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GL电子书 > 我们来自那遥远的地方 >

第77章

我们来自那遥远的地方-第77章

小说: 我们来自那遥远的地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变换,你永远无法给某个概念定位。仅凭读过几本书,或者见 一些关于某些事件的事实,你无法看透它的真正意义。”
“为什么?”他问道。
我说:“因为,虽然你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但你根本还不懂这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背景,也不懂他们的风俗习惯。还有它特有的文化气氛。忽略了特定的背景,在些事情你是永远都搞不懂的。再说,很多事情究竟怎样定位,应该用哪一种眼光去观察,用哪一种标准去衡量,现在来讲还是一件很难说的事情。我再明确地告诉你,我们这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的人,比如你的祖爷爷,你看到了吧,他总应该算经历丰富了,可有很多东西连他都没有搞懂,更何况是你?再说,搞这些东西,对你个人来说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呢?它不可能能你的事业带来什么积极有益的帮助。看看当今,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尤其是你们国家,那些关于人生价值的观念与标准。搞这些高深莫测的东西对你来说难度很大,也许你还会陷入里面,终生一无所成。告诉你一句话,很重要,希望你能记住:‘有些事情很难做到,但它也不一定有什么意义’!”
“凡事都要讲个意义么?”洋博士目不转睛地盯着我,问。
看到他那种外国人骨子里执著,我把头转向一边,说:“我希望你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让自己的未来找不到希望。研究这些东西是不你应该做的事情。”
“不”,他激动地站起来,振振有词地说:“你不要总用那种看外来人的眼光看着我,不要总说这不是我的事。我是滕家的人,是这个伟大民族的后裔!”
他两只手有力地在空中比划着,一双天真的眼睛转来转去。
我只好又重复一遍刚才说过的话:“这太难了,尤其是对一个像你这样的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爷爷!”他用了一句谚语,然后说:“这几年来,我一直注意着中国人意识形态的变化。还有我的祖父,您的弟弟家平先生,我们发现改革开放这二十年来中国人改变了很多。我知道,虽然这种变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喜的,但是,因此带来的许多东西却是你们那一代人从心里不愿看到的。你们因为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遭受漠视而把忧伤深深地埋在心底。因此,您始终不愿提起这些事,对吗?”
听到这里,我不禁一惊,问:“这是你个人的想法么?”
“不,”他像方才一样又摊了摊手说,“这是我的祖父,也就是您的弟弟家平先生的观点,这是他的看法。我只是在他那里听到的。因此,我内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您恐怕不会知道,我长大之后爷爷跟我有过一次彻夜长谈。他经常把自己关起来,一个人黯自伤心。他说,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传统信仰,那将会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些年来,从文革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西方文化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风雨飘摇。那些传统的信念呀,人生观价值观呀,一下子被冲得七零八落。人们变得好象没有什么信念了。究其原因,这应该上溯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连年战乱,是战争毁了一个国家,又重建了一个国家。战前战后,人们的心灵状态已经不同了。生存艰难,文化被淡漠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有过几次文化运动,却只是推翻了旧文化,没有建立起对时代有积极帮助的新文化。几十年过去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发现自己的精神领域是多么地匮乏。直到这时,才开始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这些年,中国人的确是落后了呀。历史上中国人一直以一个有文化的民族自居,到头来,在西方文化身上一次次失败,才懂得回到传统里去寻找自信。当然,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也只有在自己的文化与信仰中找到自信。失去了,再去找回来,这是中国人必须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他说过这代价有多沉重么?”我问道。
“小到拼命地去补回,大到失去自身,或者说是被同化。”
听到这里,我心里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
他扶了扶眼镜,接着说:“这些年,爷爷他身在国外,虽得赢得了很多尊重,但他没有每一天不是在想着国内。他一直活得很不开心。他知道,自己有着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不是像别人理解的那样:把东方推向西方,或者是搞文化交流。而应该是通过借鉴西方文化为东方文化找到出路。这样一天天冥冥思考,但他却找不到希望在哪里。他毕竟因为一直生活在西方呀。”
我问:“他一次次回来之后,是不是都感到很失望呢?”
“不,有一次,他对我说,他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注意并重视这个问题。比如您,他告诉我说,早在几十年前您就想到了并同他谈起过这些问题。他说您对它们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你不要说了,”我抬抬手,对他说,“不管你怎么说,我还是那句话,我劝你不要走这条路。当然,这只代表我个人的想法,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
