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三国]银枪伴落军祭酒 >

第24章

[三国]银枪伴落军祭酒-第24章

小说: [三国]银枪伴落军祭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
    “月黑风高夜,正是杀人放火好时机。”
    赵云被他逗乐,一把拉近他,低声道:“今夜便走吧。”
    郭嘉看了眼乐进离开的方向,乌巢仍是一片寂静。
    “嗯,今夜就走。”
    丑时,风起。
    不知打哪儿爆起了火光,一时间,乌巢顿陷一片火海。
    一击成功,守在近处的将士,跃马冲上。
    袁营中,立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哀嚎。
    火舌缭绕,将夤夜炫燃如白昼。
    留在本营的郭嘉也同样能感受到那道扑面而来的炙热。
    乐进拎着长刀,径直杀进了主帐。
    刀光斩落,一刀劈断那张桌案,惊得桌后那人猛地一跳。
    “淳于琼在何处?”
    “你爷爷在此!”
    乐进转头,正瞧见淳于琼战袍胡乱穿着,三尖两刃刀柱在地上。
    乐进哼了一声,鄙夷道:“淳于琼,今朝吾必取汝性命!纳命来!”
    火光冲天,喊杀声,杀破黑夜。
    相反,空荡荡的曹营,赵云带着郭嘉,一出辕门,两人翻上照夜玉狮子,飞奔而去。
    郭嘉坐在赵云身前,身侧是赵云坚实的臂膀,环着他,熨烫的胸膛,却是三年来,多少次,梦回时的渴望。
    郭嘉忽然轻声道:“子龙,你别回刘备那里了好不好?”
    赵云尚未答话,郭嘉只觉眼前猛的一亮,两人已是瞬间置身于包围之中,一支支火把,照着一身身森冷的铠甲。
    赵云单手搂着他,一手展开银枪。
    “奉孝这是要去哪里?”
    火光后,那人人未到,声音已然先传了过来。
    顿时,郭嘉整个人如堕冰窖。
    曹操见二人仍是坐在马上,冷笑一声:“怎么,奉孝打算强行冲阵么?”说着,手一挥,火光下,丛丛弩//箭“唰唰”地对着他们。
    赵云耳语他道:“我一定会带你离开。”
    郭嘉的呼吸却是越来越重,曹操此刻出现,怕是早就猜到了他要走,怕是从赵云踏进曹营的那时起,便已知晓了吧。
    让自己跟随乐进,攻打乌巢。
    无非是给自己一个逃走的机会。
    也是给自己一个断绝此念的理由。
    “赵子龙?”曹操拿过一人的火把,冲二人照了一照。
    “丞相。”
    “操今日既来了此地,莫不是子龙还以为自己有逃脱的可能吗?”
    赵云皱了皱眉,不是因为曹操的恐吓,而是因为郭嘉抓着他臂膀的手,竟是战栗得厉害。
    “操敬子龙乃猛将也,若能弃暗投明,操既往不咎。”
    “若是云不答应呢?”
    “哈哈哈!不答应!奉孝,你可是听清了,你一心想离开曹营,不就是为了这人么?可他呢?他何曾肯为了你留下?”
    曹操竟不顾赵云银枪所指,拔出长剑塞到郭嘉的手中。
    “奉孝,今晚,他要不投效我的帐下,要不……就死。”
