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GL电子书 > 手倦抛书午梦长 >

第11章

手倦抛书午梦长-第11章

小说: 手倦抛书午梦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一事无成的父母希望子女出人头地沾光沾光,而本人已做出成绩的父母更希望子女
发扬光大。
我?我是少数那种自身不甚争气却又不介意孩子亦平平无奇的人。
真难得是不是,为此时常洋洋自得。
104。 
矫情
“我从没说我不会移民……”
多么矫揉造作,这种生活中的私人选择居然也会变作包袱,以致当事人觉得有必要
作某一程度的表态,可是,又挪不定该以怎么样的姿态表白,真痛苦。
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许多文友移民前把真相封锁,周密一如铁桶,直到他全家在温哥华出现,友人问起,
尚支吾其词:“我们来旅游”。
何用这样雾里雾,花里花,人去了,楼空了,也不会影响香港的股市或金价,也不
会得罪中英双方,更不会导致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陆沉,私人事,爱说,多讲几句,不喜
张扬,低调处理。
不必说谎吧,为这种小事不值得,有更大的事要应付的时候,才顾左右而言他未迟。
自由世界,爱在哪个城市居留都可以,去了又回来,回来可以再走,每次都要写表
态书自白书,闷死读者。
离乡别并,村夫愚妇,亦会潸然泪下,文人不见得感性特强,再三思量,还是要走,
就不必作情难舍恋恋不已状了。
105。 
让位
同文乘地车,他已为孕妇让位,碰巧又有老人上车,他说,发觉学生哥都没有让位
习惯,觉得遗憾。
同文好脾气,我也遇到过同样情况,一向直接,会即时对那些学生说:“小朋友,
请你站起来,让位给这位太太老先生婆婆好吗?”
除非牛皮般厚的脸皮,否则,一经提醒,学生哥通常会让位。
为什么他们没有自动让位习惯?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与国民教育有非常大的关连,
同时,亦同个人修养有关,真要研究起来,可写一本论文。
这几十年来,社会繁荣进步迅速,高楼大厦林立,货柜码头吞吐量世界第一,全球
名牌蜂涌而至,楼价涨上百倍,储备金是天文数字……可是,一般市民,仍然没有让位
习惯。
先到先得,管谁是老弱残兵,任由他们自第一站企立到尾站好了,活该。
地车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通常只有女士们会得让位给孕妇坐,大多数西装客佯
装看报纸,直至到站下车。
106。 
人生几何
极小极小之际,日子已不好过,得学讲话,得学会身边每一样东西叫做什么,见了
人,要会叫叔叔伯伯阿姨,凡事记住说请说谢谢。
读书后,得学中英数物理化学,至少得及格,或是考十名内,脸上许会长包包,真
正烦恼。
稍后即使顺利进入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也煞费思量,争升级往往打破了头,人间险
恶即时现形,使人穷于应付。
最惨是在这段期间,还妄想找寻快乐,于是恋爱了,结婚了,不久,有了孩子。
然后更加辛劳工作,开始为晚年节蓄,又为孩子们将来担忧。
生活上问题一一解决,蓦然抬头,发觉已经老了,头发丝丝白,脸颊上的皮肉直挂
下来,还有,新秀开始揶愉我们吃的盐比他们吃的米还要多。
如此,一生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
闲时一直嘀咕:真痛苦,尚算机智伶俐的灵魂竟被困在一具外型如此平庸的躯壳里!
而这具身躯,又被困于如此枯燥的生活里!
唉,人的一辈子。
107。 
不干了
潇洒的人是很多的,一言不合,拂袖而起,不做了,不干了,不耐烦了,立刻走!
