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一品夫人成长记 >

第70章

一品夫人成长记-第70章

小说: 一品夫人成长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的就是知县太太的事情,要告诉小妹子,徐知县已经娶亲了,她要是嫁给徐知县只能做妾。还要告诉她,徐知县的娘子长的跟天仙一般,还是大户人家的女儿么?



徐泾的太太是不是长得跟天仙一样,他不清楚,他只是问得很清楚,得到的肯定的答案,徐泾已经成亲了,娘子还是老太爷亲自打京城带来的。



他有些为小妹子担心,难道又要来次所托非人么?上次幸好遇上了自己,那以后呢?自己救得了她一时,能为她遮挡一世么?



他想了很久,只有打掉小妹子的念想才是正理。天下大好儿郎多的是,为何要找这些绣花草包?小妹子若真是想嫁人了,他在延绥帮他找个如意郎君又不是什么难事。从军的是有些粗鄙,不过大家都是直性爽快之人,没那些读书人那么多的心思。



话都到嘴边,李松没说出口,叹了口气,推心置腹道:“小妹子,徐大人实非良配。”



“大哥,我不是……我只是……”馒头好容易找回自己的声音,她见李大哥一直在误会自己,忙解释着。她只是觉得徐大人张的好看,没想过要嫁给他,就算自己愿意嫁,人家徐大人也不会娶的。徐大人是什么人,她又是什么人,自己有几斤几两她还是知道的。



被人说穿心思都是这般吧!他也有过为自己掩饰的时候,那时候自己也跟小妹子的表情一般吧。他不想再多说了,再说就要伤害小妹子了。小妹子救了他。他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妹子,他一点都不想叫她受半分委屈。



如今只有让小妹子离开这,离开清源不再见到徐泾。到时候再嫁个人,有了自己的孩子。时间长了小妹子便不会再记起徐泾。



想着李松轻抚着自己地胸口,语重心长的道:“小妹子,回家去吧!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你离家这么久,都没有个音讯。家里人该多急啊!你就是有万般地错……”李松说着想起小妹子之所以会流落异乡的原因,语气也婉转了些,“那错不在你。是周家不对,想来也不会多说你什么。快回去吧!”



听李松让她回家,馒头也想家了。但她又不想回去。四姐离家出走,县里传什么地都有,有说不守妇道,有说跟人跑了,反正羞得娘都抬不起头,就连周家当时都要退亲。如果自己回去,要是被人知道周家不要她了,那些人又要怎么说她。她不想回去,回去了娘又会打骂自己。



“我不回去!”馒头少有的坚持着。她真的不想回去。她在这过的很好。



见她这么固执,李松也难以再找出什么来说服她。他自己本身就不擅长言辞:“小妹子……”



“李大哥,我真地在这有事,大哥!”要找个让李大哥信服的理由才行,当然是那个理由了。馒头急忙将那个奇怪老者的事情讲给李松听,“李大哥,我说地是真的,你可以去问徐大人,先生不是被吊死的。文公子以前跟我说过,死于吊死跟死后他人伪造是不一样地,还有先生才跟我说晚间在城隍庙见,为何要自杀。先生留了东西下来,我要留下来,把遗物交给别人。”



李松哪里相信,小妹子说的也太诡异了。若真是被人伪造了死因,仵作不会发现?小妹子只不过是听旁人说过,都看得出来,那些成日与尸体接触的仵作会看不出来?这便是一处极大的漏洞。



就算是有杀手追杀,那也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没道理把尸首留在别人地界上,哪个杀手会这么办事的?



“小妹子……”



看着略显无奈的李松,馒头知道李松不相信她,她有些失落,她最相信李松,是因为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守护自己的就是他,她内心深处无条件的相信他。见李松不信自己所说地,馒头急了,上前拉着李松地袖子:“大哥,你怎么不信?我说的是真地,真的!”



看着不断拉扯自己袖子的馒头,李松觉得她就是个孩子,还在不依不饶,真是小妹子。他无奈的点头道:“你既然想留下,就留在这。只是以后每月必给我去信,如何?”



如今也只有这样了。他不知道自己要怎么说服小妹子,难不成自己一掌将小妹子击昏过去,连夜把她带走,这事情就完了?不,没完!只能安抚小妹子,等他回到延绥立马解决这件事。原想着伤口崩裂还要多耽搁几日,现在他一刻都不能等了,要赶紧回去,再解决小妹子的事。



“小妹子,我明日走。”



馒头一听李松要走,拉了凳子坐在李松身边,央求道:“大哥,可以再等几日么?你的伤口又崩裂了,路上那么辛苦,万一有了炎症可就不好了。”昨日不是不挽留,而是觉得还有一日相处,可真要到了尽头,她真不愿意让他走了。



“若不是有徐大人道明一切,是要军法伺候的。”见馒头如此记挂自己,李松的心情也好了很多,被人记挂的感觉真好。想起还差一只袖子便缝制好的衣裳,馒头哀求道:“在多留一日可好,再一日就可……”



“就可什么?”李松有些疑惑,再一日就能怎样?



馒头摇摇头,这做衣裳的事,好像是李大哥娘子才能做的,自己做是什么呢?算了,连夜做好后,包起来再说吧!



“大哥,你明日还要赶路,快歇息吧!”馒头说着帮李松将衣裳脱下,换了伤药,服侍他安歇,自己拿了油灯走到外间,替李松收拾包袱。



正文 第八十一章 知县太太(上)



馒头一宿未睡,赶完最后几针,轻轻地打开门,瞧瞧外头的天色,已经快要天亮了。她忙为李松将早饭准备好,又准备了一锅馍馍给他做干粮。



李松只是默默地用了早饭,接过馒头为自己准备的包袱,翻身上了马便绝尘而去。



他一丝留恋都没带走,留下了满地的马蹄印。馒头看了一会儿李松离去的背影,有些失落的转过了身子,连句谢都没有,还在生气么?



