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超脑黑客 >

第207章

超脑黑客-第207章

小说: 超脑黑客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的头部。

    念力的能量,在那种特殊状态下,被jī发到最强。

    可惜,在平常状态下,林鸿根本没有这种现象出现。

    林鸿推测,幽灵场是无时无刻存在于空间当中,但是却需要一定条件才能和其产生“共鸣”或者说“共振”,只有在那种状态下,大脑的念力bō动才能够对其产生影响。

    事实上,在那一刻,林鸿的确感受到了一个能量场网络,他就好像是其中的一台计算机终端,和这个能量场建立了“联网”,并且获知了一些隐晦难懂的信息。

    这些信息就好像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的头脑里面,和平时所谓的“灵感”非常相似。

    林鸿相信,世界上的那些著名天才人物,很有可能是无意中和这个无形的能量场建立了“共振”联网,从而产生了各种产生了各种跨越整个时代奇思妙想,如达芬奇、特斯拉、牛顿、爱因斯坦……

    而林鸿自己,也因为那次实验之后,产生了一个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和震惊的疯狂想法。

    这个想法在最初的时候,因为记忆缺失,他一直压抑在自己的心底,从来都没有认真去思考过,一直以为只是一个荒谬的奇想罢了。

    不过,当他恢复记忆之后,这个想法便如同无法遏制的野草一般,在心底疯狂地成长起来

    那些牛人们产生共振的jī发条件并没有借助外力,而是凭借自身的力量而达到共振的。那么,是否可以人为地达到他们这种状态,从而实现共振呢?

    很显然,这样并不需要借助粒子加速器那样巨大的实验设备来产生特殊的强磁场,只需要在自己的大脑中做文章就行了。

    林鸿的直觉告诉自己,这肯定是可行的,他以前就曾多次进入过共振边缘状态,在那种状态下,他的学习效率和领悟能力能够大大提升。

    那次实验虽然让林鸿进入了失忆的状态,但是也给他带来了一些好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jīng神力的再次突破,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他对jīng神力的控制从之前的宏观控制进入了微观控制。

    虽然依然无法直接对外界的物体进行cào控,但是却可以影响到大脑内部的能量和结构。

    这个能力,在之前一直被林鸿用来对全身各个器官的控制,例如极其jīng准的shè击水平,让人不可思议的肌ròu骨骼控制能力,以及听觉、触觉、嗅觉等五官能力的极大加强。

    实际上,这些能力在他进入暗劲层次之后就伴随着出现了,但是他对这些能力的利用和控制,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无法探知其中的细节。而他的jīng神力再次突破之后,他拥有了非常神奇的内视能力,可以从微观上观察身体中这些能量信号的变化以及传递。

    这就让他对自己的大脑进行jīng确控制成为可能。

    为了能够探知大脑在什么状态下可以和幽灵场进行共振,林鸿决定针对自己的大脑进行编程,即在自己的大脑内部编写一个辅助的cào作系统——超脑系统!

    !@#



………【第273章超脑系统的硬件基础】………

    第273章超脑系统的硬件基础

    在自己的大脑内部编写一个操作系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其分疯狂的想法。

    但是,林鸿却相信自己肯定能够成功,因为他目前拥有了实现的基础能力——强大的精神力。有了这个,他可以从微观上对大脑结构进行观察和操作,使其对大脑的编程成为可能。

    实际上,大脑中的硬件基础是完全是现成的。

    在这个硬件基础之上,产生了“意识”这个软件,但是这个软件到底如何产生,其运行机制是怎样的,却不得而知。

    而林鸿也根本不奢望自己能够完全解开人类大脑的秘密,他要做的,只是使用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思想对大脑进行编程。

    或许根本无法达到大脑自身“操作系统”的强大功能,但是比现代计算机的功能肯定要更为强大。无论是运算速度,还是存储空间,都将比现行计算机要强大得多,百倍,甚至千倍,万倍!

    人脑中总共有140亿的神经元,只要林鸿找到一个方法可以对其中的神经元进行编码,使其能够表示0和1两种状态,并且可以通过一定地方式对它们的这个状态进行改变,他就可以在大脑里面成功编写出一套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信号传递的一种规则。这个规则简单至极,只需要两个状态进行表示即可,然后人为地赋予它规定的含义,这就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本质。

    从这点来看,林鸿觉得非常像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生

    一生

    二生

    三生万物”的思想。

    只要把最基础的东西实现了,就能实现更为复杂的东西,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计算机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也根本不知道会发展到今天的复杂程度,实际上,硬件上并没有多大的创举,无非是不断地加长表示字符的字节长度而已,持续而迅猛发展的是计算机软件。

    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够像计算机这样,能够在短短几十年之内从简单如1+1的算数试题,发展到今天这样复杂到连最优秀的科学家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完全弄懂的程度。

