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三花聚顶 >

第54章

三花聚顶-第54章

小说: 三花聚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恭喜李公子境界提升。”



面对着散发出全身纯阳之意的李长安,袁天罡哪能不知道。现在的李长安,已然达到“武圣”一境。当然,对于元婴之中的一点纯阳之力,就算是袁天罡,也是不知道的。



“还得多谢天师。”



如果没有袁天罡的周天炼体大法,李长安就不会感知到星斗之力,如果没有星斗之力,也招不来北斗七星之神灵。而若没有七星之神灵藏于肉身之中,就算是内丹爆破,能够保得一命,李长安也无法修复受伤如此严重的五脏六腑。



“李公子客气。”



天命所示之人,果然不同凡响。李长安在生死边沿走了一趟,却让他得到巨大的奇遇。



大难之后,必有后福,这话不假。



“东宫之争,就在一月之后,李公子切记,贫道先行告退。”



“晚辈定当尽力完成天师所托之事。”



李长安境界刚刚提升,得仔细体悟,袁天罡说完,就不再打扰李长安,离开了天坛。待袁天罡走后,李长安盘坐于地,感受着进入武圣一境的玄妙。



第六十二章:东宫之乱



内丹破碎,化为纯阳之力,融入于身,是为全身纯阳。



现在的李长安,只感觉肉身每一个地方,都拥有着无比强大的纯阳之力。神念微微一动,纯阳之意稍露,立马就可以逼退任何北斗境高手。



而且,全身纯阳之气,最是克制极阴之气。如果碰到了一个出窍境的天师,只要武圣之境的修炼者长啸一声,就能将他们的元神震回肉身,使其法力大降,端的是厉害无比。



“恭喜道友。”



肉身之内,一个声音响起。李长安大吃一惊,待回过神来,才发现,却是肉身之内的那道黑影所说的话。



“你就是我的肉身神灵?”



肉身神灵之说,从来就没人跟李长安讲过。当然,大都修士,连听都没听过。有听过的,也只当是传闻,对于这个黑影是否就是自己的肉身神灵,李长安并不十分确定。



“严格的来说,我就是你,如果你要将我当做七大星君一样的肉身神灵,也是可以。”



黑影有些无奈,回答道。



“你就是我?”



李长安被这道身影的回话,弄得糊涂了,“难道他是我的身外化身。”



“出窍境”修得大成之后,就可以将元神寄于万物当中,道家的境界,称之为“分神”。通俗的讲,就是拥有了“身外化身”的本事。



可李长安内视一观,却发现,元婴仍在体内默默修炼。那道黑影,自然不是李长安的化身。如果不是李长安的身外化身,那这个黑影,又是谁呢?



“呆子。”



那道身影骂了李长安一句,随后,身影化为一道金光,进入了七大脉轮之中。



“人有三魂七魄。”



天地二魂常在外,而命魂却是隐藏在七魄当中,掌管七魄。



七魄存而命魂存,七魄亡,命魂也不存在。七魄所在的脉轮,李长安已尽数打通,而隐藏于七大脉轮之中的命魂,被李长安的内丹自暴,提前修炼了出来。



这是险而又险之事,平常修炼之人,若是内丹自爆,早就将自己炸死。就算李长安性命双修,也差点化为灰灰。如果不是被莘正元一掌拍裂内丹,李长安说不定也不会自爆内丹?



在这个身影融入到七魄之后,从七大脉轮之中传来了一道意识。李长安终于明白,这个身影,就是李长安的命魂,也可以说是李长安自己。



人一旦修炼出了命魂,那么,此人的命就变得强横无比,再也不是那么容易死了。



金丹境界,道家有句俗语,说是“一料金丹吞入腹,始知吾命由我不由天。”



这句话说的有些过于夸大。但是,至李长安修炼出了命魂之后,这句“吾命由我不由天”的豪言,尽可以说将下去。



比较可惜的是,由于李长安肉身在这一次的自暴过程中,损伤较为惨重。七大星君在修复完李长安的五脏六腑之后,就陷入了沉睡当中。现在李长安再要看去,只能依稀看到七大脉轮中住着七个天君,个个盘坐于地,默默修炼。



郭府。



几天之后,李长安来到了郭子仪府中。而郭子仪见到李长安时,并没有表现的怒不可遏,而是一脸平静,问了李长安一句,“长安,此次前往大理,打探的如何?”



“郭将将仍相信在下么?”



李长安投奔莘正元,临川那边早就将这道消息传至长安城中。没想到,郭子仪却并未喝问李长安,还是选择相信于他。



“若不相信你,我又何必派你前去?”



郭子仪大笑,自己的眼光,怎会看错。纵算满朝文武参他,又有何干系的呢?



“多谢郭将军的信任。”



此后,李长安将在大理及临川的所见所闻,皆通报于郭子仪。



“兵马,战车,粮草,我们都不如他,长安,你说,这仗该当如何打法。”



郭子仪听后深思许久,终得不出良策。



“古来用兵,皆讲天时,地利,人和。三策之中,我们却不占一策,若'奇·书·网'要取胜,实属坚难。在下认为,这仗大可以不打。”



明知是输,何必派兵呢?再说,朝庭这边不敢随意进攻,那莘正元也不敢反叛呀。



“只是不打,莘正元终是个祸害,不除不行。”



“属下倒有一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



“哦,速速讲来。”



若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则为大楚国必采用之方。



“我观莘正元一部,虽然控制着,临川,大理,襄阳等地。但控制最为坚固之地,是为临川郡。其他各路郡王,只是依附于莘正元。若大势一变,自然分之。”



“合纵之术?”



