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旺夫 >

第104章

旺夫-第104章

小说: 旺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嘴里所说的读书人分明就是指得自己这一干人嘛,他抓着这个事情不放难道又有什么阴谋鬼计不成,江志轩静下来正准备说道,李钦猛的站了上来说道:“吴思远,你到底想说什么?没有的事,你这是血口喷人,胡辩乱造。”
  江志轩伸出手想将李钦拦住,但李钦力气甚大,硬是拔开了江志轩的手。
  “哦,难道李公子昨天也爽在里面吗?这可真是让本官汗颜啊,想到令尊李大人正好的京兆府任职,下官正想去拜会,要不李公子带个路…”
  “这个到不用了,你管好你自己吧,姐夫,咱们走。”李钦还真有点怕吴思远这人将昨晚的事情参到皇上那里去,那就不是自己这群人的事情了,还会牵连到家父。
  江志轩也不想再与吴思远交谈下去,便合同李钦等人迅速的离去。
  吴思远望着离去的江志轩与李钦等人,心里暗道,总有一天我会将本该属于我的拿回来。之后带着护卫朝南而去。
  话说江志轩与李钦等人回到府里,李钦忙着去给母亲请安,其它几名同乡则要回房内休息,江志轩便急急忙忙跑回房里,小小正在靠窗的位置缝仞江志轩两件衣服,神情极为认真,连江志轩推门进来也未发现。
  江志轩轻手轻脚的走了过去,看到小小正细心的缝补衣服,江志轩没有打挠小小,而是站在后面看着小小,她依旧是那般让人着迷,普通的衣裳一穿到她身上也显示着一种高贵但又赏心悦目的感觉,窗外微风带来小小身上的芬芳让江志轩陶醉。
  “啊!”突然,小小大叫一声,江志轩猛的惊醒,小小受伤了,左手指头一个细细的针孔,鲜血正从那里渗透出来,江志轩一把抓住小小的手,将手指放进嘴里轻轻的吮吸着,看着小小疲惫的模样,江志轩的心都碎了。
  “何时回来的,进来也不打个招呼,吓死我了,昨晚你们真是让我担心,都这么大的人了,做事还是那么不多思考虑…你不要再吸了,手都快麻了…真讨厌。”小小半靠在江志轩身上看着某某人正含着自己的手指,羞煞人了。
  “老婆,昨晚的事已经过去了,老公知道了,下次再也不敢了…
  。”江志轩一脸可怜样说道,引得小小不禁笑了起来。
  “没事就好,你先休息一会,我去厨房取一些鸡汤过来,还有我准备了热水,你等下清洗一下,再好好的睡一觉…”小小温柔的说道,此时的小小让江志轩特别着迷,那微翘的嘴唇,迷离的眼神,以及手指轻轻划过胸膛那种苏麻的感觉,江志轩发现自己大白天竟然有点想…
  “老婆,我们?”
  “不要,我去端鸡汤…”小小一路小跑就出了房门,留下一
  个兴趣昂然的江志轩。江志轩摇了摇头一阵苦笑。吴思远他到底想做什么?他说的那些话又是什么意思?江志轩一想到吴思远那付嘴脸脑子里就有点晕,不如说与小小听。
  等小小端着鸡汤回房里,江志轩已经洗了脸掏了耳,正坐在桌边苦苦思索。
  “鸡汤,我昨晚就开始煲的,趁热快点喝了,你看你这头发也不好好打理一下,全是草灰,我帮你梳理一下…”小小寻了一梳子,将江志轩的头发放了下来,细细的梳理着。
  “老婆,我今天遇到吴思远了…”江志轩说道,本来不想让小小担心这事情,但终究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并且将在街上所遇所说之事一点不漏的说予给小小听。
  小小听完后,思考一下便说道:“老公,你不用担心这事情,他吴思远还只是区区五品官员,别说见皇上了,就是上书给皇上也不一定会到皇上手里,再说昨晚的事情全是一场误会,他是小人之心罢了,不过你也得防着他耍什么花样…”
  “放心,这点我会注意的。”
  第一四二章 朔望大朝
  本章节由panpan0297为您手打制作
  大唐贞观十一年四月十五,朔望大朝如期举行!
