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宋医 >

第424章

宋医-第424章

小说: 宋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文浩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段内幕,原以为皇上只是气恼,没想到对自己赞誉如此之高,心中感动,躬身垂首。
    皇太后又道:“先帝曾垂询杜爱卿治国之略,曾对哀家说过杜爱卿在治国理政方面,有许多新奇主张,虽与实事或哗染符之外,却构思精巧,别出心裁。言之成理,所以井帝吧硒伪成都静江府勾管。此间涤荡流寇,整饬地方,赈灾安民,劝农兴商,诸多举措颇得先帝赞许,赞杜爱卿可堪大用。遂令其巡医各路,提点刑狱。让他体察民情,熟识了解地方政务,以备将来。可惜,先帝未能等到杜爱卿大展宏图,便”
    杜文浩心中激荡,面向停放宋神宗灵柜的福宁正殿,撩衣袍跪倒,泣声道:“微臣不堪,得蒙圣上如此眷爱,纵粉身碎骨,不负圣恩!”
    说罢,咚咚磕了几个响头,伏地哀哭。
    王珐也撩衣袍跟着跪倒,面向福宁正殿磕头。不过,王佳身为首相,他都跪倒,蔡确等人自然也跟着跪倒磕头。
    皇太后爱怜地瞧着杜文浩,缓缓道:“众爱卿都起身吧。煦儿,上前见过八位辅臣。”
    赵煦躬身道:“皇孙领旨。”犹豫片刻,忽道:“皇祖母,皇孙有个要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太后道:“说罢。”
    “皇孙听皇祖母说了杜将军诸般本事。心中仰慕,想请他也当皇孙的师保,不知可否?”
    皇太后微微一愣,瞧了一眼杜文浩:“杜爱卿,你意如何啊?”
    杜文浩眼睛还红红的,吸了吸鼻子,心中还感念宋神宗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爱屋及乌。自然对他儿子也新生感念,自己比宋朝人多了一千年的知识,能教这小皇帝的知识太多了,心中一股热流涌动,便下了决心要将这小皇帝培养成为一位具有现代知识的新型皇帝,以拯救积贫积弱的大宋王朝。当下上前躬身道:“微臣愿意!定当尽心竭力,做好新帝师保。”
    皇太后面现喜色,缓缓点头:“即使如此,便有劳杜爱卿了。”
    赵煦嘴角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晃了杜文浩一眼,上前两半走到殿前,拱手道:“煦儿见过诸位辅臣!”
    慌得几个辅臣忙不迭又撩衣袍跪倒。由王佳领头唱名道:“臣左仆射、门下侍郎王挂。叩见圣上!”恭恭敬敬行了三拜九叩大礼。
    蔡确也道:“臣右仆射、中书侍郎蔡确,叩见圣上!”
    余人也依次唱名做了自我介绍,行叩拜大礼。
    尽管赵煦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还不是新帝,但就跟一个单位的新任领导一样,组织部都已经开会研究定了,消息都传开了,即使还没有正式下文,见面前称一声局长、院长,听的人自然很舒心。
    赵煦才十岁,第一次见人对他行三拜九叩大礼,很是新鲜,而且还差不多都是个白胡子老头,不由咯咯笑了。
    皇太后在帘后冷哼一声,道:“煦儿,你父皇、曾祖皇后尚停灵在侧,你如何能在此嬉笑?”
    赵煦大惊,忙转身跪到磕头:“皇孙知错,请太皇太后责罚。”
    新帝新立,皇太后也不愿太过扫他面子,便淡淡道:“以后你身为一国之君,行为处事要十分检点谨慎,要象你皇高祖仁宗皇帝那样,做一个仁爱的好皇帝。起来吧!”
    蔡确等人听她教导皇孙之言,不提英宗皇帝,那是她丈夫,有自谦的意思倒也罢了,却也不提宋神宗,反倒去提数十年前的宋仁宗,很显然,皇太后根本不愿意赵煦为帝之后,向锐意进取的宋神宗学习,而要他向恭顺、节俭、仁爱、宽厚,因循守旧的守业之君宋仁宗学习,更是心中心中一片冰凉。
    赵煦慢慢起身,双手虚空搀扶,奶声奶气道:“诸个爱卿,平”咦,杜爱卿,诸位卿家都行叩拜大礼叩见”叩见我了,你怎么站在那不动呢?”
