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

第302章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302章

小说: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在家用电器方面已经处于国内最先进水平.并且已经开拓国外市场,在今年将会有更好发展。而半导体方面。我们微处理器能够满足个人电脑的需求、科技含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而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方面。我们却是国际首创,到目前为止整个集团中央研究院已经获得了1500多项国际专利。这才是我们集团最宝贵的资产。”



李思明经受着所有领导们一番询问。人人都想知道微星科技秘密。而李思明给出的答案却很简单,没有什么秘密可谈。



“人人都谈美国硅谷成功神话。但是我们如果研究都会很容易发现。硅谷拥有第一流老师和学生。拥有生生不息的技术源泉。拥有市场资源.拥有创业激情,拥有源源不断的资本作后盾。这些都是硅谷的奥秘。但是硅谷还有更加重要东西。我们却忽略了。它用一套完整企业制度和社会规范来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而这正是我们欠缺。



资本是追求利润的.如果中国家民营企业整天担心受怕。没有从法律上去规范、约束甚至鼓励,那么就无法调动起创业者们积极性。国营企业如果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适当物质刺激。那也难以调动起来积极性。我承认微星公司是借外资企业牌子.但正是因为我们有一套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制度。才有我们的今天。



更多,在知识产权方面。在商业信用方面,如果没有法律作为保证,那也很难保证创业者的智慧财富的安全性。创造性更无法保征!”李思明反复推销着自己理念。



也许是有微星公司的先例。也许是中国改革已经到了必须再向迈进一步时候。在1992年春天过后,迸发出强大推动力。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蓬勃发展年代。



当中央首长离开微星集团之后不久。微星公司和李思明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海内外各大报章头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微星集团正是这一论点集中体现。1985底微星集团正式成立以来。微星集团在家用电器和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科技半导体制造和无线通信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成就,而这一切所花的时间与投资却是相当少。这正体现出中国人创造性和微星公司在科学管理方面精益求精。



中国最有实力的政治首脑在时隔八年之后再一次视察,无疑是对微星集团的肯定,这从某个角度表明微星集团在中国的重要性,微星集团已经吹响了中国人试图冲破技术先进国家领导位号角。



而关键人物李思明的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更让人有许多启发,我们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天才人物。无论他个人在未来是走向成功还是仅仅是昙花一现,他的个人经历都值得写一部个人传记!”



1992年6月1日.香江电器经过6个月的上市辅导期,并经过大量的让人郁闷的文案工作.终于在香港股市上市了。令投资分析师意外的是,香江电器的股票一上市交易.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以极大的热情追捧着,香江电器的股价一路攀升,当日收盘时.已经比发行价上涨了120%.股市市值达到了50亿港币。微星集团持股60%,内部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员工个人持股15%,一夜之间诞生了五十位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这是员工激励的一部分。而这一财富故事让所有人心潮澎湃。



香江电器借此时机,实施了五大战略:构筑明确的高档品牌形象,致力于产品的制造、营业、设计、研究开发等方面;强化应对变化的能力,建立系统的经营体制;深化满足客户的经营,各分公司推进符合自身特点的公益话动,提高国内国外社会对香江品牌的信赖度和满意度;确保人才和技术.培养市场所在本土的优秀人才,并以当员工为中心对企业进行运营;加强集团内部的协助,对获得的经验和技术进行共享。



7月,微星集团在深圳的2号晶圆厂正式建成.这是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晶圆厂,当月就有8万块486型CPU投放市场.迅速弥补了国内市场的缺口.让中国人可以以低于国际市场10%的价格买到同类性能的微处理器,而与此相关的上游设计和下游封装与测试等企业在深圳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首先是来自台湾的富有冒险精神的中小此设计企业.然后是国内的创业者也搭上了微星半导体的快车,分享着市场利益。而国营的晶圆厂也从中获得了技术支持,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向上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而微星半导体在IC行业的技术成就.让那些国外公司加速向中国转移制造甚至技术在内的步伐。因为中国人已经有了相关技术,过期作废的道理谁都懂.跨国巨头们至少在半导体方面.不再对着中国人挥舞着相关专利大棒,而是不得不抓紧时间在中国投资形成生产能力,但是为时晚矣,中国人将制造的规模性发挥到了极致。这些连锁反应的效应是巨大的,让中国人明白,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掌握了主动权。



AnyCall中文BP机已经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上达到70%的水平.由于高额的利润,在1992年前两个季度已经获纯利7亿元。并且针对1992年深圳股市的红红火火的局面.推出价格昂贵的股票机,很受市场推崇。



1992年12月,世界上第一个CDMA移动通信试用网络在深圳开始建设,同时与美国高通公司共同制打的新标准“IS…92a”进一步完善原有“IS…91”标准。这是一个长达3000页的开放的标准,目的是培育配套企业的发展.规范未来的联盟的技术发展方向,包括通信设备和移动终端及与其它系统接口在内的规范,让整个标准走向产业化、商用化。至1993年的6月,第一批实验用AnyCall手机共3万部开始投入试用.微星集团所有员工,包括清洁工每人人手一部。同时,全深圳部分教师和公务员也在试用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很令人羡慕的一景:那些拥有第一部真正称得上“手机”的人,在深圳的任何一个大街上,可以看到穷人用小巧精致的手机边走边打着免费电话,而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都不好意思当人面用“大哥大”,全揣在公文包里。



