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将门淑媛 >

第35章

将门淑媛-第35章

小说: 将门淑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见大门落锁的声音,胡愈跳下车来,走到青油布马车前,拱手道:“卫王殿下。”

卫王挑开车帘往外看了一下,见梅公公下车也往这边来了,就点了点头,下了车。

三人默默的去了厅中,待下人上茶后散去,卫王方才开口:“问出什么来了?”

梅公公摇了摇头,“老奴一提英莲将军,兰老夫人就泣不成声……依老奴看,兰老夫人是真不知道英莲将军的下落。”

卫王冰冷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又去看胡愈。

胡愈也摇了摇头,“小的这边也是一无所获。”

沉吟片刻,梅公公道:“当年英莲将军活捉了鞑子将领阿泰,一时可谓风光无两,中间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她才会拒了皇上的封赏,从此销声匿迹?或许,只要解了这其中的结,英莲将军自动现身也说不定。”

“当年皇上费尽周折也没有查明其中的缘由,时隔多年后,咱们再想接手去查,只怕更加不容易。”胡愈说着,看了卫王一眼,“殿下,是不是让顺天府将四处寻找的人收回来?找了两日一点线索都没有,英莲将军肯定早已不在京城。”

梅公公道:“远水解不了近渴,英莲将军一时只怕找不到,要平复西南蛮夷,还得另想法子才是。”

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朝中大臣本就不赞同启用一个失踪十多年的人,卫王一力主张,只是看出皇上是有意启用兰英莲。若是兰英莲出了岔子,卫王免不了得受牵连,这时找不到人,正是脱身的很好借口。

卫王并不接话:“公公出宫的时间也不短了。”

梅公公一滞,卫王在慈宁宫长大,他算是看着这位幼年失母的王爷长大的,对其的脾性,梅公公还是知道些,听得他如此说,知他是不高兴了,便起身告辞。

梅公公一走,卫王冷峻的神色柔和了些:“胡延这些日子没出去招惹是非?”

胡愈笑了笑:“大哥最近爱上武技,正想方设法寻找拳脚师傅。”

卫王目不转瞬的注视着胡愈:“读书也罢,习武也罢,有心上进就好,只有上进了,承爵后才能担得起安陆侯府这个担子。”

还是不信任。

胡愈神色坦然:“殿下说的是,大哥这样用心,父亲、母亲无不欢喜。”

卫王微微一笑。

******

锦莲进了佛堂,见老太太闭目在蒲团上诵经,顿了顿,转身往外走。

“什么事?”老太太睁开眼。

锦莲止住脚步,恭声道:“三小姐回清风馆时,胡二少爷刚从大太太房中出来,两人没有避开,到底撞上了。”

老太太颦眉,“不是让你去看着点吗?怎么还是出了这样的事情?”

在老太太灼灼的目光下,锦莲不安起来:“三小姐先走一步,奴婢出去时,她已经上了观荷院外的夹道……”

“两人都说了些什么?”

锦莲道:“奴婢问过给胡二少爷引路的小丫头,她说两人问了好,胡二少爷就说感谢三小姐在护国寺后山出手相助,三小姐谦虚了两句就离开了。”

到底还是个有分寸的,老太太神色微霁,“你去嘱咐那个小丫头两句,让她不要乱说。”

锦莲应声去了,她方走,锦橙来报:“大太太来了。”

老太太眉头一挑,“引到我房中去。”

文夫人小腹微凸,品红的薄纱裙褂遮掩不住日渐变胖的身子,现出几分臃肿来,她见老太太进来,赶紧起身行礼。

老太太让锦橙扶住了,嗔道:“身子都这样沉了,你还讲那些虚礼做什么?赶紧坐下吧。”两人隔着黄花梨的小几坐了,老太太就问起文夫人的饮食来。其实每日厨房做了什么,都有人报到老太太跟前来,但她还是听得十分的仔细。

说了一阵闲话,老太太屏退了屋中的下人。她免了文夫人的晨昏定省,文夫人有日子没来劲松居了,今日来,肯定有事。

文夫人见没人,笑了起来:“老太太,原来上次的事情是卫王发了话……媳妇一直就觉的奇怪,安陆侯夫人使了那许多的手段,怎么会轻易就将衣裳送了回来?就是老爷用旁的法子遮掩过去了,可有衣裳在,安陆侯夫人时不时提一句,也足以让咱们提心吊胆的。”眉眼中掩饰不住喜色。

这本来就在老太太的意料之中,她只是笑了笑,“这话是胡二少爷与你说的?”

