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悠闲在清朝 >

第107章

悠闲在清朝-第107章

小说: 悠闲在清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几位贵人常在们,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也连连奉承起齐妃来,齐妃也不免有几分志得意满,就在这时,乾清宫传来消息——雍正皇帝立储了。

立的当然是嫡长子——四阿哥弘昊。

弘昊为皇太子,名正言顺,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前朝后宫,虽然多有波动,到没人敢去反驳万岁爷,就连李氏听了,也只是脸色一白,到还能稳稳地端着架子,并不曾让人看了笑话。

只是,她的一双手,却是死死地拧在一起,心痛如绞,好半天都恍惚着,后宫的女人们都很有眼力,看齐妃如此模样,连忙早早散去,一个个告辞。只剩下齐妃一个人独坐于御花园,良久无语。

“主子?”

她身边的大宫女有些担心,“主子,天阴了,一会儿怕要下雨,咱们回宫吧。”

“回宫。”闭了闭眼,齐妃搭着宫女的手腕站起身,挺直了背,心里虽然又惊又怒,但还是给自己打气,只是立了皇太子而已,还不到最后呢,当初二阿哥还不是当了四十年的储君,说废弃就给废弃了,安知弘昊一个黄毛小子,能坐稳这东宫太子之位?

永和宫中,德妃却是对立储的消息听而不闻。

本来太上皇曾经下旨,要十四去盛京,可十四现在借口要为太上皇守孝,还没有启程,欧阳也不在意让他在京城多呆些日子,搁在眼皮子底下,十四说不定还能安分些,要是到了盛京,天高皇帝远的,指不定会出乱子呢,所以,就没说什么,当然了,盛京那边有一大堆聪明的铁帽子王坐镇,到也不至于出什么大事。

其他王爷们也不好拦着人家给父亲守孝。

一时间,十四居然又在京城里站稳了脚跟,而且行为举止不见收敛,还是一副嚣张跋扈的模样,知道内情的不屑理会他,不知道内情的看他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到也不敢去得罪他,十四在京城的日子,过得到也还算畅快。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欧阳明明已经下了旨意,年长开府的王爷贝勒们可以接宫中太妃离宫奉养,像其他有儿子的妃子们早早就去了自己的儿子府上,可德妃那么疼爱十四的一个女人,又是康熙亲自下了旨意,要十四奉养的,却偏偏住在永和宫里没动地方。

虽然她根本不是皇太后,欧阳除了每天在永和宫门外请安,连进去都不进去之外,也不大搭理她,可她到很能沉得住气。只在自己的宫里吃斋念佛,给太上皇守孝,到安安分分的,一点事儿都不曾闹出来,连立储这样的大事,都像是漠不关心一般。

一时间,这位备受争议,引人注目的,当今皇帝的生母,也是唯一一个儿子登基,却没有坐上圣母皇太后位置的母亲,在皇宫里到成了个小透明的人物。

第二卷闺阁少女第八十八章阳春

第八十八章阳春

雍正元年的阳春三月,阳光大好。

浮空城上的桃花开得正盛,芷云倚在一只漂浮在半空中的飞毯上面,一边赏花,一边品了一口清酒,她不好酒,可在春日里小酌,也是别具情趣。

最近浮空城发展得很快,已经显现出蓬勃的生机,不少出师了的学徒们开始自动自发地在当今天子的支持下,大肆向外发展,浮空城下的几个东海上的小岛屿,还有天津卫这边,差不多全成了浮空城外围的小城镇,具有浮空城特色的魔法手工作坊,实验室,各类商铺,比比皆是,每日的客流量简直都快要超过京城或者出海口等诸多大城市了。

芷云对此是乐见其成的,不过,到也算不上有多关心,她最关心的是分派去海外探查各种矿藏,收集魔法材料的人员,不过,这事不能着急,要慢慢来,这是长期的事业。

毕竟,现在属于无主之地的地方还好,例如澳洲,芷云直接派人过去占地就成,可是,已经发展起来的诸国,就不能草率行事了,学徒们大多是组成商队,带着自己这边的特产去和对方交易,顺便按照智脑给出的地图寻找还没有被发现的矿产资源。

