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BL电子书 > 攻略人生 >

第14章

攻略人生-第14章

小说: 攻略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却听一个温和的声音道:“诗固然是好的,只是也太悲了。”转头看去,正是曹先生。她心事迷惘之时陡然见到这位可敬的师长,竟是一时忍不住倾吐心怀。于是将这些年在府中处处留意、步步小心,唯恐让人说吃穿用度一草一木都出自贾家、却还偏偏拿着小姐的架子,年年延医问药折腾出多少事来等等都说了出来。
  曹雪芹经过世事惨变,如何不明了她的心思,当下却只可劝慰开解,于是微笑道:“你是姑苏林家的大小姐,怎可如此自怜自伤。”
  林黛玉闻言,如同醍醐灌顶一般,这些年依附外祖母生活,真以为自己是寄人篱下的孤女,连远在扬州的父亲都抛在了脑后,却也是不孝。
  她心中拿定了主意,当下就想禀告了外祖母,想回扬州去探视父亲,但想起贾母这些年的溺爱,诸多话都觉开不了口。却在此时贾家收到了扬州的书信,说是林如海病笃,想要见女儿一面。
  林黛玉手中攥着父亲的亲笔书信,一时间五内俱焚,这正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她一夜未眠,第二天眼睛肿得跟桃子一样,前去辞别外祖母。贾母再舍不得她长途奔波,也知此乃父女天伦,断没有阻扰的道理。于是叫来了贾琏,让他一路照应着林姑娘,妥善周全地把她送去扬州父亲身边,又嘱咐道务必还要把姑娘好好地带回来。
  贾府接连有事,林黛玉又不日南下,姐妹忙着宽慰她思父之情,故而课业就停了下来。曹雪芹赋闲在家,这天秦钟来探他,见他书桌中笔墨未干,才探头看到一句“娴静时若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却不想被曹雪芹匆匆掩了。
  秦钟与他相交以来还从未见过如此不大方,他原本善察人心,略一思忖已明白其中关窍。他心中虽不乏惊愕,心思飞转之下,面上却不露分毫。
  于是在院中坐下与曹雪芹把酒言欢,一来二去地说起贾府中林姑娘要南下归家之事。当下感慨她年幼丧母,如今小小年纪,又要经历丧父之痛,千里跋涉之下想必是忧心如焚,也未能有长辈在旁宽慰一二。

