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两个人的车站 >

第12章

两个人的车站-第12章

小说: 两个人的车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落在同一个天涯。但仔细一想,这种感觉也未免太可笑。在此之前,余锡裕与自己素昧平生,他聪明能干世故圆滑,而自己对世事一无所知简直是个笨蛋,自己跟他根本是两种毫无共通之处的人。

  两个人的车站42

  白染不打算再去找余锡裕,因为他突然怕了。他不是怕闲言碎语,而是怕了自己。他以为自己早已习惯了孤独,就算被所有人排斥也无所谓。现在跟余锡裕认识了才三天,自己心里的感觉却像是认识了许多年的老朋友一样,跟他说话的时候很高兴,分手的时候就很舍不得,因为只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显得特别孤独。实在很怕自己的这种依赖,再怎麽也是个男子汉,难道还要时时刻刻缠著人家不成。偏偏自己总有种错觉,觉得余锡裕比自己还要孤独,巴不得自己去纠缠他。这如果是错觉,实在可怕,如果竟然是真的,就更可怕了。白染不喜欢这种感觉,不情愿被这种软弱的情绪束缚,即使这种保持距离的态度会刺伤余锡裕,自己也宁愿被余锡裕埋怨。

  第二天早上白染照例是等著七个女孩子都起床了,才穿衣服出去。正打水洗脸,就听到刘明凤趿著拖鞋“叭嗒叭嗒”地跑过来,说:“我刚才出去蹓一蹓,看到村头一面墙上画了画,画得很好,我一问,原来是那个余锡裕画的,没想到他还是个才子。”李红英正在一边扎辫子,她凑过去,把胳膊靠在李红英的肩膀上,说,“你不是对余锡裕很感兴趣吗?听说他今天还要继续画的,一起去看看吧。”

  当著一票人的面,刘明凤讲话的声音并不小,苏姣捂著嘴笑起来,陈亭亭偷偷捏了一下她的胳膊,李红英满脸通红,说:“呸,你自己对谁感兴趣,自己贴上去就得了,干嘛还要拉上我?”

  刘明凤说:“我尊敬你是我们的大姐,大姐没动,我怎麽敢下手?”

  李红英说:“哼,你没听说他是……你再怎麽有意思,也是白碰钉子。我看你是想拉个垫背的陪你碰钉子。”

  苏姣听了本想酸她们一下,但是隐隐约约觉得,陈亭亭似乎也对余锡裕有好感,谁让村里就这麽一个扎眼的男青年呢,引得一堆女孩子动心也是免不了的,终於憋著满肚子尖酸话没说。陈亭亭轻轻扯了一下她的衣襟,意思是怕站在这里听让李红英觉得丢脸,苏姣想了一下,乖乖地跟著走了,一边心想,幸亏余锡裕有那麽一段,否则这帮人不是要打破头了。狗子妈心眼多,忙不迭地就把余锡裕的黑历史给抖落得一清二楚,让一帮女孩子有什麽热情也全都凉了。苏姣想到这里,忍不住瞥了白染一眼,白染不知道听到这边女孩子讲的话没有,蹲在地上,脸几乎埋进了盆子里,一条大毛巾不要命地搓著脸,一股脸皮不搓破就不罢休的傻劲,竟然微微生起气来。

  女孩子们含讥带讽的那些话,白染当然是听见了的,照旧有些摸不著头脑,而且听到了也只能装没听到,埋头洗自己的脸。

  一会儿去吃完了早饭,果然一群女孩子赶著出去了。白染最後出去的,本来想出去随便走走,结果走不了多远就看到一处墙根儿底下,余锡裕被一群女孩子围著。白染心里有些堵,转身回去了,没事做睡个觉也好。

