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有追求的清穿 >

第20章

有追求的清穿-第20章

小说: 有追求的清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第二日,唐高林就带着李真在宋子墨的引见下去拜访了宋子墨的两大儿子的老师,请那先生收下李真这个学生,那先生本来不想收的,因为对于李真去作坊官学报名的事,他很是不爽,觉得李真很是不知所谓,因此,宋子墨和唐高林是说了几大箩筐的好话,好不容易才将李真这个插班生给塞了进去。

然后,唐高林便去作坊官学给人陪不是,作坊官学的人自然也没给唐高林好脸,空了个名额出来,还得再来抓一次阄,真以为大家很闲嗦…

唐高林陪完了不是又赶紧的去各大客栈打听,但是,却没找到冯管事,只有一家客栈说是来过京里的客人,但一早就结清了房钱走了…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唐高林便每天都去那几家客栈转悠一圈,但是,均未遇到那个冯管事,将唐高林给愁的啊…

唐烨也很郁闷,本来未来的蓝图都给规划好了,结果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当然,看在那300两银子的份上,唐烨忍了,没骂爱新觉罗的祖宗…

李真也很憋屈,私塾先生对他有些苛严,大概秉承着玉不磨不成器的宗旨,天天都点他的名,答不上来就罚站,罚背书、罚抄写,还打手掌心,弄得李真苦不堪言,可回家还不能叫苦,家里气压低着呢…

只有唐蜜没受到太大的干扰,天天都和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

这样过去了一个多月,唐烨已经调整好了心态,重新对蘑菇棚产生了兴趣,并安慰李真,“没准你还真中了秀才呢?都说贵人多忘事,可贵人偏偏将你记得那么清楚,这么好的运气,就是考举人都肯定中…”

唐王氏也不再在纳鞋底的时候老冷不丁的在手指上刺出血泡了,还宽慰起了唐高林,“没事,真娃子不是已经去私塾了嘛…”

可唐高林的那颗悬着的心还是没落地,每天继续进城去那几家大客栈转悠一圈,期望冯管事看在自己态度很端正的份上能在九王爷面前帮着说半句好话…

当然,唐高林也没忘选购兰州特产,送贵的吧,送不起,唐高林可舍不得卖地,所以只好用心在特产上下功夫了…

这天,唐高林再度垂头丧气的从城里回家,这个冯管事到底什么时候才回兰州城啊?…

不想,唐高林才走到半路上,就遇见唐蜜和宋慈惠,“爹,快回家,冯管事来了…”

小声求收藏和推荐

第二十二章决定

唐高林一听冯管事已经到了,脑袋里嗡的一下,什么都来不及想,撒腿就朝家跑,都快跑到家了才想起问唐蜜,“蜜儿,冯管事说什么了没?”结果扭头一看,身后哪还有唐蜜和宋慈惠的影子…

唐高林虽然有些懊恼,但并没停下来等两孩子,家里就唐王氏和唐烨在,唐高林担心这娘俩应答不妥当,将冯管事再给得罪了…

进了院子后,唐高林也不管自己还在喘着粗气就径直进了屋,进屋后,只好冲人冯管事傻笑,上气不接下气的,没法吐词说话…

冯管事见着有些失态的唐高林,没皱眉头,而是很和煦的笑了笑,“因事情办完了,进兰州城的时候正好顺路,就过来了…”

冯管事的态度很是客气,客气得和他的身份有些不符,无他,因为冯管事也被弄糊涂了。

就冯管事看来,李真值得推崇的品行就是两字“老实”,你说要是老实出个花样来,引起自家主子上心,冯管事也想得过,可李真明明就是老实得中规中距的嘛…

而唐家一家人也都是很普通的老百姓,没看出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来,小家子气挺浓的,因此,冯管事接到自家主子的回信后,硬是没想明白,到底是为什么。

既然想不明白,冯管事自然就要小心行事了,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谁知道李真日后会不会成为自己主子跟前的红人呢?

