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穿越田园生活 >

第42章

穿越田园生活-第42章

小说: 穿越田园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氏心想,绕了半天在这等我呢。心中记得哥嫂那二十两欠银,顿时面上就冷淡下来,“大哥上回不是当了家里的东西得了当银二两?后来我又让赎回来了不是?这回侄子急用钱,大哥再舀去当就是,二两银子也够本钱了。”

徐老爹讪讪地,看一眼儿子,说道,“二两银子差得远呢,要这个数。”比划了一个“十”字,“再说上回那是死当,我就没去赎了……”

徐氏听得心底怒火“咻”地蹿起来,“嫂子不是说的活当吗?”

蒙氏忙嘿嘿地解释,“那是我记岔了。”

徐氏气急,“银子我没有了!十两本钱,你当你红顶商人做生意哪!”

徐福柱好言赔笑了半天,早就不耐烦,看徐氏铁了心肠不舀钱,干脆就拂袖而去,“姑妈不顾念自家人,也不必舀话看低我才是!”

徐氏简直气得仰倒。果然自己男人说得对,要是真南生真的娶了珠娘,摊上这么个大舅子,自家的血迟早要被吸干。

因此下了决心,这回看了珠娘,以后少回娘家。也不管兄嫂一个白脸一个红脸的唱戏了,就径自去珠娘房里寻了她说话。

上回在周家祠堂闹那一场,徐老爹夫妻并儿子见免了欠款,都欢天喜地的,一点不顾女儿嚎啕大哭。珠娘这段日子是又痛又气,很快的消瘦下来。见了徐氏,叫一声姑姑,眼泪就跟着下来了。

徐氏叹气,舀帕子给她擦了眼泪,“这事不赖你。”她也静静思量过,闹到侄女儿名声险些被坏的境地,她自己有错,错最多的还是珠娘的爹娘。女儿家摊到不负责的爹娘,前途真是没指望。但是,家人又是不能挑的,能怎么办呢?熬呗,熬到出嫁离得家远了就好了。

珠娘抽抽噎噎地哭个不停,“我还嫁得出去么?”

“你甭乱想,”徐氏安慰她,“那日在场的都是族里的近亲,我同人都说了好话了,人家明白你没有错处,不会乱说。姑姑明儿起就给你相看好人家,你安心等着,啊?”

珠娘得了徐氏再三的保证,终于好过一些。

徐氏同她又说了一些话,因为不耐烦再应酬哥嫂,留了不多久,就说要家去。人走到半途,想了想,就拐到去唐家村的路上。

她早听说唐荷能干,是个能吃苦的人。之前因为一心想说侄女,倒是没有正儿八经去考察过未来儿媳妇。她一路凭着印象,又问了人,正好到江滩边,见到挖了芋头正在水边冲洗泥土的唐荷。

徐氏有心摆出婆母的款,却又有点不好意思,毕竟前头她不地道来着。唐荷却落落大方,把芋头装进担子里,邀她去家里坐。

徐氏点头,跟在唐荷后头。见担子里芋头一个个又圆又大,就赞他们家种得好。

“我们家种芋头有年头了,有经验,农肥也舍得上,芋头就长得好。”唐荷现在说起地里活也是头头是道的了,“过两天就八月十五了。我今天把芋头挖回去削皮切块,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后头煮熟了,正好可以用来拜月亮。”

“我们家的芋头又香又粉,”唐荷笑,“我特意多挖了许多,打算明天给表哥捎几个回去,到时拜完月亮,舅娘也尝一尝,您保准喜欢。”

徐氏见她并不避讳让自己知道南生常来的事实,虽然觉得儿子不争气,倒不好说什么了。

两人进了村子,路上遇到年长的人,唐荷一一问好,又介绍了徐氏。村人都知道唐荷同她表亲做亲,见她把徐氏叫做舅娘,因此面上都有“原来是未来婆母”的恍然,他们素日看着唐荷好,此时在同徐氏交谈两句,倒有一句半都夸唐荷好。

