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道之步步高升 >

第758章

官道之步步高升-第758章

小说: 官道之步步高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时间刮,给人的印象满脸都是黑毛,活脱脱一个不修边幅的农民。
宣传部门都全力投入到应付省里来的一大帮子记者,根本来不及留心还有这么两个不速之客。
他们先在城关镇走街串巷,并未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当时老百姓的情绪激动,他们知道钱文忠的孙子在卫生院被治死了,原本就对钱家屡遭罚款就深为同情和怜悯,现在唯一的一个男娃又不明不白地地死了,自然难以接受,加上老钱和常以宽等人散布了不少的谣言,城关镇的农民们把以前积累的矛盾趁着这个机会,一股脑地都发泄出来了。
呼延非凡带着沈豫鄂沿途采访的人,看上去都是随机碰上的老百姓,但实际上,这些人都是预先安排好的,差不多都是卫生院下岗干部职工的亲戚和好友,他们众口一词,把南岭县的医疗体制改革说得一无是处。
有的说,这是县里的干部为了做政绩,完全置老百姓的死活于不顾,把一个个好端端的卫生院一卖了之,不出事才怪呢。
还有的说,卫生院低价卖给了医护人员,县里的干部一定从中得了不少的好处,应该好好查一查,看谁的屁股不干净。
在问及孩子的死因时,他们一条腔地认为根子就在医疗体制改革,改制后的卫生院一切向钱看,小病大治,胡乱开药,而县里的卫生部门又支持他们,缺乏有效的监管,才造成了这起医疗事故。
好家伙!原来一起看似简单的医疗事故背后还隐藏着如此复杂的“黑幕”,沈豫鄂欣喜异常,这回总算逮住一条大鱼了。
为此,沈豫鄂要求进一步扩大采访范围,呼延非凡带着他从城关镇到了大柳树乡,争取在一周之内,走遍南岭县的每一个乡镇,通过老百姓之口,把南岭县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与矛盾挖出来。
事情坏在了陈燕的身上,她刚刚入行,也跃跃欲试地想着出人头地,证明自己有搞新闻的能力和实力,现在好不容易遇上了与新华社记者合作的机会,她岂肯放过。
这天早上,陈燕听说呼延非凡带着沈豫鄂去了紫杨乡,准备采访紫杨乡卫生院的下岗庸医古顺道,她抑制不住激动的小心情,在他们化装出发之后,偷偷打了辆出租车,跟踪追击前往紫杨乡。
车是先锋客运的车,司机是吴莎莎的哥哥吴狄。
见了一个打扮入时的小姑娘,吴狄习惯性地要夸几句,陈燕美滋滋地就把自己的身份给暴露了。
听说这小姑娘是《东南法制报》的记者,吴狄立即多了个心眼,他旁敲侧击就问出了呼延非凡带着新华社的记者在各乡镇暗访。
吴狄煞有介事地表达了对为民请命的记者无比的崇拜和崇敬,陈燕就眉飞色舞地说,这一次他们要抛出一个大炸弹,南岭县的政坛将会发生一场大地震。
把陈燕送到紫杨乡之后,吴狄把车停在了一条小巷里,尾随着她来到了后山的一颗大柳树下,远远就看见了两个农民装扮的人在和庸医古顺道交谈,吴狄对呼延非凡太熟悉了,一眼识破了他的庐山真面目。
吴狄悄悄退回来,开车出了紫杨乡,没等回到县城,就在大柳树乡的一个僻静处,给柳青烟打了个电话。
柳青烟当过好几年的县委办的副主任,也协助茅兴东应付过各路记者,当然清楚新华社记者的份量,得到吴狄的报告之后,立即来到楚天舒的办公室,向他报告了这个消息。
