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反转人生 >

第1042章

反转人生-第1042章

小说: 反转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款车除了动力上稍微弱了一点之外,其他方面和目前市场上火爆一时的日系和德系的中级车比起来,绝对是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比他们更好。

要知道去年的省城汽车,可还处于一片风雨飘摇的状况当中,环境都不能用一个差字来形容,甚至用恶劣来形容都不为过。

可是老板接手了这晨华汽车才不过半年的光景,就能够打造出这么优质的中级车来,这已经是相当出乎李铮和潘想的预料了,所以现在李逸帆说要在一年之后,推出新的发动机,他们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出了相信,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其实这款骏捷的成功推出,并不能把功劳全都算在李逸帆的英明领导上,事实上如果不是前期杨荣把基础打得牢靠,骏捷这款车型,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要知道前些年的时候,尤其是在打算进军国内的私家乘用车市场之后,杨荣可是把他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骏捷车型的研发推广上面。

为了开发这款车。他不光是联系了日本的汽车厂商。从他们的手里购买了多项的专利技术,而且还拿出了钓鱼的本事,在三菱和丰田之间走钢丝,可是把那两家日本车企给玩弄的够呛。

一方面是从丰田哪里套取了相当多的整车装配技术,另外一方面又从三菱那里套取了发动机和底盘的技术,虽然都花了钱,可是他花钱的效率可是相当高。

因为最起码他是花了不多的钱,把事情给办成了。这可是和后世那些国企,花了大价钱,结果却没办成事比起来要强得多。

而且他还不光是把目光局限在东边的邻居身上,他还专门到欧洲去求教,请来了意大利的著名设计师,帮忙设计的汽车的外形。

还花大手笔,从德国专门引进了一套最先进的汽车生产线,要知道这样的本事,在那个年头来说,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当年奇瑞起步的时候是怎么搞的?他们以前就是农村土炮出身。最早的时候,就相当于一家街头作坊式的工厂。做的都是没牌照的假车,那一些快要报废的车子整合到一起,分拆,然后再组装,从新刷漆,然后当新车去卖。

后来想要正规化,是靠的从英国引进的一条不知道落后世界一流多少年的二手生产线,而这时候,杨荣已经可以从德国引进世界最先见的生产线了,由此可见这杨荣的能力。

而且其实早在2000年的时候,晨华汽车就已经生产出了第一台样车,之后的三年时间里,是不断的在进行调整,改进,最后如果不是因为杨荣投资站错了队,这骏捷根本就没有李逸帆什么事,还是会属于人家杨荣的独家作品的。

而他接手了晨华汽车之后,相当于是捡了个现成的,这时候的骏捷轿车,其实已经是定型了,只是还有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调整。

可是之前因为杨荣和齐满天的关系,这晨华汽车已经停产很长时间了,甚至上面连工资都拖欠了他们好几个月的。

这骏捷汽车的后期工作,当然也陷入了停滞阶段。

在原来的世界里,省城政府接管了省城汽车之后,当时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和宝马合资的工厂上面,至于这杨荣当年的心血更是被人一脚踢到了角落里。

从原来的公司的心头宝,变成了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角色。

头两年公司的领导是吧精力都放在了和宝马的合作方面,还有就是争权夺利上,至于这晨华汽车,根本就无人关注。

等到后来,有很多人指责这工厂被省政府接管之后造成了几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公司的效益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之后。

省国资委和公司上层才引起了重视,为了向外界证明,他们接手这家公司,做的肯定不比杨荣差,他们就又把杨荣当年力捧的项目捡了起来,这才有了上辈子的骏捷。

而骏捷的真正上市,并且取得成功是在2006年,当年的京城车展上,这款华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中级轿车一经推出市场,就收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爱国车迷的热捧。

外型设计讨巧,内饰动力也还凑活,很快一上市,这款车就迎来了热销,甚至还曾经一度在国内获得了最受欢迎的国产车的口碑。

可是最后因为公司管理的混乱,以及质量监控体系的不严,这款车最后还是败在了自己的做工装配上。

之后晨华汽车又是一度败在了自己内部的争权夺利上,导致这款曾经大火的车型,的更新换代速度,严重被推迟,导致和市场脱节,最后只能是默默无闻的消沉了下去。

可是现在这样的历史,肯定是不会在存在了,因为李逸帆接手了晨华汽车之后,最先上马的项目,就是这骏捷汽车的研发和推广。

他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甚至还亲自在这个项目上挂了头衔,很多原来还不确定的细节,最后都是他来拍板定夺的。

也正是因为有他的投入,和他的果决,这款车才能够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最终上市的准备。

李铮他们在从李逸帆的口里,大概的了解了一下这款轿车的成型过程之后,不由得又加深了对这位老板的几分敬佩。

毕竟能够有这样的眼光,心胸和手腕的老板,这年头可真的不多见。

“老板,这款车,到底分成多少个型号啊?”

潘想他们了解了这款车的研发历史之后,有围着这款车转了几圈,之后又到仓库里看了几眼其他的停在哪里的车,然后跑回来问道。

“这款骏捷车型,可是咱们在本次京城车展上的主打车型之一。一共分成四个级别,分别是2。0升的舒适性,时尚型,和豪华型,以及至尊型。”

李逸帆微笑着给他们解释道。李铮急忙问道:“那这些不同级别的车,都有什么区别啊?”