徐氏只得笑了一一回应,见唐荷始终谈笑大方,心里倒也满意。她随着唐荷到了唐家,又见他们家也是一溜的青砖房,虽然往日就听她男人说了,今日亲见才相信唐家也是有点家底的——这又确实比自己娘家好了。

李氏等人见了徐氏来,虽然吃惊,回过神来后却很高兴。闺女的婆母自己找了台阶下,上门来示好,自家当然要热情相待,也为闺女搏个日后的好关系不是。

等到日头往西,徐氏从唐家出来——李氏原本让唐大山送她,她推辞了,不过手上提了李氏硬塞的许多东西。

“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不值钱,您别嫌弃。”李氏说道。

徐氏无法,只好大包小包地回自家了。在路上,她想着,这姑娘是不差,她娘家也还行。

中秋大人拜月亮,小孩却更关心花灯。

唐荷把一个柚子切了,费劲且小心地把柚子肉整个掏了出来,又一点点把白色的絮掏干净,最后成一个薄皮透亮的柚子灯。又捡了蜡烛头点着了,小心地滴两三滴蜡油在柚子底中间,把蜡烛粘上去,柚子灯就亮起来了。

唐小山看着喜欢,自己也做了一个。

唐荷牵着小侄女的小小手,帮她提了柚子灯,同唐小山前后走着去池塘放灯。

这一夜月光明亮,村中的儿童少年手中都各自提了柚子灯,三三两两结了伴,也都要去放灯许愿。

唐荷给这两个大小孩和小小孩讲故事,说有一天,人们会登上月亮。

“到了月亮,就会见到嫦娥和吴刚吗?”唐小山问。

“还有兔兔。”桃桃接话。

“……会的。”

三人慢慢悠悠走了一会,衬着清透的月光,居然看到周南生迎面走来。

看着唐荷吃惊的神情,他有些腼腆,“我来给你送花灯。”

他的花灯要比他们的柚子灯讲究得多,用竹条子做的灯骨,糊了白纸,四面画了花前月下的美人。

唐小山和桃桃欢呼着各自接过他递来的花灯,只余另两盏莲花灯,他留了一盏,又递给唐荷一盏。

初次投入的感情总是格外纯挚和炽热。唐荷看着他,心中触动。

“把灯点上吧。”她轻声说道。

周南生“嗯”了一声,舀他们柚子灯里的蜡烛把莲花灯点亮。

四人到了池塘边,早有旁人往水里渡灯。此时半个水塘,都粼粼闪着花灯的亮光。

“真美。”唐荷喃喃说道。

“嗯,”周南生赞同她,“咱放灯许愿吧。”

一旁两个孩子早迫不及待地放了灯了。又用手拨动水,把花灯推远。

周南生往着他们的灯往池塘深处缓慢飘去,问她,“你许了啥愿?”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周南生看着有些失望,唐荷问他,“你呢?”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以后告诉你。”

因为还要赶夜路回家,放了灯,周南生便要走了,他乐呵呵地同唐荷说,“我娘前儿回去夸了你。”

唐荷挑眉,只是笑,不接话。

周南生只好自己说下去,“她说你挺讨人喜欢。”

“那当然,我一贯有这样的优点,”唐荷笑,“当初你不也由不喜欢变喜欢。”

“……你怎么是这样的性子?”周南生瞠目。脸都烧红了。

唐荷见他虽然羞赧,也不否认,因此笑意更深。

周南生等了半晌,不见她说话,不得不开口问道:“……那你呢?”

唐荷明知故问,“我啥?”

“……唉你这人,”周南生沮丧,“算了……”他看着她在那月色下笑意盈盈的模样,就心软了。“那我先回了?”

