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

第304章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304章

小说: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我还有一项更大的买卖.就担心你没有胆子!”李思明道,“只要办成.我让你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



“什么买卖?”李思明说的那么有诱惑力,阿廖沙听的精神一振。



“石油,我对西伯利亚油田感兴趣!”李思明沉声说道。



“啊……”阿廖沙目瞪口呆。



“不试试如何知道呢?打个比方,如果某个油田值五十亿美金,你能用三十亿美金购得。那么这节省的二十亿美金。我可以给你百分之十的回扣!”李思明道。



“果然是大买卖!”阿廖沙咽了咽口水.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



“我听说美金在俄罗期就是硬通货,堪比黄金,我可以用美元交易.只要价码不太低.手段合理.买个油田.我想并非什么难事。但是如果达成交易。那么必须是联邦政府、内阁、国家议会,方首脑和议会也要给我背书。为此我可以多付出一笔钱。“李思明如老神在在。



李思明说的“手段合理”.其实是相反的意思,在混乱的俄罗斯,要么有权。要么有钱.钱可以买到权。唯有有钱人才是大爷。而之所有要让那么多有权力机构给他背书,是以防万一。要让合法性依据做足。



这个机会很难得,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李思明想趁火打劫,并且砸锅卖钱也是值得的。



“这是个大买卖。阿廖沙.我把这个发财的机会给了你,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想想看.一转手你就成了亿万富翁.这么好的事情可不是随处可见的哦!”李思明接着诱惑道。



“为什么是我?”阿廖沙问道。



“因为我只认识你这个俄罗斯人!”李思明道。



李思明的“险恶用心”.阿廖沙看得很明白。马克思的《资本论》上不是说过吗?只要是利润足够的高.即使上冒着上绞刑架危险,也有人前赴后继。更何况.只要是用比那些新权贵们更高的价钱,风险还是比较小的。



1992年初至1994的4月,俄罗斯实施了以“自由化、稳定化、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休克疗法”,启动了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改革。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大刀阔斧经济自由化、私有化改革以及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俄政府希望借此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稳定、市场供应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实际效果来看.“休克疗法”改革非但没有实现当初预想的目标,反而使原本严峻经济形势更加恶化.造成了经济严重下滑和恶性通货膨胀.最高通胀达到2500%。围绕改革的方式、成效、前景产生了广泛的争争.经历了多次探索和曲折.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不仅实现了从“休克”到“治疗”的转吏而且找到了更为宝贵的财富——“普京道路”。



而在“休克疗法”这一阶段.俄罗期诞生了无数个霍多尔科夫斯基、阿布拉莫维奇这样的大亨.都是在权力之下的黑暗交易,自然资源被贱卖贱买,而围绕自然资源的政治斗争后来也是让人眼花缭乱。风险很大.但很值得一试。



“干!”阿廖沙端起一杯啤酒,咕嘟一口喝下。



李思明的笑意更浓了。只是万一这个大买卖要是做成了.这钱从哪里出?



酒足饭饱和做着亿万富豪梦的阿廖沙送走,李思明和杨月手拉着手走北京的大街上。他们很久没有这样闲情逸致在街上散步,他们似乎回想起往日的点点滴滴.想起当年的甜蜜岁月。北京冬季的阳光悄悄爬上西墙.给灰暗的墙面镀上了层金色,晒在人的身上暖意洋洋。两人在街上闲荡,没有公司里的烦心事.也没有儿子捣蛋.心情很不错.这让他们回想起结婚前的年代。



唯一让人不高兴的是,前后左右不远的方保镖们都在紧张盯着四周。这些保镖们都是乔小龙介绍来的退伍军人.并且经过专门的系统保安培训,据说都曾担任过国家领导人的卫士,顺带着曾智等人也沾了光。幸亏没有像香港电影里演的那样.一身黑西服戴墨镜.那样太拉风了,想不让人注意都难。



“阿明,你的钱不够多吗?”杨月问道.她对李思明抓住一切机会挣钱的想法很不以为然。



“钱是好东西啊,有谁愿意跟钱过不去?不缺钱,阿廖沙来中国干什么?不缺钱.我当年跑到美国干什么?”李思明振振有词。



“你已经是中国首富了,要那么钱干嘛?”杨月反问道,“你可不能学那些香港富豪.没事尽比富!”



“我可没那么低级趣味.我永远是无产阶级。要共产,有钱可以帮助一些人.当年老毛子也没少让咱中国人出血.我乘人之危,也算是给老祖宗报了仇。再说咱是用钱买,又不是带着枪炮去抡,咱是文明人,得按经济规律办事!”李思明乐呵呵说道,“要是阿廖沙真有那么神通广大,我还担心自己没钱买呢!”



“原来你只是说说而已?”杨月不信.“这个俄罗斯人也就是一个小老板.我不信他有那么大能耐!”



