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春秋作者:酌墓 >

第111章

春秋作者:酌墓-第111章

小说: 春秋作者:酌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秋冷冷看他一眼,说 :「你真是一天蠢过一天,未睡醒吗? 尽说些奇怪的话。刚才你没戏弄他吧?」

  「算了,他……总之刚才有点误会,现在都弄清了。」林春说得有点心虚。

  当晚,戴志本来就跟陈心有约。他认真兮兮跟对方说 :「心哥,我想压你。」

  结果,那晚的遭遇成为戴志心中不能磨灭的「伤痛」。

  (FIN)

  ====================================

  写在之後

  …一时睡不著,即兴敲了篇感想

  ==================

  我想有追开此文的人一上到来,定必会吓一跳 : 一夜之间多了三十几篇文,而且还完结了。《春秋》,由最初计划的50回,扩展到100回,到如今的一百四十回,终於,都完了。之所以一口气post出来,是因为我意识到几个事实。

  其一,这是一部活在我心中而永远不会走红的小说。所以,我委实没必要扣留这篇文,好似每天啃一片面包般,极规律地发文赚票。我的目的不过是要将所有事记下来——一些遗憾,一些我应该记得而我可能会忘记的事,又或者不过是想做一件自觉伟大的事。将两年的生活,那七百多个日子,化成四十一万字记下来。

  里面的事有几分是真,有几分是假,大概只有某几个人能分得清楚。不,有时连我自己也分不清。为何那真实的日子现在看来,变成如梦一般美好? 为什麽那些曾经觉得很难受的事,现在想起来,嘴角却挂著微笑? 为什麽那些曾经觉得微不足道的事,现下一闭上眼,便觉栩栩如生,彷佛时间过得愈久,那些细节反而日见清晰?

  没人比我更清楚,这部小说不会红,但是,它或者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对我有最大影响力的一部作品。稚嫩,没有什麽规划,想到什麽就写,穿插其中的时事与文学都是随手拈来。那些是我的愤怒,我的无奈,我那极端的无能之下所催生出来的嘲讽。自以为高深,实则浅陋的思想,不知十年後重新翻开,我会羞得不敢看,还是无地自容? 抑或,我已分不清笑与哭?

  其二,上了大学,我想努力读一番。为免让自己分心,乾脆破釜沈舟,把这篇文都post出来,以後就不必再有任何牵挂了。当然,这并不意味著我会永久不再创作。只是暂时休栏,五月中就完sem,到时拾起笔来。下一次送上的,毫无悬念是陈心与戴志的故事。

  啊,既然提到这两个人,就稍微说几句。有看完全篇《春秋》的人,应该不难猜到他俩的故事会偏向虐心。不,我不想用虐心这个词,我不想故意去虐。只是,我所构思的故事、新人物之间,都有很大的冲突,与《春秋》那种带有怀念与人情味的感觉不同。他们的故事更为真实,亦更冷酷,在笔调上我会尽量做到冷。

  大概在《春秋》写到一半时,就在构思戴志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很多人喜欢林春的纤细与善感,亦有人喜欢陈秋的大胆明快,但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戴志。

  戴志,戴志伟,从他那近乎可笑的花名,可知我本仔并无在他身上花太多心血。基本上他的出场只是为了让林春和陈秋有一个「同学」——正常学生身边多少有一两个朋友。为了令故事更真实,我安插了戴志这个角色。他没什麽作用,最初出场都是搞搞气氛,说些浑笑话而已。

  及後,不知由何时开始,戴志成为一个智者级人物。我知道我这样说未免自大,我只想说 : 在《春秋》这部小说里,基本上没有哪个人物不是智者,只是他们的智慧用於不同范畴。林春是学术上的智者,陈秋长於攻略与占有,王秀明的个性未算出众,但基本上是保护者的角色,李旭不算智者,但他的毅力与心意是一众要角之中最出众的,戴志,当然长於处世。

  戴志可说是本作中最完美的角色——在我看来。他滑头,每次为林春转危为机,他善於观眉察色,助陈秋与林春和好,甚至懂得利用叶芝(在比较前的回数,不知大家还记得吗)。在应当装傻的时候就耍白痴,融入不同的圈子里,就连陈心这个较他年长的人,也显然被他把弄,尽管戴志一直对陈心尊敬有加,称他为心哥,可是他俩关系之结束,是由戴志先开口的。

  我刻意将他写成这样的一个人物。戴志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众人的不是 : 林春的懦弱,陈秋的执著,王秀明的犹疑,李旭的迟钝。陈心是一个神秘的角色,在此我就不多谈了。由於我对戴志的偏爱,後来他的戏份明显多了,而且时有较长的独白。

  特别是当我确定会写陈心与戴志的长篇时,更是刻意让戴志有更多发挥的机会,一方面让自己理清戴志的性格,一方面作为伏笔。我觉得将戴志写得最精彩的两回,分别是第四十多回和他们放榜前夜,戴志饮醉的那幕。我指的第四十多回,是林春跟戴志下去快餐店买外卖的那回,亦即是戴志首次显露他的智慧。老实说,关於戴志与陈心的故事,我已经动笔,并且写了十多廿回,约有四五万字。

  由於故事很复杂,新人物较多,我不希望在短时间之内草率地赶完这部小说。我更希望多看几部有用的书,留待五月中完sem了才再写,以免浪费戴志这个好角色。至於陈心吗? 坦白说,他将会是一个极不讨喜的角色,跟他老弟陈秋一样。

  陈氏兄弟都是讨厌的角色(笑)。然而,我最喜欢写讨厌的角色,因为他们往往有很多黑暗面,写起来很精彩、很好玩。就拿陈秋来说啦,真是很少看见这麽讨厌的角色。要数优点吗? 就是大胆、果断,但缺点一箩筐 : 自私、重利、扭曲的价值观、狡猾……算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至於後期的陈秋有没有稍为变好一点,就留待大家判断了。

