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天生韩信 >

第94章

天生韩信-第94章

小说: 天生韩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五万人都是楚军中的精锐,有项羽赖以成名的八千江东子弟军,有英布、季布、龙且等骁勇之将,更有项羽这种无敌统帅。项羽大军迅猛如风,突然出现在李由大军的背后,李由在雍丘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李斯的死让李由悲愤万分,心中万念俱灰,他只想带着大军猛攻叛军,为大秦尽忠后再自刎,以免遭赵高这种小人侮辱。可惜他碰上了项羽,碰上了力能举鼎,万人难敌的西楚霸王,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

李由是秦末名将,信勇而刚胆,知兵善战治军有方。当他看见项羽的大军从后方杀出时,他沉着应战,下令部下以车马为据结阵正面御敌,他则亲率亲军猛攻楚军的右翼。

可惜他算错了项羽的爆发力,项羽见李由亲自领兵来攻,仰天大笑后率军迎杀上去。才交战一回合,李由就被项羽挑落马下,最后死在乌骓的马蹄之下。秦军见一直信服的主帅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被项羽杀死了,顿时土崩瓦解。

雍丘之战,成为了项羽的成名之战,从此江东霸王的称号就传遍了整个天下,士卒们听说要迎战项羽时皆胆颤色变。李由的死也为积难深重了秦帝国敲响了覆灭的警钟,他含冤身死后,大秦仅剩下章邯和王离一南一北两支可用之军。

李由大军的覆灭对章邯无疑是个坏消息,他在扑灭起义军的道路上又少了一名忠实的助手,也少了一只可用的援军。现在,整个咸阳、整个大秦的希望就全寄托在他一人身上了。可是他并没有受李由覆灭的太多影响,仍然坚定的执行着原定战略计划。

项羽的精兵已经远离了项梁的大军。没有了项羽,项梁的就像失去了锋利爪牙的老虎,而他自己也已经被轻而易举获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开始轻视章邯、轻视秦军,认为大秦覆灭在即,他开始想着如果获取更大的利益,如何在大秦的废墟上建立以个新的王国,甚至帝国。

他没有等到项羽回援,就轻率的率军追击章邯到了定陶。这一战,章邯没有再退却了,他集齐了所有的力量,在定陶城前的大平原上摆开阵势,以逸待劳等待着项梁大军的到来。

至始皇帝灭齐后最大规模一场战役,便在定陶城下展开。秦军是以章邯、司马欣、董翳为首的二十六万大军,楚军方面则是项梁麾下的三十万楚军,双方势均力敌。

大战前夕,项梁曾经下令田氏兄弟和武臣前来支援,却被二方以各种理由拒绝。项梁却仍然不为所动,坚持追击,最后再定陶和章邯的秦军主力迎头撞上。

章邯手下的秦军不再是戏水前那支粗陋的奴隶大军了,他手中的大军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役,成功的扑灭了数股起义军势力,早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了一只精锐的百战之师。同时为了支援前线剿灭叛军,咸阳也源源不断抽调精锐的边军来补充章邯的大军,这些都成了章邯取胜的资本。

章邯将十余万步卒组成层层防线,拼死顶住楚军声势浩大如同潮水般的攻击,司马欣和董翳则各率所部分两翼缓缓的向项梁的中军包抄过去。项梁也是个统帅之才,很快就发现了章邯的意图,下令后军变成左右两翼在桓楚和钟离味的统帅下分别迎击秦军的两翼。

战场上一片胶着,楚军在中路略占上风,正在项梁的统帅下猛攻以求突破秦军的中军。而两翼则是秦军略占优势,但一时也攻破不了楚军的防线。

秦楚近六十万大军在方圆仅十里的平原之上忘死厮杀,血流成河,地上的尸体已经堆积如山,秦军和楚军的尸体层层叠起,分不清彼此。

章邯稳稳的坐在中军点将台上,冷眼注视着不远处的厮杀,却丝毫不为所动。台下斥候不断的飞报战况,章邯都只是简单的点了点头。

一旁的章平却沉不住气了,有些恼火的说道;“大哥,仗都打成这样了,你怎么还跟个木头一样坐在这一动不动。”

