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

第60章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第60章

小说: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眼花耳聋的老母亲发出几声意义不明的感叹,也没再追问。
  
  被赶出门口的家仆急得团团转,在王氏医馆等到天黑,也没见到王孟英的踪影,只得沮丧地空手而归。
  
  




73

73、夫妻吵架惨死 。。。 
 
 
  
  当天王孟英深夜了才回到家,杨照藜留在周光远家里过夜,没有跟回来。
  无双没有傻到跟他说自己骂走了邵家来求诊的人,否则王孟英一定跟她急。
  
  翌日杨照藜要走了,因了他对她的态度,无双也懒得去送行。王孟英便自己去了。送朋友上船时,他让挑夫担了一个沉甸甸的大箩筐到船上,神神秘秘说是送给杨照藜装路的礼物。
  杨照藜起先以为是些什么家乡特产,或者橘子雪梨之类的水果留到路上吃的东西。
  
  船开之后,杨照藜打开箩筐,发现里面全部是书。最上面一本,正是王孟英新出版的《温热经纬》。千里路程,有了这些书的陪伴,杨照藜一点也不寂寞了。
  他还对《温热经纬》高度赞扬道:“孟英这部书,字字珠玑,灵秀无比,与一路的山光水色竞相争艳啊!”(匡坐篷窗间,回环雒诵,奇情妙绪,层见叠出,满纸灵光,与严陵山色竞秀争奇)
  
  王孟英送走朋友后,心里高兴,乐呵呵回到家,却见无双板着脸坐在那里,盯着他不说话。
  王孟英被盯得心里发毛,挠挠头,小心翼翼问:“小双,你怎么了?”
  
  无双深吸一口气,像在努力压抑着什么,“我该怎么说你呢?我算知道咱家为什么这么拮据了。平日我们这里抠那里省,什么都不敢买。你倒好,送朋友书是成筐地送。你难道就没想过自家吗?”
  
  她质问着,一口气提不上来,堵在喉咙。她现在是真真切切体会到 ,王孟英被母亲和惠娘惯坏到什么程度了!!!惠娘在时,从来不限制他买书和其他外面花销,绝不干涉他的钱花到哪里去,所有苦都自己偷偷吃。所以说,她是贤良淑德的典范,万事以丈夫为先。
  但是无双可忍不了!
  
  她无法容忍丈夫乱花钱而老婆孩子节衣缩食,更无法忍受对朋友慷慨大方而自己穷得要死。她实在不明白这是什么理念。
  她现在左右为难,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如果不管,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如果干涉,王孟英会不会觉得她小气,比不上惠娘,亦或者没有她持家有道?
  
  王孟英被她这么一提,顿时觉得自己是有点过分,赔笑着说:“人家好不容易来一趟,就此一次嘛。”
  面对如此轻飘飘的态度,无双立即炸毛了,“就此一次?你前几天才刚跟我保证完呢,转眼就忘记了!谁还要相信你!”话刚出口,她立即发现口气太冲了点。
  
  王孟英也被她的激动弄得有点莫名其妙,盯着她迟疑着不说话。
  她心烦意乱地挥挥手,想把一团乱麻理清楚。
  
  王孟英见她心烦,便说了句轻松话打圆场:“你也别太钻钱眼儿里了。钱财乃身外之物。诗仙亦云,千金散尽还复来嘛!”
  
  谁成想无双听完之后,当场沉下了脸。她不能置信地瞪着他,委屈得要命:“我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你居然说我钻钱眼儿里!”
  她霍地站起来,脸涨得通红。
  王孟英急了,“我这不是开玩笑吗!”
  “去你的玩笑!”
  