“不试试怎么知道?这个世界只要敢想敢做.没什么办不到的。如果真是做成了这一买卖.我就是砸锅卖钱也要干上一笔!”李思明道:“有更多的钱,我可以多建一些小学校.多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前些日子去山东沂蒙.受教育了?”杨月嘻嘻笑着道。



“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是我一贯的宗旨嘛!”李思明笑着道。



不知道是真有利可图,还是李思明说得太有诱惑力.俄罗斯商人阿廖沙很快将手中的货脱手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了俄罗斯远东新晋大亨.跑到了莫斯科.削尖了脑袋往权贵的***里钻。



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让这位前苏联中校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一百八十七章 拍马屁的艺术



李思明又去了趟北大。



此时已经是放寒假的时间,三三两两的年轻学子已经背着行囊准备回家过年,年轻的脸上洋溢着春节的喜悦。午后的阳光晒在人身上暖意洋洋。让这北方干燥寒冷的季节变得不那么不讨人喜欢。李思明的心情很不错,自从事业小成之后,来这到里似乎有些“荣归故里”的味道,就差夹道欢迎了,不过他的好心情很快就会变得糟糕起来。



一面避风向阳的草地上做着一群学生,中间围坐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这个女人一边抽着过虑嘴香烟吐着烟圈,一边用很不屑的口吻吹嘘着:



“我刚从美国回来,9月份去的,看过了自由女神像,然后在美国夏威夷呆了三个月。嗯,我是从夏威夷檀香山直飞香港,取道回北京的。



美国人真是幸福。那么美丽迷人的海岛,那么精致的海滩,真像天堂一边,咱们北京到处都是垃圾。随地吐痰大小便,真不是人呆的地方。



美国男人都有绅士般的笑容和风度,比中国男人更有男人味,那才叫真男人……



从旁边路过的中国男人李思明。打了个踉跄,好悬没栽了个跟头。他皱了皱眉,对着北大负责接待的某位老师问道:



“这人什么来路?”



“哦,李教授!”这位老师尊敬地回答道。“中文系的一位助教。听说是一位先锋派诗人。很有名地!”



“噢,我还以为我到了日本。听说那里的日本妓女最喜欢美国大兵!”李思明不咸不谈地说道。



教师哑然。



李思明这次来。借探亲的机会和北大商议设立专项奖学金和基础研究基金的事情。李思明作为北大的“教授”。当然也很乐意做出一点贡献力量。北大对这次极为重视。李思明也是被动地成了北大地骄傲。其实李思明地所谓才华和名气,跟北大没有太大的关系。校方安排了一次座谈会。邀请了一些年青教师和李思明交流一下关于科技方面地经验和看法。



没有想到的是,李思明这一次终于忍无可忍地拂袖而去。



“我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是一个CLUB地会员,在学习和研究之余,就会参加各种CLUB。在这些各种CLUB中。我认识了很多美国科技界各行各业的LEADER。跟这些LEADER交流时。我发现美国科技的发展享受到许多好地POLICY……”某位所谓归国学者大言不惭地大谈山姆大叔地种种令人羡慕地地方。夸夸其谈。说就说呗,还非要夹杂着英文单词,让人以为这是新发明地一种语言,仿佛不这么说,就不能表明自己喝过洋墨水。



李思明心说。你怎么不留在美国。抱着美国人地大腿,那不是很好吗?



“我去过许多国家。但是无论我身在何地。我总觉得我的祖国最好。我会英、日、德、俄四国语言,但是我说得最多最熟练的永远是中国话。”李思明缓缓站起身来。控制着想扁人的冲动。不紧不慢地扔下这这句话。转身就大步流星地走出会议室。很没有风度地留下一屋子的人面面相觑。



李思明气呼呼地穿过校园,保镖们跟在后面一路小跑,不知道地还以为是一帮便衣警察在抓坏人。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两个小时之内。就传遍了这春季校园里地所有人。在这校园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李思明跑回岳父家,一屁股坐下,犹自愤怒不已,抓起岳父刚泡好一杯茶。张口就喝,没想到却被烫着了舌头。一家老小看着目瞪口呆。儿子李小明见爸爸出了洋相,还不知好歹地咯咯大笑。差点挨揍。



“哟,跟谁生这么大气啊?”杨月关心地问道。



“没什么,我不生气,跟那种人怄气不值得,还减寿!”李思明平静下来。



他将今天在北大看到和听到的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这种事情早就可空见惯了,我毕业那会儿。不是也有出国潮吗?前两年也有一拔出国潮。外国地月亮比咱中国圆,这话还是你说地。”杨月轻笑道,“犯不着生这么大气。”



“小李,你们公司不是有一大批归国中国留学生嘛,他们不都是很有志气很有原则地一部分人吗?别一棍子将所有人打死,到哪都有没骨气地人!”岳父缓缓了



嗯,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说到李思明心里面去了。这也是他引以为傲地方。



李思明在北大校园里的“过度反应”,让那些还未得及回家的年轻学子们坐不住了,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终于大家合计了一番,派人找到了李思明,请求李思明给做个报告。



“什么报告?“李思明问道。



“您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学生代表恳求道。



李思明当然不会拒绝。在他的眼里年轻学子是他最愿意打交道的一群人。因为这些人才是国家地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李思明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影响到这些人的机会。正如他当年影响到叶向东、陈剑这样的人一样。



报告或者说演讲,是在北大法律系大礼堂进行地,那些早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过年的学生,也纷纷放下行李,齐聚一堂。李思明看着台下黑压压地人群,那种洋洋洒洒出口成章的感觉又找回来了:



“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和富于冒险精种地航海家,促成了欧洲小国荷兰成了海上马车夫,占据着远比它本国要大的多的殖民地,并且一度垄断着海洋贸易。



英国则是在以新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