当初坐到那个位置上的理由,统统烟消云散,在该到那,至要紧是个人之意气,所
有遗留下来的问题,都管不得了。
自问是忍声吞气派掌门,故对这种人往往艳羡不已。
真是洒脱,他可以不吃饭不穿衣,家里老的小的也随时愿意露宿街头,早已习惯吃
苦。
小人物只需对家人负责,已是压力,明天到何处去出粮?天下乌鸦一样黑,你见过
慈眉善目的老板没有?余末之见也。
大人物更加要忍耐,需做到不负众望呀,当时大家推举某君上台,是希望他为民请
命,做出成绩来,谁知道他竟会不顾一切喊声不干即时请辞。
走是天下最容易的事,正是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可是明天呢,下个月呢,明
年呢?
不如坐下来,把一团乱线,慢慢一个个结解开,因为,生命结束时不是一声砰,是
一声呜咽。
108。 
销魂
你听过肯尼G的色士风没有?你会同意那音色真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吧。
在夏夜,听见那样的音乐,不管你年岁多大,不管你处境如何,总会让你抱住头,
悄悄落下泪来。
一位读者写信告诉我,肯尼G最近有一首曲子,改编自福建小调,哎呀不得了,那
靡靡之音,简直叫人销魂。
得到这个消息,立刻往唱片店去搜寻,不得要领,已去信探听详情。
直接上觉得那支曲子是望春风,试想想,用色士风吹奏望春风,该是何等动人。
坐在写字抬前,已经心向往之。
最好手握扁平袋装酒瓶,随时喝一口,一边听色土风音乐,一边悲苦地抱怨不知时
间去了何处,还有,紫藤花总是开得不理想……
可惜总不能如此潇洒,天性使然,每日均无事忙,扑来扑去,张罗生活。
曾经一度,甚想学习吹奏色士风,未成,又逼小说中主角那样做,他们当然一学却
会,一会即精,于是,略觉安慰。
109。 
忘不了
史毕堡是犹太裔,而犹太人是不忘记的。
巴巴拉华德斯访问他:“史提芬,你最近在做什么?”
答案是,他在做一个庞大的计划,他动用人手、器材,以及他惊人的组织能力,在
逐个访问当年受德国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将资料存入光碟,租借给图书馆,学校应用。
不,他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现在他有名有利,他的声音够响,他有人力物力,他做
得到。
资料包括每个受害者与家人的照片、经历、及对残酷迫害的指控。
史毕堡很平静地说:“这批人已年迈,不把证据留下,事实会湮没,人们会忘记。”
他又抽时间出来巡回到大学中学演说,指证纳粹暴行。
让人觉得,这才是他真正使命,而过去二十年的赚钱商业电影制作,只不过帮他打
好经济基础,好给他有机会办这件正经事。
教训是:你想说话,先建立地位,你想办事,先搞好经济。
110。 
尊称
虽然说,言行具适当拘谨,其实只有好处,起码不会夜郎自大,可是我的自卑却相
当浓厚,故称呼人的时候,十分隔膜,象称A为导演,弟是教授,C是张小姐等。
极少自认与人熟,即使时常见面,也不大肯搭着人肩膀絮絮细语,太高攀了。
从前,听项庄及老匡叫金庸为良镛兄,只觉十分文雅尊重,不禁羡慕。
人与人之间,的确应该维持这种礼貌上距离,华人的传统文化,可见一斑。
即使在背后,我们这干人还是叫C为查先生,这是对己对人的尊重。
一位韩国太太某日轻轻说:“这里作兴幼儿们直呼老师名字,我有点不习惯”,我
也是,即使是幼稚园,也不应如此。
几位老总一直叫我名字,那是正确的,我却情愿叫他们董光生、潘先生、陈先生、
刘先生。
直到年轻一辈才俊上场,却也老实不客气起来:小黄、小钟、小罗……
有时真欣赏喜欢一个人,才会冲口而出叫他名字,可能是太狷介了。
111。 
不愿交稿
一位编辑这样形容某同文:“打电话向他追稿,他抓住话筒一讲个多小时,可是就
是不愿写稿交稿……”
只能骇笑,为什么不放下电话去写呢,个多小时起码可以写一千五百字矣。
是真有这样的人,视交稿如刀割一般,说什么都难舍难分,拖得一日是一日,心理
状况难明。
其实写作人最大的幸福是稿子卖出去之后仍可保存原稿,并且将来辑成单行本后收
藏更易,比起画家的心血结晶卖之去也永不见面不知开心多少。
何故恋恋不舍?
