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

第140章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第140章

小说: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智也看着院子里的热闹地场面,有些意动。



“你怎么不下去玩,你不是一直喜欢热闹吗?”李思明打趣道。



“我能干那玩意儿。我好歹也是有身份的人.怎能跟他们一般见识!“曾智回答道。



“现在能拍的戏都拍完了,也该放松一下了!”李思明不置一否,他想起了几天前,刚下雪时候拍戏的情景:



雪山决战是《十面埋伏》的压轴大戏,这场戏的最大看点莫过于两位情敌的一场近身肉搏战。雪地决战是整部影片的高潮,人物的情绪被推到顶点。面对同一个爱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必须做出了断。但是在雪地里“套话”对于陈指导率领的动作组存在不小的难度。地面太滑,天气太冷.即使是替身演员在正式拍摄之前走位时也几次发生意外。



李思明和陈指导于是就如何完成最后的雪山决战展开激烈的讨论,最终两人达成共识——“放弃招式,用最实在的近身肉搏完成这场拍摄。”



这次用的是五斤重的真刀,两位男主角从来没有尝试过这种真刀真枪,招招要命的拍摄方式,他们也因为全心投入而异常兴奋。几场戏是用真刀互砍,不必回忆套路招式,只管打下去,刀和刀碰撞到一起发出铮铮的声音,真是让人过瘾。有些镜头拍得非常连贯.几个回合下来.他们已经浑身湿透,到后来竟然忘记是在演戏。



这场戏的拍下来的后果是,全剧组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躺下了,另外还有许多人得了冻疮。



雪还在下着.似乎有些无穷无尽的味道,天地间一片迷茫。李思明的目光越过县城低矮的建筑物,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连绵的群山:群山披上了银装,如同诗中的银蛇一样在风雪中扭动着长长的身躯。



“记得那年冬天吗?“曾智忽然问道。



“哪年的冬天?”李思明问道。



“就是我们刚到北大荒地那一年冬天。”曾智道:“印象中那年冬天最冷,感觉解个手都会把宝贝给冻坏了。大概是因为我是上海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冬天吧,所以觉得特别冷。”他下意识的将大衣裹了裹。



“对,我记得那年冬天我们去修国防战备电话线路,快过年了工程还没完,咱们连长和指导员急得上窜下跳!“李思明笑道。他脑海里浮现出当年的情形。



“是啊.当年太苦了,我们还自以为很伟大。现在生活好了,却又开始体念过去的苦日子。我听人说,人要是总怀念过去,说明这人真的有些老了。”曾智感叹道。



“不会吧?感触这么深!你不过比我大一岁。”李思明笑了。



“我说的是心里面的。像我们这样一代人.总是跟别人会有所不同.尽管现在的生活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对这样地日子存在着感激,也懂得去珍惜。”



“知足常乐?我看应该辩证地去看才对。毛主席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你就守着你那一亩三分地就知足了?人应该有志气一些,要一年比一年好,一天胜过一天才对嘛。”李思明道。



“我发现道理总是占在你那一边,道理是你们家亲戚啊。”曾智道。



“本来就是嘛.我也是就事论事,心中还是要有远大目标的好。”



“这次算你有理。“曾智笑了.每次总说不过李思明.他沉默了一会道.“我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直接回香港?”



“等雪停了.我们再走。”李思明看了看还意犹未尽的老天,像捅破了的雪窟窿一般.仍洋洋洒洒地落着雪花。



“我们还是去一趟北京吧。这帮人不止一次嚷着要去北京逛一逛。我看大家这一个月来也很辛苦,去一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让香港人也看看咱们伟大的北京。”曾智道.“再说了,你不想回家看看?”



“好吧。这是个好主意!”李思明点头同意。



………………



李思明再一次回到了北京。天安门仍然雄伟庄严,如时间的老人.见证着历史和社会的变迁。



即将过去的1981年,发生许多人们应该记住地事情,比如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1月3日开始大江龙口截流.截流时的流量为每秒4720立方米。4日下午7时53分.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戗堤胜利合龙,奔腾不息的长江,今天第一次按照人们的意志从两天前开闸的泄水闸滚滚东去。在每秒4720立方米流量地大江上截流.从开始到合龙仅仅用了36个小时零23分.这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是一个壮举。



这一年的8月.中央首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着也许只有李思明一个人看到它的光辉未来。



而在体育方面,中国人也取得了不错的收成。4月,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南斯拉夫诺维萨德举办地第三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囊括全部7个项目比赛地冠军,创造了世乒赛五十五年历史上的新纪录。除此之外.中国女排的夺得首个世界冠军的头衔.全中国人民为此欢呼雀跃.从此中国女排创造了属于她们的光辉。



但真正跟老百姓的有着切身利害关系的.要数这一年的12月全国烟酒价格的提高。12月18日.国务院决定从即日起,降低涤棉布地价格,提高烟、酒的价格.并为此发出了通知。通知说.近年来.烤烟和酿酒原料多次提价.烟、酒生产成本提高,收购价提高致使工厂利润下降,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同时,由于社会购买力增长。全国高中档烟、酒长期供不应求,为此适当提高烟酒销售价格,既利于促进生产,供应群众需要.也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回笼货币,克服财政经济困难。这次调价,据全国统算,甲级烟零售价平均每盒提价0。27元,乙级烟平均每盒提价0。08元。丙级烟平均提价0。02元,丁级烟不提价。全国名牌白酒每斤提价2元以上,散装粮食白酒每斤提价0。10元到0。20元,散装啤酒标准品每公斤提价0。16元左右.散装黄酒也适当提价.这些品种的瓶装酒都相应提价.薯干酒不提价。