  卯时初刻,龙首原上的超大铜钟,便铛铛铛的连续敲击起来,前后总共九十九声。像是后世的起床号,提醒京中所有九品以上官员,该爬起来穿衣服上朝了。龙首原下,数十面两人高的牛皮大鼓,也同时咚咚咚的敲了起来,鼓点由缓及急。催得一众官员,特别是五品以下的官员狼狈不堪,心中不断的咒骂着那些敲鼓的御林军鼓手:“阎王索命还给个魂魄离体的时间呢,你们这帮贼军汉催个什么劲?不是辰时初刻才上朝么?作死的敲,这么大鼓声怎么也震不死你们?”
  当然震不死,这些军汉耳朵里都塞着棉花呢……
  没办法,五品以下官员,每个月仅有十五和三十两个朔望日才需要上朝。而大多数人平时都养成了睡懒觉的习惯,这样骤然要他们比平日里早起一个多时辰,的确有些残酷。不像那些五品以上的京官,虽说在外面人五人六的威风八面。可是个中滋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特别是这种四月天,天气不冷不热,一觉睡到大天亮,那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可就因为舍不得脱下那一身绯红官袍,只好每天早晨咬牙切齿,以极大的毅力告别老婆孩子热炕头,屁颠颠的起床,骑马乘轿的赶往大明宫,向李二陛下报到……
  虽然不愿起床,但是所有官员今日行动都还算积极。因为他们都知道,今日大朝,将有一件重大的消息要公布。那便是三年一度的春闱殿试结果,将在黄绸皇榜土公布出来。先在大殿当中向群臣宣读,然后张贴到礼部,供所有春闱士子查看!
  李如松是属于五品以上璐官员,因此,他心中并不曾有什么怨念情绪。相反,他很期待,期待着今日的大朝朝会。
  因为他也迫切想知道,今科春闱的状元,探花,榜眼各自是谁。
  也想知道,自己的宝贝儿子李钦,到底考了个什么成绩出来!
  因此,起身洗漱后。连早点也不曾用,带了两块点心,便登上马车急匆匆朝大明宫而去。在马车上边走边啃,好生体验了一把前几日李钦同学在签押房内的痛苦…
  辰时初刻,李世民准时出现在大殿之上。同样是那顶紫金翼善冠,金龙大裘冕。不同的是,今日上朝,李世民竟然甚是罕见的佩上了那把,早年随着他南征北战的青虹宝剑。弄得一众官员面面相觑,皇上陛下今日要拿人开刀?要知道,这青虹宝剑,乃是李世民早年打江山时所用的兵器,真正的杀人之剑,死在这口剑下的人,早就超过了三位数。
  一众五品以下的官员,自然猜不到李世民佩戴这口宝剑是为何故。但是那帮五品以上的老油条,却有几人隐隐猜到个大概:早在数月前,陛下便在一次小朝会上佩戴过一次这把宝剑。那一次,正是兵部得到山僚一族侵袭西南边陲重镇之时。而这数月来,陛下和一干重臣,整日里在剿和抚之间拉锯。瞧今日这架势,怕是陛下心中已然有所决断了!
  大太监王德在李世民走到玉阶之上,在九龙宝座上面坐定之后,这才扯开嗓子高声叫道:“陛下驾到,百官早朝!!”
