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茅山小道也疯狂 >

第146章

茅山小道也疯狂-第146章

小说: 茅山小道也疯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大奇迹是古代的建筑物和塑像,它们以其规模、美丽或独特的建造方式令人惊奇不已。

古代七大奇迹的名册编制于公元前三世纪。按今天的标准,我们或许会认为,这七大奇迹就规模而言并非特别引入注目。但是,它们非凡的美丽和久远的年代仍然受到人们由衷的赞美。

实际上“世界七大奇迹”只包含了西亚、北非和地中海沿岸的古迹,那只是古代西方人眼中的全部世界,而中国的长城距离他们太远了。这一地区在古代有过光辉灿烂的文明,公元前,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克总结这一地区的人造景观时,把他认为最伟大的七处称为“世界七大奇迹”,这个提法一直流传到现在。但除了埃及金字塔依旧巍然屹立在沙漠中以外,其它六处都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它们是:埃及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金字塔

金字塔是七大奇观中最古老,也是惟—一处保存得相对完整的遗迹,我们至今仍未揭开它的全部秘密。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2700…2500年

建造地点: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高原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在古代埃及文中,因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所以被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亚历山大灯塔

遵照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国王)的命令,亚历山大城的法罗斯灯塔于公元前300年建在一座人工岛上,它至少有122米高,用闪光的白色石灰石或大理石建成。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300年

建造地点:埃及亚历山大港

当亚历山大灯塔建成后,它的高度当之无愧地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的设计者是希腊的建筑师索斯查图斯。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着:“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1500年来,亚历山大灯塔一直在暗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它也是六大奇迹中最晚消失的一个。十四世纪的大地震彻底摧毁了它。

巴比伦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是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建造的。见过巴比伦空中花园的作家们都将它描述为一座层叠的平台建筑,每一层上种植了棕榈和其他树木。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600年

建造地点:巴比伦,现在的伊拉克巴格达附近

这座神话般的建筑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他的一个妃子修建的,大约120米见方,高出地面20多米。据说它要由奴隶们转动机械装置从下面的幼发拉底河里抽上大量的水来灌溉花园里的花草。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幼发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阿尔忒弥斯神庙

克罗伊斯所建造,他是土耳其以弗所古代王国吕底亚的国王。神庙里供奉着生育和多产女神阿尔忒弥斯。公元前356年神庙被烧毁。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550年

建造地点:希腊城邦埃斐索斯,现在的土耳其西海岸

神庙建筑以大理石为基础,上面覆盖着木制屋顶。整个建筑的设计师是Chersiphron父子,它最大的特色是内部有两排,至少106根立柱,每根大约12至18米高。神庙的底座约为60乘120米。原庙毁于公元前356年的大火,在原址后建起的庙于公元262年再罹火难。

阿尔忒弥斯神殿曾经历过七次重建,首座阿尔忒弥斯神殿于公元前550年由建筑师Samos、Chersihon及他的儿子Metagenes设计,以爱奥尼亚柱式(Ionian)大理石柱支撑的建筑。是首座全部由大理石建成的当时最大的建筑物。整座建筑物均由Pheidias、Polycleitus、Kresilas和Phradmon等当时著名的艺术家以铜、银、黄金及象牙浮雕装饰,在中央的“U”形祭坛摆放着阿尔忒弥斯女神的雕像,供人膜拜。后来在公元前356年,神殿为大火及侵略所毁,其后的重建,大理石柱长度增至21。7米,并且多了十三级阶梯围绕在旁边。最后,由于爱菲索斯人转信基督教,神殿在公元401年被St。JohnChrysostom摧毁后,从此永远在世界上消失了。

宙斯神像

奥林匹斯山的宙斯神像是古希雕刻家菲迪亚斯的杰作。他用象牙来制作宙斯神像的躯体,用黄金制成宙斯神像的长袍。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457年

建造地点:希腊奥林匹亚城

宙斯是希腊众神之神,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时世上最大的室内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會的发源地——希腊奥林匹亚(Olympia)城,第一个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前776年)的就是在此地举办。

神殿是以表面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顶则使用大理石,神殿共由三十四个科林斯式支柱支撑着,神殿的面积为41。1米乘107。75米,宙斯神殿是多利斯式的建筑,整座神像及他穿的长袍都是由黄金制成,他头戴橄榄编织的环,右手握着由象牙及黄金制成的胜利女神像,左手拿着一把镶有闪烁耀眼金属的权杖,上面有一只鹰停留着,而他所座的宝座则以狮身人面像、胜利女神及神话人物装饰,不包括宝座,仅神像就相等于四层高的现代楼宇,使坐在宝座上宙斯头部差不多顶着神殿顶。位于奥林比亚的神殿于公元5年被大火摧毁。宙斯神像虽然因被运到君士坦丁堡而幸免于难,可是最终亦难逃厄运,于公元462被大火烧毁。

