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BL电子书 > 伤心咖啡店之歌 >

第44章

伤心咖啡店之歌-第44章

小说: 伤心咖啡店之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呸呸,”吧台前的女孩子们连声抗议,“小叶又没死,说的什么话?”    
    “总会死的。”小叶倒满不在乎,她说,“我要死了才不要别人烧香,干吗?要我显灵不成?”    
    夜已经很深了,伤心咖啡店里却热闹滚滚。海安和几个飞车伙伴都来了,他们聚坐在腰果形的桌位,方才喧哗了一阵,现在煞有介事地低声交谈,连马蒂她们都无从切入,这是一群飞车伙伴间的秘密会谈。窗外是萧瑟的寒风斜雨,店内满载七十年代的火热摇滚乐,马蒂捧了一杯加了双份牛奶的摩卡咖啡,到店门前凭窗眺望。    
    惟一舍不得的,就是伤心咖啡店了。马蒂怔怔看着海蓝色店招上的晶莹闪光,是这片海水一样的蓝色光芒,把她从灰暗中卷进了一个色彩浓烈的世界。马蒂把滚烫的咖啡杯捧近心窝,觉得很暖和。    
    昨夜在小叶的帮忙之下,马蒂把她的私人物品搬运到小叶房里。她的房间在这个月底即将退租。之后,就连住所也没有了。到马达加斯加的签证,经过几番繁文缛节,也终于办妥,出国在即,冬天也正好要结束了。真是个干脆的结尾,马蒂眼前只剩下全新的开始。    
    这两天所最后处理的,是马蒂头痛的财务问题。半年的工作下来,马蒂积存了近二十万的现款,出国绰绰有余,不足之处是她对爸爸的接济因此就中断了。马蒂觉得不忍心,所以她将钱均分成两半,一半寄给了爸爸,一半留给自己,扣除掉来回机票钱,她发现手上只有五万多台币的旅费。马蒂想起上回和陈博士的谈话,当她提到并没有什么旅游计划时,陈博士那大惑不解的表情,马蒂当时真希望陈博士能了解她有多么诚实,真的没有计划,惟一确定的是,当钱花光了,一贫如洗的时候,就往回走。    
    或者,索性不往回走了。谁知道呢?    
    马蒂饮尽咖啡,拎着她的蓝色骨瓷杯走回吧台,从小舞池侧边穿过时,有人抓住了她的杯子,马蒂回头一看,是海安,他戴着连腕皮护套的手有力地握住了马蒂的骨瓷杯。    
    “漂亮的杯子。”海安说。他坐在腰果形桌位朝外的位置,两脚高高搁在椅子上。他那群打扮嚣张的男伴们也笑吟吟望着马蒂。    
    “我的杯子。”马蒂放手,让海安拿去她那只骨瓷杯。    
    “对喝咖啡的人,”海安拈着杯子迎向小舞池上的灯光,他说,“咖啡杯是心的容器。”他把杯子还给马蒂,顺势站了起来,搂着马蒂的肩头。“外头说话。”他说。    
    马蒂随海安到了外头。细雨不断,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虽然冰冷但是柔软,风中有早春的气味。    
    “送你一个礼物。”海安说。    
    “你已经给我太多了。”马蒂说,她在心里又加上了一句:你所给我的东西,海安,我恐怕永远也回报不了。    
    海安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个厚信封。马蒂接过拆开一看,是一沓百元美钞,大约有一万元美金之多。    
    “海安。”马蒂心头一阵温暖,此刻最需要的,就是钱了,但一万美金这样的厚赠,实在超乎她的想像。马蒂直觉地想推辞,可是她一转念开口就说了:“很实用,谢谢你,海安。”    
