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还珠)当雍正穿成乾隆 >

第5章

(还珠)当雍正穿成乾隆-第5章

小说: (还珠)当雍正穿成乾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奴才谢皇上恩典!”

    “平身吧!”

    “谢皇上!”善保又叩了一个头,才缓缓站起,退到一边。

    乾隆看看摊倒在地的努达海,又看看站在一旁恭敬有加的善保,心中不住感叹:真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努达海虽然摊倒在地,却仍然挣扎着要站起来,口中不停的说道:“请皇上放过新月吧,她是那么的柔弱,经不起一丁点的折磨啊!”

    乾隆的眼神暗了暗,心里不住的思量:竟然在这时候还敢在朕面前指责朕恶毒。

    “给朕堵住他的嘴!”

    善保取出怀中的汗巾,塞到努达海的嘴里。

    努达海呜呜几声,终于还是安静了下来。

    “看在你在荆州一战大胜而归的份上,朕给你个恩典!”乾隆没有理会努达海猛然一亮的双眼,径自开口:“朕下令,打你一百大板。若是死了,就罢了,若是还活着,朕就饶了你的狗命,只是废了你的手筋脚筋,逐出朝堂也就罢了!来人,把努达海叉下去!”

    “嗻!”

    乾隆挥挥手,示意众人各归各位。

    朝堂中应该能安静一阵了!乾隆揉了揉发涨的额头。

    只是后宫……这令嫔还不能处置。毕竟连死两人,就已经让人人心浮动,再有一人出事,怕是猜疑之声又要流动一段时间了!

    “皇上!”吴书来听到小太监上前来的耳语之后,转而向乾隆轻声禀报:“那努达海已经死了!”

    “嗯!把他的尸体送回将军府吧!”

    “嗻!”

正文 第九章

    当令嫔听到大佛堂传来的消息的时候,就已经惨白了一张脸。

    而再听到乾清宫传来的消息时,几乎要摊倒在地了。

    怎么会这样……

    令嫔不停的踱步,手上无意识的绞着丝帕。听听‘丝拉’一声,丝帕裂了一道口子,也把令嫔的神智唤了回来。

    令嫔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看来这个妃位是升不上去了。

    令嫔眼神幽暗,一向和蔼可亲的脸上透着一丝狰狞。

    本来想着,若是讨好了这个新月格格,自己会有一点好处的,没想到现在……若是乾隆知道了自己去过大佛堂,告诉过新月格格早朝时发生的事情,那自己不就……

    后宫不得干政!

    这个规矩压得令嫔几乎喘不过气来。

    最重要的是,要是乾隆发现身边竟然被令嫔安□了人,那……令嫔更害怕了!

    令嫔的脸变成了青色。

    这个嫔位保不住倒也算了,怕是连性命也保不住了!

    令嫔呼吸极重。虽然在宫里安插眼线是各个宫里都不成文的规定,但是,有心要追究的话,  那也是大罪啊,尤其这人还是安插在皇帝身边的!

    索性这消息是自己在眼线传过来的,虽然宫里的妃嫔们怕是都知道了,但还是有转机的。

    想到此,令嫔心里有丝愤恨。

    若不是孝贤,她早就有阿哥伴身了,这样的话,不看僧面看佛面,乾隆必定是会对她留有三分情面的。

    然后又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令嫔的心里更复杂了。

    她不甘心!

    她好不容易的趁着孝贤皇后怀孕之时,爬上了皇上的龙床。皇上看在她是孝贤的人的份上,把自己直接提做了令贵人。

    但是,令嫔知道,孝贤皇后表面上有多贤惠,实际上就有多狠毒!

    令嫔是极会看人脸色的人,若不是这样她也不会成为孝贤皇后的心腹,可是她不甘心!她想爬得更高!

    而唯一的阻碍就是孝贤皇后。

    所以令嫔对孝贤皇后下了药,就像孝贤皇后对慧贤皇贵妃做的那样!

    她一直都记得,她是如何在给孝贤的养身汤里下的药,就像孝贤让慧贤的心腹给慧贤下药一样。

    那药,连御医都查不出来。

    或许查出来了,只是碍于孝贤皇后的威慑,不敢开口罢了!

    她也不会忘记,孝贤皇后听说慧贤被封为皇贵妃时那狰狞的表情。

    然后,药剂的量就这样加大了。

    没有两、三天,慧贤就死了……

    就是因为令嫔对孝贤皇后的了解,所以在她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才不敢留下这个孩子。

    可怜的孩子啊……那时也不过才两个月而已,连是男是女都还不清楚……

    令嫔的眼眶红润了,那孩子若是能生出来,不管是男是女,也是她的依靠啊!

    就是因为如此,令嫔在那个时候越发的温柔小意,令乾隆对其慢慢的有了好感,然后被封为了令嫔,赐住于延禧宫。

    可是,孝贤却也因此疑心于她!

    孝贤好不容易才除掉了慧贤,又怎么愿意有人替代慧贤,夺得皇上的宠爱呢?虽然这不过是没影的事情。

    然后,令嫔就喝下了孝贤皇后赐下的养身汤!

    即使令嫔知道那是打胎药。

    只要乾隆宠幸过她的第二天,孝贤都会赐下!

    令嫔抬眼看了看这金碧辉煌的延禧宫——她的寝宫。

    难道她就要这样搬出去了吗?

    不!

    绝对不行!

    她不愿就这样功亏一溃!

    她好不容易从一个包衣奴才成为一宫之主,怎么就愿意这么离开这尊贵的位子!

    本来想着那个新月格格是端王之后,好歹端王一家都战死沙场,只留下新月与幼弟。再加上新月又是姓爱新觉罗的,与她交好必定能让自己的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

    没想到啊……身为皇室之后却想着一个奴才!