摩索拉斯陵墓

据说,哈利卡纳苏斯的摩索拉斯陵墓约45米高,底座上部呈阶梯形的金字塔状,卡里亚王国摩索拉斯国王的塑像可能矗立在顶端。陵墓毁于公元三世纪的一次地震中。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353年

建造地点:现在的土耳其西南地区

这座伟大的白色大理石陵墓是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座建筑由两名希腊设计师设计,外面装饰以奇异的雕刻花纹。甫一建成就声名远播,公元15世纪初毁于大地震。现在伦敦大英博物馆还收藏有一点剩余的雕刻。

摩索拉斯陵墓建造在哈利卡纳苏斯,底部建筑为长方形,面积是40米乘30米,高45米,其中墩座墙高20米,柱高12米,金字塔高7米,最顶部的马车雕像高6米,建筑物被墩座墙围住,旁边以石像作装饰。顶部的雕像是四匹马拉着一架古代双轮战车。此陵墓著名之处除了它的建筑外,还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Bryaxis,Leochares,Scopas,和Timotheus制造,每人负责陵墓的其中一边。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这座巨像建在罗德市港口的入口处。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青铜铸像,高约33米。巨像铸造完工后过了56年,毁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

建造时间:公元前282年完工

建造地点:爱琴海,希腊罗德港

罗德岛巨像位于希腊罗德岛(islandofRhodes)通往地中海(MediterraneanSea)的港口。公元前的罗德岛是重要的商务中心,它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处,罗德港于公元前408年建成。历史上罗德岛曾经被许多势力范围统治过,其中包括摩索拉斯(他的陵墓也是七大奇迹之一)和亚历山大大帝。但在亚历山大大帝归天之后,全岛又陷入了长时间的战争。马其顿(Macedonia)侵略者德米特里带领四万军队(这已超过了整个岛上的人口)包围了港口。经过艰苦的战争,罗德岛人击败了侵略者。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他们决定用敌人遗弃的青铜兵器修建一座雕像。雕像修筑了十二年,高约33米,与纽约的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雕像是中空的,里面用复杂的石头和铁的支柱加固。但这个伟大的雕像建成仅仅50年多后就被强烈地震毁坏了。传说中雕像两腿分开站在港口上船只是从腿中间过去,非常壮观而有趣。

这座巨像其实是希腊人的太阳神及他们的守护神赫利俄斯(Helios),由建筑师Chares设计,经过十二年的兴建,罗德岛巨像于公元前282年完工,整座巨像共高33米,以大理石建成,再以青铜包裹,以后更被用作灯塔。但公元前226年的大地震却把这幢伟大巨像推倒,脆弱的膝盖成为了巨像的致命伤,巨像从此倒在Mandraki港附近的岸边。公元654年,罗德岛被阿拉伯人入侵,入侵者更把遗迹运往叙利亚,使这个奇观的考察更加困难。

写作资料 罗马军团辉煌的历史

从提比利斯河畔的都市国家到拜占庭帝国,长达2000年的罗马帝国史,同时也正是一部帝国的中流砥柱——罗马军团纵横驰骋的历史……

罗马,本是起源于提比利斯河畔的都市国家。到了公元前30年,以奥克塔维阿努斯(奥古斯特皇帝)平定罗马内乱和吞并普托雷迈奥斯王朝治下的埃及为标志,罗马名副其实地掌握了古地中海世界的霸权。

其后,在以罗马为首都的4个世纪和迁都君士坦丁堡后的10个世纪里,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不仅继承了从奥利安到古希腊的各大古代文明并使之流传后世,更起到了东西方文明交流桥梁的作用。

罗马恒久不衰的统治力,主要归功于它灵活多变、顺应潮流的政治体制。但作为政治的强力工具,打垮了难以计数的敌国、粉碎了异族的一次次入侵、镇压了对统治阶层所有反抗的强大军力,同样不容忽视。本文将主要介绍共和时期到帝国初期、帝国后期以及拜占庭时代罗马军制的变迁,供大家参考。

共和中期(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市民构成的重装步兵

与古希腊的都市国家相同,共和初期到中期的罗马军制的基本原则是由市民自备装具服义务兵役。兵役对罗马市民来说,与其说是一种义务,倒不如说是一种代表荣誉的高贵权利。尤其在共和初期,军队组织几乎是直接作为政治实体(军人会)发挥作用的。

当时,17岁到46岁的公民全都有义务应征入伍,并按照年龄和所持财产多少被分为4个兵种。

首先,年少者和无力自备重装步兵所需装备者充当被称为“维利特斯”的轻步兵。他们不着甲胄,仅靠头盔和直径约1米的小圆盾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