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鬼喘气 >

第16章

鬼喘气-第16章

小说: 鬼喘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锏杨方、屠黑虎、飞刀白老四,这三人都是当地有名望的人物,平日无事时也会聚一聚,有事了便各干各的。

    直到有一天,这杨方,忽然秘密将飞刀白老四和屠黑虎召集在了一处,三人聚在了一个包间里,点了些瓜果点心,关上大门,秘密商议。

    便听杨方说“咱们三兄弟平日里各自发财,这会儿时局动荡,外国洋鬼子又喜欢高价收咱们的明器,正是发财的好时候。按理说,我不该在这个关头打扰两位老哥,但这回兄弟我观风望气,找着一个了不得的油斗,一人难以下手,还得请两位老兄帮忙。”斗就是墓的意思,油斗,指的是墓里好东西很多。当时洛阳那边的行话,还是喜欢叫倒斗。

    白老四心想,真有油斗,这小子肯定是吃独食的,哪里会拿出来跟我瓜分,看来这斗肯定不同寻常。

    一旁的屠黑虎便问道“究竟怎么个了不得法,让你大名鼎鼎的神锏杨方都动不得,莫非是皇陵?”当年,孙殿英盗清东陵时,可是动用了上千的士兵,连挖带炸,才将皇陵炸开,随后洗劫一空,逐渐皇陵的坚固程度。

    杨方道“不是皇陵,是个金棺。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万妖妃?”

    白老四心里咯噔一下,出口道“难道是民间传说中,明朝武宗妖妃?这人不是杜撰出来的吗?怎么还会有陵墓?”

    过去,皇帝、皇后的脏具,成为‘梓宫’,而皇贵妃以下及嫔位则称为‘金棺’,贵人以下为‘彩棺’。

    杨方的意思很明显,这是个皇妃墓。但这皇妃墓虽多,万妖妃,却是一个很令人忌讳的存在,甚至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都一直受到争议。

    她为什么会被称为万妖?这事儿说来,算是十分诡异离奇,骇人听闻了。


第二十一章 陈思远



    明武宗朱厚照其人,生的逍遥,死的窝囊,据说是死于荒淫无度,说难听点儿,大概就是某个夜晚,死于某个女人的肚皮上。

    武宗荒唐事不少,他好美色,所以刘瑾为他设立了豹房,专供其享乐,有点儿类似于商朝纣王的鹿台和酒池肉林,里面美人宠妃无数。

    据说他不仅荒淫,而且还喜欢微服私访,宫里献上来的女人已经腻了,武宗颇喜欢自己去民间访美。

    据说有一回,他微服私访到了处州,山野间忽然奔出来一个女人。这女人体态婀娜,胜似仙姿,只可惜脸上带着一张奇怪的玉质面具,遮住了容颜。

    虽然如此,但就那美妙的身躯,也已经让武宗神魂颠倒,当即让身边的人拦下女人,强行摘下她的面具。这一看不得了,面具下的人美艳不可方物,此女当即被武宗带回后宫,百般宠爱,要月亮就不给星星。

    武宗虽然好色,但对待朝政还是比较勤勉的。但有句话不是说**苦短日高照,从此君王不早朝吗?这武宗得了没人,政事就渐渐荒废了。有臣子进言,大意就说皇上自己要了这个女人,就不顾朝政,这女人来路不明,从山间而来,又时常喜欢戴一副古怪的面具,定是山间妖物所化。皇上可要吸取教训,千万别学纣王,弄了个妲己在身边。”

    武宗一听就不乐意了,心说你们几个老东西,管天管地,整天在我耳边唠唠叨叨,现在连我的女人都要管,不给你点儿颜色瞧瞧,还真把我当软柿子捏了。

    当即便将几个老臣革职了,离奇的是,这几个被革职后,就霉运不断,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这事儿不算完,连带着老臣的一帮后人,也一个个霉星高照,没有几个能活过三十岁的。

