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复贵盈门 >

第126章

复贵盈门-第126章

小说: 复贵盈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子上的活物除了自己用那部分,其余的都会用来互相走动。现在虽然离过年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中秋却在眼下,节礼要提前盘算好,不够的话也好去买来。

去年在福宁,小萧氏中秋礼物就买少了,送去娘家的牲畜都是很瘦的,小萧氏还担心因此被娘家嫌弃。除了礼物的事,还要见见庄头。虽然她不懂得种地,却也要听庄头说说每年留多少种子,买多少牲畜,用多少户佃户。

任外面怎么样,她就是要心如止水,不能被人打乱了步子。

琳怡和管事又忙了两个时辰,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琳怡去周老夫人那里简单地将庄子上的事说了。

周老夫人听了就笑。“怎么这么早处理庄子上的事。”

琳怡端起茶来喝“我是头一回,处理起来就慢些。提早安排也有好处,京里的两个庄子临山,我想让人种些快速收获的中草药。等安排妥当,京外的庄头也该来府里对账了。”

“怎么想起要在种中草药了?”

听到周老夫人问,琳怡目光迎过去“京里的气候适合不少草药生长。”

琳怡话说到这里,申妈妈拿了帖子进门,走到周老夫人身边恭谨地递过去,周老夫人看是宗室营的帖子,笑着摆手。“我眼睛花还是拿给郡王妃瞧吧。”

申妈妈忙将帖子送去给琳怡。

琳怡打开一瞧,笑着道:“眼见就要办中秋宴了,宗室营那边请我们过去商议呢。”除了除夕,中秋宴是宗室营大聚的日子,宗室的长辈要领着小辈祭月。

周老夫人提到这个就笑起来“我看就中秋节最有趣儿。宗室那边的长辈带着十三岁以下的小孩子拜月,小孩子抬着头就问大人嫦娥什么时候会出来。”

小孩子总是将故事信以为真。她和齐重轩有私的事岂不是比故事还容易让人相信。琳怡微微一笑“我去准备,明日一大早就过去。”

周老夫人颌首,转头看了一眼内室里的老太爷,吩咐申妈妈“我不去也不好,伱去老宅子送信明日让二太太过来一趟。”

琳怡从周老夫人屋里出来,让巩妈妈去准备些小礼物送给未出阁的小姐们。

第二天一大早,宗室营里就热闹起来,宗室们纷纷坐了马车到祖宅里聚齐,骨碌碌的车轮声响让街上的人敬而远之,天气格外的好,比前几日暖和了许多,琳怡撩开帘子看到街边低垂的柳枝,有娃娃在街边玩泥巴,粗手粗脚的妇人旁边护着,不时地低声呵斥,妇人抬起头,羡艳地瞧过来,然后垂下手摸了摸身上破旧的衣裙。

在别人眼中出身勋贵让人羡慕,其实这一路走来遍地荆棘,一不小心就要被扎的血肉模糊。琳怡始终喜欢在福宁时简单平淡的生活。

马车停下来,立即有人上前侍奉。

周老夫人先下车,被大家迎着进了门。

琳怡出了马车,正好看到挺着肚子的琳婉。琳婉已经怀孕六个多月了,肚子显眼的隆起来,腰肢却仍旧纤细,转过身去根本看不出是怀了孩子,来往女眷目光都要在琳婉肚子上打转,仿佛要看出里面怀的是男是女。

琳婉先上前一步拉起琳怡的手“我约莫着伱要来了,转头一看果然是。”

琳怡也应景地和琳婉说起话“身子怎么样?”

琳婉低头一笑“挺好的,能吃能睡,长辈们都说过几个月才是真正难受,到时候就真的不能出门了。”

往后的节日是重阳、冬至和除夕。琳婉肚子越来越大,行动不便,不能再参加这种宴席。

琳婉突然想起来“郡王爷还能赶在中秋节回京吗?”

