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反转人生 >

第887章

反转人生-第887章

小说: 反转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双离合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但是靠着传动效率高,换挡顿挫小,依旧是可以和液压变速器拼个你死我活。

而另外一边的cvt无级变速器,因为日产和杰特科不间断的投入研究,也迅速的到了第七代,和第八代的水平。

达到了那个水平的cvt变速器,对于液压变速器和双离合也有了足够的资格进行挑战。

这些就是他对变速器市场的记忆,而他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个变速器的问题,就是因为在十几年后,华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每年两千多万辆汽车的销量,将会给变速器领域,带来每年超过一百亿美元的市场。

可是可悲的是,在那个时候,国内能够制造出自动变速器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在这方面依旧是被德国,日本的企业卡着脖子。

而他现在掌握的晨华,他就绝对不会允许外资变速器企业,在国内一家独大。

这块蛋糕,他注定是要咬上一口的!

“至于国内的变速器制造企业,呵呵!李总,你应该比我更清楚,他们现在甚至就连一款手动变速器都做不好。”

说道国内的变速器制造企业的时候,周元超的脸上很自然的换上了一种怒气不幸,恨其不争的神色。

有这么好的资源,有这么好的市场,可以说国内的变速器企业手里握着一大把的好牌,可是最后却硬生生能给你玩砸,俩王四个二一把扔出去,结果却全都被外国人捡了便宜,真是让人无语。

“周工,我之前和你说过,如果你加盟晨华的话,我先期会出资一个亿,成立一个专门的变速器研发部门,然后就看你们的成果。如果你们的研发顺利的话,不排除我会专门成立一个类似爱信,或者采埃孚似地集成变速器研发生产制造于一体的企业。但是你对未来到底有什么规划没有?或者说,你打算研发什么样的变速器为主?”

李逸帆微笑着问周元超道,一听到他这么说,周元超有些不淡定了,有这样的老板,他都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触了。

“老板,其实我们在dsi的时候,就一直紧跟国际潮流的,我们也想多管齐下,比如双离合,还有cvt,我们都想搞,可是却一直受困于研发资金的不足。如果回到国内的话,我想我们首先要立项的,应该是cvt变速器,毕竟这种变速器结构简单,没有专利限制,而且我们有前期的基础。再加上国内目前流行的主流都是小排量汽车,国产最高也不过是2。4排量的汽车,所以使用cvt变速器足够,尽管cvt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是我认为他最适合目前国内的市场。”

老周也是有想法的人,回到国内,老板投资这么大,那你就必须要快点出成绩,他知道老板要他们加盟,就是想搞自动变速器。

而在这一块想出成绩,那就搞cvt,这个最快!

李逸帆点了点头,这老小子倒也懂的变通,上辈子的时候他加盟奇瑞,掌管变速器研发部门之后,最先搞出来的就是cvt变速器,后来这款小型的自动变速器,还一度成为了奇瑞的主打产品,在国内也算是独树一帜。

不过这可不是他想要的,他的野心大着呢。

“周工,我来说说我的想法,如果你带着你的团队加盟我的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4at给我国产化喽。现在这款变速器,虽然正在逐步的被国际主流淘汰,但是对于国内落后国际一个时代的市场来说,足够用!第二就是你们要抓紧把dsi的六速变速器,给我国产化喽。你别皱眉头,我知道,dsi有六档变速器,但是你不用担心专利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六档自动变速器是为了配合那些美国肌肉车的,所以研发的是专门针对后驱车的,而我要你们做的,就是把它给改成专门针对前驱车的。而且这是在咱们国内,他们就算想通过专利,来告咱们也没那么容易,和他们打官司,我也不怕。然后就是你说的cvt,这一块我也有很多想法,还有双离合,你们也不要放弃。。。”

李逸帆的话把周元超听得是目瞪口呆,早知道这位老板野心勃勃,可是这胃口也忒大了吧?

他这不光是想要搞,而且还是想要大搞一场的啊!

这变速器的领域,这么算下来,就没有他不想做的啊?

“还有,手动变速器领域,也别放过,大众高尔夫上用的六档手动变速器,就挺不错的,你们直接山寨过来,放心,手动变速器,专利限制没那么多,他们像找咱们的麻烦,也没那么容易。。。”

说起变速器来,李逸帆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有点眉飞色舞的意思。

周元超嘴巴张大的能塞下一颗鸡蛋,他越听越是被这老板的疯狂和大胆给震得有些发懵,则是什么节奏?

你这是要逆天啊?你知道这么搞下去光是研发要投资多少钱不?你这真是不拿钱当钱的节奏啊?

而李逸帆看着他的神情,哪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擦!怕个球?大众的手动变速器,后人也不是没山寨过,他们的双离合,byd都敢山寨,结果怎么样?你看大众去告了吗?

为什么他们不去告,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告不赢!国内的很多厂商啊,还是太把专利当回事啦!

很多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一谈起变速器,都会用专利来当自己无能的借口,其实呢?不过就是他们舍不得往研发上面砸钱而已!

1056。把山寨进行到底

国内的自动变速器,到十年之后,都搞不出来,表面上说是受三方面条件限制的因素。

其中最经常被拿出来说的就是专利!