郭子仪身为一代名将,如何不知李长安所说之意。



“就是不知,如何个合纵之法?”



连横合纵,兵法中每每都有提到。但是,除了上古之时的张仪,苏秦二人将这两道兵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外,其他诸将,皆不得其法。



“以利驱之。”



天下人心皆驱利也,小至邻里之间,大到邦国之间,讲究的就是一个利字。



“好一个以利驱之。”



李长安只是稍稍说及,郭子仪就已明白。只要朝庭这边,广施恩义,下达诸多优利政策与其他各郡。莘正元一部,自然不攻自破。至于朝庭需要下达何策,何时下达,这些就不是李长安考虑的事了。



“我会将此策禀报给皇上,只是长安你不知长安现在住于何处,不如先到我这里住上一段时间。过些时日,我再联洛一些大臣,给你开脱罪名。”



朝庭此时已下达了捉拿李长安的通辑令,在离开袁府来至郭府这时,李长安就已发现。幸好李长安反应迅速,而且走的较快,旁人还没回过神来,李长安就远远的离开了。



“郭将军,这个倒不必要,我来长安城,并不是为了什么官职。而且,此次长安前来,除了莘正元之事外,还有另外一事要和将军商量商量。”



“哦,何事?”



李长安是袁天罡推荐而来的,以袁天师的能力,李长安还要依附朝庭做啥?郭子仪想了想,便已明白过来。



“有关于东宫的事。”



“东宫之事,岂是你能插手的。”



郭子仪神色一冷,皇家大事,就连郭子仪都得小心谨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李长安是不是脑子坏了,没事提起东宫之事?而且,看他的样子,还想插手进去。



“郭将军误会,我只是受袁天师所托,并非郭将军心中想的那样。”



“原来如此,天师已将星斗异相告知已我,说是东宫之乱,随时皆有可能发生,让我及早做些准备。”



这几天,郭子仪也为此事烦恼不安。



郭子仪身为一代名将,大忠无私。自然不希望东宫发生什么大事。但最近灵妃即将临盆一事,已经使得宫中满城风雨,各路人马,皆暗中潜伏,怕是时机一到,就要变天。



郭子仪虽然总管御林军,但御林军并不是万能的。监察百官,保护皇城这些自然没有问题。若要插手于储君之争,问题就大了。一个不好,纵算大忠大勇的他,也可能死于这场争斗。



郭子仪正在考虑,是否有必要参与此事。



“天师妙算,早在我来长安城之前,天师已然识得,却不想,东宫之乱,就在此时。我受天师所托,自然得忠其事。若将军不方便动手,在下倒可以暗中相助。”



李长安了然一身,怕什么东宫之乱。在李长安眼中,这就是一场夺权之争。



崇丽殿



“释将军,这次可全靠你了。”



崇丽殿居住的是为“丽妃”,与崇灵殿的“灵妃”极得大楚国皇帝李玄一的恩爱。两位妃子先后受孕,且都得到大楚国皇帝秘召。说是两位妃子,谁最先,生出的是为儿子,就封谁的儿子为储君。算算日子,灵妃临盆的时间,比之丽妃早上一些。这可急坏了丽妃,为了夺得储君之位。丽妃联合了大楚国一位地位极高的将军,也就是这位“释宗”将军。



要说这位释宗将军,可是大有来头。



十三棍僧里的带头大哥,就是这位释宗。当年十三棍僧救了楚王,其他十二位皆回至寺中继续参禅,唯有释宗留了下来,当上了大楚国将军。



没想到,这位曾经救了大楚国皇帝的和尚,此时却不甘寂寞,竟然参与了储君之争。



“有末将在,娘娘请放心,我已派人混进了崇灵殿中,上上下下,先后都已打点。若是灵妃生下的是个女娃儿倒还罢了,若是生下的是个儿子,嘿嘿到时娘娘自会看到一场好戏。”



释宗入得皇宫多年,恐怕早已将他的慈悲之心化去。此时说下话来,神情阴险之至。似乎宫庭斗争,就像打架吃饭,再正常不过了。



“好,很好,释将军,若是我儿当上了储君,少不了你的好处。”



“多谢娘娘。”



袁府。



“长安,我从天象中得出,今日是为灵妃临盆之日。”



袁天罡心中细算,如果不出意外,灵妃临盆的时间,就在今日子时。



“天师放心,晚辈一定尽力而为?”



“嗯,去吧。”



说罢,李长安告别袁天罡,来到了郭府,并假装郭将军的士卫,混入到了崇灵殿。



第六十三章:狸猫换太子



崇灵殿中,各太监宫女相继忙碌,打点一切。就连大楚国皇帝李玄一,都来了三趟。



“郭槐,都快子时了,爱妃怎么还未临盆。”



大楚国皇帝李玄一,不时在殿中走来走去,神情焦急之色。此时的他,哪是什么万人之上的皇帝,如果脱去了龙袍,就是一个平凡父亲。



“回陛下,接生婆已传过话来,说是灵妃娘娘就在子时临盆,万岁爷还请不用着急,静候佳音便是。相信娘娘洪福齐天,定能诞下一位龙子。”



“嗯,是朕太过着急了。”



“释将军,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灵妃娘娘临盆。”



这时,一位宫女至崇灵殿出来,将话转告于释宗将军。



“很好,你先下去。”



这位宫女名叫“珠儿”,七岁那年,就已进入宫中,现在是为“灵妃”的贴身丫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