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三国]银枪伴落军祭酒 >

第72章

[三国]银枪伴落军祭酒-第72章

小说: [三国]银枪伴落军祭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三江城中,方才知晓,魏延已经连弃了七寨,大输了十五阵。刘禅大发雷霆,令其将之前欠下的杖责一并领了。
    这时,忽然听人来报,郭嘉回来了。立刻把魏延扔在了边上,那些杖责也是全然忘记了。
    没想到,郭嘉却夸赞魏延这十余阵输得好,说得魏延一张老脸通红,只能在一旁,尴尬地扯着嘴角。
    冷月,勾起夜间的凉意。
    院中的人影渐渐清晰,身上的环佩叮当,敲醒了夜半的幽静。
    “想不到夫人竟然没有随孟王走么?”
    院子里,郭嘉指了指对面的石凳,一壶茶搁在石桌上,早就已经凉透了。
    “我也想不到先生的命居然这么大,堕崖都死不了。”祝融就着一杯冷茶,喝了口。
    “呵呵,夫人这么晚来,不会是来同嘉斗嘴的吧。”
    祝融哼笑:“先生既已摆下了茶水,不就是为了等我么?”
    郭嘉“哦”了声:“那倒未必,这茶早凉了,嘉也打算回屋就寝了。”
    “哼。”祝融看他笑意乾乾,越看越是生厌,可偏偏又不得厌,怅然道,“我要先生保证,不能责罚大王。”
    郭嘉抱着臂,欣然道:“吾主本就没有想要责罚孟王。”
    祝融:“还有,刘主有生之年不得再举兵南侵。”
    郭嘉:“只要孟王有生之年,南境不反。”
    “好。”祝融伸出手掌,“君子一言。”
    郭嘉同她击掌:“夫人当初说此战无你,会败。那如今,望夫人能大胜归来。”
    “当然。我自有计破那兽阵。”
    战鼓,声声震天。
    蜀军大进,魏延引兵,直指蛮兵大营。
    “咚!咚!”
    如雷点砸下,数万大军,在寨门前,齐齐列阵。
    魏延大刀一扬,上前叫阵。
    寨门猛然被拉开,为首一人仍骑白象,身披藤甲,手中蒂铃转动,却不再是木鹿王。
    “兀突骨。”阵前的祝融,倒抽了口冷气。
    魏延问:“谁?”
    “乌戈国国主,兀突骨。”
    魏延又问:“可是能胜?”
    祝融一咬牙,望见紧随其后的孟获,发狠道:“能胜!”
    “好!不过一群畜生,今日就将你们赶回老巢!”
    白象冲前,一阵铃声绵延着整个战场。
    乍然,寨中响起梦魇一般的虎啸狼嚎。
    乱尘扬起,千兽在狂风下,涌出大寨,朝蜀军冲杀过来。
    “不许退!”
    魏延一刀劈断一条蟒蛇,旋即将断蛇丢入兽阵之中,惹来群兽撕咬。
    “不退?”兀突骨立于象背之上,“不退,那就死吧。”
    “铃!铃!铃!”
    急转的蒂铃,疯狂的狮虎狼豹,研压出满地的鲜血狼藉。
    “轰!”
    猛然,一声炮响。
    蜀军纷纷退开,拥出二十余辆巨车,每一辆车上,皆有一青面獠牙的假兽,眼若铜铃,口若血盆,张牙舞爪般冲上阵前。
    而那些真兽见此巨兽,通通在瞬间止住了奔跑。
    “砰!”
    一排凶恶的巨兽,突然从巨口中喷出灼人的火焰,鼻中冒出滚滚浓烟,被蜀军推动着,朝群兽奔袭而去。
    顿时,吓得那些猛兽四散奔逃,转身冲散蛮兵无数。胆小者,更是屎尿齐流,惹来一片腥臭。
    无论兀突骨再如何驱使,被赫然惊吓的猛兽再是不听号令,没命似地往山林逃去。
    那头白象亦被连番撞得晕头转向,身躯一抖,竟是把兀突骨抖了下来,挂在象鼻上,一晃一晃。
    “受死吧!”
    刀芒瞬息而过,魏延甩开大刀,竟是直接砍向象鼻!