    身为皇室格格,竟然想着和奴才交朋友。

    人人都想着向上爬,她倒好,竟然向下走。

    本来想着新月只是觉得那个努达海对其有恩,所以才连连追问她那努达海的事,却现在,她才知道,新月那贱人竟然有这么个心思。

    平白的连累了自己!

    索性她死了!

    令嫔握紧了拳头

    否则,她也必不会放过她的!

    “令嫔娘娘!”

    一阵尖锐的唤声打断了令嫔的沉思!

    令嫔抬头一看,是乾隆身边的小太监。

    令嫔心中一沉,脸上却是笑容可掬的连忙上前。

    “路公公怎么来了~真是让人惊喜啊~”

    路全却是一脸似笑非笑的看着令嫔,阴阳怪气的开了口:“奴才只是个伺候人的,怎么担的了令嫔娘娘的如此夸赞。奴才是为令嫔娘娘道喜来的!”

    令嫔心里扑通一声,声音透着一丝不稳:“路公公真是说笑了,这喜从何来啊!”

    “呵呵!皇上对令嫔娘娘真是宠爱啊,又为令嫔娘娘赐下了一个小太监和两个小宫女。”然后,话音一转,变得严肃起来,对着外面说道:“还不快给令嫔娘娘带进来!”

    “嗻!”

    门外走进六名侍卫,每两个人又架着一个人进来。刚一站定便把手上的人扔了下来!

    令嫔看清这三个人,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三个人分明就是自己放在乾隆身边的探子!

    令嫔晕倒之前唯一的意识就是——

    这回是真的完了……

正文 第十章

    乾隆十三年十月,为孝贤皇后百日。

    移孝贤皇后梓宫于静安庄,上如静安庄奠酒。

    百日一过,乾隆就亲自写下诏书——封乌喇那拉氏·娴皇贵妃为皇后。

    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帝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与父亲雍正喜爱,康熙曾为其慎择良师,进行多方面教育。后世的一些清史学家认为,正因为康熙认为孙子弘历的出众,所以才传位于其父雍正。

    弘历即位前,封为宝亲王,少年的他聪颖过人,能文能武,行事恩威并施,十分有才干。雍正对他的寄予厚望,这在皇子中是无人可及的。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弘历就被以“秘建皇储”的方式立为皇太子。皇子弘时曾与之争宠,却被削除宗籍。但雍正接受康熙的教训,不让皇子参与政治,同样弘历登基前未曾参与过朝廷政事,也未曾出任过军政要职,只于雍正十三年参与了苗疆改土归流的事物处理。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顺利继承皇位。(自百度小受)

    可是等到乾隆继位的十三年后,雍正版的乾隆帝才发现他当初错的有多离谱!

    乾隆手里拿着的是皇帝私库的账本,手不停的打着颤!

    才十三年!十三年啊!

    乾隆在心里感叹道。

    只是十三年,只用了十三年,就把朕辛苦积攒多年的私库败了一半!

    乾隆心里暗恨,却只能无奈的咬牙切齿!

    朕怎么就生了这么个不着调的东西!

    尤其是朕以前跟他说的全都放在一边了!

    八旗制度创立于关外时期,适应战事情况,是清朝的根本制度。清军入关后,随着统治的确立,八旗子弟被国家供养起来,“以清语骑射为本务”不工,不农,不商。当兵者按一定标准发放钱粮,然而兵额有限,钱粮标准又是祖宗定下的,不能调整,而入关后八旗人口剧增,每家的人越来越多,钱粮不变,加上物价上涨,八旗子弟生活愈发奢侈,八旗生计愈发艰难。八旗生计问题康熙末年出现,到乾隆时就很严重了。为此,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增加兵额,添加“养育兵”;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资助部分在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居东北开荒等,然而效果都不理想,增加兵额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又不能增强战斗力;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助长了八旗子弟“等靠要”的心态;养尊处优惯了的八旗子弟也不愿意到东北开荒。(自百度小受)

    以前雍正帝在位之时,就时常忧愁于八旗生计之事。

    曾多次跟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提过关于八旗未来的规划。必要在当政期间把八旗生计一事当做首要来办!

    这本来就是表明了要立乾隆为下任皇帝的暗示。

    只是没想到啊,曾经跟他说过的事,在雍正帝过世之后就被忘在了一边!

    还有就是有关于“文字狱”!

    “文字狱”并非乾隆首创,也非清朝首创,以言获罪是很早就有的事。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汉族知识分子心怀戒备,因而从顺治起就开始兴文字狱,康熙在位61年搞了十余起文字狱,雍正在位13年搞了数十起文字狱。(自百度小受)

    可是他也叮嘱过,为了大清之后的安定,继位之后,切勿再兴‘文字狱’。

    再看看手上粘杆处送上来的谍报,关于‘文字狱’的斑斑血迹……

    难道朕真的选错继续人了?

    乾隆坐在龙椅上,面色铁青!

    乾隆咬咬牙!

    也罢!

    攘外必先安内!等朕安定了后宫之后一切再做计较吧!

    于是在册封了皇后之后的几天内,后宫先后升了嘉妃、舒嫔、婉贵人和陈常在林常在的份位。

    而后又封皇长子永璜为定亲王,三阿哥永璋为循郡王。

    册封妃子大臣们倒觉得没什么,后宫之中,升升落落乃是常事。只是没想到,受到皇帝斥责为对嫡母不孝的两位阿哥,在孝贤纯皇后百日刚过之后,便被册封为了亲王和郡王。

    难道乾隆对他们还没彻底失望?

    随后,乾隆又陆陆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