  这是两人结婚后第一次闹不愉快,各自都哽在喉头,千万般言语无法形容。无双见他傻乎乎的也不来哄自己,越发觉得委屈,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知道婚后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神仙眷侣也做不到这一点。但金钱观是很重要的,磨合不好,影响感情。很显然王孟英在这一点上跟她的认知不一样,他根本没拿这当一回事。
  
  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她想与其留在家里憋闷,不如出去散散心,于是稍微收拾了一些东西,跟王母禀告说想回娘家住几天,然后出门直奔紫竹山庄去了。
  
  她前脚刚走,邵家人后脚就踏进了王氏医馆的门。面对他们的求诊,王孟英叹口气。他这个人对患者是痴心一片,顾不上别的。于是二话不说,绝口不提上次的恩怨,提起药箱就跟来人走了。
  
  这一回,王孟英再一诊断,对邵秋子说:“如今,你母亲的病可重了一些,原来的药分量一定不够了。”
  
  于是他开了一个方子,在这个方子里,他把竹沥,天竹黄等清热化痰的药都给用上了。
  这方子给这位老太太服下去以后,只六副药,邵老太太吐出了很多非常浓的痰,痰的味道非常重。吐完了这痰以后,这老太太精神头就足了,能吃饭了,身体再一次出现了转机,开始精神头又起来了。
  
  就在这时候,邵秋子老爷又找来了一大帮医生。这回不是一个医生了。
  这些医生来了以后,是异口同声的说:“王孟英的药太凉了,你母亲那么大的岁数不行,寒凉的药会伤阳气,这个时候应该用温补的药,给你母亲好好的补一补。”
  
  王孟英这个时候已经插不上嘴了,文献记载说当时是“狂澜莫障,邪说横行”,把王孟英都挤到一边去了。
  
  邵秋子一听,简直掏心掏肺啊,这些医生说的十分有道理——我母亲这么大岁数了,前边医生给治疗的那么久了,阳气一定不足了,王孟英这苦寒的方子还能服吗?不能服了,于是转过头来又对王孟英说,“王先生,咱这儿没您的事儿了。您请回吧!管家,送客!”
  就这样,王孟英又被轰走了。
  
  之后,邵老爷听众这些医生的安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开始温补提升,服用了各种各样的药。
  
  结果这个病从春天的时候一直拖延到夏天。最后老太太变成什么样了?文献记载说是“腭腐龈糜,唇高数寸”,她嘴里牙龈、上鄂全都烂了,然后嘴唇高起来数寸。
  这个时候,谁一看都知道这个病已经非常的重了。这些医生一看全都害怕了。
  本来一个好好的人,人家原来就是忽冷忽热的,现在给治成里边都烂了。于是,这些医生都找个借口,纷纷的走了。
  
  这个时候邵秋子心是真凉了,吓坏了,怎么办呢?他又想起了王孟英,就又来找王孟英。
  
  把王孟英请来以后,王孟英一诊断,长叹一口气,沉痛地说:“我王孟英平生不怕大症,患者再危急的证候,我都会尽力地去治疗。但凡有一分的生机,我都会尽力把这个人给救回来,可是这个老太太,我是一点手都下不去了。”
  
  邵秋子没办法,就找外科大夫,在他母亲的嘴上贴膏药,最后这位老太太“肿烂日甚而死”。死状是可悲可叹可怜可恨呀!
  
   

作者有话要说:附史料:


(清)王世雄 《回春录》:


癸卯春,邵秋子令堂,年近六旬,患寒热如疟者久矣。诸医杂治罔效。孟英视之,曰∶此湿邪久蕴,已从热化,误投提补,动其肝阳,痰饮因而上逆。与通降之法,寒热即减。而包某谓疟久阴虚,理宜滋养,病家闻之近是,遂进首乌、鳖甲等药,渐至脉伏胸痞,呃忒自汗,渴饮不食,颧赤便泄。包某束手,疏生脉散以塞责。