“也就是内饰,和一些配置方面,比如轮毂,最基本的舒适性用的就是铁质的,而再往上的三个级别,都是用的铝合金的。还有最基本的舒适性用的就是五档手动变速器,而往上的时尚型用的是六挡手动,豪华型是4at,至尊型用的也是4at的自动变速器。还有就是天窗啊,等等一些配置方面有些区别。。。”

李逸帆有很耐心的给他们两个讲解了这4款车型在配置上的区别,而李铮和潘想则是都一一做了记录。

“老板,我没听错吧,咱们这款车的豪华型和至尊型用的居然是4at的自动变速器?”

李铮眨了眨眼睛,好像有些不敢相信的感觉。

要知道这年头,在国内的路上跑的车子,绝大多数用的还都是手动变速器,而且主流也就是五档手动变速器。

刚刚他们试驾的车型,用的是六档手动变速器这已经让他们感觉非常的高大上了,要知道在国内,只有一些高级的德系车,然会给你用上六档手动变速器。

至于自动变速器,虽然目前市面上比较高端的产品,用的是五档手自一体变速器,但是那也是都用在价格几十万往上的高端车型上。

而本田雅阁之所以现在卖的这么火爆,就是因为他们是第一家,把五档手自一体变速器,第一个做了技术下放,用在普通人也能买得起的中级车上的厂家。

至于现在市面上的另外两款主流中级车,比如帕萨特还有凯美瑞,现在用的也都是4at的自动变速箱,但是这在国内,已经是显得非常的高大上了。

毕竟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手动车型还占主流。

而且即便是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4at自动变速器,目前在国内,好像也没听说有几个厂家能生产的。

前两年的时候,奇瑞好像是想给他们的一款车型,配置上一款4at的自动变速器,后来就求到了日本爱信精工的头上。

当时小日本答应的挺痛快,不过最后他们的要求却让奇瑞是进退两难,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和他们合作的想法。

因为小日本要求的是,相用他们的4at变速器也行,那就必须要使用他们日本的发动机,比如目前在华国很流行的三菱的机头。

而当时的奇瑞已经选择和奥地利人合作了,哪能在走回头路,最后不得不认同割爱,放弃了和爱信的合作。

从那之后,自动变速箱,哪怕是4at的产品,国内的消费者,也就只能在德日两系的中级车的中高级产品上才能看得到了。

而现在老板,居然告诉他们,咱们自己的车上就有4at的变速器,李铮和潘想,立马就有了一种情何以堪的感觉。

1357。自产自销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

*******************

“没错,咱们的豪华型,和至尊型的骏捷使用的变速器,就都是4at的手自一体变速箱。”

李逸帆微笑着回答李铮到,李铮眼睛一瞪,可是还没等他问,潘想就在边上问了。

“老板,这4at的变速箱你是从哪里搞到的,据我们所知目前世界上能够生产自动变速箱的厂商并不多,而日本的爱信是目前4at做的最好的,不过他们好像很难打交道,想用他们的箱子的话,好像要有很多的附加条件呢,老板,如果他们的要求很过分,你可千万别答应。”

李逸帆不由得无奈的翻了个白眼,然后对潘想说道:“谁告诉你,咱们的变速箱用的是爱信精工的啦?我现在可告诉你们俩,咱们用的变速箱,可全都是咱们自己生产的!”

李逸帆的话这次又是彻底的把李铮和潘想给震翻了,他们脸虽然年纪不过三十,可是其实出身的家庭,就是京城汽车厂的,他们的父辈都是京城汽车厂里的工人。

所以对汽车这个玩意,他们俩是从小耳濡目染的,后来上大学学的也是汽车专业,可是后来毕业之后,因为不想去汽车厂里,就去门户网站当了专业的汽车板块的编辑。

可是虽然他们是文职汽车类从业人员,可是对汽车软硬件的了解,却一点都不比专门做汽车设计的工程师要差。

就目前国内的汽车行业而言。他们还真就没听说有一家能够自己生产自动变速箱的企业。即便是在市面上已经通用了将近六十年。在技术含量上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秘密的4at变速箱。

世界上第一台4at变速器是由通用制造出来的,有四个前进档,一个倒档,最早是被用在了奥兹莫比尔车型上。

而在哪之后,世界各国的汽车制造商,就都靠着对这款变速器的模仿,改进。纷纷研发出了自己的4at变速器。

就比如丰田,大众等等,在4at变速器上都有自己的一套。

而在国内,尽管这倒技术,已经用了六十多年了,可是国内却一直跟不上。

原因在哪里,不是因为专利的限制,毕竟六十多年的时间了,这专利的保护期早就作废了。

我们之所以生产不出来这样的变速器,一来是因为我们的材料质量不过关。就比如这变速器里面用的液压板面,还有变速箱的外壳。以及里面的轴承等等,我们虽然也能生产,但是却做不到人家那样的集约大规模生产,从而成本上就降不下来。

而且品质和人家的差距也很大,人家的产品能用二十年,而我们的从起来也就能用五六年,这就是我们在材料方面和人家的差距所导致的。

二来就是精加工领域,咱们和人家差的太远。

这自动液压变速器,需要很多的精加工手段,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变速箱的质量不超重,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他能够正常的工作。

可是我们在精加工领域手段的欠缺,导致我们达不到那样的加工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