说实在的,在城关镇镇政府把呼延非凡和陈燕打发走之后,楚天舒一直对这个家伙放心不下,他知道这家伙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反攻倒算,只是在各种矛盾交错临头时,他没有精力去专门对付还没有确切把握的猜测而已。
果然,呼延非凡还在活动,而且还带着新华社驻东南省记者站的记者,化装成农民在各个乡镇采访,这绝不是什么好事。
显然,他们来者不善。
一向都能够坦然面对媒体的楚天舒,这次终于沉不住气了,他不得不十分重视这两个记者,他知道他们之间将要展开一场看不见刀光剑影的较量。
在来南岭之前,楚天舒和媒体打过一些交道,但都仅限于省内的几家单位。上任南岭县委书记之后,他的各项改革之举很快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关注,他也因此与媒体结下了不解之缘。
对于新华社以及“内参”这样的载体,大多数中下层官员或者说基层群众,都只是听说而已,根本不了解他们的威力。因为新华社可以直接通天,“内参”也是提供给中央高层领导参阅的反映群众声音的文章。
毫不夸张地说,新华社各个分社是中央派到各个地方的“耳目”。
一个地方官员一旦被新华社的记者捅到“内参”上,遭到了批评和抨击,引起中央高层领导的关注,即使不丢官,政治生命也多半要就此结束了。

第993章 疲于奔命
楚天舒最担心的情况终于发生了。
新华社不同于省内的媒体,省里的领导都难以左右他们手中的笔。
以前,当媒体的那些负面报道纷至沓来时,柳青烟曾经一度胆战心惊地为楚天舒捏着一把又一把汗。但是,她看到楚天舒在媒体的屡屡轰炸下,仍然沉着冷静,声誉不断上升,威信不断提高,她甚至觉得楚天舒就是在批评声中、在攻击之下才越来越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县委书记。
当早上她听说了孩子的遗体莫名其妙地下落不明时,她就意识到自己昨晚上误解了他,她为楚天舒在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而折服,她认定,在重大问题的关键时刻,楚天舒有能力出人意料地力挽狂澜。
可出乎柳青烟意料的是,当楚天舒听说了呼延非凡带着新华社记者暗中采访的消息,他的脸色出奇的凝重,大有如临大敌的感觉。
关于新华社记者的厉害,楚天舒此前并没有尝过他们的滋味,但见识过骧陶市一位县委书记是如何走上穷途末路的。
三年前,新华社东南分社魏理光社长采写了一篇报道,在“内参”上刊出这个县一个乡的十二个涉农问题,惊动了当时的国家高层领导,尽管骧陶市的这个县委书记作出了还算合理的解释,但在全省农村工作大会上,这个县还是作为反面典型被点名通报批评。
也就是在这个会议上,省委主要领导表示,凡出现涉农问题的干部,一律不得提拔,这位很有希望的县委书记就此一蹶不振,从东南政坛上销声匿迹了,不仅如此,还连累了当时的骧陶市委书记,中止了正在上升期的仕途。
这一次,新华社记者盯上了南岭县,一旦被作为涉农问题的反面典型写进了“内参”,无论是楚天舒,还是伊海涛,政治生命很有可能就命悬一线了。
楚天舒虽然心急如焚,却毫无良策,很显然不能听天由命,任人宰割,可是竭力抗争,又该从哪里入手呢?
在楚天舒的办公室里,这个从不抽烟,而且不只一次在大小会议上下过禁烟令的县委书记一连抽了两支烟。他甚至在想,难道自己的气数已尽,难道他就这样草草结束了自己的执政生涯,难道他真的难躲这场太让他意外的灭顶之灾!