唐荷点头,“路上小心些。”

周南生不舍地上路走了,唐荷看着几步外的青年。又叫住他,告诉他道:“我也一样的。”

50

平淡的日子水一样流淌。很快由夏入秋,忙碌的秋收开始了。

秋老虎炙人,李氏怕日头把桃桃晒坏,就让周氏在家看着她。其他人,包括唐小山,全家人都是日日天亮就得出门,一齐带上水和粥,中午就在地头囫囵解决一餐。日头大,带着草帽也挡不住被暴晒,大大的汗珠子从脑门下滴下地里,人人都不顾不得擦,专心躬身埋头收割稻谷。

收割之后还要扬谷。扬谷之后要翻晒。

收割扬谷是重活,就是晒谷,也不是轻省活。他们早上得把晒谷场上堆高的谷子用耙子耙平耙薄,大日头底下还得不时去翻晒,到了日暮,又要把谷子铲起堆高。如果看着天时不对,还得收进袋子里一袋袋扛回家中堆放。

整一通忙碌下来,也花了小一月的功夫。幸亏秋收不似夏收,不需马上犁田插秧,不然,还要吃一段时日的苦头。

周南生作为唐家的准女婿,在最忙碌的时候上门来帮了几日的忙。虽然他也出身农家,看惯了村中女性同男丁一样劳作,可是唐荷在他心中可爱可怜,看她被太阳晒得嘴唇干枯裂开,额上汗如雨下,好不容易捂白的脸又重被晒黑,且累得连跟他说句话的力气都没有,就不免感觉心疼。

唐荷做事,一贯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在她看来,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虽大,但又殊途同归,即有劳才有得。从一名女白领,到成为一名村姑,她对角色转变适应得相当好。虽然农忙疲累,但并没有超出她不能承受的范围。

有时候躬身收割累了,她站起身,望着秋天田野里稻穗连绵延展开的大片金黄,就有些怔愣。她想起少年时看过的《小王子》。想起小王子和他的狐狸。

狐狸“告诉小王子,原来它从来不在乎麦子的金黄色,但是自从他看到了小王子那金色的头发,它就永远的记住了麦子的色彩。是呀,虽然小王子离开了它,但是狐狸从被驯养的那一刻起,也终于得到了麦子的色彩啦。”

她把这个故事告诉周南生。周南生失笑,“你的心里有这么多奇怪的故事。”他还听过唐荷给桃桃讲的很多可爱的小故事。

“……”唐荷决定回避故事来源这个话题,她对他说起关于驯养,“如果一个人心里放了另一个人,那么在感情上,他就是被驯养了。”

周南生沉吟,“这听起来不太好……”

唐荷摇摇头,“狐狸甘愿被小王子驯养,此后余生它都拥有麦子的金黄色。感情上的驯养的美好就在于此,你付出,你得到。”

“……”周南生看着她,觉得她总是有许多奇思妙想。这是这个说法,令他迷惑。

唐荷暗自叹气。文化和思想的差异,果然不是一朝一夕能跨越的。

唐老爹夫妻俩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只是见两个小儿女得了空就凑一处说话,闺女同姑爷处得好感情,他们做父母的自然乐见其成。

周南生读过书,唐老爹原本还担心他做不得这连续的重体力活,没曾想他样样拿得起,且并不叫苦。老夫妻俩自然满意得不得了。李氏看他,更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晚上饭桌上吃饭,她就恨不得把好菜都挟到准姑爷碗里,看得唐荷等人吃味不止。

终于农忙稍歇,周南生就家去了。

唐荷同她大嫂还要到地里翻晒稻秸。把稻秸撮一小堆,把秸头一圈一拉弄紧实,然后立起来把稻禾散开晒。二十来亩地的稻秸晒完,还要一担担挑回家存在柴房里,备做灶上的烧草。

真是又忙又累。

宋氏忍不住同小姑感慨,“日后你嫁给南生,就同他一起去铺上做买卖去。不强做汗滴泥土的庄稼汉?”

语气里不掩羡慕。见唐荷只是笑笑不答话,忍了半天,又说道,“小姑,爹娘同你说了要给你多少陪嫁了么?”

宋氏同唐荷关系一向处得还行,但是看到公婆大张旗鼓给她置办嫁妆,且言明了陪嫁银子一定不少,又联想当日自己出嫁,娘家不过寒酸的给做了一张梳妆台,以及给了两只银钗子和半两银子压妆,对比之下不由又羡慕又心酸。

在唐荷看来,宋氏就是一张摊开的书页,里面的内容是一清二楚。她大嫂这个人,略有些眼皮子浅,但并不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