而唐高林听冯管事如此客气的说辞,心中却更是忐忑,急忙想解释,“冯管事,真对不住,我们见识浅,行事难免不周到…”

冯管事摆摆手,不在意的笑道:“你家大闺女刚才已经给我解释过了,无碍的,无碍的,呵呵…”

唐高林还是很尴尬的笑了笑,琢磨着是先将自己一家人深刻反省、并触及到灵魂深处的经过再给冯管事说一遍,还是先说说自己这些日子天天都在找冯管事认错,态度很端正…

但是冯管事不等唐高林开口,就开门见山道:“我还有事要办,就不啰嗦了,我们爷回信了…”

唐王氏和唐烨都是一凛,不知道即将迎接她们的是什么,先前冯管事是一个字也没透露,让人猜也无从猜起…

唐高林也很紧张,说话打着结,“听,听,听王爷,吩咐…”

冯管事笑道:“我们爷说考试没考过,一是资质的原因,一是先生的责任,呵呵,所以,我们爷便想请李公子进京求学,正巧我办完这的事后,就直接回京了,喔,我五天后起程,这些日子就住在悦来客栈,有事到那找我就是,你们看?…”

冯管事倒是说的云淡风轻,可唐家人却全给吓了一大跳,“进京?”

唐烨最先从震惊中反应过来,“进京读官学还是私塾啊?”

冯管事笑道:“我也不知道,主子在信里没说,我还有事,就不打扰了,先告辞了,喔,对了,五天后一大早起程…”

于是,当李真从私塾放学回家后,就发现家里一片愁云惨雾,连唐蜜都哭丧个脸,“咋了?”

见大家全都没啃声,李真想了想,脸色有点发白:“冯管事来了?要将300两银子收回去?”

唐烨摇摇头,“九王爷叫你进京读书…”

李真张大嘴巴,懵了,“进京读书?俺已经在读私塾了啊…”

唐烨道:“人家是王爷…”

李真结结巴巴道:“叔答应了?”

唐烨没好气道:“你说我们有能耐不答应吗?”

唐烨心里一肚子的气,就简简单单一句话,叫李真进京读书,说的真是轻巧,可自己一家却得头痛半天。

要知道如今这年头没住校生一说啊,李真进京住哪儿?难道还住进王府去?用屁股想也知道不可能啊,那么肯定就得有大人跟着去陪读,李真毕竟只有13岁,只是个半大小子,怎么可能放心他一个人在京里?但是也不能叫唐高林和唐王氏就这么两地分居吧,谁知道李真这书得读多少年?可全家人跟着去,这才置办下田地,才修了两间大瓦房啊,难道又转手卖?先不说舍不舍得了,五天时间,能卖个什么价钱?

还有,进京读书,到底是王爷已经将学校安排好了,还是得自己一家人进京现找啊?…

这个九王爷轻轻松松的几个字,弄得唐家焦头烂额…

当李真明白自己没说不的权利后,也意识到了唐家面临的难题,“俺一个人去,租间房子就是了,没事的,俺能应付得来。”

唐王氏却突然斩钉截铁道:“咱们全家都去。”

大家全怔怔的看着唐王氏,不知道她哪来的那份勇气…

唐王氏才没管几个小孩子,径直对唐高林道:“娃儿爹,我们都进京去,这儿的田先不要急着卖,田和房子都请宋三哥帮我们照看到…”

唐高林还是有些犹豫,“还是我先跟真娃子进京…”

唐王氏一边下炕一边道:“我虽然不识字,也晓得要将书读出来没个十年八年肯定不得行,既然是九王爷发话叫真娃子进京读书,难道我们还敢读个一两年就回来啊?既然不敢,就一起进京…娃儿爹,就这样,我先去煮饭,其他的,吃了饭再说…”

不得不说,唐王氏说得在理,可是,一家人这才安顿下来几天啊,大家心里都很是不情愿…

吃饭的时候,李真吞吞吐吐的再次表示,他真的可以一个人进京,被唐王氏再度否决了,“你才这么大,怎么能一个人进京?再过个三、五年差不多。”

唐烨则再次提出自己的疑问,“两个王爷都位高权重的,按说应该很忙啊,怎么对李真这么上心啊?爹,娘,你们不觉得古怪?”