先将剧组安顿下来,李思明派人分批领着这些人四处参观.这帮人像脱了僵的马,四处撒欢.到处拍照.说是回去可以有炫耀一番的资本。而自己和小刀却跟着曾智去他大伯父家做客。



曾智的大伯的身份李思明一清二楚.虽然在报纸上并不能常看到.在北京这个官员扎堆的地方.属于那种比较特殊地一类官员,李思明知道他大伯父的职务,还可以再进一步,不过那要再过几年。曾智的长相,跟他大伯挺像的.据他说在他家族中他这一辈他是最有“家族印记”的人。



“我可事先申明,是你硬拉我去的,我可没钱送礼。我还想回去看看我爸妈呢!”李思明道。



“你就别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了。咱是兄弟.我的大伯就是你大伯,你地爸妈就是我爸妈.明天我一定上门拜访.我当亲爸亲妈还不行吗?”曾智道。



“得.我还是跟你去,不然你会说我老婆就是你老婆这样的混话来。”李思明道。



“嗯?这样地话.我怎么敢说出的口。你这是侮辱我的智商,要是被尊敬的杨月同志听到了.我岂不找骂。”曾智连忙否认道,“这次要你也去.是我大伯特意吩咐的.我可不敢不听。”



“那就走吧.更大的领导我又不是没见过。”李思明不屑道。



“哦.对了。听说你岳父大人也会在场。”曾智笑着道。



“那很了不起吗?”李思明看到曾智很是得意,笑骂道,“既然你明天要拜访我爸妈,你可得好好准备一下.看看送些什么给我爸妈合适!”



“凭什么我要准备?”曾智在后面追着道。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三十一章 女人爱琢磨



李思明一行三人坐上曾智的大伯派来的小汽车,驶往目的地。



曾智大伯的家住在曾属于某个满清王爷的四合院内,这种构局完整的四合院现在还比较多,这种典型的北京民居在二十一世纪都成了文物.跟大熊猫有的一比、但是大熊猫可以人工繁殖,这四合院却是不可复制的.因为那承载着历史。



“我要是有这么一套,该有多好。”李思明感叹道,“到时候卖出去.一定是天文数宇。”



“这老房子有什么好的?每年还得修一下屋顶,要不然要漏雨.采光又不好.要换成是别墅我还可以考虑考虑。”曾智不屑道



“俗,你真俗!”李思明懒得跟他解释一番。



早有人引着他们穿过院子,进了客厅,总不能让主人亲自迎接几个后辈吧?见到李思明三人.曾伯父亲切地吩咐他们随便坐.李思明的岳父大人正坐在沙发上品着茶,看到李思明进来只是一瞥而已。要是岳父大人一见到李思明就乐呵呵的,李思明倒会觉得不自在。在座的还有一位中年人,曾伯父介绍说是文化部新上任的一名副部长,姓陈。



“不会谈公事吧?”李思明见来了一个和这个可以说是家宴的会面并不相干的人.这样想道。



“小李啊.你是第一次来我家.我们家曾智可不止一次说过你.你们是好朋友.你随便一些,就当是自己家里。”曾伯父热情地招呼着。曾伯父头发已经花白,面色却极好,看来身体不错。



“小夏.来,到我这里来。”岳父放下茶杯,指着身边的空位,招呼着小刀。小刀可不是第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了。李思明怀疑他是不是故意这样做给自己看的。



“小李,我以前听说你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我不明白.你怎么会去香港拍电影了呢?”曾伯父直截了当地将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只要熟悉李思明的人都会提出这个问题,那位陈副部长很显然也想弄明白这个问题。看来曾伯父对自己的过去了解得并不多。



“拍电影当然不是我目地,我是研究电子学的.将来这才是我地终身目标。但是理想跟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我需要钱.大量地钱。这就我拍电影的目的!”李思明直接地说出自己的理由。



“拍电影很挣钱吗?”曾伯父问道。



“当然.我们准备挣他五亿美金。”曾智很“自信”的插了一句。



“五亿美金?开玩笑吧?”曾伯父和陈副部长根本就不信,岳父大人也是不信。他以为李思明拿着两千万去找投资,没想到却该行去跟自己专业不对口的电影。



“这个嘛.有些夸张了。”李思明对曾智的“无事生非”很不满,非要提多少钱干嘛.谁都知道在香港拍出一部好电影很挣钱,但是你也得说个不那么离谱的数字啊,李思明瞪了曾智一眼.“关键是这电影是否有市场支撑.去年美国《星球大战2》票房5。38亿。市场不同.收入就不同。“



“怎么.你们还想将电影送到美国去卖?”陈副部长问道。



“当然。不过中国的电影在美国并不会太好卖.因为文化不同。除非按照美国人地口味拍一部美国式的电影。”李思明道。李思明倒是有这样的打算.要说挣钱.美国电影最挣钱.李思明可不管什么文化侵略地大是大非问题。



“先拍好自己的电影吧.还没学会走就急着要跑。小心摔跟头!”岳父淡淡地说道。



“伯父教训的是.我这不正拍着吗。”李思明陪着笑脸。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