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

第181章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181章

小说: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我要提前祝贺你,明年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非你莫属。”哈里森·希曼激动的握着李思明的手道,“让人震撼,这是一部让人感动,激动和深思的电影。如果我的预言错了的话,那奥斯卡评选委员会的存在的必要性,就应该摆上桌面讨论一下了。”



“谢谢你的吉言。”李思明面带微笑,不过他自信的表情让希曼并不感到意外,“我更愿看到我的演员拿奖,希望新人有更多的机会。”



“不过,你这次就不是新人了!”希曼开玩笑道,“我知道你不喜欢见记者。可是今天,你得做好思想准备。”



果然,当李思明走出剧院的时候,参加首映并观看过电影的记者们包围了他。长枪短炮的对准了他。



“李先生,请问您对这部电影的前景有何期待,拿奥斯卡奖吗?”有记者问道。



“我本人不在乎,我只关心票房,除此之外的东西都是虚的。当然,如果他们真要送一个镀金的纪念品给我,我也很乐意接受。”李思明回答道。



“那上一届《肖申克的救赎》的意外与大奖失之交臂,影迷都觉得很遗憾。您现在有何看法?”这名记者,看来十分想获得李思明的想法,如果李思明当众破口大骂那是最好不过了。不过李思明可没那么蠢。



“意外?我不觉得意外。相对于所谓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我更关注我的演员。大家刚才也看到了,汉克斯的表演精湛,女主角更不用说,另一位男配角也让人眼前一亮。我只说事实,观众最有发言权,不是投票所能决定的。”李思明趁机给自己的演员作广告。要是汉克斯这次没能拿奖,李思明就会有负罪感的。至少,拔苗助长的罪名只有自己知道。



“那您的意思是说,您认为各主要奖项已经是囊中之物了?”有记者对李思明话语理解的过于“深刻”。



“这是你说的,小心我告你诽谤!”李思明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道,“我郑重的宣布,我李思明已经不是新人了。”



“导演先生,你能对票房做出预测吗?”有记者关心的是票房。



“2亿美元吧!”李思明说了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但却引起一片惊叹,“当然,越多越好,能让我们公司的老板数钱数到手抽筋,那就再好不过了!”



李思明的玩笑让记者们大笑,虽然他们并不太相信这个数字,但他的幽默总能给人带来新奇感,李思明在上一届颁奖典礼上的即兴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数钱数到手抽筋.尽管这是一个可能引起身体不适的工作,进而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但是曾智很显然想这么“抽”上几次筋。



一周后,上映《阿甘正传》的电影院从最初的一百一十八家,增加到了二百三十家电影院,后来扩展到全美国大部分的电影院。在这一周.良好的口碑和众口一致的称赞,让家家电影院爆满,排队买票的情景在不同的城市上演。好莱坞为之惊叹,获得发行权的电影公司和那些电影院的老板们,现在无比的高兴,因为他们也可以分一杯羹。



“上周的票房统计已经出来了,两千万美元,真是不可思议!不敢想像最终北美票房,还有海外票房出来之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大卫·弗兰克尔拿着报表,笑得合不拢嘴。



“这样的电影要是一年拍个四五部就好了。这跟抢银行似的,万恶的资本主义啊!”曾智感叹道,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他现在的心情。



“是啊,是啊!”弗兰克尔也附和道,尽管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大卫,我说过.我们花钱是为了挣钱。这仅是一个开始,我们才刚刚上路。”李思明乘这个机会“教育”一下他的总经理。



“当然,我们谈一下我们的下一部电影,如何?”弗兰克尔好像忘了自己的曾说过的话,已经关心起李思明的下一部电影了。



“我就不能休息一下?”李思明叹道。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七十四章 今天是个好日子



轰动了.没法不轰动。



李思明的新片的热映,震动的不仅是电影界,早已扩展到整个美国的文化界,甚至成了外国人研究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参照物。



尽管票房很大可能不会超过去年的《ET外星人》.但这部电影的影响力远远不是科幻电影所能比拟的。李思明的声誉在好莱坞在美国如日中天,李思明这个名字一时成了美国人最熟悉的一位中国人的名字。



“尽管现在还是十月,但是我们可以预料的是,在1983年本刊的年度人物评选中,我们一定会让阿甘和李思明作为候选人。尽管前者是个虚构的人物.但是从阿甘身上我们却看到我们美国人所尊崇的所有的道德和规范的亲合体,阿甘是一个百分之百美国标志性人物。这个虚构的人物有血有肉,以至于我们从他的身上像是看到了我们自己一样,因为我们同样经历过那三十年的风云变幻。



而后者.我们只能用天才来形容.这位中国导演将格卢姆的原著小说,作了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改造.让小人物的生活秀与政治历史的宏大叙事互动交织,这一独特的视角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以一种充满喜剧和滑稽色彩的梦幻特质.从肯尼迪遇刺、越战、民权运动到水门事件等一系列曾使我们美国人心灵受到重创的事件。被他以娱乐精神至上地轻松自然的叙事手法.重新编排与解构.让观众在笑声中重温了昔日的岁月.悄然卸去心灵的重负。李思明又一次让美国人惊叹。”《时代》周刊十月二十号一期中如此报道。