“还不知道”琳怡和琳婉慢慢向宅子里走过去“现在还没消息回来。”

琳婉一脸担心“我听说了三叔的事,向元广打听了一下,说是文官的事,怎么就牵扯到了郡王爷。”

要不是这层姻亲关系,周十九自然是不能插手政事。

琳怡不想继续这个话题,旁边也有夫人来关心琳婉的肚子,放眼望去宗室里怀孕的妇人还真不少。

琳婉和琳怡进门,大家去给宗室里的长辈行礼。

信亲王妃穿着丁香色孔雀尾褙子,看起来富贵又亲和,正被人围着说笑,琳怡行过礼后坐到旁边,信亲王妃就看向琳怡“康郡王能不能回来过中秋节?”

人人都问这个,琳怡道:“还说不准。”

信亲王妃道:“春节、端午、中秋都是大节日,朝廷里都放假,他们却还都忙着,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事。”

大家就笑起来。

信亲王妃趁着这个机会看向周老夫人,周老夫人好像没有发觉似的,慢慢地品茶喝。

周大太太甄氏也同人说笑着进门。

率先给信亲王妃和众位长辈行了礼,笑声清脆“几个姐儿围着问嫦娥的事呢,去年我给被她们围着胡讲了一篇说嫦娥是天底下一等一的美人,她怀里有个粉团的玉兔,是天下灵物之最,每当月圆的时候嫦娥带着玉兔都要来下界走一圈。看到哪家院子里亮就会奔哪家来,谁知这几个孩子去年不睡觉在屋子里点了许多蜡烛,差点就烧了屋子。”

周老夫人埋怨地看着甄氏“凭空给信亲王府添了麻烦。”

甄氏脸上一臊“今年她们还记着呢,问我是不是蜡烛点的不够。现在的孩子真是不能敷衍,一个比一个精。”

信亲王妃看着甄氏的模样就忍不住笑“就让她们点蜡烛去,看看能不能招来嫦娥。”

琳怡看一眼甄氏,甄氏正好回望过来,一双眼睛里闪动着幽幽的光。

大家说了会儿话,就分开行事。

信亲王是太祖长子那支,当年建了大周朝,信亲王就得了这座府邸,往后不论哪个王爷府都没有信亲王府大,信亲王一早就将花园一分为二,东边的花园专门用来宗亲宴席,凡是宗亲聚会都会到这里来。

信亲王妃将中秋节布置花园的事交给了琳怡这些新进门的媳妇。琳怡和蒋氏几个凑在一起商量在花园里布置灯塔。

甄氏则跟在周老夫人身边和信亲王妃说话。

大家各自去忙,屋子里一时安静下来,信亲王妃看一眼身边的婆子,那婆子忙去门上看着,信亲王妃这才问起“这几日听说康郡王妃的陪房闹得厉害,也不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终于问到这个,若不是在信亲王府,甄氏一定笑起来。

周老夫人脸色不变“我听说只是私自买卖草药,郡王妃已经撤了他的差事。”

明知道周老夫人是故意不说,甄氏心里还是暗暗着急,生怕信亲王妃就不问了。

信亲王妃皱起眉头“我可是听到不好的话,说是和国子监司业齐家有关。”

甄氏的心如同跃出水面的鱼儿。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 欢乐

信亲王妃说着就看向周大太太甄氏。

甄氏目光闪烁,却为难地不敢开口。

信亲王妃颇有深意地叹口气“到底是年纪小,哪家媳妇不是进门之后先跟着长辈学管家,在闺房里做小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懂得这里面的道理,偌大一个康郡王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就是有人帮衬协管也是不易的,满京城显贵也没有这么大年纪的当家主母。”

甄氏想起自己才进门的时候,对老夫人俯首帖耳,好不容易才一点点地得到管家的权力,陈氏凭什么一进门就无法无天任性妄为,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一个新媳妇就能在府里呼风唤雨,不但不恭尊长不说,还用坏心给她们寻麻烦,她从来就没见过这样毒辣的女人。

甄氏想到这里,信亲王妃正好看过来“若论管家,到底大奶奶是最好的,上上下下谁不称赞,老的小的都能称心”说着似是埋怨甄氏“伱啊,也该帮帮康郡王妃。”

轮到甄氏说话,甄氏露出为难的表情“其实郡王妃挺会管家的,又出身勋贵,陈氏在通州府是很有名的大族。”

信亲王妃听到这里皱起眉头,不止一个人在她耳边提起陈氏在通州府三河县帮着葛家打压宗室的事,现在甄氏又提起这一出,信亲王妃心中难免抵触,出身勋贵就能做出与人私下来往又威逼百姓的事来?

