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

第52章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52章

小说: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的军费。



当前中国军队存在的肿、散、骄、奢、惰的严重情况,随着科技进步,我们应保持在250万左右的规模,这就要求中国必须瞄准当前及今后的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重视科技在军事的应用,用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来指导和规范我军的质量建设。”李思明又一次“剽窃”后世的建军思想,他现在一点也没有偷窃可耻的觉悟。



“另外我军要克服打大仗打决战的思想。在未来的战争中,特殊条件下的作战,将是低浓度战争的一个重分方面。我们军队当年在金门对登陆作战认识严重不足,这是个惨痛的教训。这几天的演习特别第三次演习,在严寒地带的从林中,担当猎人507营根本没有野外生存的训练,在没有补给和环境恶劣的作战条件下,因饥饿、严寒、疲劳而退出战斗的非战斗减员占到减员总数一半以上。”



李思明越讲越流畅,他将他的五本书简明扼要的做了演讲,用大量的事实和战例生动的表明未来军事思想的重大变革,让他找到曾经带项目组的感觉。他的观点当然只是后世的观点,有的观点立刻得到赞成,有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赞成,相当一部分人互相拆台争辩,整个会议室如同辩论会一样。这让李思明想起当年读大学看到的辩论一样,每一个论点自动有正反两方相互争论,惹急了相互拍桌子干瞪眼,谁也不服谁。平时关系不错的人,也相互争得脸红脖子粗,换了一个问题,刚才还相互对骂的人立刻结成了盟友。李思明瞅了一眼杨首长,他抽着烟,品着茶,眯着眼看着,一点也不在乎。



本来一个晚上的会议,足足开了一天两夜,中间除了吃饭和出更,竟没人休息过。每个论题一旦得到所有人认可的时候,杨首长仿佛睡醒一样,挥才招来有勤务兵记录下来。会议室旁的电话也一直响个不停,李思明听出来是不同身份的人打来询问讨论结果的电话,听出来电话那头比这里还要急。



会议结论写了厚厚的一大本,杨首长仔细看了一遍后,掏出笔随手签个字,就被人拿走。这份会议纪要,后来被称为“78年整军纪要”。



会议结束后,李思明长出了一口气,这帮人都是程咬金,争起来只差动手了,现在头还嗡嗡地乱叫。好在现在可以走了,见杨首长没有说什么,连忙收拾一下,拦住一辆军车,有多快就有多快远离这个地方。不过这次收获不少,认识不少大人物,相互之间可以称兄道弟了。



他没注意到的是,一个小老头盯着他的背影,眯着眼笑道:“和尚跑了,庙跑不了吧?”



“首长,什么和尚,什么庙啊?”警卫员不解地问道。



第一卷 黑土地的故事 第六十九章 离别的季节



李思明回到大兴农场。见到连长,不,现在叫五分场场长,李思明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亲人啊,我可找到组织了!”然后跑回宿舍,留下陈场长摸不着头脑愣在原地。



“阿明,你回来了,大帅说你又‘进去’了?”张华一看到笑着说道。



“阿明,别听他胡说,你不过是故地重游罢了!”大帅也开玩笑道。



“你们瞎说什么啊,我要是劳改了,还有军车管送管回吗?”



“那可说不定,我听说重刑犯,特别是祸国殃民的那一种,是用军车接送的,看来李思明同志是提前一步享受过了。”猴子反驳道。



“小子,你找打是吧!”李思明向猴子扑去,猴子早就跑到了门外。



“我说你们怎么这么优闲?眼下就要春播了!”李思明问道。



“别提了,现在谁还有劲头搞生产。现在大家都在想办法回城,我可听说了,现在国家的知青政策就要变了,有的地方单位里优先招知青,有的地方允许提前退休让知青子女顶替。还有人干脆撂挑子不干了,自己跑回去了。能走后门的都挖空心思走,现在场部办公室里每天都排着队等着批准呢。场部领导天天都躲着,跟知青玩捉迷藏。”张华向来消息灵通。



李思明知道他说得都是事实,“上山下乡”在1978年这一年已经走到了尽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公开批评,一些知青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得到披露。有人说,我们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也不满意。有的人开始采取各种方法离开边疆,有的吞食金属,冒充患了癌症,办了“病退”;有的转插农村,搞“曲线返城”;有的以死相胁,搞“核讹诈”。在这一年的年底,从云南省开始,发生了知青大返城的浪潮。



李思明和徐大帅等人却等不到这一天,因为这年的大学春季三月下旬开学。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成绩并不向后世一样直接公布,只是在78年这年春天为考上的考生发录取书。早在去年12月底考完,就有人急不可耐的到处打听录取消息。这年头,考上大学离开边疆离开农村,无疑是最好的一种返城方式,经过文革十年,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现象,考上了大学,无疑前途无量。知青一有空就往场部跑,因为那里收到信件再往下送的话,要等上两天时间。邮递员和他绿色的自行车是当时中国最受人欢迎的。有人时不时时站在通往团部路口,一看到邮递员的身影,立刻回来通报,颇有儿童团站岗放哨之风。



就在知青们翘首以待烦躁不安的时候,改变知青命运的一封装着录取通知书的挂号信来了,信件的主人是一名哈尔滨知青,他考上了哈工大,收到信,他欣喜若狂,整天笑不拢嘴。旁人也都表示祝贺,心里却都在期盼着自己也能收到。李思明能够想像他的惊喜,人们常说十年寒窗,而知青却是十年磨难,终究修成了正果。