    赵煦还未登基,严格地说还不能自称“联”所以犹豫了片刻索性用了个我字。
    杜文浩见赵煦小小年纪便如此倨傲,不觉心中有气,淡淡一笑,拱手道:“若浩仅为臣,自当与他们一样,跪拜行君臣大礼。但今浩为圣上之师保,所谓师道尊严,为师者叩拜弟子,与儒家尊师礼仪不符。所以,浩恳请圣上,从今以后。免浩行跪拜大礼,以体现皇上尊崇儒术的品德。”
    赵煦愣了一下,指着跪在地上的蔡卞道:“他也曾是我的师保,为何要跪?”
    “皇太后刚刚已经换了师保了,蔡大人现今已不是圣上的师保,自然要行君臣大礼。不过,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咳咳,既然蔡卞曾经做过圣上的师保,那圣上就不该接受他的叩拜大礼,尊师重教关系一个国家兴衰,圣贤荀子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而法度坏。圣上初为一国之君,若现在便不尊师重教,实非国家幸事!”
    赵煦想不到杜文浩会毫不留情指责他。又引用的是圣贤荀子的话,涨红着脸一时不知如何反驳,但他生性跳脱,却不是轻易服输之人,眼珠一转,道:“你既提到了圣贤荀子,请教,荀子云:“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南面而听天下,毋割乏属莫不振动服从。以化顺点何解。”;陛刀硼
    这几句话杜文浩还是听得懂的,听他这话,更是不快,忍住气慢慢道:“这是说君为天之子,君临天下,君为臣纲的意思,不过,圣上也该听过荀子说的另一句话:“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君师恶治
    赵煦愣了一下,眼珠一转,道:“杜师保,四书五经,你准备给我教授哪一部?”
    杜文浩见他这神情,想起以前他种种顽皮胡闹的举动,不觉皱了皱眉。刚才只是一时冲动答应了当皇上的老师,现在想到皇帝老师不好当,宽不得更严不得,不觉又有些后悔,听他这话,正好借坡下驴。淡淡拱手道:“天下才学,不只四书五经而已。圣上所学,先贤典籍自然是要烂熟于胸的,但圣上乃一国之君,须得广泛涉猎,博贯古今,需要学的太多了。圣上择浩为师,想必不是看中浩在四书五经上的造诣,若如此,别说司马光之类学富五车的鸿儒,就连一般私墅先生,浩也比不过的。故浩请求辞去师保一职。既然浩不是圣上的师保,自然要行君臣之礼。臣三衙都检点,御医杜文浩,叩见圣上!”
    说罢,慢吞吞撩衣袍就要下跪。
    赵煦之所以提出要杜文浩当他老师,只不过是皇太后策立他为新帝,心中感激,听皇太后如此推崇杜文浩,顺口提出来,借此拍拍皇太后的马屁而已。听杜文浩要辞职,那拍马屁不仅没拍好,反倒让皇太后觉得自己太过任性顽皮,气走了老师,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他偷眼瞧了瞧绣帘里的皇太后,见她柳眉微蹙,显然很不高兴,不禁心中一凛,作为皇家子弟,对前朝古代皇家之事听得多了,知道历史上曾有几个。幼君是因为惹恼了垂帘听政的太后,而被处罚甚至被废掉的。刚才皇太后对杜文浩如此推崇,惹恼了皇太后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帝位不保!
    他反应倒也很快,忙抢步上前虚空搀扶:“等等!杜师保!”
    杜文浩撩着衣袍还没跪下,闻言宾住了,抬眼瞧着他:“圣上有何吩咐?”
    “嗯”煦儿请将军担任我的师保。是因为将军博学多才,治国有方,这一点父王和母后、太皇太后都是推崇有加的,师保刚才关于师道尊严的话说得极是,煦儿登基在即,当为表率,礼敬师长。不该以帝王之尊忽视师道之尊。煦儿知错了,今后,免杜师保即其他师保行叩拜大礼。”
    杜文浩听小皇帝竟然认错,并免了自己今后行跪拜大礼,不觉微微一愣,望向绣帘后的皇太后,见她面露微笑,朝自己缓缓点头,眼中满是期待,这才拱手深深一礼:“圣上言重了,微臣多谢圣上维护师道之尊严。”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云板五声。
    皇太后道:“五更了,就要到黎明发引出殡了。王爱卿,你负责皇上柜前即位事宜,杜爱卿,你负责警戒。其余卿家,从旁辅佐。大家都赶紧的吧!”