  两个人的车站43

  白染回到自己的小黑屋,打著小手电从箱子里翻出一本书,搬张小板凳走到外间最靠近小黑屋的窗子边坐下来。那是一套旧版的《静静的顿河》。对白染而言,这实在是一本奇怪的书,写著稀奇古怪的人物,讲著不可理解的话。之前他就已经断断续续读过一些,完全不理解书里描写的情节──阿克西利亚为什麽要嫁给一个坏男人?葛里高利为什麽会爱上阿克西利亚?既然爱了,又为什麽要娶另外一个女人?已经娶了老婆为什麽还要纠缠阿克西利亚?如果他是懂得爱的,又为什麽会对自己的老婆那麽冷漠?想来一定是有某种驱使著人的力量让人无可奈何,但光凭想象实在不能明白,那到底是一种什麽样的感觉,而且,白染觉得,即使自己陷入了热恋,也不会做出那样颠倒的事情来。虽说不理解,但又觉得书里的人活得那麽真实,爱得那麽热烈,恨得那麽痛切,即使合上书,也还是散发著一种奇特的吸引力,促使他继续看下去。

  只看了几页,突然有人从背後拍了他一下,他吓了一跳,心差点从喉咙里跳了出来,回头一看,原来是苏姣,说:“干嘛不声不响地在背後吓人。”

  话还没说完,手上的书就被抢了过去。苏姣翻过封皮一看,说:“想不到你这麽上进呀,一个人蹲在这里思考革命立场不坚定的下场呀,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白染说:“我还真对革命立场没什麽兴趣,我只喜欢看情情爱爱的。”

  苏姣果然忍俊不禁,说:“那我更看不出来了,你一直傻呆呆的样子,竟然还懂情情爱爱?”

  白染说:“就是不懂才看,懂了我就用不著在小说里看了。”

  苏姣说:“纸上谈兵有什麽用,你要真想知道谈恋爱是什麽样,找个人谈去不就行了吗?”

  白染说摇了摇头,说:“我没想谈恋爱。”

  苏姣暗暗翻白眼,心想这人到底还是一根木头。她不再说什麽,从自己的箱子里翻出一本书,在白染旁边坐下了。

  白染说:“你这又是什麽书?”

  苏姣说:“《聊斋志异》呗。”

  当年像《聊斋志异》这样的故事书也说不上是多麽正派,很少会有人光明正大的拿出来看,书店里也是不卖的。苏姣手上的这一本却是线装的旧书。

  白染说:“你看古文?”

  苏姣说:“古代人写的故事可不就是古文吗?”

  苏姣低下头看书,白染有些奇怪,说:“你怎麽没跟她们一块出去玩呢?”

  苏姣说:“她们都发花痴了,追著一个男人献殷勤,我觉得实在太无聊。”

  白染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说:“余锡裕的确很有魅力吧。”

  苏姣说:“别自卑呀,你也挺不错的。”

  白染说:“我哪有自卑,刚才是你骂我呆的。”

  苏姣噗嗤一笑,说:“你就是很呆呀,还要怪别人说吗?不过呆人也有呆人的迷人之处呀。”

  两个人的车站44

  大多时候,白染其实是在装呆,因为他不想给别人留下任何出锋头的印象,只是想用这种方式避免卷入世俗的矛盾。他在这个年纪,总会有些不著边际的愿望,觉得自己就算不能出人头地,也至少可以遗世独立。当然在他心里他绝不会认为自己呆,所以听到苏姣三番几次说他呆的时候,他是有些生闷气的。生闷气的同时,他又不屑於为自己辩解,以为清者自清,聪明者自聪明,可不辩解归不辩解,跟苏姣总是话不投机。

  苏姣真正的冰雪聪明,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了他的心思。她古灵精怪的,并不怕白染生气,相反暗暗好笑,偷偷瞄了白染几眼,低下头自顾自地看鬼狐故事了。

  白染虽然有些不快,但埋头看了一会儿书,就把刚才的话抛到了脑後,身边多了一个人肯安安静静地陪他看书,总不似一个人时的寂寞了。可惜看不了几章,就有女孩子的声音在院子里喊:“苏姣,你个懒猪,大早上的又跟圈里躺著,还不快点颠出来。”声音有些尖,听得出来是袁翠影。

  苏姣扯著嗓子说:“有好吃的好玩的呈上来,没有的快些退下。”

