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一边儿歇着去 >

第3章

一边儿歇着去-第3章

小说: 一边儿歇着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书华现在多了一份牵挂。
  他每天放学回到福利院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望李笑宇。
  他会将学校里的事情讲给李笑宇听,还会拿出课本向李笑宇介绍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李笑宇虽然听不懂陈书华的话,却总是专注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地倾听。
  他的表现,给了陈书华莫大的鼓励,让这个曾经沉默寡言的孩子变得日渐开朗健谈起来。
  
  一天傍晚,陈书华正抱着李笑宇教他学习语文课本上的汉字,刘春花推门走了进来。
  她好奇地凑上前,问道:“小华,你这是干吗呢?”
  
  陈书华抬头看着刘春花,答道:“我在教雪生认字。”
  
  “哎哟喂……”刘春花笑了起来,说道,“他才多大啊,就认字了?”
  “雪生可聪明了,他已经能认识好多字了。”陈书华骄傲地说道。
  
  “不可能吧?”刘春花不相信地打量着李笑宇。
  她瞥了一眼陈书华手里的书,说道,“雪生,‘国’是哪个字?你指给我看看。”
  
  李笑宇一动不动地坐着,心道:“我不是在学认字,而是在学习你们的方言,免得我整天跟听天书似的。你们不是天天听收音机吗,怎么没一个人会说普通话?连朗读课文用的都是方言!”
  
  见李笑宇坐着不动,陈书华急了。
  “雪生,我不是刚教过你吗?你不记得了?”他指着课本上的“国”字,说道,“这个字念‘国’,你记住它的样子,外面一张‘口’,里面一块‘玉’。”
  
  刘春花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小华,雪生才9个月不到,认不了字,你别白费力气了。”
  “他明明都认识的。”陈书华不服气地说道,“‘国’是新学的,不算。前面的字,他都认识。”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陈书华将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翻到了第一页,对着李笑宇说道:“雪生,你把‘大’指给刘妈妈看。”
  李笑宇依旧坐着不动,心想:“要是真让刘春花知道我认识这么多字,就麻烦了。”
  
   

作者有话要说:请求留爪!
期待领养!
4月6日晚6点更新,别忘了来看哦,再会!




3

3、誓言 。。。 
 
 
  
  “你这傻孩子,干吗非要炫耀啊?”李笑宇在心里教育陈书华,“做人要低调,懂不懂?”
  
  陈书华哪里知道李笑宇的想法,他只是急着问道:“雪生,你不记得‘大’了?那‘小’呢?”
  见李笑宇没有反应,他又追问道:“‘人’你总该认识吧?‘一’也行啊。你快把‘一’指给刘妈妈看啊!”
  
  李笑宇侧头看着急得满脸通红的陈书华,心道:“傻小子,你就算急得火烧眉毛,我也不会当着刘春花的面认字。你还是省省吧!”
  
  证明失败,让陈书华觉得很没面子。
  他抬头看了一眼刘春花,见对方一脸看好戏的表情,顿时又气又恼。
  他一把扔掉课本,将坐在自己怀里的李笑宇重重放在床上,怒道:“你怎么搞的?教了你这么多天,你竟然一个字都认不得!你怎么这么笨!” 
  
  李笑宇仰头望着横眉立目的陈书华,暗暗叹了口气,爬到床头抓住木柱练习站立。
  见李笑宇压根儿不理会自己,陈书华气得气不打一处来。
  
  “小华,你这样不对哦!”刘春花略显严厉地批评道,“雪生才9个月不到,还不懂事,你别欺负他!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你好好复习,争取考个好成绩。以后,雪生我来带。你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李笑宇已经大致能够听懂刘春花的话。
  不过,他没有做出任何反应,而是依然忙于站立练习。
  
  陈书华瞪着无动于衷的李笑宇,委屈地瘪了瘪嘴。
  他快速捡起床上的课本,一把抓起书包,红着眼圈跑出了门。
  
  “这娃太呆了,跟9个月不到的娃生什么气?”刘春花嘀咕道,“这么小的娃要是能认字,那不就成怪物了?”
  李笑宇心中一动,暗想:“他要是没有那份天真、灵性和傻气,我在这儿得闷死!”
  
