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茅山小道也疯狂 >

第152章

茅山小道也疯狂-第152章

小说: 茅山小道也疯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货船排成了队,就听到埃及人说这是全世界人在给他们送钱来了,这是在歌颂他们的纳塞尔。是呀,这条贯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全长虽不过195公里,最宽处不到四百米,可它每年通过的轮船六万多艘,每年可为埃及带来20亿美金的收入。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参观纳赛尔纪念馆时,我们的后一个陪同阿发福小姐一定让戴女士在纳赛尔像前为她拍照留念,她说她太祟拜纳赛尔了,还说就如同中国人崇拜毛泽东一样。

不过他们的祟拜也有令人不舒服之处,他们把纳赛尔的纪念馆放在开罗的“法老村”里,与法老木乃伊和占领过埃及的拿破仑纪念馆比邻,并且相提并论。也许在他们眼里,与法老左萨尔、胡服、拉美西斯二世、合特谢普斯女王,甚至古人崇拜的鹰神、母牛神、眼镜蛇神、狼神一样崇高吧。说起拿破仑,不能不说埃及人很宽容,拿破仑侵占了埃及,他们还不忘他的好处。当时孟菲斯城有一块占地面积很大的“死城”(墓地),一些埃及人不忍心与死去的亲人别离,或有贫困的原因,或受雇于有钱人充当守墓人,常常结庐于墓地,人鬼同居。拿破仑到了开罗见到此景大为惊骇,他出于怜悯心,出资盖了些房子,让这些人移出“死城”,可这些人却不买他的账,仍旧愿住死城中。现在死城的一部分开发了,但面积仍很大,周围全是经营与丧葬有关的物件的店铺。

令埃及人念念不忘的还有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皇帝,亚历山大市原是渔村,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带兵入侵后在小渔村建了亚历山大城,并成为首都,埃及人说他很好,没有他就没有亚历山大城,迄今城里还有他的雕像,他们完全忽略了他灭亡波斯、入侵印度、侵占巴比伦,并且建立了一个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的庞大的军事帝国,给被征服者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亚历山大皇帝在所占领的地方建立了几十座城市,都以亚历山大命名,我想,迄今仍沿用不改的只有尼罗河三角洲的这一座了吧,可见埃及人的厚道。

在罗马撒拉丁古城堡旁有一座用雪花石砌成,上面有九个银色圆顶的清真寺大教堂,是十九世纪初所建,奇丽壮美,金碧辉煌,建寺人也是个入侵者,他叫穆罕默德·阿里,是阿尔巴尼亚人,土耳其占领者派驻埃及的总督,他人缘好,又为阿拉伯人修建了这样好的清真寺,从1832年修起,修了17年他死了还未修好,他儿子又修了三年才落成,他儿子易卜拉欣的骑马铜像至今仍屹立在市中心,人们几乎不把他们父子当成占领者看待。

与这些人一同受着后人景仰,我不知道纳赛尔在天之灵有什么感喟。

大自然也有不合作甚而惩罚人类的时候。过去,尼罗河水总在七、八、九这三个月泛滥成灾,洪水把沃土冲积到河谷地带,在下游逐年扩大着冲积平原,这使土地越来越肥沃,但阿斯旺大坝修成后,洪水被大坝拦住,泛滥带来的肥土再也不能肥田了,有一利必有一弊,这也许是纳赛尔总统始料不及的。

埃及独立后(确切说是推翻l922年帝王统治后)共有三任总统,埃及人都崇拜。他们认为,纳赛尔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建成了阿斯旺大坝造福后人,在20世纪60年代,纳赛尔掌控着阿拉伯世界最强大的埃及、叙利亚联合共和国,他和印度的尼赫鲁、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尼的苏加诺、加纳的恩克鲁玛并称为“中立主义”的五大领袖,这使纳赛尔走上了“阳光灿烂的巅峰”。但仅仅过了六年,1967年的6·5战争的惨败,使这位受人崇敬的总统一下子从威望的巅峰跌入信任的谷底,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术一举消灭了埃及的全部空军,占领了西奈半岛和蒂朗海峡,纳赛尔痛不欲生地问全国发表演说,向埃及人民谢罪,决定引咎辞职。也许是他这种不文过饰非,勇于揽过的品格打动了老百姓,他们都肯原谅他的失误。

