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告慰真情 >

第16章

告慰真情-第16章

小说: 告慰真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对,和大人真是博闻啊!” 
“如今皇上也听闻这秦淮河花肪的名声,想去临幸临幸。刘总督,你看这事怎么办?” 
“这当然是太好不过了,卑职能够为皇上办事,是卑职的福气,卑职这就去安排!” 
刘太清正要喜滋滋地告辞,只听见和坤一声低喝:“慢着!” 
刘太清不解地退回去:“不知和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蠢才!这么冒冒失失,怎么办得好事?皇上临幸花肪,这是皇上的意思。这次南巡,太后娘娘都随驾巡游,逛花肪毕竟不是光彩的事,你要小心从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小心让皇后娘娘知道。几位格格也万万不能泄露消息。听明白了吧?” 
是,卑职明白了,多谢和大人的指点,卑职告退!” 
小燕子、紫蔽陪伴在太后的专船中。 
大伙儿把桌子搬到船头上看风景。 
“老佛爷!你快看,你快看,那座山峰多漂亮啊!” 
小燕子站在船头兴奋得又蹦又跳,“老佛爷!你看,这水多清啊,连水里的小鱼儿都看得清清楚楚。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看这么绿的山,这么清的水,就象……就象仙境一样。” 
一边说着一一边还扒着船沿去拂江中的水。 
太后在一边看得心惊肉跳:“小心呀!小燕子,别掉到江里去!” 
小燕子索性在船沿上练起走钢丝绳:“老佛爷,别担心,我不会的。想当年,我小燕子在天桥卖艺,比这更玄的玩意儿我都玩过。不信,我玩给您看,给您逗逗乐!” 
小燕子把脚从后面提上来成一张弓状,立在船沿上。 
“哇!格格好厉害呀!” 
老佛爷也看得目瞪口呆:“想不到小燕子还真有几手绝活呀!” 
“多谢老佛爷夸奖,我小燕子……啊!” 
话未落音,只听众人一声惊叫,小燕子已落下船沿台。周围的侍卫还没有回过神来,出手相救已来不及,只等听那一声“扑通”。 
这时,一团衣影从江中飞掠而上,跳上了船。 
众人定眼一看,原来是永滇在半途中接住了小燕乎,虚惊一场。 
永琪放下小燕子,嗅怒地看了她一眼:“都这么大了还这么不懂事,吓得我一身汗,内衣都湿透了。” 
一边给太后请安:“老佛爷吉祥!” 
“唉呀,还是格格吉祥吧,都快把我这个老太婆吓晕过去,永琪你快给小燕子看看,有没有吓着。” 
太后抚着胸口,取笑小燕子。 
花容失色的紫薇这时也才回过神来。 
尔康深情地注视着紫薇,走上船来。 
太后看见尔康,笑了:“尔康也来了?这么巧,可惜你没有看见刚才的惊险动作,可怜紫薇脸都吓青了,小燕子却还没事人一样。” 
尔康与永棋相视一笑。 
“臣福尔康给老佛爷请安!老佛爷,我和永琪是一起来的,所以刚丈的一幕‘英雄救美’也看了个正着。” 
永琪脸上一红,小燕子反倒不服气了,“尔康,这怎么能叫‘英雄救美’呢,谁是英雄啊?” 
“当然永琪是英雄,小燕子是美人喽?” 
尔康一本正经他说。众人一听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小燕子急了:“我小燕子才是大大的英雄,不信,你们谁来试试,谁敢在这风大浪大的江面上,在这颠来颠去的船沿上耍把戏?不敢吧?没人敢吧?所以啊,小燕子我敢去做大家都不敢去做的事,才叫真正的英雄!” 
听了她这一番歪理,大家不禁面面相觑。 
太后不禁轻叹了一声,无可奈何的摇摇头:“你们这几张嘴呀,一个比一个厉害。我都给你们绕糊涂了,我也有点累了,得回去歇着了,你们几个难得一聚,也该好好聊聊了。” 
太后起身回舱,一大群宫女,太监簇拥着她走进了船舱。 
四个年轻人站在船头,互相对望着。 
尔康此时的眼中只有紫薇一人。 
“紫薇!这两天我忙着为皇上准备各地的迎驾事务,没有时间来看你,你不会怪我吧。” 
紫薇深情地:我知道,我懂。大丈夫当以国事为重,何况当今皇上是我的亲爹,也是你的老丈人,你为他出力,为国事效力,我感激都来不及,怎么会怪你呢?” 