芷云和欧阳只是法师,主要目的为收集有用魔法材料,好辅助自己的修行,两个人都是不知道活了多少年的成熟男女,不是小孩子,更不是那种喜欢称王称霸,到处发起战争的所谓愤青,可以用和平的手段达到目的,他们就不可能用更麻烦的,牺牲更大,代价也大的战争手段去祸害世界。

再说了,两个人的寿命绵长,时间都很充沛,现在拥有的资源也多得很,可着劲儿地用个百八十年都用不完,他们完全可以慢慢来。

微风吹拂,飞毯在半空中晃晃悠悠地四处飘荡,让人有一种昏然欲睡的惬意。

将刚刚阅过的,弘昊和弘昼写来的信件,叠好收进小巧的玳瑁箱子里,芷云勾了勾唇角,舒展开四肢,想起弘昊信里显露出的风趣幽默,一颗心算是放下大半。

弘昊被立为太子,随后马上就被欧阳扔到六部当差,说是当差,实际上主要是学习罢了,整日里除了阅读六部历年的文书案卷,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看那些案卷,是件很枯燥的事情,一般人大概没有那个耐性。

好在弘昊生性沉稳,而且极有责任心,一旦决定了做一件事,那便是认认真真,一准要做到最好,所以,这些日子不但把近年的案卷全翻阅了,就连十几年前的陈旧案卷,也不曾放过,而是分文别类地归纳整理,准备一点一点地‘啃’完。

他这种态度,到让对他颇多审视的六部的官员们很是满意,觉得这个皇太子不是个浮躁人,应该能担得起重任来,本来一些还对万岁爷过早立太子持怀疑态度的满汉大臣,到也因此而放心不少。

相比于弘昊的忙碌,弘昼就舒服得多了,这小子现在称霸整个上书房,在皇宫里仗着欧阳的宠爱胡作非为,经常气得先生们吹胡子瞪眼,幸好这孩子死活不要伴读,要不然,以他的性子,做他的伴读的可怜孩子估计用不了几日就要被打烂了手掌。

不过,弘昼到并非蛮横无礼之徒,只是太淘气而已,欧阳宠爱他,不想拘了孩子的性子,就难免多有放纵,先生们看在他嘴巴甜,会说话,会哄人,再加上身份高贵的份上,到也不至于真和他置气……所以,弘昼在皇宫的生活是非常自在的。

相较于弘昊、弘昼两兄弟在京城里混得风生水起,齐妃李氏就不那么自在了,她本来满心满眼地期盼着弘昀或者弘时能够立为皇太子,可现在一下子失去了希望,再加上弘昀性子温和,喜读诗书,最好吟诗作画,对那把龙椅却是毫无兴趣,或许应该说,弘昀这人很有自知之明,因此,弘昀对齐妃的某些动作很是忧心,见了面难免要劝说几句。

齐妃明明一心为儿子谋划,到头来却得不到长子的支持,心里能舒服得了吗?每一次和弘昀谈话,弘昀到不着急,可齐妃却时不时把自己气得半死。

至于弘时,他到很有野心,对权力向往得很,也算是能明白他额娘的心思,可弘时媳妇却不怎么买李氏的账,虽然大面上对李氏也是恭敬得很,可好几次李氏往弘时房里添人,都让三福晋给不动声色地打发了。

万事不顺,脾气又不能冲着儿子还有儿媳妇发,李氏怒火难消,难免就会迁怒到身边的奴才们的身上,动不动就大肆找借口惩罚人,弄得她身边伺候的宫女太监们人人自危,战战兢兢,整个景仁宫的气氛变得越来越诡异。