第二任总统萨达特就是一位“雪耻总统”了。他1973年领导人民第一次打败了以色列,收回了西奈半岛,他以大无畏的气概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又敢于孤身一人率先访问了以色列枪炮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冲破了中东不战不和的僵局,与以色列签署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这是阿拉伯人与夙敌之间诞生的第一个和平协议,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这个和平条约换来了整个西奈半岛的解放,使它重新归入埃及版图。如果评价他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先河,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萨达特有一句著名的演说词:战争的牺牲品是人类。这确是千百年来人类自相残杀的一句痛切反省之词,出于政治家口中,尤其不易。为表彰萨达特为埃及和以色列两国的和平以及在戴维营签署的中东和平框架协议所做出的贡献,1978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梅纳希姆·贝京一同领受了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和平奖。这是诺贝尔和平奖首次授予饱受灾难和创伤的中东地区政治家。但萨达特并不被所有人理解,甚至被极端主义分子视为出卖阿拉伯民族的叛徒、世纪的疯子、埃及的暴君。也许这是他遇刺的原因。1979年10月6日宰牲节这天,在庆祝十月战争胜利的阅兵式上,他被埃及一个属于原教旨主义的武装部队的中尉哈利德·伊斯兰布里行刺身亡。今天,当中东和平受阻,灾难频仍的中东人民依然挣扎在血海深渊里时,人们自然而然地又想起了萨达特,在埃及,有关他的书籍一时畅销不衰,洛阳纸贵。开罗市内萨达特遇刺身亡的广场,人们为他修了一座带有浓厚国粹意味的金字塔,不过是有别于石头堆砌的,它是个中空的三角形三面体,庄重而发人思索,日夜有军人值守。

现任总统穆巴拉克修好了与穆斯林国家的友好关系,使埃及国际地位日益上升,古埃及人崇拜眼镜蛇,他们戏谑地称穆巴拉克是穆斯林的蛇头,这里面充满了敬意。

临归国的前一天,埃及方面特地安排我们驱车北行伊斯梅利亚,车程近三小时,过运河去西奈半岛参观1973年旧战场,这里如今辟为露天军事博物馆,一位上校接待了我们,并派人为我们详细讲解那次令埃及人永远骄傲的战争,当时以色列人占着西奈半岛,并把这里称为沙格拉(蛇头之意),战争以以色列惨败告终,退出了西奈半岛,他们的一个女将军被俘,最后用一百个埃及俘虏换回去,沙龙也是前线指挥官之一,这是他的“黑色星期六”,以色列将军们的“滑铁卢”。

阿拉伯人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发明了十个阿拉伯数字符号,简便而清晰,如今通行于全世界,它比中国的小写、大写汉字码、比罗马数字都更易被人接受。但奇怪的是,埃及的阿拉伯人却更喜欢用印度数码。他们的车牌号,甚至商品的价格签上都用印度数字来标识,我不知道怎样理解他们这个发明了阿拉伯数字的民族。

埃及人相对保守,持别是南部。那里出嫁的女人不但不能让外人看到她的面目,连手臂也得遮盖起来,面纱挡住整个脸,只露出一双眼睛。在尼罗河游船上用晚餐时,我们看见邻桌一家三口也在船上就餐,女的吃饭时要用左手把挡脸的黑布掀起来,用勺子将食物从底下送到口中,我真担心弄不好会送到鼻孔里去。城里人相对开放些,女子虽也要包几层头巾,但穿着的色彩和搭配已经悄然演变着,甚至花样翻新了。保守有保守的好处,你在埃及住任何宾馆都不必担心有骚扰电话打进来,官方禁娼,私下里虽有但不多,且遭鄙视,就连跳肚皮舞的女郎也在被歧视之列。