    “不算什么,我最不缺的就是钱了。”看见马蒂并不推辞,海安显得很开怀。    
    “这些钱,至少可以让我在马达加斯加再多呆一年,我不知道该拿什么来谢你。”马蒂的双眼突然之间湿润了。    
    “要谢我,就更痛快地流浪吧。”    
    “海安,”马蒂说,“我不能明白吉儿为什么要说你无情。”    
    “我是无情。”    
    “相信我,我没看过比你更宽厚的人。”    
    “宽厚是一种反射力,不过是把自己多余的优势,反射在比自己弱势的人身上的能力。我有的是宽厚的本钱。”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好像连你也承认自己无情。”    
    “我的感情,你们没办法了解。”    
    “你可以尝试说给我听啊。”    
    “不需要。”海安低头看马蒂。他的嘴角是马蒂熟悉的,那调侃一样的微笑,“我不需要,也不想要别人的了解、宽容,或认同。你也一样,要开始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生活。”    
    “嗯。”    
    “让我告诉你一些事,不管在马达加斯加,还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要忘记。”    
    “什么事呢?”    
    “你要学会对自己坦诚,绝对坦诚。”海安说。    
    “对自己坦诚,绝对坦诚。”马蒂轻声跟着说。    
    “如果在世界上的颓废,可以换来对自己的负责,那我宁愿对自己负责。”    
    “如果在世界上的颓废,可以换来对自己的负责,那我宁愿对自己负责。”    
    “这就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马蒂仰头,回报了海安一个微笑。他们两人并肩走回伤心咖啡店。在推开门的时候,海安突然停步了。“帮我个忙,”他说,“当你见到他时,替我问他,到底能不能对他自己坦诚?”    
    “见到谁?”    
    “你从海里捡起的那张照片,照片上那个人。”    
    海安进去伤心咖啡店了。马蒂呆站在门口。她从海潮中捡起了那马达加斯加浪人的照片,之后一直把它收藏在自己的皮包里。为什么这么做,连她自己都不甚了然,海安又怎么知道她捡照片的事?    
    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连地址都没有,怎么会见到他呢?    
    要学会对自己坦诚,绝对坦诚。她会见到他的。马蒂知道,当她从海水中捡起照片时她就知道了。这趟前去马达加斯加,虽然前途茫茫,但是在马达加斯加南方西萨平原中浪游的,那有着一双极宁静眼神的人,早就是马蒂心里一个神秘的地标。为什么要去找他?真的不知道。要对自己坦诚,马蒂站在伤心咖啡店门口,陷入了认真的心灵探索。也许,被他那种流浪的方式吸引吧。    
    梦中的马达加斯加,还有像风一样流浪其中的人,这两者加起来,也许,能给马蒂混乱的人生带来一些解答。也许吧。至少总要亲自去试试看。    
    头上的蓝色店招暗了,伤心咖啡店打烊。海安和他的男伴,小叶和她的女伴都簇拥着走出店门。很热闹。月亮升到了中天,马蒂拢高她的衣领,陪小叶关上店门。