文夫人点了点头,“是啊,他刚才去观荷院,我旁敲侧击的问他,他毫无隐瞒就说与我听了,这孩子就是招人疼。”又叹了一口气,“到底是亲戚。”

老太太想起了那日护国寺后山的事情,卫王与安陆侯世子关系生疏,却与这位庶出的胡二少爷亲近……这胡二少爷只怕不是个简单的。与其说是文夫人问出来的,倒不如说是他有意透露出这些信息的。

卫王插手,安陆侯夫人立刻将衣裳送了回来,是真心感谢三丫头,还是凤仙楼的事情是胡家自作主张,卫王并不知情?

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些。卫王从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心思可见一斑,这样心思缜密的,又怎会指使胡家使出那样拙劣的手段?

老太太不接话,文夫人隐隐不快,想着来意,立刻打叠起笑容,“老太太,依媳妇拙见,卫王插手,肯定是另有缘由?”

“哦?”老太太抬头。

文夫人又道:“老太太且想,那日上午卫王殿下方去过咱们家的骑射场,下午大嫂就替安陆侯夫人将衣裳送回来了,从前不知道这事是卫王插手办的还不觉的有什么,可媳妇方才一听这中间牵着卫王,就觉的,这时间未免太巧了些……”

老太太隐隐猜到文夫人的心思。

文夫人端起茶盅吃了一口:“卫王这样百般保全茉儿的名声,是不是……”说着,就去看老太太,她相信老太太肯定明白她话里的意思。可老太太神色平静,没一点了然或者欣喜。她不免就有些失望。

第052章担忧

文夫人迟疑了一下,终是说出了口:“卫王是不是于茉儿有意?”

老太太将青花茶盅重重的搁在了黄花梨小几上,斜眼看着文夫人:“这样的话,岂能随意乱说?外人都知保全二丫头的名声,你这做娘的却说出败坏她名声话来。这句话传出去,旁人会不会在心中问一句,卫王何时见过二丫头?凤仙楼的事情旁人或许还不会相信,若是再扯出卫王来,旁人是信还是不信?”

文夫人脸上的笑容僵住,自有孕以来,老太太这还是头一次冲她发火。隔了一时,才讪讪的道:“媳妇这也是在家中说说。”

老太太目光从文夫人微凸的腹部掠过,顿了顿,声音和缓了许多:“隔墙有耳,就是在家中,这样的话也不能乱说。卫王插手,只是不愤胡家借他名义行事而已,你这样硬是往儿女情长上想,只会徒增烦恼,贻笑大方。”又叹了一口气,“天家行事,几时顾忌过儿女情长?”

“老太太的话媳妇也知道…。。。只是一时情急,所以才糊涂起来。”文夫人低着头,让人看不清她的脸色。

老太太看着,拍了拍她的手:“你的心思我明白……等过几日北疆有消息传来,我就出门去拜拜客。”

文夫人诧异的抬头,揣摩着老太太话里的意思,只见老太太轻轻的笑了一下。

******

秦妈妈回来时,天已黑定,方走到劲松居门上,锦莲就迎上来道:“老太太让妈妈直接去佛堂。”

秦妈妈点了点头,转身去了佛堂。

老太太听见动静,立刻睁眼:“怎样?”

秦妈妈掩了门,这才道:“奴婢走遍了京城大大小小的庵堂,全都没有叫静心师太的……老太太你看,大小姐是不是离开京城了?”