眼看着信亲王妃的神情变化,甄氏看向窗外,天时地利人和她都占尽了,这次不怕陈氏再毫发无伤地溜走。

信亲王妃屋里说着话,琳怡那边也迎来了不速之客。

敬郡王妃笑着坐下来喝茶“我也听听伱们怎么安排中秋节上的宴席,伱们几个别嫌我碍事。”敬郡王哥哥在山东收土地碰了一鼻子灰,敬郡王一家对陈家和葛家心中积怨,正寻机会发放。这时候敬郡王妃凑上来定没有好事。

琳婉忙温婉一笑“我们是求之不得,敬郡王妃去年也安排过中秋宴,倘或听到有料理不到的也好与我们说说。”

旁边的妇人也道:“这宗室营里。不说男人们,姐姐、妹妹、嫂嫂、弟媳就不少,还有老夫人们,单说玩的,谁喜欢这个,谁又好那个,一个不周全都要说偏心呢。伱亲了她或是远了她,等着有人跟伱寻死觅活去吧!”

大家被这妇人逗笑了。

敬郡王妃也听着很受用,干脆安下心来和大家说笑。说话间丫鬟拿出笔墨纸砚,琳怡提笔将大家的想法都记下来。

主子们在一起顽笑,下人们也放开心防肆无忌惮起来,不知是谁说了句,烧了一把火也不知道有没有死人。敬郡王妃立即将盖碗重重地扔在茶杯上,皱起眉头呵斥。“说什么呢?”

“咣”地一声响,又一声尖利的斥责。

琳婉吓了一跳,差点将手里的茶碗扔了。

门口的小丫鬟听到这话跪了一地。其中个胆子稍大的磕磕巴巴地道:“没……没说什么。”

敬郡王妃扬声道:“真是平日里纵了伱们,伱们话也说到这里来了,再这般没规矩,仔细伱们的皮。”说着看向琳怡。

敬郡王妃目光烁烁,屋子里的众人都看出端倪来,大家的视线多多少少都扫向琳怡。

琳怡放下手里记事的毛笔,敬郡王妃这样一闹,在场的人大多明白了七八分。就算此时她不出声在人眼里也已经成了笑话,敬郡王妃却还没有挪开视线的意思。

敬郡王妃是有备而来,借着巩二的事给她好看。她不解释就算默认了。解释又有可以遮掩之嫌,怎么做都不对。

若是她连敬郡王妃都怕,也就不会来宗室营了。琳怡收起脸上的笑容,表情异常郑重,旁边的琳婉见了忍不住伸出手扯扯琳怡的衣角。

现在是在宗室营,敬郡王妃又比她们年长。真正闹起来长辈只会向着敬郡王妃。

琳怡像是没感觉到一般,旁边的妇人想要将话题岔开,却被周元祈的正室蒋氏挡住了去路。

丫鬟们跪了一地,女眷们面面相觑,仿佛能听到心跳的声音。

敬郡王妃半含着笑容,琳怡显得十分紧张。

琳怡似是犹豫了片刻,却终究没有忍住“外面人都说敬郡王妃因山东土地的事对我娘家耿耿于怀,所以但凡宗亲女眷聚在一起,敬郡王妃不会和我真正亲近。”

敬郡王妃脸色一变,没想到陈氏这样蠢,会在这时候直接说出来,刚要冷笑着开口。

琳怡话锋一转“可我从来不相信。京里都爱传宗室的闲话,山东的土地怎么回事还是我听旁人说起的,这件事我娘家又没插手过,若说是因葛家和周永昌的那段案子,那时候我家也没参与其中,土地之争是赢是输跟我娘家也没有半点牵连,于情于理都不可能怪在我头上。”

陈氏说这番话,表面上的意思是,一个没有错的人,还要怎么责怪?实际是在说,若是她在这时候发难,就跟土地之争有关,而陈氏再委屈不过。

“敬郡王妃一定会觉得很委屈,我又何尝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