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

第297章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297章

小说: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授予纪念勋章的情景,又一次在美国各大电视台一次又一次播放,不知道的。还以为李思明穿越时空。帮美国人打赢了一场世界大战。李思明这位对记者没有好感的人,也一次又一次主动接受外国媒体的采访,并在美国的电视台播出,大谈中美之间的友谊,中美正常的贸易关系如何如何重要,自己对美国人民是如何如何尊敬。



微星公司还聘请了美国公关公司开展一系列的院外活动,游说各政治经济团体,包括香港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因为一旦任由事件升级,或者干脆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将带来严重的后果:1989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中有70%是通过香港转口的,所以香港经济,包括在香港的美国公司无疑将受到沉重打击;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60%是由华南地区生产的。那里是中国改革的中坚力量,这本来是某些美国人认为最应该支持的力量,现在可能因取消最惠国待遇而遭受挫伤;也会损失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统一战线,是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李思明深以为然,这只是李思明的战争的一部分。



一场颇有政治色彩的商业战。包含着新闻公关战、舆论战、心理战,在美国本土上演,但是微星半导体还没有一块CPU出口到美国。但是微星公司的一系列取措,玩得无比纯熟,似乎天生就是此中高手一样,让观察家目不暇接,也给所有人好好地上了一课。而李思明及其微星公司,包括他们后来的同胞,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李思明成功地给自己的公司树立起一个不畏市场和技术强权的斗士的形象,这种先入为主的观感,让一部分外国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购买微星公司的产品。进而打开了市场缺口。



这个战争一打就是好几年。直到微星公司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在此期间,英特尔公司的芯片也一块没有出现在中华大地,当然少量的走私除外一一之所以是少量,因为使用者怕被国人骂成汉奸,都不敢说自己有一块“外国芯”。



而在商业战愈来愈烈的时候,1991年的7月20日,李思明又一次来到了香港。他将要参加一个香港富豪扎堆的慈善拍卖酒会。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一百八十章 我很穷



李思明赴香港参加一个慈善拍卖酒会,并非是去撒钱。因为他缺钱,并非为了跟香港富豪们拼富。他是拍卖自己的“私人藏品”。



所谓慈善拍卖会,很显然在某个富人扎堆的地方,那些富豪们一边品着美酒。一边举着拍子,一张口就几十万甚至一百万的往上加,既豪气又体面一因为钱用在了需要的人,比如灾民的身上,那些拍卖的物品只不过是个由头。当然也不排除部分拍卖物品很稀有,在这种情况下,越稀有就越有人想得到,自然,最终竞争的结果,会让最终的价格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要是有几个富豪在某件拍卖物品上争强好胜,那对主办方来说,就太好了!至于是不是物有所值,就不是太重要的问题了。



这是有钱人的游戏,普通人只能看着眼馋。但李思明这次可不是跟李超人争奇斗艳。他是献出了自己的一套私人藏品。参与拍卖。



“李先生,请问您是来竞拍的吗?请问您对哪件物品感兴趣?是明朝正德年间的那套起拍价200万港币的家具,还是对一件宋朝张择端一幅画感兴趣?”这个富豪扎堆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记者。



当那些记者们看到了李思明的到来。立刻像闻到腥味的猫一样。围了上来,让李思明闻到女记者脸上涂抹的厚厚的一层脂粉味,还混杂着男记者身上地某个所谓名牌的香水味。李思明甚至闻到某人身上有狐臭味,这让他不得不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李思明第一次感到,要是有一帮保镖还是很不错的。至少可以让这种混杂在一起地奇怪气味远一点。



“不好意思。我不是来这里花钱地,我很穷!”李思明回答道。“要知道。内地从5月中旬至7月上旬。连降暴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全国多处受灾。损失严重。我没钱捐。可是我有一些比较珍贵的收藏品,可以拿出来拍卖,我希望卖个好价钱。”



1991年内地地江淮流域提前一个月进入梅雨期。江苏地常州、兴化,安徽地全省。湖北的武汉等局部地区30天降雨量接近或超过百年一遇。各地损失惨重。血浓于水,同属炎黄子孙的港澳台同胞首先行动了起来。香港当局7月12日拨款5000万港元赈助华东灾区。全港随即掀起捐赠救助华东水灾地热潮。据有关方面统计。到7月23日,短短十天功夫,香港地赈灾筹款总额已达到4。7亿多港元。与此同时。台湾对华东灾区地捐赠也超过了300万美元。澳门的捐赠也超过了z2000万澳币。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古巴这个小国,据说给中国兄弟捐了1700万美元,比所有地发达国家加起来还要多得多。仅仅是十二年前,古巴还声称跟中国不共戴天。



“李先生,您是开玩笑吧?”李思明说自己很穷。是实话实说,可是却没人相信。某记者道。“香江电器公司在内地市场已经是第一品牌,在东南亚也是卖得挺好,而且听说贵公司产品也在登陆美国本土;微星半导体公司制造出内地第一颗386芯片,在当前中美贸易纠纷的情况下,贵公司将独占内地市场;另外听说贵公司旗下地电讯公司正在制订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美国微软公司地第三大股东也是贵公司,这一切,都表明您会很穷?您真会开玩笑!”