章邯淡淡的看了他一样,说道;“急又有什么用,我教过你多少次了,为帅者要沉着冷静,即使泰山崩于面前也应该不为所动,你整天毛毛躁躁的,让我如何放的下心来。”

章平仍然焦急的说道;“我们和楚军现在胜负未明,你到是想想办法怎么才能取胜。”

章邯缓缓的抬起头望向远处,平静的说道;“为将着,无外乎知己知彼,谋定而后动。我已经抓住了项梁的弱点,利用了他的骄纵和急躁心理逼他仓促决战。该做的我都已经做了,已有七分胜算在手。剩下的三分就要看天意和将士们的临战发挥了,我急也没有用的。”

章平有些吃惊的说道;“那这么说大哥你已经胜券在握了?”

章邯点了点头,道;“我们会胜,不过我不想惨胜,若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我们这种胜利就毫无意义可言,要知道大秦的各处反叛势力仍然很多。所以我在等待那三分机会,大胜的机会。”

这是一名士卒分快的奔到台下禀告道;“腾将军回报,楚军攻势凶猛,他的中军快要顶不住,望上将军速增援。”

章邯不为所动,点了点头道;“知道了,让他继续坚持住,他若败下,我会取他首级。”

章平不解的问道;“大哥,我们不是还有二万精骑吗,为什么不派去援助腾寒,或者去攻击楚军的两翼也可以呀,我看楚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章邯摇了摇头,道;“你太小看项梁了,他是项燕的儿子,自身也是个骁勇善战之人,他怎么可能会不留着后手呢?我敢他的军中肯定也留着后备军,若我们的这二万骑兵冲上,最多只能诱出他的后备军,与大军仍是无助。”

“既然是刀刃,就应该用在最好的刀口上,我相信项梁他会比我先沉不住气的。”

这是台下又有一名斥候来报。“报上将军,定陶北二十里处发现一支军队,约万余人,正加速朝战场奔来。”

章邯眼皮微跳,问道;“可是赵军?”

“回上将军,隔的太远没有看清,看装束并不像是叛军,倒像是我大秦的军队。”

“再探!”

“诺。”

片刻之后,斥候长长的‘报’声又想起,章邯手紧紧抓着座椅,面色仍旧平静。

斥候的声音带着欢喜,“上将军,已经探明,来者是我大秦军队,他们碰见了我方斥候,便打出了北军的旗号,朝楚军背后猛扑了过去。”

章邯再也坐不住了,激动的站起来仰天大笑道;“天佑大秦,天佑大秦。”又高声喊道:“章平。”

“末将在。”

“速去骑营,见我红旗飘动则右出直扑楚军中军,随我前去擒杀项梁。”

章平赤红着眼,大声的吼道:“诺!”说完便转身快马离去。

当韩信在太原郡打着北军先锋的旗号一路南下,秦军的溃兵败将纷纷投奔,而郦营大军覆灭后,赵国在河东的势力几乎被连根拔起。因为才被韩信趁虚而入,一路攻城拔地补充粮草补给,若遇坚城,则绕道而行,避而不战。

从太原郡南下到达定陶,韩信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队伍也从当初的三四千人扩张成了近万人。

当疲惫不堪的队伍到达定陶时,正好赶上了秦、楚两军主力的大决战,韩信当机立断,也不待士卒休息便率军赶至战场。又令二千多老弱之族才分成数十队持着大量的秦军黑水旗,四散开来在附近的山林中以为疑兵,他自己则带着七千多人猛的扑向楚军空虚的后方。

这一支突然从后方冒出来的秦军让项梁大惊失色,他为了加强对章邯的攻势几乎把所有的后军都投入到进攻中去了,被韩信这么一搅顿时楚军后方大乱,正在大战的楚军士卒们见后方秦军旗帜四处飘舞,不由心惊胆战。