当然了,齐妃怎么样,我们芷云是不关心的。

“主子,这是何清替林姑娘送来孝敬您的,您瞧瞧。”七月笑眯眯地捧着个食盒乘坐着飞车一路追上芷云,把食盒小心地搁在飞毯正中央的琉璃茶几上。

“还是林黛玉林姑娘亲手做的呢。”

“没白疼她。”芷云一笑,那位不食人间烟火的林妹妹几年不见都会做点心了,了不得,还真得尝尝才好,随手揭开盒盖儿,见是用白瓷的碟子装的点心,只是简单的杏仁酥,样子到很小巧精致,光看卖相,这林妹妹的手艺到是很看得过去,伸出手指捻起一块儿,尝了尝。

“嗯,还可以,酥软可口,也不腻,算是上品。”

美美地吃着点心,就一口清酒,喝到微醺,芷云枕在七月丫头的膝盖上,有些许睡意,于是便打算好好睡上一觉,醒来之后去红楼那边,叫了林妹妹过来看看。

林黛玉今年也不小了,按说到了要定亲的年岁,这关系到一个女孩儿一生的幸福,芷云和欧阳既然应承了林如海要照顾她,对此事可不好不上心。

胡思乱想了一阵子,芷云才昏昏然地合上眼。

——'·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与芷云所在的世界只一门之隔的京城,却是正热闹的时候。

这日一大早,京城各位贵人的娘家都接到了圣旨,荣国府也不例外,是万岁施恩,准许后宫嫔妃回家省亲的旨意。

荣国府的众人谢了恩,送走了传旨的公公,上上下下的惊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外面闹腾得厉害,林黛玉既然住在贾府,难免也听见了,不过,她最近跟着从公主府来的两个嬷嬷学规矩,还要读书,学女红厨艺管家,每天忙得连吟诗作画的时间都缩减了许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外面的热闹,也只当是热闹看,听听就算,最多晚上的时候,以此为主题,写封信递给自家婶子,姐妹,还有艾伯母一家说说八卦,聊聊天,其他的到不曾多做关注。

到是芷云收到黛玉的信,眨眨眼,想起红楼上说的大观园所花费的银钱来,觉得要是贾府的钱不够,说不定会打黛玉的主意,就给黛玉身边的教养嬷嬷去了信,让她们注意些……

不是芷云不直接和黛玉说,实在是这姑娘虽然学了规矩,又打理着清居,月月也看看账册,多少算是知道些人间疾苦,不至于视金钱如粪土了,但她实际上心里对银钱还是看得不是太重,这是本性,轻易改不了,之所以愿意学着打理清居的产业,不过是因为这是父亲的叮嘱交代,她自己也把这些当成是一种寄托,对能赚多少钱反而不大关注。

这样的林黛玉,如果她的外祖母亲自和她说,家里要建省亲别墅,迎接大姑娘回来,希望借些钱,借些奇珍异宝,说不定黛玉看在老太太的份上就真答应了。

为了黛玉以后的嫁妆能丰富一些,日子过得更舒服,她不上心,芷云却没想让贾家贪了小姑娘的便宜去,所以,干脆出了主意,让嬷嬷们怂恿黛玉将这些年清居的分红拿出来买房置地,多弄点固定产,手里不要存太多的银钱,够用就成了。

跟林黛玉这个局外人不一样,贾琏身为荣国府的嫡孙,他媳妇凤姐又管着家,自然是对此事非常地挂心。毕竟,这可是提升荣国府地位和名声的大好机会。

吃过晚饭,凤姐咽了口茶,拿着账本翻开了半天,却是根本看不下去,索性便搁下,冲倚在床上打盹的丈夫问道:“万岁爷怎么忽然想起让娘娘们省亲来了?”

贾琏也一皱眉,嘴里却道:“外面都传说,当今圣上觉得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心有不忍,所以,想使其遂天伦之愿,就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

“不过,太上皇、皇太后虽然大喜,赞叹圣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但又说椒房眷属入宫,宫里规矩森严,母女大约都不能惬怀,竟然大开方便之恩,降谕给诸妃椒房贵戚,除了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的人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外,不妨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