尔康感动地将紫薇紧紧拥在怀里:“紫薇,你不仅是我一生中的最爱,一生中唯一的爱人,也是我这一生中难得的红颜知己。感谢上苍把你赐给了我。” 
紫薇微闭着眼,陶醉地:“我也是!” 
小燕子和永琪在船头的另一侧,永淇用手刮刮小燕子的鼻子:“刚才要没有老公我,这只小燕子就要成落汤鸡,水煮小燕子喽?我劝你呀,以后还是别逞能耐了。” 
小燕子委屈地把永琪的手拂开:“我也是想逗老佛爷开心才这么做的嘛?怎么能说是逞能?” 
“逗老佛爷开心,你看把老佛爷吓得?还有紫薇,脸都青了。” 
“我怎么知道会突然失手呢?以前我在天桥卖艺的时候,玩的动作比这个还惊险都没有问题。” 
“我的福晋呀,那是以前。现在你进了宫,先做格格,后当我五阿哥永琪的福晋,天天有人侍侯,锦衣玉食,又没有锻炼过,当然要退步了,就象学问一样,‘学乃逆水行舟,不迸则退’。” 
“唉呀,永琪,拜托你不要说这么快,说这么复杂好不好?我都听得半懂不懂,什么‘井衣玉石’什么‘奶奶’‘什么水的’,什么意思呀!” 
“锦衣玉食’就是说你天天吃好的穿好的,不用做事,成天有人侍侯,所以就慢慢变得懒散了,以前学到的本领长时间不用,慢慢也就忘记了,使不出来。‘学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则是说学东西就象是在这江里面开船,不是顺着水流往下开,而是逆着水流向上开,这就需要花很多的力气,下很大的功夫,才能一步一步的前进。一旦停下来不用力了,不用功了,船就会顺着水往下漂走了,学东西也是这样的,如果不用功去学,是学不到东西的。” 
小燕子若有所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午后,乾隆、和砷带着几名侍卫,便装出行,临行前,乾隆把永琪、尔康也带上,说是要去看看江宁夜景。 
乾隆也不坐轿,一行人一路散步。 
转出清凉山,又踱到桃叶渡。老城隍庙一带留连了一阵子,品尝了一些风味小吃,比如什么怪味豆、云片糕、冰糖葫芦等等,还一人吃了一小碗凉拌粉皮黄瓜。待到秦淮河畔时,正是天将黄昏。 
正是秋高气爽时,秦淮河边柳枝轻拂,一弯碧水清澈可见游鱼,一轮残阳缓缓西沉,映红了半边天,昏鸦倦鸟翩翩归林,正是秦淮河最美的时候。 
“多好的景观呀,正是‘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乾隆不禁吟哦了王勃《腾王阁序》中的名句。 
永琪,尔康都沉浸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了。 
这时,和坤讨好地凑到乾隆跟前:“老爷,你看那岸边!” 
在漏瀑流水岸边,一群少女们卷袖挽裤,裸露着雪白的小腿和臂膀站在水中阶石上,有的淘米,有的洗菜,有的烷布捶衣,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叽叽咯咯大声说笑,还有的哼着听不清词儿的小曲儿。 
河南岸十里繁华,千丈软红,各个秦楼楚馆都已掌起彩灯,雕梁画栋,丽色纷呈。 
临河的窗梭开着,透过纱幕,传来签重琴瑟之声,河上的楼船花航也是张灯结彩,往来游戈,招待着富商大贾、王孙公子。 
乾隆回过头看看尔康和永琪:“尔康、永琪,有没有兴趣和朕一块去看看这江南有名的花柳繁华地?” 
“这。。。。。。”尔康、永琪互相对望一眼,都面呈难色。 
“是不是担心小燕子、紫薇会吃醋?不会的,朕的女儿朕再清楚不过了,俗话说,‘知女莫若父’,何况我们出宫南巡正是要体察民情。这花肪也是民情之一嘛!” 
