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三花聚顶 >

第12章

三花聚顶-第12章

小说: 三花聚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炼虚合道?”



传说中道家之最高境界,究竟又是怎么回事。李长安有些向往,但也只是稍作思考,即已将思念回归本源。若不然,朱方时的哼,哈二气,再度爆发,李长安可受不了。



“道家所说的境界,也就这四步。而每一境界,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同时,随着境界的推进,法力的增长,那么各种道家术法,也就能一一练习。安儿你虽然筑基成功,但自身所培养的灵力并不够。今后仍需在炼精化气境界上多多修炼。只有修得一身轻盈之气,才是万法之源,修真之根本。”



李长安点了点头,就算朱方时不提醒,李长安也明白这个道理。就像读书人作文章一般,如果胸无点墨,恐怕所作之文章肯定是狗屁不通,旁人看的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随后,朱方时又细致讲解了此三境界的不同之处与他们相对应的境界等级,分别是:筑基,开光,胎息,辟谷,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



“这本神宵秘传今日就传授于你,里面详细的介绍了各个境界的描述及修炼之法,以及各境界所能修炼的神宵术法。只是如果境界未到,那么此秘传里面,也只会有描述并不会有修炼之法。一但境界达到,则修炼之法及相对应的神宵道术就会显现出来。”



“弟子明白。”



之所以将更高一层的修炼之法暂时隐去,朱方时也是用心良苦。境界未到,如果强行修炼,轻者走火入魔,重者当场爆亡,神宵道无数的历代弟子用血的经验已然告诉了朱方时。



“那师父,我神宵道的“神宵引雷剑诀”到了哪个境界才可以修炼呢?”



“术法一道,最是下层,还记得为师在神宵殿对你说的什么吗?”朱方时双眉大开,喝问起李长安来。



“修真一道,法宝顾然重要,但自身的修炼,却在法宝之上。境界练至深矣,周天万物皆是法本。若只注重这些灵器法宝,则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神宵殿中,朱方时当时所说,今日李长安再度回想起来。



术法与法宝皆是如此,是为身为之外。一切除自身以外的事物,皆不能给自己的修炼带来多大的帮助。若心境没有修正过来,反而是个祸害。



师父当日为何只传授自己木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的李长安,还以为朱方时是在考验他呢。想不到,原来却是这样。



“是我错了。”



朱方时当日所授剑之情形,如当头棒喝,一棒将李长安敲醒了过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西域外佛有经卷述之,此中意思,说的也差不多。



“多谢师父指点。”



李长安醒悟过来,感谢恩师对他的教诲。



“你能明白过来,为师甚是欣慰。”



朱方时只一提点,李长安就能明白过来,心中欢喜。这才是我神宵道第十二代开山大弟子么。



“今日就到此结束,近段时间你好好用功,你婶婶也会不时常来,这些天为师要下山一趟。”



张无为宣布的第十一代弟子开山授徒之事,一时,整个神宵道十一代弟子,皆连下山。朱方时本以为可能还要在山上多呆些时日,没想到,李长安修炼速度及快。三天时间,即已入得修真大门。而后面的事情,也就简单了。将“神宵秘传”传授于他,朱方时也就可以放心的下山再收些弟子,好传神宵道统。



“弟子定当用心修炼。”



送走了朱方时,李长安回到了房屋之内。从怀中拿出这本神宵秘传,李长安翻开了第一页。



神宵秘传中第一页是为修真总纲,大至意思与朱方时讲的差不多,但并没有朱方时讲的详细。里面所述的境界,都是玄之又玄。一句话语,李长安常常要反复读个几遍,方知真意。



“唉,这神仙修真法门果然比世俗书籍强了许多,就如这书中文字,用字也比“还真诀”厉害三分。”



略而想想,李长安仿佛就看到了这两本书化为了两个人儿,一个是精壮汉子不时在草地中挥拳炼武。而另一个,则是一身儒雅之读书人,手持着一卷书卷,对月诵读。



翻过总纲,接着是一些修炼功法,第一章是筑基之术,李长安已然习得。但李长安并未就此略掉,而是一字字看了起来。筑基者,积累也。对于这一步,李长安是份外的重视。待全部看完,李长安才往下翻去。第二章,右边第一行中间写有二字,上书:“开光。”



“开光。”



四大境界中,每个境界都分为三重。就如炼精化气,筑基则是初期第一重,而第二重,则是开光。也就是说,现在李长安的修炼境界,已达到可以进行修炼第二重“开光”的地步。



“这个与法器开光不知有何相通之处。”



李长安看了看左手之上的红绳,娘亲说,这根红绳是从白云观里的一位有道高人处求来的。据说,也开过光。



“开光之意,于器具之内,灌注灵气也”



炼精化气第二重“开光”境界比较简单,意思是将体内之灵气,灌注于所要开光之器具中。使其达到镇魔辟邪伤敌等等诸多妙用。李长安想了想,这根红绳应该就是那位道人开过光的。以前李长安并没有在意,现在修炼至“开光”之境,方才想起。



“难怪红绳之内,不时传来轻灵之气。”