“我会尊重您的意见,但我更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责任心。”
我站起来,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吧,你怎么想我不会勉强。这样吧,你回去再好好想想。即使这个问题我也帮不了你什么,我最多只是回答你几个问题罢了。这样吧,你想想再说。”
他低着头,过了一会儿,才说:“好吧,您让我好好想想吧。”
我点点头,他转身走了。我知道,他这样说纯粹只是为了留给我一些时间,让我能够适应这种气氛。也就是说,他早已拿定了主意。
第八卷4
    除了对我的访问之外,这个四处乱撞的年轻人还找到才了笃信佛教的父亲,两个人谈论的焦点是宗教。在这之前,也许他听说过早年我们当年跟父亲对诗的故事,洋博士就写了一首有中国风格的诗,以此劝导父亲皈依基督。诗是这样写的:
《 问    佛 》
云假风雨化尘埃,心如明镜照妆台。
风逐雨去本无物,身似明镜入目来。
佛心常主无一物,我心空空得自在。
即若佛心无一物,佛心又自何处来?
生老病死寻常事,亦苦亦乐心自该。
爱者离别有其故,不爱不离心不哀?
求之不得自躁躁,怨者憎会难自在。
喜怒哀乐各生情,安苦岂能得乐来?
予身以役常役己,与人与事不事外。
常教空空与人众,岂料周身布尘埃。
身适彼道未尝往,何言渡人大境界。
积德行善自安道,岂是常求能得来!
父亲看过,淡淡一笑,放在一边。这时,站在一边的知非的儿子子骧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声:“浮浅无知!”
父亲转过头去,惊讶地看着这个总是语出惊人的,跟洋博士年龄差不了多少的小孙子。事实上,直到这时,他才第一次认真地去看这个与众不同的孙子。
子骧刚刚二十岁,他是知非唯一的儿子。知非军校毕业后,先是做了几年军官,跟女知青结婚,后来,跟他们那一代人一样,转业,离婚,再辞职下海,做贸易,直到最后回到故乡创建东渡实业集团。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知非在东渡集团形成规模并完成由商贸到实业转化之后,激流勇退,把公司的一应事务全交出来,做起了一名自由自在的投资人。离婚之后他没有再娶,为了不跟外界失去联系,他买下一台笔记本电脑,利用网络获得所需要的外界信息。而他自己,则对研究道家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父亲眼里一直不太争气,也一直让他很失望的小儿子曾是一个很有主见且天生反骨的人。因为没文化让他吃了很多苦,但他觉得这些年自己从未受到学校教育带来的任何好处。于是,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以自己的方式来培养儿子的未来。相比之下,他更相信一个人对知识的主动接受能力。
子骧初中毕业之后,当具备了初步的认知能力,他不再让他接受学校教育,而是把他关在家里,让他以自己能够认知的方式去读书,去接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子骧在他的要求下,先是从先秦开始读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杂清小说汉文章,一直读到晚清,民国;接着,便让他读历史,也是按时间的顺序从古代开始直到近代。直到这个孩子把自己国家与民族的历史研究透了,知道了我们的今天有着一个怎样的背景,知道我们的今天为什么是这种样子之后,让他读当今小说;然后再读哲学。当他对当今人们的意识形态有了一种不算浮浅的认识之后,又让他回过头来再读那些读过的历史。
这样一来,一个人很容易会产生许多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观的子骧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身边的世界。后来,他又让这个孩子读外国文学,也是从小说作为突破点开始的。按时间和空间的归类,直到衍到哲学,历史领域,并一直到深入到去研究外国人的思维与意识形态。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采用了不同的地理顺序,个个突破。有时是按国家一个一个进行,有时有依照思想门类进行步骤划分。
这样,几年下来这个小小的孩子变得什么都不再相信,除了他自己的感觉。他变得越来越深沉可怕。作为长辈,每当见到这个孩子,我们都为他小小年纪与众不同的深刻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个孩子读书过程中,知非只是充当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他所做的工作是大把大把地掏钱买书。他对儿子采用了道家的方式无为而治。他从来都不强求于他,而难得的是子骧自己竟也十分乐意这么去做。他在父亲的授意下潜心读书且津津乐道。这种闭门读书的做法的直接后果是造就了一个真正的读书之人,所以,后来秀林才会深有所感地说,在我们家里,只有父亲和子骧才是真正的读书之人。
当秀林的蓝眼睛孙子远来求学,子骧正在研读博尔赫斯。因为要读书子骧经常是闭门不出,所以,他这个年龄比他还大了几岁的的外国侄子一开始并不知道他还有这么一个小叔叔,也更不知道这个小叔叔曾对自己有过一番评价。
直到后来,终于在一个夏天,洋博士滕以非又一次南下镇上,两个有才华的年轻人才终于在父亲房间里不期而遇。他们很快就对对方示出好感,。他们的相遇,也自然而然地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一番争辨过后,北大博士滕以非像我们一样对他这个小叔叔表达了深深的惊讶与崇敬。他从心底喜欢上了自己这个小叔叔。后来,两个人经常坐到一起就某些问题讨论不停。因此,子骧也从洋博士那里得到了一些没有得到的东西。这些东西丰富了他的视野。但一个人增长了见识不知应该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有一天晚上,子骧突然来到知非房里,神色严肃地对他的父亲说:“你给我的空间太小了。”
听到这话知非一愣,但他随即什么都明白了。
是我们一直所担心的那个问题发生了。
当这个孩子在我们身边默默无闻地存在着,谁也没有注意过他。第一次,他对秀林的批评,我们认为那只是一种意外。直到他说出那句对以非也算深刻也算中肯的评价,我们才真正开始真正注意到他。子骧是一个很有个性同时也很有主见的人,也同他父亲知非一样天生反骨。但他不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表情露在外面,他那张稚嫩的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