    这事儿渐渐传开了,就说那女人是个妖怪所变,谁得罪了她,谁就要倒霉。

    民间恨透了她,私下里叫她万妖妃。

    据说这万妖妃死后,是返乡而葬,也就是说,她的金棺陵墓,很可能在处州一带。

    还有另一种传说,据说万妖妃确实有一种妖力,可以带人入梦,在梦中将人杀死。她的所有妖力,就来源于她所带的奇怪面具。

    这面具究竟什么样,不得而知。

    但这杨方,偶然路过处,无意间发现了一处风水宝穴,按照这风水的规格,他断定脚下必定有后妃墓,于是打探铲看土。

    所谓的看土,是一门盗墓贼靠经验积累下来的技术,行家通过看洛阳铲带出来的土,就可判断出墓的大小、规格、陪葬品、深度等等信息,比现代地下探测仪器都更为精准。虽说现在盗墓贼,越来越依赖高科技,但真正的行家,依然保留着传统手段。

    这其中可以讲的门道,那就太多了,再此就不一一表述。

    这土带出来,赫然有五色泥。五色泥,也就是在造墓时,周围的土层结构被破坏,使得各个时期的土层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泥土,并非真的有五种颜色。一般人对这个不太敏感,但倒斗挖蘑菇的、考古的、或者搞地质的,对这些泥土的细微差别都很敏感。

    土层深处如果带出来五色泥,说明下面绝对有墓。

    杨方仔细看土,一闻二摸三看,立刻心中大惊,这土中带朱砂,是块有毒的地方,难怪这一带寸草不生,原来下面还埋着一个剧毒的大墓。

    朱砂辟邪,但是有谁会把朱砂混杂在陵墓周围?难道这墓里住着妖魔鬼怪不成?要用朱砂来震它?

    这毒墓一个人难以动,杨方便暂时停手,回家搜集各种线索,逐渐将墓主人的身份,锁定在了万妖妃的身上。

    说完,杨方看着二人道“二位兄弟,相传那万妖妃的面具,是以奇玉雕成,薄如蝉翼,更有神鬼莫测的力量。她又是武宗的宠妃,陪葬品必是少不了,我这次只想拿到那个面具,至于墓里的其它东西,二位兄弟只管拿去。咱们三人合作,定能将它倒过来。”

    有墓不挖,那是犯傻,三人都是这一行里的好手,虽然那毒墓有些凶险,但也吓不住他们,合计一番之后,谋划好对策,当即有飞刀白老四和屠黑虎,各带了两个手下,一行七人,秘密去到了那万妖妃的墓地所在。

    那四个手下轮流打盗洞,用洛阳铲打洞特别快,包括现代,虽然出了很多新型工具,但论起打盗洞,还是洛阳铲最方便,就连考古队也是用的这东西。

    洛阳铲是圈外人的叫法,在盗墓圈和考古行业里,我们对它的标准性称谓是探铲,也就是有多种探测土里环境功能的铲子。

    当时用的是60式洛阳铲,虽然没有现在21式的方便,但几人轮流打洞,又都是老手,不像我和豆腐打盗洞的水平那么低劣,因此不足两钟头,便挖下十多米,撬到了青石板。

    一种朱砂的气息浓烈的扑鼻而来,呛的人头晕眼花,几人撬了青石板,一股浊气从墓中逼人而来。

    几人也不忙着下地,守在外面,打了些野兔烤了吃了,等着墓室里浊气排空。到了晚上,月上中天之时,众人围聚在一起下到墓里。

    在这墓里究竟有什么,究竟经历了什么,赵二爷自己都说不上来,不过打从这个墓之后,屠黑虎,杨方这两个人,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有人猜测,他们俩,没准儿是被白老四吃黑了。

    飞刀包老四,笑面狐狸腹中刀,黑吃黑那是常有的事儿,道上谁不知道?但他一个人能吃了屠黑虎和杨方这两个好手,怎么想也不太可能吧?