    从下至上,计算机文明的整个体系的完善程度令人惊叹,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拥有如此强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将整个人类文明所有领域都可以囊括其中,可以说,计算机文化是全世界高智商人群共同努力的成果,并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林鸿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计算机的出现将改变人们的生活。随着他对计算机越来越了解,这种认知也逐渐明朗。

    互联网的出现再一次让计算机文明的发展而加速。

    在以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而现在则是百人,千人甚至数万人的智慧聚集在一起。其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1+1等于2那么简单。

    众人智慧,林鸿当初做sam项目的时候就切身体会过,而现在linux的成功也正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往大处说,计算机文明的兴起,也是“众人智慧”的实例之一。

    林鸿想要在自己的大脑内部实现一个操作系统的想法,是出于想要准确地记录大脑状态,从而发现大脑和幽灵场产生共振的条件这一动因。但是,他也知道,这个想法一旦实现,并且如果可以复制的话,同样将会对整个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当初,菲丽丝的父亲科斯林*摩根曾问过他,说身为男人,应该有点雄心大志,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

    林鸿的回答是:“用自己的技术改变这个世界。”

    或许,他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

    很多人将cpu比作计算机的心脏,实际上,这种比喻并不准确。cpu是计算机中最为重要的部件这是没错,但是它负责的是对逻辑运算进行处理,更为准确的比喻,应该相当于计算机的“大脑”。

    而计算机的心脏另有其物,那便是时钟信号发生器。它才是计算机进行运算的能量来源。因为计算机中用来表示数据的硬件电路是数字芯片中晶体管的开关状态,而要想改变这些开关的具体状态,就必须依靠信号发生器传递而来的脉冲信号。

    这种脉冲信号就如同是计算机的脉搏,每一次跳动,晶体管的开关状态就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让整个芯片完成一定的任务。

    林鸿想要大脑中的“超脑系统”成功地运行起来,就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让它的心脏跳动起来,整个系统才能够正常工作。

    在电脑中,用于cpu或者其他外设作为频率源的时钟信号发生器是一颗频率为14。318mhz的晶振(石英晶体振荡器)。自从pc诞生之日起就是这个频率,后来的pc为了兼容以前的pc,也一直将这个频率给沿用了下来,成为了业界标准。

    但是,在大脑中,又应该以什么频率源作为时钟信号发生器呢?

    这第一步就将林鸿给难住了。

    按照他的想法,他要利用大脑现成的硬件基础,直接在上面运行软件即可。

    他想来想去,暂时只想到两种可以用来作为频率源的信号。

    第一种是心脏跳动的频率,也即脉搏的频率。

    这本来就是人体的动力源,心脏跳动让血液不断在人的体内循环,从而实现各种新城代谢和能量交换。

    用它作为频率源似乎合情合理。

    但是,林鸿将其否决了,因为有一个致命的影响因素——频率。

    心跳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几乎接近一秒一次,用它来作为超脑系统的硬件频率,那这个系统基本上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要知道,这个频率就相当于是cpu的频率,用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每秒运算多少次加法计算。

    根据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十八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pc机自诞生之日起,其主频就是以khz为单位的。而时至今日,pc机的cpu主频都已经达到了133mhz的级别。

    如果林鸿选择心跳作为他的超脑系统的硬件频率,那超脑系统的运算速度简直可以用蜗牛来形容。做上一个加法运算都要一秒,如果做乘法运算,则至少需要好几秒,因为在计算机中,乘法运算是分解为多个加法运算来进行的。

    更不用说其他更为复杂的图形计算了。这样的运算速度简直无法忍受。

    林鸿想到的第二个频率源,便是大脑的脑电波。

    人身上都有磁场,并且人思考的时候,磁场会发生改变,形成一种生物电流通过磁场,而形成的东西,就是“脑电波”。脑电波与十九世纪末,由德国的生理学家汉斯*柏格发现。

    现代医学上对脑电波已经有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在脑电图上,大脑可产生四类脑电波。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当然,这四种类型的波的分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其中,频率越高则代表大脑越活跃。例如兴奋或者紧张的时候,就会产生β波。睡意朦胧时,脑电波就变成θ波(theta波)。

    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α波,平均每秒十次左右。

    脑电波的频率自然比心脏跳动要快上很多,几乎将近十倍的差距。

    虽然相对于现在的计算机来说,这个频率简直也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林鸿暂时也找不到合适的频率源,决定先用脑电波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和测试。

    将这个计划先运转起来再说,如果以后再遇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就直接更改就可以了,就算完全重新推倒再来,基于这个所建立的理论体系也能够重复使用。

    当然,脑电波和心脏跳动频率一样,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非常不稳定,会随着人体状态的变化而出现巨大的改变。不过林鸿目前也只是进行测试和实验,对稳定性根本没有什么要求,暂时将这个参数给忽略掉了。

    这个工程并不是一两天,或者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问题和困难都不少。林鸿只能一步一步来,平时晚上让大脑休息的时候,就沉浸在内视状态中,持续观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