  袁翠影说:“退个屁呀,你再不滚出来,我干脆砍了你的猪脚下酒吃。你不是总说你不会骑自己车吗?小余弄来了解放自行车,你正好可以求人家教教你,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苏姣刷地站了起来,动作之突兀简直让白染傻眼。她把书远远地甩到自己床上,一阵风一样地出去了。如果白染以会苏姣会想著叫自己一块儿去,那真是自作多情了,苏姣头都没回,恐怕都忘了屋里还有另外一个人了。白染一时寂寥起来,不知道是因为身边那张空凳子,因为那一群女孩子跟余锡裕打成一片了。

  那一天白染再没看到余锡裕,晚上上床睡觉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没那麽在意那个人了。

  第二天就是余锡裕说的秋收开始的日子,一群女孩子不得不放弃了打扮,各自穿上最旧的衣服,头发也梳不起任何花巧的式样,统统用头巾包起来。吃完早饭,回去院子拿工具,竟然是早就准备好了的,更奇怪的是,地上一排镰刀都已经贴了名字,单单留了最粗重的一把给白染。白染无话可说,老老实实地拿了,跟著队伍出发。

  乡里地方狭仄,白染真以为稻田没几亩,哪知道村长带著他们一直不停地走,踩著石过了河,上了山道弯弯拐拐,绕到了朝阳面一片相当广阔的梯田上。白染才知道,原来黄平乡人是少,但因为位置偏僻,占地范围并不小。修筑梯田是件很费工的事,黄平乡人口不多,其实犯不著这份辛苦,原先山上不少茶树以及果树,贴补生计很够用了。但是为了种革命稻赶鸭子上架,没开过梯田也要开了,茶树果树早就被砍了当柴烧了,稻米产量再上不去,就真要成典型落後乡了。

  两个人的车站45

  这个山头说高不高说低不低,远近很少有高过它的,但山坡一点也不险,乡里人称为翻船山。之前村长为了稳妥,特地去邻近县里请教了技术,开出梯田倒还似模似样。育秧抽穗的时候,在田垄里蓄上水。眼下已经秋收时节,田垄里的水早放掉了。山上层层叠叠尽是黄灿灿的,今年天气合宜收成应该不错。

  一个山坡一天是收不尽的,村长把他们几个带到了山腹中比较平缓的地方,说:“今天的活儿不难,就割呗。你们几个分工协作一下,有管割的,也要有管捆的。不要著急,干一会儿歇一会儿。看样子最近的天气都会很好,不急在一天两天。田里很少有蛇,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的,要留神,看到蛇了也不要慌,叫我一声,我就在下面两层。”

  七个女孩子各自扎了堆,白染不可避免地落单了。他干脆又往上走了两层,自己干自己的,免得形单影只的就好像在示弱一样。收割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很辛苦。镰刀看上去薄薄一片,拿得久了,就异常沈重,刀刃本来就不锋锐了,用起来越发吃力,木头柄上布满裂痕,虎口被被磨得生疼。一直弯著腰,背疼得快要断了,想直起身子的时候,头又开始眩晕起来。田里并没人给他准备用来捆稻穗的绳子,只是现搓,幸得跟余锡裕一起学过编草鞋,否则连根草绳都搓不出来。就像村长说的,割一会就歇一下,坐在田埂上,搓起草绳,把割下的一堆堆的稻穗一点点地捆起来。这样一来,就慢得很了。

  已经跟其他人走散,白染就算仰起脖子也看不到离自己最近的人在哪里。时不时有人在扯著嗓子唱山歌,按理明明应该就在翻船山上,可声音回回荡荡听起来就好像是在对面远处的某个山头上。天气非常之好,可以一直望到无穷无尽的起伏的群山。白染真的不著急了,一板一眼地干自己手上的活。突然听到稻草被踩得“沙拉沙拉”的声音,有人过来了,抬头一看,来的竟然是余锡裕。

  白染说:“这麽巧在这儿遇到你了。”

  余锡裕笑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