    再者说,就算真是他吃黑了,那他吃下去的东西在哪儿?

    可没见他销过货。

    这事儿一直是个谜,打那儿之后,年代更加混乱,内战一起,民不聊生,白老四也逐渐销声匿迹,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那个万妖妃墓的具体位置,谁也不知道。在里面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更是一个谜。

    这就是赵二爷给我们讲的第一个人,为什么要讲他?

    因为白老四消失多年后,再一次出场时,他身边多了一个徒弟,这个徒弟,绰号叫‘鬼王’,老白四喜欢将他叫做‘小鬼’,至于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外号,就无人知道了。

    白老四再一次重出江湖,已经低调了很多,所以他重出江湖后的事情,众人所知道的也不多。相比之下,他的那个徒弟更为特别。

    鬼王的真名叫什么?

    叫陈思远。

    陈思远,这是我爷爷的名字。豆腐也知道,他倒抽一口凉气,道“老爷子原来还有这么一个绰号,师出名门啊。”我心里更是激动,但面上却没有表露出来,我讨厌被人牵着鼻子走,更不想在赵二爷面前失态。于是淡淡的对豆腐说道“别扯了,鬼王这绰号起的不好,这是神号,哪能安在人身上,鬼王一个不高兴,没准儿就真的请我爷爷下去了。”

    在民间有种迷信,认为名字或者外号起的太沾神气,会引起神灵的不满。比如咱们供奉牌位,只有神灵和死去的亲人才有资格被供奉。

    过去有种坑害人的办法,比如百姓们恨贪官,又不能去打他一顿出气,怎么办呢?就在家里给贪官供一个神位,上面写上贪官的名字,名字后面加神号。

    比如我叫陈悬,就在神位上写上陈悬神官。

    然后早晚上香,按照拜神的仪式去拜。

    被拜的人乃是凡夫俗子,哪里受的了这个香火,命里八字儿压不住,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拜的大祸临头,提早见阎王爷。当然,这都是民间迷信,当不得真。

    但我爷爷能有鬼王这个名号,必定是有来历的。而他居然又和白老四有关,为什么他从没有跟我讲过这些?

    为什么这个赵二爷又会知道的如此清楚?

    说完我爷爷陈思远的名字,赵二爷笑了笑,道“你爷爷,陈思远,这就是我要给你讲的第二个人。”

    白老四带着陈思远在道上很低调,人人都以为白老四老了,已经不行了,终于在某一天,白老四彻底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他或许是遇到了什么危险,死在了某个古墓里。或许是金盆洗手,告别过去,躲在某个地方安享晚年。

    他一消失,鬼王却没有消失,也就是在这时期,鬼王陈思远名声大噪。

    要说是为什么,那就大有讲头了。


第二十二章 招安



    当时鬼王陈思远左右不过三十来岁,却发生了一件震惊盗墓圈的事?什么事?

    这事儿说起来,就是婊子立牌坊,从良了!

    之所以会发生这件震惊盗墓圈的事,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再加上二战以后,全球经济回温,局势稳定,世界各地,都掀起了盗墓潮和探险热。现今很多伟大的考古发现,都是在那一时间,被人挖掘出来的。

    而当时,名为探险队,实为挖宝人的外国探险家们,纷纷将目光盯向了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正是对外开放,并且国力不足的时候,这时候不大干一票,还等何时?

    而国内的盗墓贼们,也瞅准了这个时机,大肆挖掘古墓。

    这样一来,整个文物界,就如同受到一场洗劫一样。在这种文化受到侵略,文物古迹面临扫荡之时,考古队出场了。

    1950年,我国正式成立了考古科学研究院,开始专门对古文物进行抢救挖掘。在此以前,包括清朝,都没有文物保护单位这么一说,因此第一批考古学者,多为历史研究学者转行,他们勇敢的站出来,和外来的,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