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

第51章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第51章

小说: 穿越之恋上大国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大小便就能慢慢来了。您也太性急了。”
  他说,这孩子幸亏胎气足,先天之本不错。不然你一会儿利大便一会儿利小便,没伤了根本元气。否则,搁一般孩子早就不行了。(幸胎气实而难衰也)
  
  为了治疗这孩子,钱乙仔细思考后,给他开了“益黄散”。这是钱乙创造的又一名方,直到今天仍在应用,是调理脾胃的。
  这方子,当时钱乙一个上午就给孩子连续灌了四次。到中午时,孩子就能饮食了。
  
  然而这时,怪事出现了——王家孩子突然不会说话了!
  这孩子本来已经牙牙学语,会说很多句子的。但此时,这孩子能出声,能喝药,就是不肯说话。
  大家都懵了,这是什么怪病啊?
  再逗逗他吧。
  可是无论怎么逗弄,孩子就是不说。所有医生都茫然了,没见过这病,不懂怎么治。
  石诵羲也奇怪了:“难道真是钱乙治疗方法有问题?他接下来该怎么办?”
  
  钱乙当时非但不着急,还胸有成竹地说:“不用急。前边医生给他泄大便,导致他脾虚。然后又有医生利小便,导致肾也虚了!我开益黄散补了脾,但肾还在虚呢。等我补肾之后,他就能说话了。”
  
  在场的医生都很迷茫。肾虚和说话有联系吗?从没听过啊。
  石诵羲和无双也面面相觑:“用补肾来治疗不说话,太奇怪了吧,哈?”
  
  钱乙见大家都不相信,就提笔写下了一个方子,名字叫做“地黄丸”。
  他当时肯定没有想到,发展到今天,地黄丸已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知名度最高的方子了。可能中国所有的药店都能见到这味药。它另一个名字,叫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到底能把孩子奇怪的病治好吗?
  同时,大家生活中经常会问:“我是不是肾虚呢?需不需要吃点六味地黄丸补补?”
  这一切问题,都要从六味地黄丸是什么样的药谈起。
  
  首先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地黄丸”变成“六味地黄丸”了?人家钱乙本来是叫地黄丸的呀。
  
  原来,“六味”包含有三层含义。第一,这方子共有六味药。三味补药,三味泻药,分别是熟地、茯苓、山萸肉、丹皮、山药、泽泻。
  石诵羲又疑惑了:“我没听错吧?泻药?怎么可能啊。”
  “此泻药非彼泻药。石少爷听我说下去就知道了。”
  
  然后第二,清朝著名医生王晋三说,这六味药有独特的味。
  中医讲究“性味归经”,比如咸味是归入肾经的。肾虚的人得吃咸,不宜吃甜。这地黄丸的六味,分别占齐了苦、酸、甘、咸、辛、淡六种味道。所以叫六味地黄丸。
  
  还有第三种说法。咱中国古代把“数”看得很重,别有含义。比如数跟五行结合起来,有一句著名的话,“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像江南的天一阁,正取此意——生水了,就不怕火灾了。六是成水之数,而六味地黄丸又是补肾水的。所以取六这个数。
  
  然后第二个问题:这个方子怎么来的?这可不是钱乙凭空杜撰的。这是从张仲景《金匮要略》收录的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的。
  金匮肾气丸只比六味地黄丸多了两味药——附子和肉桂。而钱乙当时认为,小孩子阳气足,每天都在生发,不缺少阳气,缺的往往是肾阴。所以他就把附子和肉桂去掉了,剩下的就是地黄丸的药方。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六味地黄丸到底是怎么治病的。各位看官别急,这药理其实简单得很,我们用比喻的方法就能理解得很透彻。
  
  古代开方子,讲究“君、臣、佐、使”,就像打仗一样,每味药都有严密的分工。
  我们一个一个来讨论。
  
  首先熟地是“君”药。它分量最重,比例最大。熟地滋阴养血,益精添髓。它就像是君主出征,带兵八钱,占领的阵地是肾经,把营养补足了,把粮草弹药运送到肾经。这是他的任务。
  
  然后山茱萸是“臣”药,带兵四钱。山萸药味道酸酸涩涩的,酸味入的是肝经。而且它颜色赤红,能补心。所以它的作用是滋补心阴,更重要的是补肝阴,同时收摄肾经。
  现代一般人对山萸肉认识都不足了。在民国张锡纯那儿,这可是好药啊,能够收敛元气。每当碰到重病,病人元气要脱、大汗淋漓、要休克时,张锡纯就会重用山茱萸,有时候甚至用到几两,配上龙骨牡蛎,一碗下去!病人的元气马上收回来!他治疗危急重病时候,从来都少不了山茱萸。
  
  另外一味“臣药”是山药,带兵四钱。这个药大家比较熟悉,日常生活中常吃。它占领的是肺经脾经。同时还有固摄肾经的作用。
  大家可能想不到。山药还能固摄肾经?其实啊,像小孩尿床、遗尿,还有年老的男性,气虚不固、尿有余沥、尿失禁,多吃山药就很好。
  
  上面三味药补了心肝脾肺肾,五脏的阴全补了。所以,很显然,六味地黄丸这个方子不仅仅补肾。
  
  然后我们来看其他三味药。
  君主带领臣民打仗,打到一半,前方阵地发来求急信——出问题了!
  
