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官道之步步高升 >

第534章

官道之步步高升-第534章

小说: 官道之步步高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到了一个叫刘紫琼的中国女人户头上。
擎天置业与米国并无业务往来,颜婕妤也问过秦少,秦家在米国也无亲朋好友,楚天舒顺着一推理,初步认定刘紫琼这个女人应该是从青原出去的,就暗中托童丹元帮忙查一查,没想到戴勇无意中漏了口风,这事就被通过郝建成传到了唐逸夫的耳朵里。
在青原市的户籍中,叫刘紫琼的女人有两百多个,要从这么多的人当中找出每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其中有一个七年前出国前的刘紫琼引起了唐逸夫的注意,她原先不叫刘紫琼,原名叫刘国芳,是朱敏文的前妻。
虽然唐逸夫搞不清楚楚天舒要查这个女人的真实意图,但隐隐觉得,这一定对朱敏文不利,所以,他考虑再三,还是把这个女人的名字抛了出来。
朱敏文借着喝茶很好地掩饰了内心的震惊。但是,他所感受到的巨大危机却让他难以平静。
卫世杰在查擎天置业的来往账户,楚天舒在查刘紫琼,唐逸夫不清楚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误打误撞地把两件事搁在一起说了,但朱敏文心里却是明镜儿似的,秦达明每年打往南美某国的钱,都通过洗钱组织转移到了前妻的户头上,供他们在米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奢华日子。
这要是败露出蛛丝马迹来,那就不是乌纱帽保不保得住这么简单,而是晚年会不会在牢房里度过了大问题了。
听完了唐逸夫的话,朱敏文端起杯子喝了口茶,忿忿地骂道:“这帮唯利是图的奸商,总想把天底下的便宜都一个人占尽了。过去的秦达明是这样,现在的卫世杰又是这样,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书记,你说得太对了,无奸不商嘛。”唐逸夫鼓惑道:“这些人只认得钱,哪里还把道德法纪放在眼里。”
朱敏文把杯子重重地搁在了茶几上,声色俱厉地说:“不管是谁,只要他胆敢以身试法,那就一定要让他见识见识党纪国法的威力!”
“对!”唐逸夫也捏了一把拳头,说:“必须让这些人明白,青原也是党领导下的法治社会,不能任由某些利益小团体胡作非为。”
激愤之下,矛头显然不单单是指向卫世杰一个人,外延在不知不觉中扩大了。
朱敏文当然听得懂唐逸夫的言外之意,他所指的利益小集团肯定是以伊海涛为首的楚天舒、卫世杰等人。在他看来,卫世杰的超速崛起与秦达明当年有异曲同工之妙,必然借助了楚天舒的力量,而楚天舒的力量又从哪里来,只有伊海涛!
执法大检查中,伊海涛不听自己的建议,朱敏文对他有看法,这不假!
省里没有充分征求他这个市委书记的意见就确定了市长候选人,朱敏文有想法,这也不假!
但是,以朱敏文从政几十年的阅历,他还不至于冲动到为了唐逸夫的利益而去触犯伊海涛的利益,更不会傻到要去对抗省里已经作出的决定。
实在是这个卫世杰太可恶了,居然胆大妄为地去查擎天置业的来往账户、去查一个叫刘紫琼的女人,这就令朱敏文坐不住了,如果等到伊海涛当上市长,羽翼丰满之后,天知道会纵容这个卫世杰干出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他思前想后,最后还是拍板决定:成立专案组,调查卫世杰。
这正是唐逸夫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此时唐逸夫终于明白了蓝光耀或者何天影为什么让自己只提卫世杰,就是要把想象的空间留给朱敏文,因为当前在青原,有能力调动纪检政法力量的只有朱敏文一个人。
这是一个绝妙的借刀杀人之计!
即使林国栋这一方看到了青原上方的刀光剑影,也算不得是何天影撕破的脸皮。
这也是何天影打好的如意算盘!