  刘春花找了一床打满补丁的旧抱被为李笑宇裹上,将其抱进了厨房。
  
  李笑宇坐在下面燃着火盆的草窝子里,看着刘春花、徐慧芳手脚麻利地干活,听着她俩用方言聊家长里短,无聊得昏昏欲睡。
  
  老人、小孩混居的大房间里倒是有一台老旧的收音机,不过,信号不是很清楚,孩子们的啼哭声、吵闹声又太大,几乎完全淹没了收音机的声音。
  李笑宇是个喜欢安静的人,饶是他很想通过收音机了解外面的世界,却还是宁愿一个人呆着。
  
  相比之下,李笑宇其实很喜欢和陈书华呆在一起。
  他喜欢这个孩子眉飞色舞地向自己讲述的模样,喜欢他一丝不苟地教导自己读书的模样,喜欢听他说傻里傻气的话,喜欢看他逗自己玩……
  
  福利院的大人、小孩这么多,最让李笑宇有亲切感的人,就是陈书华。
  
  以前有陈书华在李笑宇身边叽叽喳喳,一个多月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
  现在,陈书华不来了,李笑宇明显觉得生活枯燥、日子难熬。
  他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锻炼身体、练习爬行和站立,盼着自己可以早些直立行走。
  
  某天,李笑宇正颤颤巍巍地扶着墙练习走路,脚下突然一个踉跄,眼看着就要摔倒在地,陈书华突然像箭一样飞了过来,一把抱住了李笑宇。
  李笑宇从陈书华怀里抬起头来,望进对方的眼睛。
  陈书华尴尬地避开了视线,松开手站了起来。
  
  臭小子,你已经连续12天没露脸了,今天知道过来啦?
  李笑宇在心里骂了一句,继续扶着墙练习。
  
  陈书华没有离开,而是一直跟在李笑宇身旁。
  每当李笑宇站立不稳时,他都会及时地伸手扶一把。
  
  李笑宇练习累了,扶着墙走回床边,费力地爬了上去。
  见他躺好,陈书华跑出门端了一碗温水过来,以讨好的口气问道:“雪生,要不要喝点水?”
  
  闭目养神的李笑宇缓缓启开眼帘,紧紧盯住陈书华的眼睛。
  陈书华被李笑宇盯得有些狼狈,他躲闪着李笑宇的视线,支支吾吾了半晌,方才红着脸说道:“雪生,对不起,我上次不该冲你发脾气。请你原谅我,好不好?”
  
  李笑宇暗暗发笑,心想:“你这孩子也不傻啊,你难道不知道9个多月的婴儿根本什么都不懂?为什么你偏偏在我面前这样?”
  鉴于身边没有大人、没有必要装傻,他坐起身,以眼神示意陈书华给自己喂水。
  
  陈书华一下子便看明白了李笑宇的眼神,顿时激动得泼掉了半碗水。
  他羞赧地挠了挠脑袋,说了一句“我再去倒一碗”,便急急匆匆地离开了。
  
  望着陈书华那瘦小的背影,李笑宇的唇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给李笑宇喂完水,陈书华压抑着心头的欢喜,小心翼翼地说道:“这次期末考试,我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是全班第一名。我跟刘妈妈说想继续照顾你,她同意了。你……愿不愿意跟我在一起?”
  李笑宇瞅着陈书华那含着紧张、期待的漆黑眼眸,轻轻点了下头。
  
  陈书华顿时欢呼着扑到李笑宇身上,将其紧紧搂在怀里。
  “雪生,我想死你了!我早就想向你道歉了,又怕你不肯理我。这些天,我心里好难受。谢谢你肯原谅我,我以后再也不会冲你发脾气了。”
  