这位记者很显然是位财经记者,对这里面的事情了解地很不一般。对李思明“装穷”很不满意。李思明一时有些愕然。



“诚如您所说,我们微星公司地投资计划从一开始就很多,今年开始才逐渐收回投资,但是我们今年的投入更大。目前微星半导体公司正在深圳上马一个8英寸的工厂,美国人还防备着我们像防贼一样防着我们,跟我们打官司。我倒是很想知道,美国各博物馆内有多少是来自中国地文物?anycall电讯还要追加投资,这都是高科技,要有高投入。所以总的来说,我们很穷。你看,为了给我们的同胞捐点钱,还必须乘香港参加这样的拍卖会,我的时间很宝贵,你知不知道?”李思明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道。



“那么李先生。您这次准备拍卖什么物品?”有记者很好奇地问道。



“我可没什么宋代地国画,明代的瓷器,更没有青铜器,但我也有我特有的,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李思明卖着关子。



“不就是些像章吗?”曾智在身旁嘀咕道。



李思明很想捐点钱,可是手头比较紧,所以他在这时就想起了当年他“苦心经营”地毛主席像章大收藏。据说毛主席像章总共有八万多种,像章材质有金、银、铜、石膏、海绵等。直径最大72厘米,最重的43公斤。图案则有舰、船、红旗、建筑物、天安门、诗词、语录等,设计造型五花八门,林林总总。



李思明早就别有用心,从1972年起,他就开始很有计划地收集,当年他很穷,身上的钱除了用来抽烟和偶尔改善一下生活,全部用来“巧取豪夺”各种像章,特别是解放前制作地那种比较稀有的,在运动时还差一点被某人给没收了。这个工作在他从北大荒回到北京时达到了顶峰,臣为那时他有了更高的工资,用不太大的代价买了很多孤品,而别人根本就没这个意识。他可以很骄傲地说,他手头这一套305枚,是目前为止,当然不是最多的一套,但却是最有价值的一套。那种常见的像章,他根本就没看上眼。当初开始收藏时,不知道哪种价值大。收藏地多了,他就越来越挑剔。专找那种很少见的,以至于最好他讲究地是稀有性,而不是常见的大路货。随着过去时代的越行越远。这些收藏品地价值就很越来越大了。



曾智很不高兴。因为他一是很懊悔当年自己咋就没想到呢?二是因为当年他也为李思明地收藏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他认为李思明不能完全将此收藏占为己有。没想到时过境迁。当年毫不起眼地像章。也在八十年代早期就引发了一股怀旧地收藏热,其中解放以前制作地像章数量本来就很少,有的已成孤品。是十分珍贵的革命文物。如1945年“七大”前夕,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地学员们为“七大”主席团成员制作地纯白锡像章。如今已成无价之宝。曾智很是后悔啊,这也证明李思明这个人实在是太“奸诈”太“别有用心”了。如同他在美国的投资一样,看上去太亏本,到头来还证明了他地“无比英明”。李思明收藏的这套像章中。就有曾智本人当年拥有过地一枚比较稀少的像章。李思明当年仅仅付出了一包不知从哪弄来的“大前门”地代价,不过联想到袁侯当年地那一枚更稀有的像章,曾智的心里就平衡了一点。



“阿智。你放心,我手头上还有几套。比这一套还要全还要珍贵。你要是舍得,我优惠转让给你?”李思明凑近曾智地耳边,小声地说道。



“优惠?”曾智听到李思明这么说。眼前一亮,“说好了,你可不能反悔!”



“当然!咱谁跟谁啊?”李思明拍着曾智的肩膀。笑着道,“不过,你可别将消息透出去了。要不然呆会拍卖这一套就拍不出好价钱了。为了正受灾地同胞,我也豁出去了!”



“别把自己说得那么伟大。咱是近二十年的朋友了。”曾智赔着笑脸道,“你给打个折?”



“这样吧。呆会拍了多少钱,我就多少钱转让给你一套,够意思吧?”李思明道。“不过,你不能拆我的台啊!”



“那我就祈祷一会拍得越少越好!”曾智笑着道。



“瞧瞧你这人品,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我李思明真是误交你这么个朋友。你可别忘了,我这是为了灾民!”李思明理直气壮地批评道。



“哎,我还真忘了咱们来这的目的了,不好意思,我曾某人接受你地批评。”曾智不好意思地说道。



“很好。古人云,闻过则喜!看来你颇有古风啊!”李思明道。



“得了、得了,你就贫吧!”曾智转过脸去,径直往拍卖现场走去。



拍卖会是曾三叔倡议举办的,所以李思明得以临时加了个塞,只有在这个富豪云集的地方才能多拍点钱不是?至于识不识货,李思明并不指望能拍出太高地价钱,只是他有些遗憾。要是再过个十来年,那自己拿出来拍卖的这一套的价值就更大了。



李思明和曾智两人走近会场,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些富豪们大多李思明都有一面之缘,当然大多数人他会将姓名与面相弄混。所以遇到不认识地,他就装聋作哑,打着哈哈。只是,现在的李思明距上一次出现在曾智的婚礼上的那次不同了,人人都早已把他当成一个人物。众人也都上前对这位“后起之秀”另眼相看,向李思明打听着微星公司的实际情况。



“小李,我们又见面了。好像我们四年半前在曾公子的婚礼上见过吧?”李超人明知故问。



“啊?好像是吧?李先生好!”李思明尴尬地装糊涂。当年他假借人家的宅子。将香港娱乐界给得罪光了。在1991年的3月起,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