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君临天下 >

第158章

君临天下-第158章

小说: 君临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如义摇晃着大脑袋,满不在乎地回答道:“老孙头这会儿正在父皇处商议着呢,小弟也还没得到可靠之消息,嘿,左右不过是要打罢了,临淄一丢,山东尽墨,局势必将就此糜烂,此战已是非打不可了的。”

“打?嗯,是该打,谁去打?”萧如涛似有意似无意地问道。

“这个”萧如义愣了愣,眼珠子一转,试探着道:“二哥的意思是”

“可以试试。”萧如涛没有具体明说,只是点了一句。

“好,二哥既然如此说了,那小弟就去试试也成!”一听萧如涛如此说法,萧如义眼睛一亮,兴奋地站了起来,拍着胸脯道:“二哥放心,小弟知道该如何做。”

“不急,等朝议时看情况再定好了,至于准备么,还是得先做在前头。”萧如涛满意地点了点头,出言提醒了一句。

“哈哈哈,好,就这么办了,小弟定不会负了二哥的,事不宜迟,小弟这就安排人手去!”萧如义得意地哈哈大笑了起来,一甩大袖子,大步行出了亭子,转眼间便消失在了竹林的拐角处

第一百八十四章父子论兵

弘玄十七年三月初一,平卢、鲁东、鲁北三藩镇联兵二十五万,其中步军十八万,骑兵七万余,传檄天下,以清君侧之名起兵犯边,三日内连克重镇淄山外围九座军寨,兵困临淄城,临淄守将万大春力不能支,只得收缩兵力坐困孤城,连番加急军报抵京,朝野为之震动,乱议纷纷,既有言战者,亦有言和者,更有不少人甚至将矛头对准了“无辜”的萧无畏,喊出了砍萧无畏的头以退三藩兵马之口号,正莫衷一是间,江南又传来了紧急军报——镇海李明川所部调动频繁,其水军主力正陆续向长江口集结,似将有异动,朝野顿时为之大哗,以为顺平之乱即将再现,风声鹤唳之下,民心因此而动荡不已。

压力,庞大无比的压力,萧无畏这一生中还从未感受过如此沉重的压力,尽管萧无畏并不以为弘玄帝会借着檄文的由头随意地处置自己,毕竟如今马政刚刚开始,真要想复兴马政,路还长着呢,除了自己之外,暂时无人能顺利地接上燕西那条线,再者,自家老爹也绝不可能坐看自己陷入困境而不理罢,故此,哪怕民间闹腾得沸沸扬扬地,可萧无畏却认为自己应该是安全的,至少理论上是如此,然则面对着来势汹汹的舆论压力,萧无畏还是大感吃不消,尽管也派了手下“飞龙帮”的人去鼓噪着试图扭转舆论,可惜却收效甚微,众口铄金之下,却也由不得萧无畏不头疼万分的,左思右想之下,没奈何,萧无畏也只好硬着头皮找自家老爷子探口风去了,这才刚走到正院子门口,却不想走得急了鞋,跟小书童萧雁撞了个满怀,萧无畏倒是没事,可怜萧雁身子尚未长成,立马摔了个屁股墩儿,坐在地上“哎哟”直叫唤。

“小家伙,没事罢?”萧无畏虽心思重重,可却绝不会拿下人们发作,这一见自己撞倒了人,赶忙闪身到了近前,伸手便要去相扶。

“没事?你倒是也摔一回试试,啊,是王爷啊,您来得正好,小的正奉老王爷之令去传您呢,哎哟,疼煞我也。”萧雁低头抱怨了一句之后,抬头一看,见是萧无畏到了,紧赶着改了口,急急地将老爷子有请的事儿说了,末了,又接着穷叫唤了起来。

“得,臭小子,少跟小爷来这套,诺,赏你的,够了罢。”一见萧雁呼疼,萧无畏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手一弹,一张折叠起来的银票便已落到了萧雁的怀中。