☆、第80章 年少成王凌云志

盘蛇谷口,突然滚落无数横木,还有乱石,将前后道路尽皆封死。
    逃亡到此的群兽和藤甲兵,发了狂,狠命地想要冲破横木巨石的阻拦。因着他们相信,只要过了这盘蛇谷,就能抵达桃花水。
    然而……天上偏偏在这时下起了雨,黑色的墨迹,胡乱地打在人的身上。
    “是黑油!”
    不知是谁大喊了一声,却在一瞬间点燃了整条盘蛇谷。
    箭头着火,轰然射在满地的黑油柜车上,顿时,火舌肆虐,窜向周围近在咫尺的藤甲兵。
    谷口//交叠的滚木,滚木上涂满了一层一层的火油,率先着了起来,那些抢近谷口的兵士,瞬间被卷入了熊熊烈火之中。
    藤甲遇火,顷刻就已遍及全身。
    浴火之人在焦土上翻滚,在火海中拼命挣扎。有蜷曲着,有僵直着,唯一相同的,就是数万藤甲兵,一场火,被烧成了黑炭,整个盘蛇谷,焦臭难闻。
    撕心裂肺的哀嚎,溢满谷间,令到站在山顶的蜀兵都不忍目睹,纷纷避过头去,可那些狰狞的面容,却一张张地压上他们的眼帘。
    仿佛那些从火中生出的怨愤,如这“盘蛇”一般,生生缠住了他们。
    郭嘉在山顶,望着谷中茫茫火光缭绕。那日经过此地,他便已想到了火烧藤甲的计谋,而他没能想到的是,当这场火真的烧起来的时候,会是这般惨烈,惨烈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然而,这个计谋的主使者,却是他,郭奉孝。
    刺目的烈火,闪燃的白光,将眼前的视线都灼成了一片,耳中只剩下的爆裂声,掩盖了所有的哭号。
    郭嘉蓦然抓上赵云的手臂,喉间霎时涌出一抹腥甜。
    昏厥前,他好像听见赵云着急的喊声,而他自己却已陷入了一片黑暗。
    盘蛇谷的大火被扑灭,那些负责清扫战场的士兵说,盘蛇谷下了整整一月的大雨,可是,空气中,恍似依然弥散着焦臭的余味。
    兀突骨死了,在孟获看来,他能被魏延一枪//刺死,真的比被烧死在盘蛇谷要幸运许多。
    孟获对刘禅允诺:“刘主对某多番忍让,擒而不杀,反倒一次又一次地放了某,某虽然是化外之人,但亦知礼仪。某今日在此立誓,由三江作证,南人永不再反!”
    南境,深冬。
    刘禅下令,班师回成都。
    盘蛇谷一战后,郭嘉一直是醒醒睡睡,军医束手无策,孟获找来了当地的土医,也是瞧不出个所以。
    赵云循着旧路去找华佗,却被孟节告知,华佗应该已经离开了南蛮,返回中原去了。
    于是,赵云恨不得快马赶回中原。
    好在大军过了永昌,进入了蜀中地界后,郭嘉看起来好了许多,人也不是浑浑噩噩的样子了。
    他这病起起伏伏,旁人自然不知,而他自己却是猜到了一二。
    那些蛮兵的魂魄,随他走了一路,一路从盘蛇谷,回到了三江,再经过永德,入永昌城。时时刻刻都不曾退却。直到,他走出蛮地的那一刻,那些魂全都留在了原地,留在了南蛮的境地。
    赵云见他近日胃口不错,便让火头军多煮了些清淡的饭菜。
    “大概后日便可到成都了。”赵云坐在桌边,看着他细嚼慢咽地吃饭,“奉孝,这几日可还有不适?”
    郭嘉摇摇头,微笑着说:“他们都回去了,嘉无事了。”
    “什么他们?”
    郭嘉搁下箸子,对上赵云的视线,答道:“藤甲兵。”
    赵云皱了皱眉,握上他的手,低声念了一句“胡说八道”。而后,又碎碎说道,“若他们真要报复,就让他们来找云便成,莫要再寻上你了。”
    “他们……不会再来了……”
    郭嘉扣进他的指缝,然后,掌心贴紧他的掌心,赵云的掌心从始至终,都是那般温暖。
    郭嘉慢慢把头靠上赵云的肩膀,闭着眼,声音中带着满满的疲惫。
    “子龙,嘉累了。”