  二十、扬州旧梦

  曹雪芹那天与秦钟一番深谈之后,第二日就去见贾政,说是仰慕林探花才学人品,想往扬州一行以了却平生之愿。
  贾政也曾与他有过交谈,心知此人虽是才学过人,却也无心世俗功名之事,妹婿也是读书人出身,或许与他更为相得也未可知。他想起当年林如海举荐贾雨村之事,当下也修下荐书一封,与贾琏护送林黛玉南下的家书一起送往扬州。
  贾琏从贾母那领命后,回去打点行装,择日登舟往扬州去。却看见贾蔷走了来,说是有事欲往江南去,贾琏素日拿了他不少孝敬,小辈里也就这一个与他投缘,就带上了他一道送林姑娘先到扬州,其后再分道转往他处。
  他们初夏时分起程,到了扬州已是入秋时分。一行人到了林如海的官邸,才入后院就见迎面走来两人,其中一位俊美少年很是眼熟,正是秦钟。
  贾蔷贾琏等人心中也是纳罕,他们临行前秦钟还好端端地坐在家中,未曾听闻他有出京的打算,怎么来得如此之快。
  秦钟也瞧见了他们,见礼后道:“林大人今日精神还好,快些带着大小姐进去吧。”说完,陪同着身旁的一位大人走了出去。
  贾蔷是小辈,也隔了一层关系,就没有跟着贾琏一道入内。他看着贾琏带着黛玉入了屋内,这才慢悠悠地转身踱了出去,果然看见秦钟送别了那位大人,正在府门口立着呢。
  秦钟转头看到他也不惊讶,两人聊了几句别后之事,秦钟也说起了为何到了此地。
  林如海缠绵病榻,自知命不长久,除了修书去贾府想要临终见见女儿外,还撑着病体上了奏折送入京中,皆因盐政兹事体大,而巡盐御史又有督查地方之责,朝廷应及早安排替补的官员。
  他这巡盐御史本是当今圣上登基后指派的,皇帝接到奏折倒也唏嘘不已,随即令吏部安排官员到扬州接替之事,却又为着扬州二字,心上想起另一件事来。他沉吟许久,向傅恒问起去年南下时的那个小书童,于是召秦钟觐见,封了侍卫一职,让他陪着接替林如海的官员一道去扬州。
  秦钟明面上接到的差使,一是陪同那位大人上任,二是带上御赐的珍贵药材补品前往扬州,三是皇帝怜惜林家人丁单薄,让他去跟去看看林如海若真有个不好的,身后之事可有需要朝廷抚恤之处。
  这些是正经的朝政大事,按理说怎么也轮不到秦钟这个毫无品级的少年人当钦差,偏是圣上还有条私下的谕令,却是让秦钟到淮扬一带查访年前微服出巡时听闻的白莲教余孽一事。这也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可秦钟心里清楚,叛贼之事乃军机要务,如何会是他一个人能查访出来的,圣上挂在心上的不过是个叶宛姑娘。眼见过去了一年,不知怎的就想了起来,特地找了他人吩咐了去扬州寻访一番。
  要说当初跟着御驾的人,傅恒碍着皇后的颜面,皇帝自是不能明面上交代他办这差使,其余跟去的文臣如今在朝中也担着要务,要皇帝对他们说起这风流韵事也有些抹不下脸。只有秦钟一个既不是朝臣,年纪虽小却看着是个干练稳重的,平时话不多嘴也牢靠,却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这些事却不能与贾蔷一一道来,秦钟只说京中有位熟识的大人,想托他到扬州一带寻访一位亲人,刚好又与此趟前来接任巡盐御史的大人有交情,就让那人带着秦钟作亲随,一路官道驿站而来,故而出京虽比贾蔷等人晚了几日,倒是比他们早到了。
  秦钟刚到扬州,前往拜见林大人时,第一眼见到榻上那个病骨支离、却也不失文人温雅的男子时,心中不由浮现出了一句话: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仿若他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都已被岁月带走了,徒留他在这世上强撑着,却也早已了无生趣。
  林如海得知了他家与贾府也是姻亲,就关切动问贾府的琐事,亦是想知晓女儿在京中外祖母家中可平安顺遂。
  秦钟答道虽是为看望姐姐,到过宁荣二府,却也未得见过闺阁中的小姐,只是常听人说林姑娘才貌双全,自幼与贾府的宝二爷一起养在老太太身边的。他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贾宝玉平日的言行,以及厮混在女儿堆中与各位姐妹感情都是极好的,随后又话头一转说起贾府中近年传言的奇闻,道是去年进京的薛家大姑娘有个金锁,据说让得道之人给批过字,说是与贾家宝玉的那块玉是天生一对的。