“三十两?哈,谢王爷赏!”萧雁得了赏,屁股立马就不疼了,一骨碌跳了起来,丢下句话,飞也似地便窜得没了影。

“这小子!”萧无畏懒得跟萧雁计较,摇了摇头,笑骂了一声,抬脚便走进了正院,沿着长廊穿堂过巷,直奔书房而去,方才转过一扇屏风,入眼就见萧老爷子正背对着门口,立于墙边,不言不动地盯着一副挂在墙面上的巨大地图。萧无畏不敢怠慢,忙疾走几步,站在了老爷子的身后,却不敢随意出声打搅。

老爷子在这等时分看地图,莫非是打算亲自挂帅出征?这如何可能?弘玄老儿能放心将大军再次交到老爷子手中?不可能罢,敢情老爷子也就是对着地图过过干瘾罢了,哈,老爷子怕是想打仗想疯了的,可怜哦,一代名帅如今就只剩下图上作业的事儿可干了。老爷子半天都没回过头来,萧无畏等着等着,不由地便胡思乱想了起来,一会儿觉得老爷子实无出征之可能,一会儿又想着若是老爷子出征的话,自个儿似乎也能跟着去过把杀瘾,正自天马行空之际,没留神却听得老爷子的声音突兀地响了起来:“这一仗尔有何看法?”

“啊,孩儿”萧无畏还真没想到老爷子不开口则已,这一开口便问的是这么个问题,一时间呆愣住了,竟不知该如何应对方好。

“嗯?”老爷子还是没有回头,可从鼻孔里哼出来的声音却带着浓浓的寒意,惊得萧无畏赶忙略退开小半步,脑筋急速地运转了起来。

“回父王的话,依儿臣看来,山东贼寇虽来势汹汹,却未必是心腹之患,倒是江南李家之异动颇为可疑,恐需谨慎提防。”萧无畏这些天来自是没少思索战局,心中已有所定见,这会儿老爷子虽问得突兀了些,可萧无畏却是不惧,略一沉吟之后,将自己对战局的猜测说了出来。

“何以见得?”老爷子还是没有回头,也没有评点萧无畏的判断,而是淡然地追问道。

“父王明鉴,北方诸藩矛盾重重,虽貌和而神离,此番三家联兵,却由出兵最少的平卢为首,其余两家岂能无怨,再者,此番平卢军统领乃是刘铁涛次子刘承义,据闻此人虽骁勇善战,却脾气暴躁,由其为帅,战事若顺还罢,若是稍有阻碍,其恐将诿罪于其他两家,三家必生嫌隙,久后必败无疑,而镇海李明川则不同,此人前次六凡之乱时未曾参与其事,潜心发展至今,其实力恐非明面上那么些人马,真要起事,必定是雷霆万钧,若无强军弹压,则南方彻底糜烂无疑,而我朝廷赋税重地大多在江南一带,一旦有失,大势恐危矣,故此,孩儿以为当以重兵弹压李明川,若能趁势灭之,一举荡平江南,则我朝廷将再无心腹之忧,倘若经营得当,十年内当可一举平定其余诸蕃,再现我大胤之鼎盛辉煌,此儿臣之愚见也,还请父王赐教。”老爷子既然有问,萧无畏自是不会有藏私之举,这便畅畅而谈地将数日来思考的结果详细地述说了一番。

“这么说,依尔看来,该是南攻北守喽,那为父倒想知道这北守又当如何守?”老爷子还是没有对萧无畏的战略构思进行评论,而是不紧不慢地继续追问着。

嗯?老爷子问得如此细作甚,莫非真欲东山再起么?萧无畏狐疑地看了看自家老爹的背影,有心想问个明白,可毕竟没那个胆量,只好吞了口唾沫,细细地思索了一下道:“父王,临淄乃是千年古城,本就是战国时期齐之国都,历代累经翻建,其城墙高大且坚固,又有万大春这等行事谨慎之沙场老将坐镇,拥兵九万有余,但得军心振奋,攻虽无力,守却不难,若须退敌,则需用巧,孩儿以为兵不在多,而在精,若以一支精兵游曳于外,时时侵袭敌军粮道、渡口等兵力薄弱之所在,当可大鼓守军之士气,内外呼应之下,敌军久后必退,此厄当可无忧矣。”

“荒谬。”老爷子豁然转过了身来,冷冷地扫了萧无畏一眼,毫不客气地训斥道:“敌骑军众多,一旦侦知援兵所在,呼啸而至,如何对敌,嗯?”