“白姑娘。”



徐泾温和的嗓音在她身边响起,听他说话,因李松无言离去的心情也好了许多。



“白姑娘,明日可出摊?”



当然要出摊了,这几日要照顾李大哥所以没摆摊,徐知县喝自己的粥上瘾了么?馒头心中有些高兴的点点头,谁都喜欢别人称赞自己,煮饭是她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只有在这上面,她才赢得别人的称赞。



“大人要想喝粥,我家此时就有。”



徐泾一听见现在就有,顿时展颜,急切的道:“姑娘盛些与我”



今日的徐泾是馒头从未见过的徐泾,人有些浮躁,不似平日的气定神闲,口吻中带有一丝的慌乱。自己的粥就那么的吸引他?馒头有些怀疑,她前几日翻过先生留下的书,上面好像讲过有种花,吃了便会让人上瘾,自己可没在粥里放过这个啊!



徐泾看着瓦罐中还冒着热气的粥,有些疑虑的点了点浮在粥上的几块白色东西,疑虑的道:“这是什么?”



“这是鸡肉。”



今日是馒头头次尝试用鸡肉做粥,原想着李松还在补身子,将鸡肉混在粥里,也能给他补补,但是好像他今日并未吃几口。是不好吃么?



她先前就尝过,感觉比以前的都要鲜美。味道好很多,为何大哥只吃了半碗?



徐泾听说是鸡肉,微微地皱了眉头道:“就要姑娘日常煮的就很好,有肉油腻腻的。”



馒头听徐泾说油腻,忙摆手解释着:“不油腻,一点都不油,我放了菜在里面地。不信您试试?”李大哥的身子还不能吃油腻的东西,鸡汤她都是放了解油的食材,还把上面的一层油去了。



徐泾尝了一口粥,味道是好喝很多。只是父亲的身体不大好,口又刁,总说口淡,要不就说有油,就连跟服侍他三十年的老厨子这次都束手无策。他是想起馒头平日里做的菜粥就很平淡,应该适合父亲的口味,还有那些双口的小菜。



徐泾为难地道:“还请姑娘再煮一次,家里人身子虚。吃不得这个。若是有姑娘亲自做的小菜就更好。”



“身子虚?”馒头有些好奇,是什么人知县大人会亲自来说,莫不真的跟李大哥说的一样,是徐大人的夫人?



徐泾点点头,父亲的身子一向不错,刚来的那日还能同自己说道一夜,第二日照常处理一些事宜,不过日前得了份信,吐了些血,一场秋雨下来。就病倒了。



请了大夫来诊脉只一句话,忧思过虑,气结于胸。他不用去想也知道是关于储位之争,父亲急于回去,可是身子却不允许他这么做。



心思烦躁的父亲。已经没有气定神闲地样子,整日心情浮躁。送女人进后宫的法子父亲都想过了,可是依旧没有效果。皇上的目光还是围绕着郑贵妃母子。



粳米是徐泾亲自送来的上好粳米,馒头挖来了山药,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是秋季最补的东西了。



忐忑不安的馒头将粥递给了徐泾,她不知道行不行,李大哥说过徐泾是出身书香世家。吃穿必是讲究。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些。徐老太爷能不能吃得惯?



徐泾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馒头煮的粥上面,他坚持让馒头煮菜粥。没想到盛出得却是山药粥,看着一脸平静,手中飞速翻书的父亲,他只得硬着头皮上前。



徐泾地娘子陆氏这次是被徐父亲自带来的,见公爹身子不好,也素衣素服的侍候在身边。她亲自盛粥,递给徐泾,徐泾再将粥摆在父亲的面前,又拿出两样小菜。恭敬的道:“爹,喝点粥吧!”



徐父将手中地书重重的抛在床里,瞥了眼粥:“我只吃药。”



徐父自打病了,喝药比吃饭要勤快,再苦的药,抬手就喝,每日还催着下人上药,至于吃饭,就次次找借口。



“父亲,还是用些粥才是。”陆氏也在一旁劝慰着,她在家伺候公公七年,没见过这么倔地父亲,“有了力气身子才好得快。”



“是,媳妇说的是,爹在担心朝里的事,也要养好身子。”徐泾跟着媳妇的话往下走,既然父亲担心的是朝里的事,就拿这个来所动父亲。不过他这几日天天说,父亲一句也没听进去。



徐夫还是没理他们,指着还在冒着热气的粥道:“我还没死,你们就拿粥来应付我?我要用饭!”



对于父亲的蛮横,徐泾有些难以招架,大夫嘱咐父亲要吃些软和的东西。而父亲每次吃饭就吃几口,不是挑这就是挑那。



“父亲还是先用些粥,父亲不是最爱吃粥地么?”徐泾知道,父亲一生每日早上必喝粥,何粥不究,每日不断。至于为何他便不知道。



徐父拿起筷子翻了下粥,看见里面居然是山药,“啪”地扔了筷子:“山药,给我补什么……”他还未说完,就咳了起来。心里忍不住抱怨岁月不饶人,只不过一封信,一场秋雨就把他身子弄垮了,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个命,亲眼看见皇长子成为太子荣登大宝地那一日。



徐泾忙在父亲身后轻轻地为父亲捶背,口中劝道:“父亲为了皇长子也该多吃些!”



想起了皇长子在宫中的处境,徐父叹了口气端起了碗。若不是为了皇长子,他连口东西都不会吃地。郑贵妃实在是太无法无天,居然说动皇帝压制奏请册立太子的奏折,留中不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