  傻小子!
  李笑宇伸出小手,轻轻抚摸陈书华的后背,双眸中含着慈祥的笑意。
  
  福利院的老人闲来无事,经常会用柳条、木头之类的东西帮孩子们做玩具。
  时值隆冬,放了寒假的孩子们无处可去,便都围在老人们身旁凑热闹、打下手。
  
  6岁的陈书华也是孩子心性,凑热闹的人群里自然少不了他。
  而有他在的地方,必定有李笑宇。
  
  不知情的大家,都以为是李笑宇黏着陈书华,却不知道真正黏人的那个人是陈书华。
  
  陈书华抱着李笑宇观摩了几天,向王大志老人提出自己动手做拨浪鼓的请求。
  
  “想要拨浪鼓啊,爷爷给你做呗。”王大志笑得满脸褶子,“这刀太快,小心把手拉个口子。”
  陈书华摇了摇头,坚持要求自己动手。
  
  陈书华点燃火盆,将李笑宇放进草窝子里,解释道:“雪生,我要用刀,怕伤着你,你先自己呆一会儿。”
  
  李笑宇用脚趾头想,都能猜出陈书华自己动手做拨浪鼓的用意。
  他笑眯眯地看着陈书华,心头泛起丝丝甜蜜的滋味。
  
  陈书华的动手能力很强,他的那双小手虽然瘦骨嶙峋,还带着老茧与冻疮,却异常的灵巧。
  在王大志的指导下,他只花了小半天时间,便做好了一只拨浪鼓。
  
  “爷爷,你教我在杆子上刻字,好不好?”陈书华举着拨浪鼓提出请求。
  “好啊。”王大志欣然道,“刻什么字?”
  
  “雪生。”
  “果然是做给雪生的啊。你们两兄弟的感情,真是好!”
  
  王大志找出一把小刻刀和一根木棍,手把手地教陈书华刻字。
  陈书华练习了半天,刻坏了十几根木棍,总算练出了点模样。
  
  王大志查看了一下陈书华最新的作品,啧啧称赞:“小华啊,你这双手可真巧!爷爷以后把手艺都传给你,保管你将来不愁饭吃!”
  
  “谢谢师父。”
  陈书华甜甜地叫了一声,当即跪倒在王大志面前,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响头。
  
  “小机灵鬼!”
  王大志笑呵呵地将陈书华拉了起来,慈爱地摸了摸后者的小脑袋。
  “听说你这次考试又考了双百、又是第一名?”
  
  陈书华点了下头,满脸都是自豪之色。
  
  “好孩子!有出息!”王大志鼓励道,“好好学习,将来考状元!”
  
  陈书华重重点头,问道:“师父,我能给拨浪鼓刻字吗?”
  
  “你先刻上吧,以后还得好好练习。这刻字的功夫,可不是三两天能够练成的。”
  
  陈书华点了点头,捏着刻刀在拨浪鼓的杆子上一笔一画地刻画。
  完工后,他将拨浪鼓交给王大志检查,得到了老人的夸奖。
  
  “咚咚咚咚……”
  陈书华摇着新鲜出炉的拨浪鼓,带着一脸献宝似的神情走到李笑宇面前。
  “雪生,这个送给你。”
  
  李笑宇接过拨浪鼓,瞅到陈书华的两只小手上新添了数道细小的伤痕,眼眶不由得有些发热。
  他仔细地盯着杆子上工整、有力的“雪生”两个字,心里一阵酸楚。
  
  以后,我恐怕不能再用以前的名字了。
  就叫“雪生”吧,挺好!
  
  1982年1月24日,除夕。
  平桥镇家家户户贴春联,张灯结彩过大年。
  福利院里住的虽然都是鳏寡孤独,却也成了一个大家庭,其热闹、祥和的气氛不输给任何一个普通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