唐高林想了想,“也许是真娃子读书不争气,大将军觉得没面子,非要让真娃子把书读出来,好证明他的眼光没错…”

李真马上否决了唐高林的假设,“俺接赏银的时候就说了的,俺大概考不中秀才,那个三爷还笑了俺呢…”

唐王氏郁闷道:“他们大概以为你是在谦虚,哪个晓得你说的是大实话嘛…”

唐烨听得很无语,这叫什么理由啊,可是,除了这个,好似也找不出其他说辞了…不对,还有一种可能,大将军觉得没面子,所以就将自己一家人弄离兰州,让兰州人渐渐忘却了此事…

唐烨看了看心思重重的父母,忍住了没再多嘴…

而晚上,当大家都歇下后,唐高林便告诉唐王氏,还是不用全家搬了,他先陪李真去京城,过个两年,等李真大些了,他就回来,“我一个人去,王爷们应该不会挑咱们的理,咱们又不是放任真娃子不管…”

唐高林还是有些在意自己在贵人眼中的形象的,不想落个苛待半子的名声。

唐王氏却道:“娃儿爹,我给你说,那两个王爷那么关心真娃子读书,真娃子就算考中了秀才肯定都交不了差,又不晓得真娃子好久脑袋才开窍,如果一辈子都考不中呢?就是时间久了,那些王爷忘了这事,难道真娃子还敢偷偷回来吗?还不是只有一直在京里待到读书,我们以后是要靠他养老的,肯定就得跟着他走塞,我们留在兰州,等老得走不动了,又怎么办?还有,万一真娃子脑袋一下就开窍了呢?一下子考中状元了呢?我们不跟着他,他当了陈世美,叶子咋个办?”

唐王氏的话,前半段唐高林觉得还有点道理,是啊,如果李真要在京城读一辈子书,自己一家人现在就去京里安置是最明智的,可一听到后半截,唐高林不高兴了,“他都成陈世美了,你还稀罕他干嘛?叶子哪点比他差了?”

唐王氏噌怪道:“真娃子要出息了,咱们凭什么将真娃子让给旁人啊?真娃子能飞黄腾达,难道我们没功劳嘛?凭什么不跟着他享福?他想当陈世美就当陈世美,没那么容易…”

唐高林怒了,“你一天到晚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啊?”

唐王氏一点也不示弱道:“如果真娃子中状元了,和叶子悔婚,另娶大户人家的小姐,你难道心头舒服嘛?”

废话,这事搁谁身上也不会舒服啊,谁乐意给他人做嫁衣啊,唐高林又不是傻子,但是,唐高林觉得自己老婆的话怎么就那么刺耳呢?难道真的是忠言逆耳?

于是,唐高林只好说,“真娃子十之八九等头发白了还在考童生…”

唐王氏立马接话道:“就算那样,我也不得嫌弃他这个女婿,本来就没指望过他有好多出息的…但是,有些事情还是要先下手塞,万一呢,我可不想到时怄死…”

唐高林想了一阵,的确找不出什么话来反驳自己老婆,有些事未雨绸缪下应该也没错,于是只好叹气,“你说真娃子咋个考试就没考过嘛…”

唐王氏道:“谁晓得王爷们那么好面子嘛,唉…”

第二天,宋子墨听了唐高林的托付,张大嘴巴半天都没合拢,“九王爷叫李真进京读书?”

唐高林有些沮丧的点点头,“真娃子才13岁,让他一个人进京,我实在不放心,只好跟着去,可光两爷子在京里也恼火,别的不说,煮饭就麻烦,所以干脆一家人都去…”

宋子墨想了想,建议道:“你还是问问冯管事,看看王府那边是怎么安排的,看看九王爷的意思是只要真娃子进京求学,还是…”

唐高林顿了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