  首先是肝经发来求救信。山萸肉虽然补肝经,但肝经这儿,最常见的是有肝火。肝火旺盛,接受不了营养物资啊,怎么办?牡丹皮这时候派上用场了。牡丹皮能够入肝经血分,清肝火。肝火没了,肝经就顺畅了。
  
  这时候,脾经的求救信又来了。脾经也出问题了!脾经最常见的,是水湿!我们派茯苓,带兵三钱,去泻水湿。开闸泄洪之后就安全了。
  
  突然,最重要的求急信发来了!肾经也不行了。
  这是最重要的阵地啊,但那里也有水湿。我们派泽泻去。泽泻,顾名思义——多少水泽都可以泻掉,药效不得了啊。它先把水湿祛除了,熟地才能安全地补足肾阴。
  
  这下看官们可明白了,六味地黄丸是怎么运作的。
  清朝有位名医叶天士。他评论这方子,说五脏之阴它都补了,然后五脏之阴归于肾,是非常全面的方子。三补,三泻。补时泻不壅滞。太经典了!
  
  当时,这地黄丸给孩子吃下去,半个月后他就开口说话了,一个月后就痊愈了。(半月而能言,一月而痊也)
  石诵羲的问题又来了:“这是给孩子治不能说话的病,怎么就发展成为给咱们大人补肾的呢?”
  
  其实,六味地黄丸是典型的靠疗效说话的方子。钱乙的时代过去不久,就在宋朝灭亡、金元统治时期,那个时候六味地黄丸就很出名了。
  证据就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医学发明》中提到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气虚,久新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瘦弱虚烦,骨蒸痿弱下血”的好方。
  他说,这个方子专门治阴虚有热的病,大人都能用。
  
  随着时代发展,后世人们不断试用,发现六味地黄丸主治范围越来越广。到了明清的时期,这方子就奠定了滋阴清热第一方的显赫地位了。
  
  六味地黄丸是主治阴虚有热的方子。大家千万要记住,六味地黄丸有明显的适应症,千万不要当成保健品。必须有适应症才能服。要找中医来帮助判断,你这到底舌头是不是红,苔是不是薄,脉是不是细数。有了这些特点后,才能服用六味地黄丸!
  
  那,什么样的人不能服呢?主要有三类人:一是体内有实邪,像患体内湿热,滋补会越来越糟糕。比如有些人一吃六味地黄丸,脸上就长痘痘。这是因为补药下去把湿热激发出来了。
  二是肾虚,肾要分肾阴和肾阳的。阴虚可用六味地黄丸,而阳虚得服金匮肾气丸等方剂,要分清阴阳。千万不能服错。
  三是脾胃虚弱的人。这里主要的是熟地。熟地是滞腻的,脾胃不好服用就没食欲。要调理脾胃才能服。
  
  总而言之,六味地黄丸不是保健品,它是一味药!万万不能乱吃!
  
  石诵羲听完,想不服气都不行了。他们正讨论之时,下人忽然走进来在石诵羲耳边嘀咕了两句。他便扫兴地说:“抱歉了王先生,外头有事,我先告辞了。有空一定请先生喝酒去。”
  说罢起身,拱拱手就走了。
  
  王孟英在吴家吃过午饭,陪无双坐了一个下午,也准备下山回家。无双送他到门口,依依不舍,拉着他袖子迟迟不肯放开。
  王孟英抱抱她,说:“再不走就晚了。娘和孩子们都等我回去吃饭。”
  无双低头嘟囔了一句话。
  王孟英没听清,“什么?”
  她不好意思地抬起头,“孟英,你亲亲我好不好?”
  
  *
  
  *
  
   
 61、传世奇方 。。。 
 
 
  
  注:六味地黄丸相关整理自《大国医钱乙》第四集《传世奇方》。




62

62、以身相许(上) 。。。 
 
 
  
  王孟英在吴家吃过午饭,陪无双坐了一个下午,也准备下山回家。
  无双送他到门口,依依不舍,拉着他袖子迟迟不肯放开。
  王孟英抱抱她,说:“再不回去就晚了。娘和孩子们都等我回去吃饭。”
  
  无双说了一句话。王孟英没听清,“什么?”
  她不好意思地抬起头,“孟英,你亲亲我好不好?”
  王孟英低头看见她满是期望的双眸,忍不住弯腰在她额头上亲了亲。
  无双摸了摸额头,朝他展开一个灿烂的笑,这才松开了手。
  
  目送着他渐渐远处的背影,无双长长吁了口气,转身往回走。一边走一边踢着路边的小石子,惆怅地想,是自己太现代还是王孟英太守旧?按照目前这个发展速度,婚礼之前她是指望不了更进一步的肌肤之亲了。
  结果刚想完没多久,就在春节过后的年初八,出事了。
  
  前面说到,石诵羲想给王孟英两个伺候的姑娘。其实,类似“好意”的关心王孟英还真遇到不少。作为钱塘首屈一指的大名医,他来往于富贵人家之间。
  就比如这一次,当地大户李德昌的老母亲病了,请了很多医生来,都给老太太使劲吃补药,结果老太太病情越来越重。他们家都已经在准备后事了,结果王孟英来了之后,给开了三副寒凉的药,老太太就舒服了。再调理十天,老太太病就全好了。
  
  李德昌是个大孝子,看到母亲痊愈了,心里那个高兴啊,当即对王孟英感恩戴德,拜为救命恩人。而李德昌这个人呢,因为家里有钱,跟石诵羲家里差不多,养了好几个姨娘和小妾。他向来认为,男人有几个女人伺候,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必备的!
  所以,当他打听到王孟英死了妻子三年还没有女人时,就非常热心,张罗着送他两个漂亮的丫鬟。
  王孟英百般推辞了。
  
  李德昌可没那么容易善罢甘休。他想,男人一日无女人怎么了得,日子索然无味啊!自己得为恩人做点什么。
  可是,怎么才能打动坚持操守的王孟英呢?
  他就琢磨这件事了。
  正巧老夫人病好了没两个月,到了大年初八,是她的寿辰。
  
  于是李德昌大摆筵席。虽然名为老太太寿辰,但实际上这样的活动,对壮大声威、联络感情、收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