“也许……”

晦暗的灯光下,老太太神色不明,秦妈妈依旧在她的眼中读出了怨怼。

当年老太太将大小姐视若己出,待她比待大老爷还亲,可她却一声不响的走了,连句话也不曾留。这样的打击,还让从小就与她感情深厚的大老爷大病了一场,那样刚强的一个人,差点为此丢了性命……

从此老太太就不愿意别人提起她。

“老太太放心吧,咱们知道往庵堂里寻,可还是没有找到一点线索,那些人也就未必能找到。”

老太太冷哼了一声:“找不到最好。既然走了,何必再出来让人碍眼?!”

秦妈妈不敢接话,默默的倒了一盏茶捧到老太太手边。

老太太接了,却又放在手边不吃,她抬头看着秦妈妈,“你这几日再出去几趟,打听打听京城勋贵家适婚的少年,性情模样都要心中有数。”

秦妈妈目露惊诧,老太太怎么会在这当口议亲?

老太太神色就有些凝重:“千乘去了北疆两月,北疆的局势却越来越混乱……皇上大张旗鼓差人寻找英莲,由此可见皇上对千乘已经失去信心,我心中虽不愿意,可也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不然到时皇上迁怒,连个帮着千乘说话的人都没有。”

没想到事情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

秦妈妈心头一惊,鼓足勇气劝道:“老太太,要不奴婢再去各处的庵堂走一走?再怎么说,大小姐也是咱们兰家的人……”

“这样的话以后休要再提。”老太太冷冷的打断她。

******

清风馆内,玉桂一边替兰芮摘头上钗环,一边道:“鲁先生方才带话进来,说他有事离开半月,拳脚课暂时改成骑射课,让三小姐好好跟着冷先生学习骑射,千万不能因为他不在就有所怠慢。”

“离开?”兰芮很是奇怪,上次她见着鲁先生时,鲁先生一个字都没提过,“鲁先生有没有说因为什么事情?”

玉桂道:“这个鲁先生倒没有说……鲁先生应该还没走,要不要奴婢使人去外院问问?”

兰芮摇了摇头。

鲁先生要说,肯定早就说了,根本不用她问。

隔日又是去西郊骑射场的时间。

车出东角门,兰芮就撩了车帘的一角往外看。街面上人来人往,各司其事,与她往日出来时相比,没有任何不同之处。

玉桂不是说,街上官府张贴布告寻找静心师太?

她回头看了玉桂一眼,玉桂正低头打络子。

玉桂没必要在这些事情上说谎,这样看来,布告肯定是撤了。

官府寻找静心师太,到底所为何事?静心师太所擅长的,只有领兵打仗,难道北疆有事?

想着,她心中一悸,虽是初夏的天气,可她却觉的浑身冰凉,仿佛置身冰窖中……放下车帘,她问坐在杌凳上的玉桂,“大哥最近可有信送回来?”

玉桂停了手中的活,笑道:“大少爷半月前才送信回来报了平安,下一封信,再快也得五天后了。”

兰渊隔二十天送一次信回来报平安。

这事兰芮知道,可仍觉的心烦意乱,胡乱点了点头,又问:“父亲呢?有没有送信回来?”

“好像上月送过一次信回来。”玉桂摇了摇头,“要不,奴婢让夏至去打听打听?”

“不用夏至,你去就是了,也不用去问劲松居的人,一会你只问一下赵大叔,看这几日家中有没有人从北疆回来。”

夏至去问,无非就是问秦妈妈,秦妈妈在老太太身边服侍了一辈子,什么样的人都见过……她偶尔差遣一下夏至还可以,次数太多,秦妈妈心里肯定有自己的计较。

玉桂想明白其中的关键,很快应了下来。

归家的马车上,玉桂将方才打听来的话说与兰芮听:“赵大叔说,马厩里的马匹一个月没有变过,肯定没有人从北疆回来。”见兰芮不明白,又解释道,“从前有人回来,马匹都是拴在马厩里的,就是立刻要赶回去,也要换一匹马再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