  林如海听到此节方才心中一惊,想起前年贾母的书信中暗指的婚配之事。那有金玉之说的既是金陵薛家的女儿,又与王夫人沾亲带故的,将来贾府中怎会有玉儿的立足之处。他虽是信得过老太太的诚意,亦知她对玉儿的疼爱之心,然而难免深虑他去后,将来儿女之事怕是难以遂意周全。
  林如海一时间心念翻腾,后面说起的贾府中其他人物之事皆未听进去,直到回过神来,却听秦钟正提起今年贾府延请西席一事,林如海当初也一心让女儿守制读书的,虽只听得秦钟三言两语带过,只略略地说了几句那先生的学问人人称赞的,他却对女儿如今的先生是何等人物已上了心。
  这天听闻贾琏等人送林黛玉来扬州,贾府请去教书的那位先生也在其中,于是在与黛玉等人叙话之余,不由更留意多打量了几眼,心中也对其人的文人气质暗暗称赞。
  此后黛玉每天在父亲病榻前侍奉,只有初一、十五会到寺中进香,在佛前祈求父亲福泽绵延、百病全消。
  林如海自知时光不多,大限将近,清醒时大多与女儿在一处,一应琐事都交由贾琏打理,黛玉不在跟前时,他偶尔会请曹先生过去说话,两人倒是一见如故,有如莫逆之交。
  秦钟有差使在身,少不得要到地方官员的衙门走一遭。扬州太守对于去岁之事记忆犹新,心知那桩事上担的干系极大,幸得天佑,援救及时以功抵过。他念着秦钟当日奔走知会之事,又见他是朝中贵人的心腹,故而对他一个小小的六品侍卫也异常礼遇。
  这天秦钟在太守那盘桓了半日,得知江淮一带这一年来相对平静,并无反贼的异动,当日所见的那位叶姑娘也音讯全无。说起来此事不过是皇帝一时之念,也知怕是无迹可寻,只是为了心头的一点念想,总要打发人去寻一遭才算安生。秦钟也心知肚明,倒也不怕回京交不了差,他从府衙一路踱到林府,却见贾蔷刚好从里面出来。
  贾蔷原本在扬州弃舟登岸之后,是要转道往苏州去的。然而贾琏那日见到林如海后,回头却吩咐他在此地多留几日,遇事也好帮个手,等过些时日再一道往苏州去。话意虽未说明,贾蔷却也知道这是在说林如海的身后事终归是要到姑苏去办的,也就暂且留在了扬州。
  这天左右无事,既是遇上了,就相邀一起到城中走走。于是两人一路闲闲地说着话,一路往市井热闹人烟密集之地逛去。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道尽了此地的繁华富庶,更有着多少让人悠然向往的人生得意。穿行于街市之中,看着齐聚于此的天南地北的商贾,与京城又是一番不同。酒楼楚馆林立,说不尽的莺歌燕舞、纸醉金迷,更让人愿长醉此间不复醒。
  两人在一家珍宝阁前路过时,正好有两位妇人站着闲话,偶然一句话中的“林大人”“大小姐”等字眼飘入耳中,他们略加留神,却听得说的正是林姑娘进香为父祈福之事。其中一人也是小官的内眷,刚好在寺中瞧见了一眼,当下就夸赞起来,另一位夫人听了也好奇起来,忍不住问道:
  “这林小姐不但是位孝女,听说还是位才女,更有人说她的样貌也是极好的,不是寻常姑娘能比的。”
  “可不是呢,扬州女儿颜色虽好,但除了当年商大人家的千金,也不曾见过那样神仙一般的人品了。”
  “你倒是勾得我也想起来了,记得当年还有个书生叹道,商大小姐既已仙逝,这扬州城中再无一位女子堪称懂琴之人……”
  秦钟二人走过时听了几句,也无心探究是哪一家哪一年的事了,这座繁华古城,不知历经多少兴衰事,看过多少悲欢离合。
  两人又在茶馆上坐了一回,结了账出来时,冷不防在街上与一人险些撞在了一处,定眼看去却是贾琏身边的昭儿。贾蔷见着他心急火燎地赶路,还以为林如海不好了,连忙问了几句,却听昭儿说林大人还好端端地在府里呢,正是林大人吩咐了,让人去请几位相识的官员到府中一聚,因为事儿赶得急,就连他们几个也被琏二爷打发出来帮忙下帖子请人了。

  二十一、临终托孤

  林如海倚在榻上,独自看着院中的景致,春去秋来,韶光荏苒,仿若少年时光转瞬即逝。他不知想起了什么,渐渐地浮现起了一个温柔至极的笑容。
  黛玉进来时,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倚榻含笑的父亲,恍然间仿若她幼年刚记事时的模样,与母亲并肩而立、言笑宴然的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子。
  她不觉站在门槛处发呆,林如海回眸瞧见了女儿,微笑着招呼道:“玉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