“老板不如清洁工!”有人这么感叹道。



欧洲人冷眼旁观.他们的GSM已经开始试商用化.他们都不愿意给AnyCall公司和高通公司交纳专利费,专心致志发展自己的网络。但是中国的庞大市场让他们最终低头,而AnyCall公司在1992年末的时候,已经开始了3G项目的立项。



李思明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但是他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富有。成功的秘密?用李思明的话说.他还在路上呢!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人有钱了应该做些什么?



没读过几年书的小老板们会说:“我要是发财了,我就收藏艺术品。什么毕加锁(索).张老(大)千的,有多少就买多少,提高一下自己的艺术品味!”



养殖专业户说了:“等俺有钱了,我就买两辆高级轿车,一辆宝马一辆奔驰。一辆自己谈生意用.一辆专门用来给肉联厂送猪肉!那样才拉风!”



还在温饱线挣扎的人却说:“等我发家致富了,我就买栋别墅。请一个英国管家,一个中国厨子和一个法国厨子,再娶一个日本女人当老婆。那才是贵族!”



这是相当一部分还未富起来的人的梦想,当然也无可厚非,人家自己挣的钱怎么折腾。自己说了算。



中国越来越强大,富人们当然也是越来越多,进而形成了一个阶层。朱门酒肉臭.富人们享受着夯华富裕的生活,一边醇酒美人.一边努力提高自己的口味。最初的富人们还不知道如何去享用自己的财富.刚从物质贫乏的年代走过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掷千金也许就是这些人最直接的使用财富的方式。当然也有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一边银行存款以几位数的规模不停增涨,一边勤俭节约,过着普通的生活,舍不得多花一分钱.那是穷惯了的缘故。你可以羡慕,可以鄙视.也可以表示尊敬。



后来的财富英雄们却不同,他们的财富并不是他们的前辈那样通过诸如街头小买卖那样.原始积累而成的.往往是一夜之间就成了千万甚至亿万富翁。他们不仅年纪轻轻就拥有巨额财富.还拥有高学历和高品味。追求的是口味和个性.他们可以为了看外国歌剧而包机赴会,他们可以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立、自由和特立独行而去找罪受。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富豪写照。



李思明更愿意将钱花在需要人身上。



在1992年底的时候,个人财务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尽管过去两年从银行借了不少钱,但是微星半导体和AnyCall电讯公司借助于先进科技和高利润的产品,加上上市公司香江电器的分配利润,集团已经掌握了超过30个亿人民币.另外还有电影公司的1亿美金。负责财务的袁侯的笑脸也多了起来。赶紧还了银行的部分短期贷款,除了追加投资.各位股东手头上还有不少钱。



这是几位股东多年来第一次可以放心分红利,人人都很开心。以前是有财务压力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现在终于不再受穷了。曾智这样感叹道。他赶紧再加点钱去买了一艘豪华游艇,去显摆并且扬眉吐气一番。还不忘赞助李思明基金会一部分。



人怕出名猪怕壮。李思明的大名早就在全中国如雷贯耳了,关于李思明的真真假假的故事和传说很多。当然更多人是看到李思明的身价.不吝给了他“全中国最富有的人”的称号。



在中国最先富起来一部分人当中.有不少人财富来得不那么干净.人们把这称之为资本的“原罪”。投机倒把、走后门甚至是走私和经济诈骗。利用法律和政策漏洞等等,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没有钱人往往会拿这个安慰自己.只要是有钱人.那一定就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私密。俗话说的好:无商不奸嘛!



李思明早就参与到慈善事业和他认为有意义的事业中去了。



数个名牌大学包括香港和国外大学送过来几个诸如名誉教授和名誉博士头衔。这种虚名李思明避之如毒蛇,十分反感,自己这个正牌大学教授都没功夫搭理呢!



各种媒体采访要求也送到了面前。要他谈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谓的成功经验。



还有各种名目的会议和论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纷纷向他发出邀请。



李思明根本就无所谓,通常会让秘书三言两语打发掉,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曾智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代表李思明在各种会议之间奔波。



但是有一类的公益事业李思明却很热衷。而且很投入。比如他个人出资和国家教育机构共同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科技发明大赛,而且他总是在百忙之中.亲自参与具体工作,为此他不吝花费大笔的金钱.因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有了一些钱,李思明全部把钱投入到老兵基金会和知青基金会当中。前者关注于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生活困难者。以及烈士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后者不仅关注知青一代社会问题,也关注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甚至已经扩展到中国民间文化保护问题。



李思明觉得钱花很舒服.他对个人财富看得很开,大笔财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