  举家彷徨,再求孟英诊之,曰∶此滋腻阻滞气机,清阳不司旋运,痰饮闭滞隧络,非脱象也。补药不可再进。

  以∶栝蒌薤白(半夏汤)合小陷胸(汤)加竹茹、旋复、贝母、杏仁、紫菀、枇杷叶投之,呃止脉出,大有转机。而郑某谓病固属痰,须温热以宣通,勿寒凉而凝遏,病家又惑焉。姜、桂频投,既而唇肿咽痛,不能进饮,舌干短硬,难出语言,复请孟英救疗。予犀角地黄汤加元参、知母、银花、竺黄、花粉、胆星、石菖蒲、竹沥之类,此第三次生机也。奈狂澜莫障,邪说横行,辄以凉药不宜擅服,久病必定元虚。甘言悦耳,遂至升散温补,各逞所能。符咒乩方,罔不遍试。

  延至仲夏,腐龈糜,唇高数寸,竟成燎原莫救。仍恳孟英设法,乃坚辞不能措手。付局医黄某敷治肿烂,日甚而终。




74

74、夫妻相处之道 。。。 
 
 
  
  时间转回到夫妻吵架,无双独自回了紫竹山庄。
  见她回来,小宁高兴得不得了,缠着她,要她看自己新写的一篇字。吴家夫妇细细看了女儿,见她颜色娇艳,便知她生活得很好,就放了心。
  
  同家人说过话,无双换了一身衣服,戴上老太太送的点翠凤钗,进去内院给石老太请安。老太太精神还不错,也很高兴看到她。只是石诵羲的妻子也在房里,那是个安安静静的女人,总是不说话,弄得场面有点尴尬。
  于是她没有坐久,很快就告辞回家了。
  
  晚上她跟吴家母睡一个床。小宁硬是也爬了上来,趴在她们中间,嘻嘻哈哈了半晚上,才终于满头大汗地睡着了。
  无双这才有空跟母亲说说自己的烦心事。
  谁知她满腹心酸、添油加醋说了半日,吴家母轻巧得很,笑了半日方才拍拍她:“瞧你没出息的样儿!多大点事,也值得劳心动气的。娘身为过来人,就赠你几个字吧——过日子,要讲究三步策略——化敌为友、以柔克刚、水滴石穿!”
  
  无双沉默许久,想了又想,最后恍然大悟,竖起拇指佩服道:“我懂了!娘,果然姜是老的辣~~!”
  “嗯?”吴家母当即沉下脸。
  无双赶紧狗腿地改口:“花儿是千日的红。”
  “嗯”吴家母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于是第二天,无双踌躇满志地下山回王氏医馆。
  第一步要做的,当然是——化敌为友!
  她要联合、笼络婆婆!王大娘和吴家母早年就是闺中好友,两家交好。她又熟知无双的品行为人。无双过门后,婆媳关系还算不错。
  
  这天傍晚,她精心做了一桌子王母爱吃的菜,一家人饱餐一顿。由于时值夏日,白昼长,吃过饭后天还很亮,一家人都不敢睡。搞中医的人都知道,吃得太撑立即睡下,会伤脾。
  
  无双拿了一篮子针线活,一边做一边陪婆婆说话。她手头做的是王孟英的长衫。除却成亲时添了一套新衣,王孟英其他衣裳都是补了又补的。
  她一边缝一边故意装作不懂地问:“娘,你看这衣服上,绣些什么花纹好看?”
  
  老太太当然不知道她的弯弯肠子,就说:“男人家,绣竹子就挺好。”
  这一回答正中无双下怀。她顺势就道:“绣竹子得生丝才好看。不过咱家暂时买不起丝线。”
  
  果然,王母皱起眉头立即问:“怎么了?士雄不是上个月说攒了两千钱吗?一下子花光了?”
  “是的,花光了。孟英给杨先生买书,花了七百。定宜杏宜都大了,我扯了几匹布给她们做内衣,加上买米面酱醋,又去了三百。剩下一千钱,我不敢动。娘您和孩子们万一有个病痛,那可是救命钱。家里总得存着应急不是?”
  
  “说的很是,”王母连连点头,想了想又问,“士雄怎么就买了七百钱的书送人?太多了吧?”
  无双等的就是这句。她垂下头作低声道:“买书我不敢说他。但是,送给朋友唉,娘,您可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