兵扼守鸭绿江,不放袁百胜的叛军回国,只等平倭胜利,便即回头剿灭这支叛乱军队——却不料殷螭不走鸭绿江,直接北上到关外建州地方去与俞汝成会军,绕了个大圈自辽东悄然南下,一朝出现,已经直抵山海关口,让朝廷措手不及,惊慌不已。
  
  这样的坏局面委实是朝廷疏忽,但京中极少知道其中有废帝作乱的几个人,比如刘后与刘太师,都不免暗骂林凤致示警没有说得明白,不曾提醒说殷螭有勾结前朝俞相国的可能,导致乱臣贼子凑到一起闹腾大发起来——可是林凤致若听到他们的埋怨,定然也是冤枉之极,因为林凤致也不曾料到俞汝成在遭殷螭背盟之后,居然能够不计前嫌再度与之合作;更没有料到派去驻守山海卫的经略使王可安,明明与废帝颇有仇隙,却会被游说反水,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