不由分说,乾隆一手拽上一个,向岸边走去。 
一艘画肪轻摇飘然而来,船中间灯火辉煌,倩影绰约,一曲清歌顺风而来:“红尘小滴,恨今生误了玉京仙字,回首红楼繁华梦,勾起柔情万缕。汲水浇花,添青拔火,十二全钡曾聚。万竿修竹,赢湘风景如许,潭卿迈卿,我亦为汝惋惜……。” 
一行人登上花肪。乾隆站在船头听了少许,曲子才算终了。 
乾隆赞赏地拍手:“好曲!好曲!” 
和坤在一旁替乾隆打起门帘:“老爷,请进!只怕这里是曲妙人更佳!” 
这时,老鸨率领一班美丽女子上前行礼:“不知大老爷光临,小的们有失远迎!” 
乾隆淡然地拂拂手:“不必多礼,我经商多年,常路过此地,一直不曾有时间来参观一下这江南有名的花妨,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 
众人一听,都愕然,和坤更是吓得脸苍白:“老爷是对这艘花肪不很满意,小的这就去找另一艘好的。” 
“且慢!” 
只听一声娇叱,一名女子列众而出。 
乾隆定眼一看,这女子瓜子脸,细腰身、体态十分玲珑,只是脸上铅华下施,眉目疏淡些,颜色不很惊人,却是别样动人心弦。 
乾隆不由地心中一动:“哦!这位姑娘有何见教?” 
“小女、不敢,只是请问老爷、老爷心目中的花航是何等样儿?是不是象皇宫一样华丽?” 
和坤忍不住在旁怒喝一声:“大胆,竟敢如此对我家老爷说话!” 
乾隆一招手,止住和坤、一边微笑地向这个女子打一个揖:“这位姑娘的嘴好厉害。我虽然没有把这花舵想得那么富贵,但似乎也不应该象今天这般俗气。” 
“原来客官也知道‘俗气’二字!” 
“此话怎讲?” 
“阳春白雪自然是大雅,下里巴人却冠之以大俗这是世人的偏见,却不知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这雅与俗哪能分得那么清楚?真正的高人却能于雅俗之间游刃有余,依小女子看来,这样的人才是真名士。” 
乾隆听了愈发诧异了:“这位姑娘真是才高八斗,这雅和俗的问题一时之间真是难以分辨。雅即是俗,俗即是雅。今天我真是大愚了,大愚了,请教姑娘芳名?” 
“小女子不敢劳动先生动问。贱婢名叫陈三两。” 
陈三两不卑不亢地向乾隆屈了屈身。转身退出了众歌妓中。 
“陈三两?” 
乾隆一愣,永琪、尔康闻言也一愣。 
这时,老鸨满脸堆笑地赔不是。 
“各位大老爷快请上座。如意,上茶!姑娘们都给我好生侍侯几位大爷!” 
落座之后,乾隆仍然在念叨着“陈三两”的名字:“陈三两’这个名字真是让人惊奇啊,不知道陈姑娘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名字?” 
乾隆止不住频频向陈三两注目。 
陈三两却一脸端庄,一言不发,站在一旁,似乎不愿回答这个问题。 
老鸨赶紧过来打圆场:“老爷有所不知,这陈三两陈姑娘是江宁地界上的才女,她到我这里来八年了,都是卖艺不卖身,可远近各府县的公子少爷,都点名要她,甚至重金求见一面都排不上队呀!” 
“哦?那这位陈姑娘卖的是什么艺?” 
“陈姑娘有一手绝活,能够双手同时书写梅花篆,向她求字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姑娘写字有个规矩,凡是有人求字,只要金子三两,多了不写,少了也不写,所以,人称‘陈三两’” 
永琪忍不住赞叹:“真是奇女子啊!” 
乾隆也赞许地点头。 
“陈姑娘还是个大孝女呢!”老鸨说起陈三两,似乎得意非凡,如数家珍,意犹未尽:“当年她十四岁,父女俩从京城流落到江宁,父亲不幸一病不起,陈姑娘为了葬父,不惜卖身。说起来也是怪可怜的。” 
乾隆不禁为之震撼了。 
陈三两却依然一脸地庄严,看不出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