  这个流程,对百官来说简直已经成了条件反射。待王德的声音一
  落。百官便双手抱着玉圭,将膝盖打弯,轰然跪了下去,把屁股高高的撅起来,口中三呼万岁。
  李世民对这个节目很不感冒,眉头挑了一挑,很是平淡的吩咐道:“众卿平身吧!”为何会如此,又不得不提一下,李世民,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明的一个皇帝,他虽然大力抬高佛道两家,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他自己却从不吃什么灵丹妙药,因为他清楚,历来贪图长寿的皇帝,往往都是短命鬼!在他看来,能活个百八十岁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那个劳什子“万岁万岁万万岁!”,听着感觉太过虚伪……
  当然,众大臣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千年王八万年龟,要真是万岁万岁再来一个万万岁,那太子殿下李承乾情何以堪?再说了,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谁见过活上万岁的皇帝……
  因此,这套虚假的玩意儿,大家伙儿都没往心里去。可这规矩是祖宗传下来的,大伙儿还得接着玩儿。
  玩完了虚假的把戏,自然还是要捞点干的。这么大一个国家,不干点实事是不行的。但是作为一国之君。李世民的威严还得保持,因此。他***询问的事情,都交由王德代劳:“陛下有旨: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怎么可能无本?一干五品以下的官员,就眼巴巴的等着这个机会,期望着能一本而红,博得陛下青睐,穿上那绯红的五品官袍呢。虽说每天要早起,这的确苦了点。可是想想在人前人五人六的那股子威风劲儿,还是得搏一搏啊!
  当下,便有十多名六七品的京官儿踊跃上奏。李世民也不含糊,一
  一细细倾听,然后或亲自决断,或交由三省六部主官区处,将这些官员上奏的事情处理得妥妥帖帖。当然,也自不会亏待这些伸长了脖子望着自己的官员。或加俸禄,或提品级,或赏银钱,总之只要奏之有物,便统统有赏!
  一轮下来便到了正午时分,按照往日正常上班来说。一众官员便该丢下手中的公文,优哉游哉的打马回府,享用厨子精心烹饪的美味佳肴了。可今日不行,朔望大朝,所有大臣哪怕是站到天黑,也得将半个月累积下来的问题处理完,才有机会踏出含元殿的殿门。当然,因为惹火了大老板李二,被殿前侍卫叉出去的除外……
  李世民瞧了瞧天色,估摸着到了饭点儿了,便命王德传膳。当然,这种时候是不好吃独食的。若是让百官都饿着肚子留着口水,自己在上面吃得香甜。即便他李世民是大老板,怕也会被百官的口水淹死,被科道言官的奏折给掩埋。还会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虐待臣工!
  百官听闻李世民传膳,稍稍松了一口气。总算可以歇息一番了,在用膳的这段时间,是可以坐下来的。这时的朝堂两边,都备有类似后世日本榻榻米一样的坐垫和案台。这个用膳时间,特别是对那些年岁较大但是官职又不高的官员来说,无异于是一天最幸福的时候。吃着御用食物,喝着……清汤,坐下来揉一揉站了一上午,已经快失去知觉的老腿。啧啧……为何不是喝酒,谁在开会的间隙吃工作餐的时候喝酒?
  至于那些年岁较大,官职又高的老家伙。譬如魏征,房玄龄之流。他们则要舒坦得多,李世民念旧,这些跟着他一起打江山的老革命,上朝的时候都有一条小马扎,可以搭上半边屁股,比起那些站立的官员舒服多了。
  用完工作餐,朝会继续。而且越到后面,越是重头戏。一件小事情,若是放到最后来说,等散朝之后谁还放在心上?
  此时,这朝堂之上有两人的心思截然不同。一个是礼部尚书李孝恭,一个是兵部尚书杜如晦!何谓截然不同?那便是他们二人,一个要报喜,一个要报丧!
  李孝恭身为礼部尚书,主持贞观十一年的乡试,他要报的自然是喜。但是他和杜如晦本来就是从“玄武门”这个战壕里杀出来的战友,对杜如晦要报的丧也清楚得紧。略略犹豫了一番后,他便率先站出班来,想要先报喜,让陛下心情好些之后,再让杜如晦报丧。
  这样,挨板子的时候,杜如晦有可能挨少点,挨轻点……
  没想到他的步子才踏出一步,便听见李世民陛下当先开口了:“兵部尚书何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