是写不出来的缘故吗,又无可能,职业写作人,摊开纸笔,总能成篇,万万不可失
约于读者。
我等惯于采取稿海战术,非常不能理解该种心态,不过渐渐亦不大舍得交稿。
这一篇交出去,不知何日写得成下一篇,交一个故事少一个故事,一边庆幸稿件可
换取生活,另一方面又觉得小说艰难做,这门行业怎地吃苦。
不过仍然勤力交稿,真写不动了,大可拱手告退。
112。 
有人看吗
外行人总喜欢问:“书有人看吗,报上专栏有读者吗”,一派天真,满心以为作者
在家写,报纸在街卖,不甚搭腔,是无色无相的一门行业,只要愿意,恐怕可以一辈子
写下去。
你倒试试看。
敢说所有登在畅销报章上的专栏,均有一定数目读者,否则早已取消。
副刊时常改版,许多专栏一夜间便消声匿迹,演出时当然只得聚精会神,不敢怠慢。
干板又干对谁干别客干,三干书不干,脸干立刻干寡起干,一干写作干并非干为书
干才有人看,而是先拥有读者然后才获得出书。
这并非一门如外界所想那么静态的一份职业,除非稿酬特廉,专栏又在不为人注意
的报纸上。
如果要做得出色,也需经过一番挣扎。
请看各式宣传,真是各出奇谋,有些包装豪华,有些打出国际牌,有些自称狂情,
豁出去不过是为名为利,只要不伤害别人,践踏行家,实在无可厚非。
自由市场上永远摆满货色,任顾客选择,目的是夺取现款,不比其他行业更易做。
113。 
娱人
同文遗憾地表示,他在报上连载的专栏,不幸是娱人的多。
他们总误解,做干不好的文字,统是为干就水准低落的读者,降格,乃因生活,而
最好的文艺作品,一定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有些人持这种错误观点长达半个世纪,仍然执迷不悟。
事实真相是,你我愿意娱人,公众还真的未必接受这些乏味的表演项目呢。
多年来,事实胜于雄辩,读者们都侧向一边,恒久去捧甲乙丙的炀,对另一些人冷
淡之至,既然如此,何必把责任推往读者身上,阁下又何曾成功地娱乐过什么人。
人家的成功之道是施尽混身解数,做妥功课,敬业乐业,然后静心等待读者选择。
阁下一心不耐烦,敷衍塞责,一派才子不幸沦落到要在台上变戏法的模样,又怎能
吸引到观众入场。
一念之差,距离越来越远,他还以为他在娱宾,人客早已争相走避。
天底下最可怕的误会莫甚于此。
末了,还要抱怨多年来无佳作示人是因为忙着娱人之故。
114。 
原稿
编楫看见整叠原稿之际,脸上往往有种恋爱般模样,迷迷茫茫,不能自已,轻轻抚
摸,恋恋不已。
他们自己也许不觉得,正如一些妇女对于珠宝华服,音响迷说起某套先进设备,飞
车手看到马塞拉幕,双眼即时会得发亮。
这件事是真的:一位年轻编辑,一日发觉抽屉里有整篇长篇小说原稿,惊问是谁交
来的,听到笔名后,忽然感动,鼻子发酸,落下泪来。
闻者为之恻然,编者之不易为,可见一斑。
苦差之一,想必是追稿,比这更痛苦的,一定是艰难追来之稿稿质欠佳。
而对他们来说,很少稿件是真正合符标准的吧。
成熟老练的社会事事讲究合理,深知凡事要求太高是注定要失望的,故已无奢望。
集齐了稿件,发出去,又是一天,明天再来。理想的副刊编辑部有许多格抽屉,每
个笔名一格,每格里都装有发不完的原稿,一格是曹雪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