第四章着迷

    有个诗人曾经这么说,人花了一辈子看着地面,只有死了,才真正仰望穹苍。这是个愚笨的诗人,马蒂这样想。人其实花了太多时间看天空,只因为有那么多的水泥建筑阻绝了视线。    
    从此刻的高度望下去,大地苍茫,人为的痕迹都隐没不见了,地面,回归成原始的地面。马蒂额头贴着小窗,她对这样广阔的大地着迷了。    
    刚在加尔各答转搭的飞机,现在正横越印度大陆。之后,就要转向往南飞,一直飞,最南的去处,就是汪洋大海中的马达加斯加。


第四章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这是一个春天的,星期六的午后。    
    小叶用一块干净的白毛巾,蘸水擦拭柱子上的照片。数百张照片在柱子上拼凑成了一片海洋,上面承载着一个梦,梦想中,白马王子不经意地拾起了照片,春天的花瓣就会像雨一样地洒遍大地变成旖旎天堂。    
    “喔不,不能用水擦!”妹妹用脆嫩的嗓音叫道。    
    “为什么不能?”小叶问,她没有停止手上的擦拭。    
    “那样照片会变红。”    
    “变红了好。”小叶说。她停手点了一根烟,重新擦干毛巾,又开始擦拭照片。一会儿之后,她自言自语一样说:“你看这些女人化的什么妆?假死人了,给她们再红一点。”    
    伤心咖啡店的春日午后,小叶和工读生懒洋洋地,音响也播放着舒缓的陶笛吹奏。    
    马蒂走了以后,小叶一共雇请了四个工读生,都是还在读书的小女孩,都是熟客人。她们用一张文具行里买来的功课表排出轮班次序,从下午到深夜,都有工读生随侍在侧,小叶都叫她们妹妹。    
    小叶擦完照片,遣妹妹出去买香烟。她自己端了杯咖啡,在店里面晃来晃去,很悠闲,实则她悄悄关心着第三桌的动静。靠墙的第三桌,吉儿和一个陌生人正聚精会神谈着话,小叶从他们身边晃过,正好吉儿抛给了她一个眼神。那眼神中包含了十分的潇洒,意思是说,一切都在掌握中。    
    当然,一切都会在吉儿的掌握中。小叶对吉儿一向有这样的信心,简直可以说是崇拜。    
    吉儿正在和出版商洽谈她的大作《新佃农时代》的出版企划。这些签约工作比吉儿当初想象要艰难得多。自从吉儿的书写成之后,老教授为她动用了一些人际关系,促成了一些约谈。但老教授的社交圈毕竟偏向老一辈的出版商,而时下的书市主流操作者,又多惟利是图,注重书的商业取向。吉儿的作品以资深记者的见识步步为营,她不卑不亢地维护着理想中的出版构想。    
    小叶回到吧台去煮咖啡,看来今天吉儿是谈成了。她跟吉儿早就约定好,等这本书签定出版约时,她要为吉儿煮一杯伤心咖啡店最珍贵的蓝海咖啡——用蓝柑桂酒调和鲜奶油,将咖啡染成海水一样的蓝色。    
    新鲜研磨的咖啡豆特有的焦香味飘过来,到吉儿的身畔,她展露了笑容。与她对面而坐的出版商顿时轻松了。这是文坛一颗彗星,出版商心里想,得要趁她发光以前摘下来,装进口袋。出版商将合约书转个头递给吉儿,小叶端来了一杯他从未见过的蓝色咖啡。


第四章南纬二十二度半

    再喝一口带有酒味的、微酸的紫树梅汁,日头已经西斜,远方的树梢上,一只早起的夜莺高亢了几声,又归于寂静。太阳在雾蒙蒙的天际呈现一种柔和的粉红色,天气十分晴朗,这大雾来自漫天的风尘。    
    马蒂坐在刨光的尤加利树干搭成的木栏上。她的前面是两只眼神楚楚动人的驴子,身边坐着何内,一个中年枯瘦、略通法文并且唠叨的黑种梅里耶人。    
    这里是马达加斯加南部干旱的荒原边际,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镇阿萨里欧,距离南方大城图利阿里有八十公里远。    
    从岛东的首都塔那那利佛绕过北境,再从西方的广漠大草原一路南游而下,马蒂用海安的钱买了一辆吉普车,并且在途经的马任加城剪掉了一头长发。马任加城上有一对法国老夫妇开的小客栈,聚集了一些前来寻找南国浪漫的法国人。马蒂的东方脸孔在那里引起了骚动,因为法国人在行程中并没有预料到东方情调。在洋溢着法式呢哝情歌的客栈里,马蒂和一个叫夏克的金发男孩厮混了几天,结束了她三十年来的,东方思维的保守人生。在一个下着小雨微凉的清晨,她自己用剪刀绞断了长发,将行李扛进吉普车,继续往南的行程。    
    远离马任加城以后,也从此远离了法文通行区。越往南走,所经过的土地就与高中时所读的马达加斯加差距越远。课本里的亚非混血人种多集中在东边的大城中,原来的青翠雨林印象,也一改成为褐黄无尽的短草原。漫天黄沙之中,只见孤独的棕榈树点缀在草原上。这片土地上住着从非洲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