如此一来,进可攻,退可守,局势就牢牢把控在自己的手上了!
何天影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在他的眼里,任何一个官员的屁股都不可能是干净的。
林国栋力挺伊海涛,肯定得了伊海涛的好处,就像他力挺唐逸夫一样。青原如果牵出了伊海涛,那拔出萝卜带出泥,林国栋多半脱不了干系,至少可以制造这样的舆论迫使他作出政治上的让步。
在官场拼争的大棋局上,每一个人都是位置不同分量各异的棋子,任何一盘棋都是通过逐步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才最终分出胜负的。
在朱敏文和唐逸夫的棋局里,卫世杰、楚天舒、申国章、秦达明都是小兵小卒,可是,放到何天影的棋局里,朱敏文和唐逸夫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车马炮而已。而蓝光耀和叶庆平等人,大概算得上是中宫里的仕和象吧!
朱敏文和唐逸夫这两颗棋子,为了各自的目的终于勾结到了一起……

第693章 翻身一回
第二天上班,伊海涛走进办公室,脱下外套,挂到门后衣橱里,对着衣橱门上的镜子照一照,一身笔挺的西服,雪白的衬衫,藏青色斜纹领带,精神抖擞,神采奕奕,他把被寒风吹乱了的两根头发整理了一下,便开始了他新一天的工作。
什么时候窗外飘起了雪花,似有若无,但却给人们带来惊喜。
青原市好多年的初冬都没飘过雪花了。
寒冷似乎疏远了人们,又仿佛是人们逃避了冬天。
坐在暖融融办公室里的楚天舒隔着玻璃窗看到雪花在空中时隐时现,不知从何而来,又不知飘向何处。他情不自禁打开了一扇窗子,一股习习的冷风吹进来,顿时令感到发胀的脑袋一阵清醒。
他把双手伸向窗外,想接住飘飘忽忽的雪花。
雪花调皮地躲过他的双手,消失在寒风里。他翻转双手,像拍打苍蝇那样,冲着一片悠悠荡荡的雪花拍过去。但那片雪花被寒风一吹,像一个调皮的少女,一扭腰就跑开了。
楚天舒忽然打了一个寒战,连忙关上窗子,重新回到暖融融的办公室里。
上午十点左右,楚天舒接到了黄如山的通知,召开市府办公厅综合一处和二处全体会议。
当时楚天舒正趴在电脑前写伊市长慰问财税金融系统干部职工的讲话。
年底了,政府照例要慰问财神们。
至于为什么,没人说得清楚。
春节之前,伊海涛安排了很多场的慰问活动,只是楚天舒很纳闷,为什么第一站要去财税金融系统呢?直接在一线创造财富的工人农民们多辛苦,收钱管钱用钱的财税金融系统的干部职工本来阳光雨露十分充足,偏偏每年年底还要去慰问。
说到慰问,可不是嘴上抹石灰白问的。
楚天舒有想法归有想法,但慰问讲话该怎么写还得怎么写,而且还必须挑好听的话来写。
秘书有几个没思想的?