钱文忠迟迟不肯交代二妮子的行踪,省电视台《聚焦东南》还没完全了结,新华社的记者又登场了,省卫生厅的联合调查组马上又要到了,这一次,楚天舒真的是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了。
卫生院死人事件发生后,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楚天舒从听到消息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心里就没有平静过。他在忙于应对各种局面的同时,首要的是要尽快把死者尸体抢出来,送到省城去作尸检。
这一步终于如愿实现了,可更加激发了钱文忠的斗志,他耍尽手段的表现,让楚天舒更加被动和担心了。
一旦二妮子在省城或京城闹出事来,省卫生厅调查组施压,媒体跟着再一炒作,尸体被抢的真相就掩盖不住了,到了那个时候,只有他楚天舒一个人把全部的责任扛下来了。
这也是楚天舒不愿意让杨富贵、茅兴东和柳青烟他们参与进来的原因之一。
这个时候再想阻止呼延非凡和沈豫鄂的采访已无可能,而且,曾经用来对付呼延非凡的歪招不可能再使一次,也不敢用来对付早有准备的沈豫鄂。此时此刻,楚天舒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麻痹,如果某一步稍有不慎,那将万劫不复,必死无疑。
这个时候,薛金龙跑过来了,他通知说,省卫生厅联合调查组马上要进入南岭县了,郝局长吩咐,让楚天舒和付大木亲自到进入县城的路口迎接。
楚天舒说,薛主任,你先去吧,我马上就到。
待薛金龙走了之后,楚天舒与柳青烟一起下楼,只能交代她密切关注呼延非凡和沈豫鄂的动态,视情况再相机行事。
坐进车里,楚天舒突然灵机一动,来了精神,他想起了蓝语茶,直接给她打了电话。
可是,把情况一说,蓝语茶的答复让他再次陷入了失望和沮丧之中。
她说,东南分社的魏社长,她只是见过几面而已,并没有正面打过交道。新华社派驻到各个分社的社长,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都非常强,几乎个个都铁面无私不讲情面,要不然,他们怎么能顶得住地方官员的压力正常开展工作。
楚天舒还不死心,问蓝语茶能不能想想办法,从中斡旋一下。
蓝语茶苦笑着说,老楚,魏社长是我的领导,将来有希望当新华社副社长的。我在他眼里,真的是一把烂鱼叉,你让我去找他斡旋,等于是拿着鸡蛋碰石头,除了头破血流还能有别的下场吗?再说,社里有纪律,明令禁止记者为新闻当事方说情……
楚天舒无话可说了。是啊,让一个小小的记者去摆平一个分社的社长,这不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吗?
见楚天舒不说话,蓝语茶安慰他说,魏社长虽然对社里的记者要求严格,但对于地方干部还是比较平易近人的,要不,你派县里的人去找找魏社长,汇报汇报情况,看有没有可能得到魏社长的理解和谅解。
新华社驻各省的分社是正厅级单位,魏社长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而且是一名具有相当阅历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姑且相信他如蓝语茶所说,愿意见一个县里的小官员,可要想说服他,楚天舒一点把握也没有。
事已至此,楚天舒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实在不行,也只有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可是,他根本腾不出空来运作这件事,当前火烧眉毛的事情有两件,一是控制住钱文忠一家不要闹出事来,二是应对好省卫生厅联合调查组的调查。
联合调查组一行五人,由省卫生厅纪检组副组长高满堂带队,还有省纪委的一名姓汪的副处长,卫生厅的一名姓马的副处长,两名医疗专家。
虽然他们中最高的级别高满堂只是正处,但代表的是省卫生厅和省纪委,所以,郝建成带领楚天舒、付大木等人亲自到高速公路的出口处迎接。
高满堂从车里下来,与郝建成亲切握手,很说了几句客气的话。毕竟,他的级别比郝建成低半级,郝建成这么做,虽然可以看作是市领导对省领导的尊重之举,也算是给了高满堂一个不小的面子。
由此也看得出来,郝建成既会做官,也会做人。
将调查组接到县委招待所,安顿好住宿之后,在会议室里开了个碰头会。
高满堂在介绍了调查组的成员之后,说,出发之前,省厅领导反复强调,鉴于本次调查是在特殊时期开展的,一定要低调,不听汇报,不开大会,不搞接待,县里主要领导最好也不要陪同,我们直接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力争拿出一个有事实依据,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
高满堂借着省厅领导的嘴定了调子,郝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