“中国导演李思明.今年卷土重来.用他的《阿甘正传》向好莱坞表明:上一届奥斯卡他就应该拿奖!至今人们还在谈论他在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该片现在已经在录像租赁店里连续排行第一。而上一届奥斯卡的那部最佳电影,现在人们已经很少谈起了。《阿甘正传》的热映引发的评论风潮.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头头们.印象应是十分深刻地。如果明年的评选又让李思明失意地话.他们就等着被抨击吧!”《华人日报》鼓吹起来是不遗余力。



当然也不全是吹捧的报道。有一个报道引起了李思明的注意。



“不看演职人员名单介绍,真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居然是一位中国人。李思明用他的《阿甘正传》再一次让好莱坞惊叹,现在他的才华不再会更到任何置疑。他对美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了解让美国人惊叹.也许是他的中国身份,让他能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待美国和美国人。但令人遗憾的是,总有不同的声音在质问导演:你有什么权力让一个傻子代表美国?他们认为这位来自共产主义中国的导演是别有用心的,‘非美主义委员会’的幽灵又一次在好莱坞出现。这是我们要警惕的.不要让好莱坞历史上的耻辱和灾难再一次出现!”洛杉矶电视台娱乐新闻记者兼主持人约翰怀尔德.在一个节目中如此说的。



“这部电影完全是大杂烩。看不出什么太深刻地思想的东西。媒体似乎都得了失心疯,跟着发疯.这部电影唯一可取的地方.是叙事的方式很新颖。”有小报在一边倒的媒体赞誉声中,“独树一帜”.赚取读者注意力和好奇心.回头才发现销量居然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从此之后.该报“逢李就倒”.屡试不爽。



娱乐新闻李思明是不看的。赞誉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怪了。不过,弗兰克尔总是会将精心挑选出来的新闻报道,放到他地办公桌前.说是“分享”一下收获季节的喜悦。



远在亚洲四处“流浪”的渡边三郎,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拜会了一下身在美国的李思明。



“恭喜恭喜!”一见面渡边就双手抱拳道贺,乍一看像是位中国大叔。



“同喜同喜!”李思明不咸不淡地应承着。



“这个……”渡边见李思明端着架子,一时找不出话题.不由自主地挠着头发,果然一年不见.他脑门上的森林正日益变成稀树林。



“渡边先生.远道而来鄙公司.有何指教?”李思明盯着他的脑门看.乐了。



“指教不敢当.咱虽然是聪明绝顶,但在李大教授。哦不.李大导演的面前,咱相互探讨一下还是可以的!”渡边见李思明盯着自己的眼睛上方,并不觉得有什么见不得人。怎么说他也是叔叔级的人物.不过在李思明面前还是得小心为妙,要不让被他骗了还帮他数钱。



“说说看.探讨一下什么.日本战争赔款?那好像不是你我之间能决定地。”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渡边瞪眼道。他的中文绝对比日文好上不止一个档次.他要是做间谍,一准是精英级别的。还是那种扔到中国人堆中,毫不显眼的那一种,大概是东北大米吃得太多的缘故。



“那是什么事能让你这位日本大亨亲自光临?”李思明装傻。曾智在一边瞧着两人打哈哈.十分有趣,他知道李思明想干什么.无非是让渡边吐口血.至少完成他们所不能轻易办到的事情。



“我只不过还有几个钱.我算得上什么大亨?”渡边晒笑道.“这不.我是来送钱给你,就看你要不要了?”



“还有这种好事?”曾智笑了.“但愿这种好事天天能遇上几回。”



渡边为之气结:“上周我去了一趟深圳!”



“深圳啊,那里香港人多得是,外国人也常见.没什么稀奇地。”李思明继续装傻.他非要让对方主动提出来.他好坐地还钱。



“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想入股你们的电器公司,如果你同意的话,我马上就将钱打入你们的帐户。”渡边大老远跑这一趟,可不想跟李思明打太极。要是几个月前.他说话还有点底气.可是现在不同了。李思明现在有钱了.尽管这还没达到李思明心中希望拥有的数字。



“可是我现在不缺钱啊。这怎么办?”李思明道,“再说了,现在谁不知道,你们日本电器世界第一,你要投给我们钱,不怕亏了?”



“是啊.虽然我们会很容易拿到出口权.还可能有内销权.但是从投资建厂员工培训、到最后产出、销售,还有一个较长的周期。这市场是有风险的.很大可能就会亏了,甚至倒闭。”曾智在一边扇风点火。



“这个嘛.亏了我就认了。”渡边拍着胸脯.他看中就是李思明等人的个人能力和在内地的关系网,只要能建成,就不会亏。“有什么条件你们就提吧?你们的心思我懂。”



“那你谁备出多少钱?”



“你能让我出多少就出多少,除了电器公司.如果能够让我入股微星科技,那最好不过了。”渡边对李思明地“远大理想”了解的不是一点两点。



“那个啊.还早着呢!”李思明拒绝渡边的企图,“现在只有这个电器公司,你要是入股,我们欢迎,拿你当合作伙伴看。”



“你这么大方?”渡边有些不相信.“这好像不是你的作风吧?”



“当然是有条件的!”果然.李思明不是那么无私的。



“我还说呢。”渡边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你说吧.我听着呢。”



李思明没有说.而是写。他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笔,摊开一张白纸.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大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