    郭嘉只觉得手中握着的剑很重很重,明知是曹操的激将之语,可郭嘉却偏偏怎么也挥之不去,那些话就如缚绳般,将他越缠越紧,胸口仿佛被压上了千斤巨石,压得口中漫起一味的腥甜。
    “曹操!你逼他作甚?!”赵云怒斥。
    曹操嗤笑:“赵子龙,你不觉得你把他困在身边,困得他连自己都忘了么?”
    “?”
    “郭奉孝何许人也?荀彧荐他之前,我便早已知此人。若不是他,公孙瓒又怎可能与袁绍一较高下;若不是他,你又怎能攒下那些泼天之功。”
    曹操说着,还瞥了一眼在赵云怀中摇摇欲坠的人。
    “呵,可惜公孙瓒瞎了,识不得人,竟白白错过了这么个奇才。不过,操不会。即便是胁迫,操也要留下此人。赵子龙,你千辛万苦混进我营,不也是为了见他么?既然如此,为何不一道留在我营,操许诺,你和他之事,今日见到你们的人,绝不会有半人吐露出去。”
    赵云听完,却是哂笑出声:“原来曹公也不过如此。”
    “你!”
    “砰。”
    赵云扯过郭嘉手中的剑,抛在地上。
    搂着人贴近自己:“奉孝,闭上眼睛。”
    枪影,绽放于刹那。
    郭嘉的眼前早就已是一片晕眩,嘴角淌下什么来,他浑不在意了,昏沉的视线里,竟是赵云一人力战曹军。
    火光灼亮了他的银甲,涯角枪竟比之夜风更急更骤。
    而曹操背着手,站在远端,望着他们两人,望着赵云带着他,浴血而战;望着郭嘉,苍白的脸上,一点一点地褪尽了所有的血色。
    耳畔应该是嘈乱的战斗,可郭嘉却什么都听不见,只有赵云握着他的手,掌心很烫,烫得他,想要放手。
    曹操抬手,郭嘉辨清了他的口型。
    曹操说:“放箭。”
    然后,是箭矢入肉的闷哼。
    再然后,郭嘉失陷一片黑暗,甚么都不知道了。
    乌巢一战,乐进一把火烧掉了袁绍的屯粮,并且生擒淳于琼。曹操把淳于琼等人的鼻子割下,一并送到给了袁绍。
    袁绍怒发冲冠,而此时,被调派去支援的乌巢的大将张郃临阵倒戈,率部投降曹操。
    无粮无兵,袁绍大军内外交困,终至奔溃。
    曹操乘胜追击,袁绍仓皇北逃。
    袁绍举兵十余万,汹涌而来,结果,却只带八百骑兵退走。
    曹操以两万军力,剿杀近十万袁军,曹操就是想不志得意满,都会叫人捧上了天。
    官渡之战,当真是历史又滚过了一遍。
    此战之后,袁绍病逝,曹操雄踞北方。
    邺城的院子里,积起了厚厚的一层雪,好久没有人打扫过了。
    萧瑟的屋子里,一声一声地呛咳,低低的,却如同钝刀割过,锯得人心一下一下地生疼。
    苏秦收了伞,蹑手蹑脚地推开了房门。
    床上的人,见到是她,便强撑着坐起来,咳得断断续续,说出的话也是断断续续。
    “苏秦,今个儿却是晚了些啊?”
    苏秦把人扶住,她不是没有这人病中的模样,但这一回……
    前来诊症的大夫,走的时候,皆是无可奈何地叹惋。
    “先生,主公说,大军后日便要启程了,着你随军。”
    “启程?”
    苏秦点头:“是。”
    苏秦见他擦去唇边咳出的血痕,森然道。
    “远征乌桓?”
    院外的雪纷纷扬扬,晶莹剔透。
    可苏秦却道,这人,这心,比天地间,那抹雪色,更为剔透。