埃及人每周上六天班,但每天只是从早八时工作到下午二时,剩余的时间可以另谋职业再赚一份钱。他们的工资菲薄,一般公务员平均月工资只有300埃镑(一美元相当于60埃镑),低工资不足以养家糊口,必须再打一份工。埃及政府主张机会均等,一个人的饭分给几个人吃,这有点类似我们当年的大锅饭。一份工作本来一个人干就够了,一定要用三个人或更多的人来干,以减少失业率高带来的社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女人就业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好多念了大学的女青年也在操持家务。不过埃及物价不高,温饱不必担心,街头不见乞讨者,更没有职业乞丐一族。汽油尤其便宜,才五毛多埃镑一公升,相当于我国汽油价的五分之一。西奈半岛、红海里都产石油,沿红海岸公路行驶,但见海上钻井平台很多,有的油气井在喷火,石油总储量在60亿桶左右,当然比不上世界储量第一的沙特阿拉伯,也比不上藏量达1000亿桶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但毕竟是上苍赐福。

埃及有一道奇异的风景,这显然也与贫困有关。从城市到乡村,包括首都开罗,到处都有永远不能竣工,确切说,是永远不想竣工的房子。这些楼房的土地只有几角钱一平米,穷人也买得起。他们盖好了房子不封顶,让最顶层裸露着钢筋或形成残垣断壁状,或者不粉刷外墙,让它灰头土脸地戳在那里,酷似中国的烂尾楼。但分明不是烂尾楼,因为房子底下几层早有人住,甚至里面装修得很不错。这是为什么?原来埃及政府规定,房子不盖完不缴税,他们这样永不完工的房子反正又不影响使用,也就永远不用缴纳税金了。

这是明目张胆的逃税,或说得好听点是避税,政府会没发现吗?会没有对策吗?我和崔杰都替他们想出了办法,或房屋立项前收税,或不管你封不封顶,使用了就收税……应对的办法太多了。为什么政府不闻不问?只能有一种解释,政府体恤百姓疾苦,故做视而不见,也算一件善事,可官员们没想到烂尾楼有碍观瞻吗?既有同情民众之心,何不干脆取消这种税?想来想去,还是费解。

古代埃及文明的印迹,无不打上尼罗河的标记。神庙和金字塔乃至方尖碑的巨石都是从千公里之外的南部阿斯旺开凿北运,一块几百吨的石头怎么运?这全是尼罗河的功劳,没有尼罗河,也就没有尼罗河文明的人类文化遗产。从埃及最古老的左萨尔的阶梯式金字塔,到最高的胡服金字塔,既是王权的至高无上的象征,也是他们的死后的天堂,他们让人把自己制成木乃伊,相信死后会复活,死后仍能在神庙里过着同样奢华的帝王生活。

但盗墓贼们屡屡侵扰他们的安宁,所以后来的法老们开始设法隐匿自己的灵寝。他们在卢克索西岸群山里寻找他们的墓葬地,据说,古代埃及人确信,西面是死亡之岸,人死了一定要埋在西岸,帝王也不例外。卢克索是埃及十八王朝的首都,距今有3700多年历史,因为到处有入口,素有“百门之城”称谓,我们从阿斯旺乘伊陌柳号豪华游轮顺水北上,九月十一号早上起床,发觉船已靠岸,我们已到了属于克纳省的卢克索。卢克索原为渔村,因拥有埃及乃至全世界最大、最壮观的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而蜚声四海,并且建市,随着旅游而名声鹊起,据说很快又要升级改成省了。

过了卢克索大桥到达西岸,路边土坯民房正在抹灰粉刷。这是埃及新上任的旅游部长的指令。家家必须这么办,以改变市容,娱游人眼目。各户须自己出钱,经核查经济确实困难者,政府再行贴补。尽管房子刷成五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