要知道那帮欧美日本鬼畜,可不是一般的坏,一台自动液压变速器,往往需要成百上千个零件,他们可以把这成百上千个零件全都申请专利。

而你生产的时候,往往绕不开一些零部件的专利,毕竟很多零部件都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得出的结论。

你生产模仿一个,就会受到他们的专利起诉。

而另外两个因素,一个是材料,另外一个是加工精度。

材料方面主要是因为变速器里面的齿轮,轴承,等等零部件往往是需要在高温,高腐蚀的环境下连续工作,所以必须使用特殊材质的钢材。

而在这方面一直是国内的短板,毕竟材料科学是一切科研的基础,而在这方面,咱们做的一直不到位。

大型国有企业有钱,有人才,有条件可是他们就是不投入,毕竟研发材料,投入大,周期长,而主管的领导都是政治人员,不是科研人员。

他们更关注自己在任期间的政绩,而不是科研成绩。

所以他们更喜欢周期短的外购,而且外购的时候,还可以吃回扣。。。

而加工精度也是一直困扰咱们的老大难问题,想要保证变速箱的工作寿命,还有稳定性,就绕不开这个难题。

别的不说。光是一块变速器的液压阀上面的液压油路。那曲曲折折的沟壑。加工起来就格外的困难,还要保障精度,在没有合格的加工机床的情况下,光是这个就能难死你。

所以即便是到了十几年之后,这自动变速器的生产加工,都一直是困扰着国内诸多汽车企业的主要问题。

但是你说他难,其实也并不是真正的难,主要还是要看你有没有恒心。舍不舍得投入。

这一点从后世的byd身上就可以看得出,作为一家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为了不被外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卡脖子,为了可以和国内市场上横行霸道的外资汽车企业叫板,他们就是咬着牙加大投入,埋头搞研发。

什么专利,什么难度,什么投入,人家都不在乎,人家都舍得。

结果怎么样?短短几年时间里。人家就搞出了自己的双离合变速器。

大众的人来考察一番,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台变速器。其实就是山寨的我们的双离合变速器,只是在一些微结构上做了调整。

但是又如何?你看大众去告byd了吗?

和大众合作的一汽,因为偷偷的使用了大众二十年前的桑塔纳上面用的1。6排量的发动机,结果大众毫不犹豫的就抽了一汽的脸。

但是在byd逆向开发他们的双离合变速器的问题上,他们却只能选择装聋作哑。

因为他们知道,去告byd,他们根本告不赢,人家舍得和你打官司,在华国你打这样的官司,和国外一样,如果没有上级的行政干扰,人家可以和你打个十年八年,甚至打上十几二十年,也不一定能出结果。

那么卡脖子这一招呢?byd可不是一汽,和你大众没合作项目,完全不搭界。

你怎么卡人家脖子?人家的发动机自己造的,底盘自己逆向开发日本车商的,连自动变速器都搞出来了,你还怎么卡?从哪里卡?

所以大众只能捏鼻子认了!

这就是逆向山寨成功的典型例子,只要你真正的掌握了核心技术,他就拿你没辙!

还有一个逆向山寨失败的典型,那就是长城。

为了挤占中高端市场,长城逆向研发了奔驰m系列的底盘,然后推出了自己的中高端suv车型h8,刚开始的时候德国人没当回事。

可是后来h8推出之后,大受欢迎,一上市就接到了数千订单,眼看就要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德国人一看,这还了得?要知道这中高端市场,可是他们一贯的垄断底盘!

长城在低端市场的威力,他们是看得见的,所以他们绝对不容许长城到这个市场来搅局。

那咋办?卡你脖子,卡死你!

长城这款h8的变速箱就是来至于采埃孚的,然后奔驰的人几个电话过去,采埃孚立马通知长城,对不起,我们的变速箱产能受限,你们的订单等着吧,也许要一年两年,也许要两年三年才能到货。

你不愿意的话,那好,咱们就给你退钱。

长城一下就傻了眼,结果只能自己吞了那个哭过,h8上市无限延期。

这就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典型。

而李逸帆现在接手了晨华汽车,他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汽车企业出现那样的情况的,被人卡脖子,可不是他的作风。

要山寨,那就直接山寨他们最核心的部分,只要掌握了汽车的三大件,那就不怕那些国外车商的打压。

要做搅局者,那就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现在从头开始搞研发,还来得及,而且老子是下定决心了,不搞还好,要搞就那动静闹大一点。

反正现在老子有钱,也舍得钱,我就不信,钱砸下去,连个水花都听不见。

在国外搞科研,动辄就是十几亿的美元,尤其是变速箱这样的大项目,老外一般对外宣传的时候,都会说我们在搞xxx项目的时候,投入了数十亿美金。。。

光是这么一个数目,就把后面不明真相的人给震住了,尤其是刚刚加入wto的华国人,很多人对老外的话都奉为金科玉律。

我靠,你看看,人家真是舍得,为了搞一个变速箱就投入十几个亿啊,咱们这水平,这点钱,还搞个屁啊?

算了,回去一人发两箱苹果,发两箱橘子,洗洗睡了吧!

其实不然,要知道老外这些数据里面其实有很多水分。

就比如他投入了八个亿,他就敢给你吹成十八个亿,要不这么说,消费者哪能买单?

所以你必须得把你的投入吹的大一点,让消费者信以为真,我靠,投入这么大,果然高大上啊!

这样你推出新产品的时候,每台加价一两万,他们才会买单。

而且把投入研发的经费吹嘘的高一点,也可以合理避税,税务局来查账,就把这投入往上面一报,反正账目繁多,科研又是消耗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