  既然论了两三个角色,就继续论下去。讲到戴志这个陪衬品,其实李旭跟王秀明同样是陪衬。他俩之所以应运而生,是基於同一个考虑 : 林春跟陈秋的朋友总不能只有戴志一人吧? 至少得再加两人……所以,在分组做project那两回,此两人就粉墨登场。最初并没有想将他们拉在一起,然而又觉得李旭跟王秀明的个性委实很合,於是就……

  李旭的原型是班上一个男同学。我的朋友应该猜到那是谁吧? 班上有一个男生做事总是一板一眼的,功课很快做完,质量俱佳,但这样一本正经的他却常常讲烂笑话、做无聊事。我一直觉得这位同学挺有趣的,於是基於他的性情,建构了李旭这号人物。当然,宅男设定,以及李旭後期与王秀明的暧昧关系,跟那位同学完全无关,只是我的想像而已。而且李旭的痴心与坚毅亦有某程度上的夸张化,但我还是挺喜欢这个後知後觉的人物。

  至於王秀明的原型,则是班上另一个男生。我想写一个运动型的男生,但与戴志是截然不同的类型,恰好班上有一个男生很会踢足球,皮肤白晢,於是就用了那位同学的形像去写王秀明。至於让王秀明得病……坦白说,这段情节我挣扎了很久。我写《春秋》的目的,是为了记下自己的预科生涯,而我觉得,假如我没提到那位生了病的朋友,这段记述会变得支离破碎而乏味——这意味著我要靠完全的想像,去虚构出一段无忧无虑的中学生活。

  而《春秋》的故事亦会变得很肤浅 : 不过就是一个内向的文艺少年认识了一个外向的女装少年,并因为结识了几个好友而逐渐开阔自己的世界,最後文艺少年变得乐观,不只修补了女装少年那病态而破碎的心,更赚得到爱情。不,我不希望将自己的文字浪费於这种言情小说式的故事。

  那位重要的朋友得病,相信这件事不只对我及圈内的朋友有很大影响,更对我们全班人有重大影响。我们上了一课关於生死的课堂。我们知道,原来不是人人必定有机会去考高考。我们知道自己没资格怨天尤人喊辛苦,因为我们欠世界太多。而我们向来将自己置於受害者、victims的地位,从来懂得由别人的角度出发去看这个世界。简单来说,我们不过是一群自以为是悲剧人物的肤浅学生。

  因此,在一种矛盾的感情下,我还是写下王秀明得病的情节。可以说,我一切的纠结全缘於王秀明这个人物,关於这个角色的走向、未来,我想得最多。时常想 : 我应该写他得病吗? 又想,假如有一天,那位朋友看见这篇文,看见王秀明这个角色,会否生气,会否觉得我不尊重她? 但我可以说,我希望透过王秀明这个人物去传达一些重要的信息——那些我因为朋友的病,而学会的事。我希望不只是我一个能体会那种心情,所以我将之记下来了。

  而有关文末,我写到王秀明透过特殊渠道参加高考,那段情节更是让我挣扎很久,以至於写成这个故事後,仍反复思量 : 到底我应否这样写? 不只一次考虑过来个大修,斩去那段情节。因为,在现实中,那位朋友并未参加高考。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个遗憾,所以曾说过想以《春秋》这个故事修补一些现实中的遗憾,说的就是这件事。

  近来,我与那位朋友通信,使我有别种想法。或者,考不上高考,不一定是一种遗憾,那也许是另一种人生、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从朋友身上看出快乐。当然,她的人生不是美满的,但我亦不觉得她目前的人生是种不幸。

  前阵子,看《天与地》这套剧。在剧终时,女主角阿Yan想,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如果当天她作了另一个选择,肯原谅家明,而家明并未有上天山,那他们的人生会变成怎样? 在阿Yan的想像中,他们很幸福 : 鼓佬并未有改变,踏实,与老婆幸福生活 ; 黑仔是一个有点土气的打工仔 ; Ronnie没有失明,定期检查眼睛 ; 最後家明没有死去,他们到了中年仍定期出来聚会,在天台上重拾音乐之梦……

  那真是太美满的人生。可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结局,阿Yan在雪山独坐,她脸上犹有微笑——她抛下事业与名利,去到那个家明死去的雪山,看到当日家明所看过的风景,所以她满足了。我无法说阿Yan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就正如我无法说朋友没去考高考,是一种遗憾与不幸。

  但最後,我还是决定不修,维持原判,让王秀明应考高考。那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始终是在写小说——创作,而不是一板一眼地记下现实生活。所以,我也玩「如果」。现实没有「如果」,但创作有。所以,我让王秀明走上这条路——这条朋友没有走上的路。

  本作唯一一个女性(我指年轻的),就是叶芝。本来打算让她与林春相恋,但不希望将她写成一般耽美小说里出现的女角。耽美小说里的女角一般有以下几种 : 一,是攻或受的亲人 ; 二,是腐女朋友 ; 三,是破坏两位男主角恋情的大恶人,最後都做了炮灰。我对於如斯丑恶的女性形象感到极为失望,於是矢志写出一个不讨人厌的女角。

  希望叶芝这个角色不会令大家讨厌。她可说是男版林春,也许跟林春太相似才不来电吧? (笑) 虽然叶芝最後失恋了,但她是自行退出的,而从没有撕破面孔,其实她比林春更成熟、得体,以及洒脱。

  最後就只剩下林春这个角色,我指各年轻要角之中。基本上我将我所有无聊的想法全倾注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