☆、第27章 魂兮魄兮一世归

袁绍逝世,其子袁谭、袁尚二人便随即爆发战斗。
    曹操趁袁尚出兵袁谭之时,令张辽为先锋,进军袁尚腹地,邺城。
    袁尚领兵回救,不敌。只得率众避退幽州。
    曹操乘势夺下邺城,遂定据于此地。
    官渡回来之后,郭嘉一病不起。
    除了苏秦每日会定时过来看他以外,几乎所有人都遗忘了他这一个人。
    他不知道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何事,自然也不会有人告诉他,赵云现在何处,是生是死。
    他只知道,他依然被困在曹营,依然是曹操的军师祭酒。
    屋里的炭盆灭了许久,郭嘉紧紧地裹着被褥,想着睡得沉了,应该就不会冷了。
    只不过,却是越睡越冷。
    荀彧来找他,瞧见他靠坐在火盆旁,手里打着火石,却怎么也打不着。
    “怎么回事?”
    荀彧把人扶回床上,掏出火折子生了火。想要沏茶,才发现,竟是半滴水都没有。
    郭嘉呆呆地看他忙进忙出,又再熬了锅粥,这才坐下说话。
    “奉孝,委屈你了。”
    荀彧犹豫半天,想数落曹操不是,最终还是换了言辞。
    郭嘉像是没有听到他说话,垂着眸,一言不发。
    “我原是不知,主公居然早早地便已注意到了你,奉孝,若我知晓,他会这般对你……”
    “文若,主公他,确是有坐收天下之能,他对你,亦是亲信有嘉,你跟着他,方能展你胸中抱负。”郭嘉只喝了两口粥,便再喝不下,“若我所料不差,当日公孙越中伏,却是主公设下的陷阱吧,想必,自那天起,他就察觉到我了。
    纵然,那会儿我始终不愿入仕,但主公要查,又会有什么查探不到的呢?”
    荀彧瞪大了眼睛:“所以,他故意让苏秦接近于我,其实是笃定我,会荐你入曹?”
    “是啊。”郭嘉失笑,“公孙瓒同他,想必只要以天下为志的谋士,都能分辨的吧。可惜……”
    荀彧道:“可惜他漏算了赵云。”
    “嗯。”
    “奉孝,你是当真的?”
    “他怀疑我,提防我,就算弃我于此,我都不会在意……可是,可是他却不该,用他来要挟我啊!我……”
    郭嘉顿了顿,“文若,你曾问过我,是否是真的愿意舍弃似锦前程。你说得对,男儿生逢于世,又有何人不想建功立业,名垂史册呢。”
    我自然也是想的,自然也曾努力过。
    正因为我竭心尽力过了,所以,熬尽了全部心血。
    “文若,如今,我要不起了……
    那一番功名于我,已空成了一场镜花水月。”
    荀彧望着他,但见的是形销骨毁,一双桃花目,此刻竟满写了死灰,羸弱的呼吸声,恍似,眨眼便会消失。
    荀彧终于明白,除了那个人,这人竟是真的什么都不苛求了。
    而偏生又是自己,不问缘由,将他硬是拽进了泥潭,一步一步,走进曹操布下的局中。
    “奉孝……对不住……”
    荀彧倾身抱了抱他,放手道:“他被张燕救走了,该是不会有大碍了。”
    郭嘉猛地抬眼看他,一眨不眨。
    “既然是我把带进来的,奉孝,我送你走。”荀彧苦笑道。
    不出数日,曹操下令,决意远征乌桓。
    有臣参本,袁尚彼时已逃往关外,关外山穷水恶,袁尚、袁熙等人已不足畏惧。主公又何以在这时,率军出征。
    虚国远征,致使许都存有大患。
    倘若刘备乘机发难,主公远在塞外,又当如何是好?
    堂上吵做一团。
    曹操拍案大斥:“难道竟无一人,同意远征一说?”
    众人沉默。
    荀彧却在此时,跨前一步:“彧以为,主公理应发兵北征。”
    曹操笑问:“不知文若有甚见解?”
    荀彧说,关外胡人素来自视其孤悬中原之外,从不设防,常以天堑阻之,我军若乘其不备,奇兵而至,必可破其。
    再言之,袁绍对乌桓有恩,斩草须得除根,故袁尚袁熙二人乃是后患,不得不除。
    荀彧侃侃而谈,余人皆被其所言震慑,唯独曹操看着他的眼神,越来越沉。
    “主公。”荀彧跪道,“即使刘备想出兵许都,如今也受制于刘表,是而,主公此次出征,后方必然无忧。”
    曹操朗声大笑,将人虚扶一把道:“知我者,文若也。”
    建安六年。
    曹操为追袭躲入乌桓的二袁,点兵二十万,k远征乌桓。
    然而,大军尚未进入辽西,却被大雨生生困在了滨海道前。
    接连下了二十多日的暴雨,将通往乌桓的唯一道路,堵得严严实实。崩坍的山泥,漫涨的河水。
    曹操站在雨中,远远地瞧着正在挖掘山路的士兵,冒着大雨山石的危险,可他们掘开多少,一阵大雨砸落,又会重新堵住去路。
    “奉孝,想不到我竟然连乌桓的门长啥样,都没看到,便要退兵了。”曹操目视着远方,听着身边的人一声声的低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