“父王教训得是,然,孩儿以为敌强我弱固然如是,可也不是没有机会巧取之,若能算计得当,避实就虚之下,取敌为我所用也并非不可能之事。”萧无畏并没有因老爷子的呵斥而有所畏惧,依旧不紧不慢地陈述着自己的看法。

萧老爷子横了萧无畏一眼,哼了一声,不过也没再出言斥责,而是皱了下眉头道:“尔急着来见为父,可是有何碍难之处么,说来听听好了。”

一见老爷子不再追问战事,萧无畏不由地暗自松了口气——此番萧无畏虽对战局有所研判,可所思所想大体上还都是在战略层次上,至于具体的战术么,其实还真没怎么去细想,倒不是萧无畏不肯下功夫,而是压根儿就无法做到这一点,毕竟手头的信息实在是太有限了些,能做到战略层次的推演已经很勉强了,更别说具体战术了的,再说了,水无常势,兵无常形,战术这玩意儿只能是根据具体的战场态势随机应变罢了。

“父王,这段时日来,流言满天下,皆是与孩儿有关,且朝中,唔,朝中不少鼠胆之辈竟提出要孩儿之头以谢天下,孩儿”萧无畏吞吞吐吐地说着,含糊地将来意道了出来。

萧老爷子狞笑了一下,扫了萧无畏一眼,寒着声问道:“怎么?尔怕了么?”

怕?那是当然,如此形势下,神仙也得腿软的,就您老爷子行,您老不怕,咱可是怕得紧了!萧无畏腹诽了老爷子一句,无奈地摊了下手道:“是,孩儿是有些怕了,那林国栋老儿满朝狂吠,孩儿想说不怕也难,不就是个女儿嫁给了刘铁涛么,竟要拿孩儿的命去讨好女婿,着实可恶至极!”

“哦?按尔如此说法,为父好像也娶了刘铁涛的妹子,是不是也该拿尔的小命去讨好一番,嗯?”一听萧无畏这等撒泼似的抱怨,萧老爷子皮笑肉不笑地反问了一句道。

厄,该死,咋忘了这茬!萧无畏这才想起来萧旋的母亲乃是刘铁涛的同父异母妹妹,自己这句话可是连老爷子一道扫了进去了,被骂纯属自找的,这便尴尬地挠了挠头,苦笑着道:“孩儿不敢。”

萧老爷子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道:“哼,管好尔自己的事便成,旁人如何说理他做甚,还不退下!”

“啊,是,孩儿告退。”萧无畏一听老爷子这话,便知晓老爷子话里的潜台词,那便是万事自由他老人家做主,容不得旁人胡为,有鉴于此,萧无畏的心情登时为之一松,紧赶着应答了一句,一溜烟地跑个没了影

第一百八十五章先锋之争(上)

自各方急报抵京之后,接连十数日里,朝议纷纷扰扰地始终没个消停,内阁会议一场接着一场地开着,可惜始终没能议出个所以然来,战和之议摇摇摆摆,谁也说服不了谁,大体上,以太师林国栋为首的一派主张绥靖安藩,建议将荥阳王萧无畏撤职问罪,以为议和之条件与三藩妥协,兵部尚书孙轩望,户部尚户李尧前皆附此议;以大皇子萧如峰为首的军中诸将却坚持要战,诸皇子也皆大多持此议,所不同的是诸皇子又分成了几个派系,各自推出了挂帅出征的人选——大皇子萧如峰自请挂帅出征,二皇子则保举四皇子萧如义领军,五、六两位皇子却主张御驾亲征,倾举国之力以败造乱之藩镇;礼部尚书叶筌则建议由项王萧睿出山领军,以平乱藩,至于吏部尚书方敏武等东宫一系的官员则保持沉默,任由战、和两派纷争不断,一味地只是坐山观虎斗,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朝堂之上热议非凡,连带着民间也跟着哄闹个不休,又怎个热闹了得。

朝议如何议萧无畏压根儿就不管,当然了,就算他想管也没那个本事去管,左右有了自家老爹的保证,没了后顾之忧的萧无畏也就心安理得地告了病假,索性连大朝都不去上了,猫在府中自得其乐地歇着,不是跟一众美人儿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