李长安心中感激,若不是这根红绳,可能自己也如娘亲他们一样,进入那蛇妖口内。之后是妖是鬼,也未可知。



后面的是修炼法门,说是在将灵气从体内灌注于器具之内时,应该先念神咒,然后通过默念神咒之语才能触发灵气外散,之后才能将灵气注入器具之内。



这个步骤和李长安的“随念即发”之境有些相像,但还真诀里并没有提到怎样将体内之气劲外发于体外。但神宵秘传中,却是详细的说明了。



“我说凡世中没几个高手。就拿这还真诀来说吧,说的是不清不楚,平常人哪能明白。”李长安恨恨的骂着还真诀的原创者,然后,继续往下看去。



后面所附的是一篇道家咒语,名曰:“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万气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气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急急如律令。



李长安跟着咒语,缓缓开口念道。



随着所念咒语的深入,李长安体内的轻盈之气开始从丹田处发散于体内。随后念到“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之时。体内清灵之气已翻滚如潮,轰轰作响,如开水沸腾。待将“急急如律令”五字吐出之后,清灵之气终于承受不了体内的压力。从体内一冲,至丹田经过膻中,随后至眉心,喷发出来。



这“金光神咒”有沟通灵气,将丹田之气催发于外的攻效。只是李长安并没有对何物件进行开光,这些催发出来的灵气,也就消散于外界虚空之中。



“该给什么物件开光呢?”



对了,就是他了。房内桌上,摆着的正是当日在神宵殿朱方时授于李长安之木剑。



李长安这几天忙于修炼道术之中,虽然还真诀内也附有一套剑法,但现在以李长安的境界,也是练不来的。只好将木剑放于桌上,待日后再用。现在看到,李长安已是就想到给这把桃木剑进行开光。



“师父说过,只要境界足够,周天万物,皆是法宝。从今天开始,我李长安就将这柄桃木,打造出一把惊天动地的盖世神剑。”



李长安想起祖师常中的那把“破邪”,虽然也只是一把木剑,但其中之威,比之诸多洞内法宝都不逊色,反而略高一筹。



神宵道历代祖师能将平凡木剑化为无坚持摧之神器,我李长安,也当学历代祖师一般。



第十五章:广收门徒



心中有了念头,于是李长安开口念起金光神咒的口诀:



“天地玄宗,万物本根”



随着口诀的念起,体内轻灵之气在金光神咒的带领下,破体从眉心激射而出。这次李长安有了准备,用神念控制着这股清气往木剑之上灌入。



桃木剑在接受到清灵之气的灌入之后,全身微微发亮,在木桌之上跳动不停。再过一小会后,方才停止。



“原来是法力枯竭所至。”



清灵之气藏于丹田,并不是说用之不竭,取之不尽。而是和水一样,喝水的人多了,水自然也就慢慢减少。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清灵之气也会从有到无,转为枯竭。若要施展法力,只能再次聚集。



李长安初通炼精化气,自身灵气本来就少,刚才用了些。现在给桃木剑开光灌入了一些,自然也就很快枯竭。



修真,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感觉到自身灵力的枯竭,李长安只好停了下来。伸手从桌子之内取出木剑,有一丝丝温暖传于李长安手中。想必,这股暖流,也就是李长安刚才灌入的灵气吧。



到了现在,这把木剑,已经不是普通的桃木剑。按修真界的说法来划分的话,则称为法器。



法器,是为有法力的器具。



“我自上得神宵道派,已有五年光阴。五年时间,大都时候,是为期盼入我神宵道门,以达修真。然人之一生,修真顾然重要。但老先生曾言,人活一世,只求明心见性,当初不解何意。现在想来,若用在此身上,也只有二字,是为“问道”也。”



这把桃木剑,就叫他“问道”吧。



大凡法器灵宝,皆要有个名字。这把木剑,李长安也就将他取名为“问道”。当然,这问道剑现在区区只是一件灵力极小的法器。



“师父师父我们这要去哪里呀。”



神宵山下,几个孩童的声音传来,拉扯着一位道人的衣角,吵吵嚷嚷的不时问着。



“哈哈,我们呀,就是要去那坐山峰之上。”



中年道人爽朗一笑,指着前方高耸入云,直插天际的的山峰说道。



“啊,师父,这么高,那我们怎么上去呀?”



一个穿着甚为破烂的小女孩奶声奶气的惊呼起来,在她的认识之中,那么高的山峰,凡人怎么登得上去呢。



“为师自有办法。”



这位中年道人掐了个手诀。本来还在神宵山脚下的几人,突然消失不见。仅接着,在空中不知怎的,突然出现了一把巨大飞剑,飞剑之中现出四人。四人相互抱着这位道人,缓缓的朝着天边的那座山峰而去。



这位中年道人,就是李长安的师父,朱方时。



至朱方时下山寻徒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可是茫茫人海,要找个本性良善根骨又好的凡人,其实并不容易。好在前不久在大楚国临川府的一坐破观之中,见到了三个小孩童。



三个小孩童衣着破烂,可能是事道不好,更或者家乡招了什么变故,三人沦落街头。好在三个小孩童皆天性善良,就算平日没得吃喝,也不与其他孩童一样行那偷窃之事。再观那三人,两个男孩资质倒一般,但那位小女孩却是天资出纵,根骨非凡。朱方时心中一喜,也就入得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