但想法只属于他个人,不能代表政府行为。
黄如山召集市府办的两个最重要的处室开会,要研究讨论的也是市府办近期最重要的工作:起草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是市政府一年的行动指南,而今年又逢换届年,其重要性和影响力更是非同小可,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新一届政府任期内的执政纲领。不仅作报告的新市长关注,省里的领导也十分关注,全市人民同样非常关注。
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是市府办一年一度的重点和亮点工程,是体现一个秘书能力和水平的最好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是集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但首先是体现起草班子智慧的结晶。
别说牵头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即使是参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那都是一个秘书可以炫耀的资本。
理论上来说,主持市府办工作的黄如山自当担此重任,但是,他主动提出让贤,把这份光荣而重大的使命交给了楚天舒。
理由在会上不能明说,但大家心知肚明。
因为到时候在**会上作报告的是伊海涛,而能把他的执政思路搞清楚的人选自然非楚天舒莫属。
秘书们都知道,领导开会讲话,部署工作,靠秘书提供材料。领导满意才是材料的最高标准。领导不满意,成千上万个人看了说满意都不顶用。秘书就是要对上负责,对领导负责。
很显然,伊海涛新官上任的第一个政府工作报告,一定要求特别高,如果他满意,别人就是有千万条意见,那也白搭。但如果他不满意,那将是费力不讨好,适得其反,前功尽弃。
黄如山权衡再三,与其忙得要死最后还可能落个领导不满意,还不如现在就高风亮节,把这个人情卖给楚天舒,直接指定由楚天舒来牵头起草政府工作报告。
在会上,黄如山例行公事般说了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性,然后直接授权楚天舒组建起草班子,要谁给谁。
楚天舒客气了几句,见大家一致拥护黄如山的英明决策,他第一个就点了谭广德的名。
楚天舒说得非常的坦诚,自己头一次牵头起草政府工作报告,需要谭广德这样的老同志给予支持和帮助。
谭广德参加过多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而且早年还做过一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牵头人。最主要的,凭他对谭广德的了解,谭广德既不会贪天功为己有,也不会掠人之美,肯定会尽心尽责,倾力而为的。
牵头,就是由楚天舒统稿,其他人各写一块。
楚天舒把话说得如此的诚恳,谭广德心里十分的舒坦,他了解楚天舒的为人,给他打下手,也是心甘情愿。
紧接着,楚天舒又点了苏幽雨和另外一位秘书小李的名。
黄如山当即决定,在凯旋大酒店开四个商务套间,起草班子每人一间,集中封闭一周,一定要拿出一份最高质量、最具水平、最能体现市府办集体智慧的政府工作报告来。
布置停当,黄如山语重心长地说:“小楚,这次就看你们的了。”
楚天舒和谭广德都明白黄如山这话什么意思。
自打黄如山主持市府办的工作以来,各位副市长对政府办的文字材料始终不太满意,吹毛求疵挑材料中的毛病不说,还多次问黄如山,政府办的材料为什么总写不过市委办?你看朱书记、郭书记的讲话高度多高啊,弄得市府办的秘书们人心惶惶,黄如山也一直灰头火脸。
政府办工作以服务领导为核心,服务领导以文字材料为核心。
为什么政府办的材料就一定写不过市委办呢?
黄如山不止一次组织秘书们讨论过,可还是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为提高政府办文字材料水平,黄如山想到一个绝招,抽调两名字眼深的秘书专门审查各处室的文字材料,发现错别字就扣处室的分,与月度或季度那可怜的奖金挂钩。有的处室一年到头忙下来,就因为几个错别字,两个全额奖金都拿不到,只落个白忙不说,还被市委办的秘书们看了笑话。
但无论黄如山怎么折腾,秘书们怎么卖力,市府办的材料还是不尽如人意。这让黄如山伤透脑筋,让秘书们整天惶惶不可终日。
楚天舒来了之后,也曾和谭广德私下里议论过。
谭广德找出了一大堆的理由。
市委一个书记,两个副书记。两个副书记中还有一个是市长,由市府办提供服务,一个分管政工。
这样,市委办十几个人组成的秘书班子事实上只服务朱敏文和郭鸿泽两个人。一个会议定下来,先调研,后讨论,再起草,时间非常从容,人员全力以赴,反复打磨,层层把关,送到书记手里的材料就非常成熟。
而政府办呢,一个处三两个人服务一个市长或副市长,又写材料又服务,整天疲于奔命。而政府突发事情太多,说声开会,就火上屋顶,立即安排。说要材料,就马上得给,哪有工夫打磨?谁帮着把关审核?
这样拿出去的材料不出差错就谢天谢地了,还谈什么高度,什么精彩?
其实,朱敏文的秘书林登山也是从市府办出去的,有多少斤两谭广德们都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