    赵云揽上他的腰间:“我知道。”
    “?”郭嘉抬眸看他,却见赵云碰了碰他的额头,柔声道:“我知道。”
    “奉孝,我已同主公说过,你我征战这么多年,如今天下势力渐趋明朗,我等既不图高官,又不图厚禄,若此时离开,也未尝不可了。何况,华大夫说过,你不能再这般煎熬心神了。”
    从离开真定的那日起,只要郭嘉不提,赵云也不言离开,虽然刘禅同郭嘉说过,赵云生了这个念头,但全然不同今日,他亲口所言。
    郭嘉听得不知所措,直到被赵云抱了起来,才低呼一声,缓过神过来。
    “子龙……”
    赵云说:“奉孝,等回了成都,你就把这摊子还给孔明吧,你说得对,他在成都惬意了这么久,也该当动动筋骨,费费脑子了。”
    “好。”郭嘉笑着搂紧了他的脖颈。
    这一日,成都城银装素裹,满城旋落下片片雪花。
    诸葛亮早早的得了消息,已经率领群臣众将在城外恭候多时。
    天地一线处,已可远远望见,扬尘中,大军缓缓行近。
    王旗下,刘禅从马上一跃而下,诸葛亮引众臣跪地:“恭迎主公凯旋。”
    刘禅上前虚扶了一把:“辛苦军师了。”短短数月南征,是将他一身的轩昂气宇,又磨砺出了几分。
    诸葛亮这厢安顿好了刘禅,转身便来赵府见郭嘉,结果却被徐路挡在了门外,嚷嚷着:“先生刚刚回来,要歇息。”
    诸葛亮上上下下打量着徐路,忽然,羽扇朝他头上一拍:“死里逃生回来,还不快滚去营里报道。”
    哪知徐路嘿嘿笑了两声:“诸葛先生,反正你就当我已经战死了呗。我同先生说过了,这兵我也当过了,这命我也送过了,好不容易又被先生救了回来,这一回,我说甚也不走了。先生到哪里,我都要跟着先生。”
    “哦?”
    徐路不过只言片语,可诸葛亮的心思却转得太快。
    “奉孝要走?”
    徐路茫然:“啊?”
    诸葛亮推开他道:“啊什么,问你也不知道。让让,我去找奉孝。”
    屋中点了两个火盆,暖得很,郭嘉正自沏着茶,悠悠然说:“孔明既然在赤壁能呼风唤雨,想必也能信魂鬼一说吧。”
    “……”诸葛亮摇着的羽扇立时一僵,“呃,奉孝又在取笑我了。”
    茶叶慢慢在水中沉下,郭嘉摇着头道:“不。因为嘉在南蛮,确是遇上了。”
    “遇上什么了?”
    郭嘉浑不在意:“那些孤魂吧。”
    “乓!”
    诸葛亮猛然起身,一下打碎了那只白瓷茶盏。
    “那现在呢?可仍有缠着你?亮略懂一些驱魂之术,水镜教的,也不知真假,姑且可以一试。”
    郭嘉示意他坐下,又取了新杯:“走了,或者说,他们不曾跟来。”
    诸葛亮晃着扇子,替郭嘉扇了几下,叹气道:“早知孟获这般难擒,还是当亮去的。”
    郭嘉斜了他一眼:“嘉以为你会和大公子一起来的。”
    诸葛亮有些为难道:“谁想先主走得早,而这成都又不能缺了人。”说着,挑了挑唇角,露出一口牙:“不过若亮此行,大概比奉孝所需的时日更久些吧,所以,还是奉孝去的好。”
    “看来孔明在成都确实很悠闲哪。”郭嘉懒懒地嘬了口茶,“而嘉在南蛮,还不小心中了毒。”
    “嗯,亮听说了,现在可是好些了?”
    郭嘉:“毒算是解了,只是近来嗜睡得很。”
    诸葛亮:“嗯。”
    郭嘉:“所以这汉中一役……”
    诸葛亮:“嗯?”
    郭嘉:“就有劳孔明啦。”
    诸葛亮一口茶喊含在嘴里,差点喷了出来,强行忍住,却被呛得拼命咳嗽。
    “奉孝,你真的决定要走了?”
    “走?或许吧。”郭嘉皱眉问道,“又是何人同你漏的口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