迫不得已项梁只好带着身边的两万多亲军向韩信扑杀过去,早已等待许久的章邯则率着二万铁骑随即出动,狂啸着朝着楚军中军奔袭杀来。铁蹄所至,势如破竹,楚军顿时大乱,首尾不能相顾,士卒纷纷掉头逃跑冲撞自家的军阵,令楚军更加混乱。

恒楚力战而死,项梁见败势已无法挽回,仰天悲呼数声自刎身亡,钟离味则率着数万残军仓皇南逃。

PS:很多大大都提过,说这本笔下的配角出场镜头太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其实江南的本意是想写一部完整的秦末战史,韩信只是主角,将整个剧情串联起来,由他的际遇改变而带动了整个历史的变化。既然是写秦末,那如果不写项羽、刘邦、赵高这些重要人物的话,那就绝不是一部完整的秦末。所以江南才会花大量的笔墨去刻画这些人物,将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和战役还原,尽可能写出一部气势磅礴新的秦末乱世。

其实很多友提的意见也让江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关于战争细节的描写我并不是很擅长,关于镜头的转换也有些生硬,有些地方也因为江南不够严谨而穿帮了,等等……。这些我都在努力的去改善,希望大家也能看到我的努力。

江南还是个新人,第一次尝试写历史小说,希望大家多对我包容些,有些好的建议或者想法请不吝赐教,评区或者交流群都可以,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会认真听取的呢。前几天一位友就和我提到李左车的事情,让江南思路拓宽了很多,相应的也为以后设定了不少伏笔,这里感谢这位大大呢。

再就是跟新不给力的问题,呵呵,为这个我没少被骂。不过真没办法,我是个上班族,只能利用空闲的时间来码字了。而且我写算比较严谨的,尤其是一些相关的史料和战术。我现在已经算很努力了,每天差不多码字的时间就花了六七个小时,都坚持在四五千字以上的大章节,这几天还都突破了五千,希望各位大大能体谅下呢。

正文第九十九章江山裂

PS:今天很愤怒,码字两次都停电,还一停就是一天,还都没保存,到了晚上10点才来电。不知道那三峡有啥用,不能蓄洪,不能抗旱,现在还不能发电,整天拉闸限电,娘希匹,全球最大的豆腐渣工程!

“末将参见上将军。”韩信单膝跪下,低头拱手道。

“起来吧,军中就不要讲那么多繁文缛节了。”

“诺。”

韩信站起了身子,抬起头来看着章邯,发现章邯也正微笑的打量着他。

章邯看上去并不很像一名武将。秦人好饮酒,尤其是军中更是饮酒成风,所以大多数将领小腹都有一点微微凸起,身材也会较为臃肿。而章邯却是面颊清瘦,头发花白,身材虽然高大却不魁梧,身上穿的也只是简单的布衣,并未穿军中的铠甲,看上去倒是有些长者风范。唯一颇有威势的地方就是他的一双眼睛,眯起看人时目光凛然,让人不敢正视。

章邯正颇有兴趣的打量着他,见韩信英气勃勃目光如炬,虽有大功却不倨傲,对自己也是不卑不亢,应答皆得体合礼,让章邯不由心生好感。

当然,最让他满意的地方时韩信的头脑,能把握住战机当机立断的率着万余疲惫之师猛攻项梁的软肋,说明此人眼光十分高明。又能让部下广布旗帜虚张声势,说明他深通兵法谋略,所以无论从哪点上看,章邯都颇为欣赏韩信。

“你叫什么名字?”章邯问道。

“末将韩信。”

“韩信。”章邯略略思虑,想起了些什么,有些吃惊的说道;“可是那率一万精骑攻下头曼城的韩信?”

韩信躬身回道;“回上将军,正是在下。没想到末将的薄名也曾入上将军之耳,实在荣幸至极。不过那场战争主将是王泾王大人,末将不过是副将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