陆续有人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知青自己买来爆竹庆贺,成天噼哩吧啦地想个不停。徐大帅考上了北大经管系,他的准对象徐丽则考上了北大新闻系,曾智和猴子则分别考上海当地的大学,张华是几人中成绩最差的,也考上北京商学院的机械系,能考上大学,对张华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喜讯了,晚上睡觉还乐醒了。



整个连队居然考上了50多人,相对低得可怜的录取率,这个结果无疑是令人吃惊的。但更令人吃惊的是,李思明居然迟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这让他郁闷不已。有道是: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这学生都考上了,自己这个师傅居然落榜了,这真是天大的笑话。虽然自己并不希罕什么文凭,但李思明也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哎,真是老天无眼啊。



不过接下来的消息,让所有的人为他高兴。黑龙江省教育厅的一位负责招生考试的同志,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原因是李思明理科分数排名黑龙江考区第一名,据他说,批阅高考试卷时,他的试卷曾被当作标准答案使用,被批卷老师反复研究,原因是李思明答的太好了,许多题给出了多种解法。



李思明真想揍他一顿,害得自己丢面子,不过看在别人风尘仆仆的样子,请人家好好的吃了一顿饭。



有了录取通知书的知青,去场部办理返城手续,趾高气扬牛气烘烘的,在一旁盼着场部领导网开一面的知青面前显摆,巴不得别人知道。



“徐丽怎么也考北大?你们是不是商量好的?”李思明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拿徐大帅开心。



“巧合,纯属巧合!”徐大帅不承认。



“不是吧,我昨天还看到有一男一女商量一起办手续,去北京呢!”李思明不信。



“大家都是兵团战友嘛,属于同一个阶级的同志。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那怎么不找我,我也是阶级同志啊。”



‘这就是你自己的原因了,李思明同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保持优良作风的法宝,看来你要多自我批评!”



“好吧,我现在去找徐丽,碰巧我昨天收到有人要我转交的一封信,字迹好像是女同志写的。请她帮我看看这是不是要自我批评一下?”



“什么,好你个李思明,快还给我。”徐大帅立刻扑上来要抢走李思明手中的一封信。徐大帅高大英俊,风度翩翩,挺受群众特别是女知青欢迎,不过在连队里,大家都知道他跟徐丽现在是恋爱关系,倒是有不少别的连队的女知青给他写信,以表达爱慕之意。



考上大学的人都在收拾行李,李思明也不例外。他们当中最早有1968年来的知青,这次真得要和这个地方说再见,还真有点依依不舍。



他们带着敢为天下先的激情而来,今天他们要带着满身疲惫和对新生活的渴望离开。



他们埋头苦干日晒雨淋,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这块黑土地。



他们怀着最朴素最纯真的理想而来,用自己的稚嫩的双手开垦这片处女地,让荒芜的大地成为边疆的江南。



他们伴着东方红的歌声而来,在边疆奏响时代的主旋律。如今他们回到喧嚣的都市,另一段时代的旋律,等着他们去演奏。



他们长大了,成熟了,岁月悄悄地在他们曾经年轻的脸庞刻上沧桑。他们累了,困了,曾经的誓言早已随风而去。岁月就像老照片,在不同的年代将时间定格,成为永恒的记忆。他们就像走失的孩子,为了远方的风景,一路艰难地走来,终于迷失了方向,如今他们终于找到回家的路,而逝去的青春却再也找不到了。



有的人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就像来时一样誓不回头。有的人悄悄抹干两行清泪,带着惆怅悄悄离去,正如悄悄的来到。有的人带着忧伤而去,拍去身上的尘埃,留下遗憾和悔恨。



吃过苦、受过累、淌过汗、流过泪,这是共和国整整一代人年青岁月的写照。



1978年的3月,是个离别的季节。最后一次下地干活,最后一次将机器擦的发亮,最后一次走过那片高高的白桦林,然后拥抱,握手,挥泪告别,踏上了回家的路。



李思明一个人来到那片白桦林,他曾经无数次在此流连忘返,如今就要走了,和宁卫东告别吧。



宁卫东静静地躺在白桦林深处,面朝北京的方向躺着,他的坟荒草丛生,那棵李思明亲手种下的雪松如今已婷婷玉立,倔强地在白桦林中努力向上生长着。



“卫东,我亲爱的战友,这两天许多人都要走了,永远不会回来的。你知道吗?我们有很多人考上大学了,如果你还活着,你应该也会考上的,对吧?你一向爱学习。大家都走了,没人来看你了,就留下你一个人,你一定很寂寞吧。你放心,咱是哥们,我一定会回来的,将来我要有钱了,就将咱们大兴所有牺牲的战友,全部移到这里和你坐伴,然后修一个大纪念碑,比天安门广场上的还要高还要壮观,你站在上面一定可以看到天安门,可以看到北京大学,我发誓!



卫东,你一定哭了,你要记得你比我岁数大,不能在我面前哭哦。我不骗你,我将来会有很多很多钱,一百辈子都花不完,我会专门为你修一个别墅,最气派的那一种。你别不信,现在时代变了,我们当年满怀激情而来,在这里受苦流汗,不管为了什么,我们无愧于青春岁月。现在我们离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