    八人齐声答应。
    黎明时分,福宁殿。
    宋神宗和太皇太后曹氏两口灵柜都停放在这里。
    发引启祭礼开始了,嗣皇帝赵煦一身斩衰重孝,领头在前,就拜位。
    他身后是皇太后、雍王、曹王等亲王,还有诸位皇子,后宫嫔妃,公主等皇亲国戚,也都是斩衰重孝,各自按尊卑顺序站好。朝廷其他重臣都在殿外长阶和广场上,跟着各自站好。
    这些人望见领头的是六皇子延安郡王,便都心里有数了,这就是未来的新帝了。
    在引领官的长声念唱之下,行四拜礼,祭帛,献酒,读祝。又拜四拜,然后在引领官说“哭!”一声号令,所有皇族一起放声哀哭。
    领头的嗣皇帝赵煦,毕竟刚满十岁,根本还不懂什么事,对死亡的理解也非常肤浅,得知父皇驾崩之后,他当天倒是跟着母亲嚎啕大哭了一场,那之后便渐渐淡忘了。现在都过了一个多月了,又得知新当了皇上,心中美不滋的,这突儿让他痛哭流涕,他也不是演员,哪里做得到。嘴里发着干嚎,不停假装揉搓,眼睛却滴溜溜乱转,东瞧西望的。那执事的瞧见了,知道他是即将继位的皇上,哪里敢说半个字。
    行完启奠礼,一大伙皇亲国戚又跟着引领官呼隆隆来到大行皇帝安卧之处,向西而立。
    执事者撤维幕,拂拭樟宫,也就是给皇帝的棺材掸尘土。内执事官在殿下设龙辑、真亭,神帛舆,溢册宝舆于丹陛上。然后开始行祖奠仪,设奠以告亡灵。又是四拜,献祭,再拜,然后一声令下嚎啕大哭。嗣皇帝赵煦照例眼珠乱转跟着干嚎。
    接下来,司礼官恭请嗣皇帝来到宋神宗和太皇太后两具樟木做的一人多高的灵柜前。面向西,引领官跪奏。请灵驾进发。,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341章 登基大典
    曰侍们捧着缢册宝、招魂用的神中门出。放胃舆既:捞着,又移除了写着谧号的铭旌。
    抬灵的上百名执事官在宋神宗挥宫前后左右的大扛前就像。抬皇帝樟宫的扛,是一根特大号的皇枉。名叫独龙扛,前安龙头后装龙尾,需要一百二十八人扛行。皇太后的。是九十六人的大扛。这些抬灵的内侍都是经过了严格刮练的,平日练,要在棺挂上放上满满一碗水,上百人一起行进,包括上下阶梯,棺挂上的水都要一滴都不溢出来!
    众抬灵内侍小心翼翼慢慢抬起皇帝和皇太后的棹宫,皇上的先出,太皇太后的随后,一前一后平平稳稳出了福宁殿。
    内执事官在两侧持篓,保护着樟宫皇上和太皇太后的棺挂,跟着出来,顺着台阶,将挥宫降下大殿。
    接着。引领官在粹宫前跪奏,请樟宫升上龙鳍。龙辑就是一种雕玄有龙纹的专门运送皇上棺材的大车。执事官们抬着粹宫稳稳上了龙鳍。并用彩帷装饰粹宫。
    内执事官持篓寸两侧,擎着伞扇,在司礼官高声唱引之下,开始启动。往宫外行去。后面溢册宝舆、神帛舆、真亭、铭旌跟随。其后便是皇太后、皇后、亲王、皇子、嫔妃等皇亲国戚,哀哭声凄凄惨惨戚戚。
    沿途御林军都是身穿重孝,两厢站立如仪,杜文浩已经换了一身戎装。外套重孝,手按剑柄,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